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cTalk(ID:MacTalkPro),作者:池建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昨天下午,又传出来阿里巴巴裁员的消息,比例在10%上下。裁员业务包括阿里云、淘天、本地生活、菜鸟、大文娱。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快写了一个墨问便签,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阅读量还挺高的,转过头到了今天我又查了些资料,想详细说说这个事情。
阿里的公司行为,到底是正常的人员优化,还是裁员,这事站在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立场,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争论的意义不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阿里再没有像往常那样,大规模招人。
之前 3 月底,张勇宣布阿里组织变革之后,我和阿里的朋友聊天,他敏感地意识到,接下来公司肯定会进行人员优化或者裁员。因为重新整合后,有些部门做的事情完全是重合的;还有一部分岗位,从业务角度看,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查了下公开数据,2022 年 3 月 31 日,阿里巴巴集团有 254,941 名员工。而 2023 年 3 月 31 日,这个数字变成了 235,216。也就是说,过去的一年里,阿里已经少了将近 2 万人。这还不包括外包员工。
我根据财报数据,以 3 月 31 日为界,汇总了阿里巴巴历年员工人数的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来,从 2014 年开始,一直到 2021 年,阿里巴巴员工人数都在快速增长中。
增长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业务扩张,主动招聘;另一部分则是并购。比如 2020 年到 2021 年的那次大增长,主要就是并购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
现在,那个曲线一改往日上扬的趋势,开始下坠。拐点来了。
也不只是阿里巴巴。从 2022 年初到现在,裁员的公司实在是太多了。美国就业信息网站 Layoffs.fyi 的数据显示,自 2023 年以来,全球科技行业已有超过 19.2 万名员工被解雇。
想想都很魔幻。
近十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两次技术浪潮,中美的头部互联网公司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种高歌猛进式的增长,总会给人带来了一种错觉。置身其中,我们潜意识会认为,互联网公司将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延续上扬态势。
怎么可能。没有人、没有公司能够逃脱周期的规律。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们必须得意识到,拐点来了,拐点已经来了。
还记得不,去年,任正非曾经在内部发布的那篇文章。当时他说,“未来十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2023 年甚至到 2025 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要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记得当时还有人说任正非危言耸听。但现在,我想大家心里已经有答案。没人能预测未来,所有人都期待经济能够快速复苏,但全球经济衰退,至少短期看是一个趋势。
有人可能会说,你看五一假期的旅游多么火爆,你是不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恰好,昨天我看了经济学家管清友的发言,他说:
消费这一块比较分化,小宗消费比大宗消费要好。跟老百姓需求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恢复得快,比如 “五一”节的火爆就能体现。但买房、装修、买车这些大宗消费、耐用品消费大家都比较谨慎。
那为什么在大宗消费上大家比以往谨慎很多呢?因为大家对未来还看得不那么清楚,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的第一年,从我们自己草根调研的情况看,居民部门总体是在缩表的,有债挣了钱就还债,能不花的大钱不花,能省的小钱一定省,是这么一种状态。这个情况要扭转其实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很多因素来配合。
互联网高速增长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我用了“彻底”这个词,多多少少是希望大家能放弃幻想,为未来的日子做好准备。不只是互联网行业在变化,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也在悄悄变化之中。
以北京为例子,最近有两件事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是 4 月和 5 月的二手房成交量下降挺厉害;二是老旧小区越来越难卖,而品质好的小区,却还在涨价。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这和人口减少、人们越来越难挣钱有直接关系。
你想想是不是,之前互联网的红利,还是让很多人挣到了钱,然后大家又拿着钱买了房。现在,随着互联网增速放缓,这个流动也开始放缓了。
最后,具体到我们个人,我觉得就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我有几个不算成熟的建议:
1. 多存钱,不花没用的钱。不要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家有余粮心不慌。
2. 尽量不要上高杠杆了。看到有人说自己被裁了,一个月房贷 3 万……. 真可怕。
3. 在公司里,要思考怎么创造价值,怎么解决问题,让自己尽量处于漩涡中心。不要老是退缩,嫌麻烦,逃避思考。往前一步才是更重要的。
4. 不要混日子,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停止提升能力。
5. 打磨手艺,拓展人脉,提升影响力。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cTalk(ID:MacTalkPro),作者:池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