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完了近些年最长的春节假期后,今天大家都开工了吧?中国人过年都喜欢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到办公室时看到红腾腾的对联,和穿着新衣服的同事们,我突然觉得这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所有人都满怀希冀,整装待发,所有人心中都有一条鲜花着锦的青云之路等待铺开。


开工大吉。


去年假期后的第一天,我曾经写过一篇《41个新年开工工作建议》,今年在此基础上继续迭代、优化,希望能给你些启发。新的一年,咱努力加油干,保持激情,保持创造。


1. 路遥在他的作品《人生》中,写过一句话:“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我很喜欢,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乐观、坚韧地向前。


2. 在公司里,我们的活动基本可以归为两类:沟通和创造。开会、汇报、拉通、对齐、聊天属于沟通范畴,做产品、写代码、写文章、做设计则是创造。二者有些许交集。正常情况下,用于创造的时间应该大于沟通,因为从市场视角看,沟通并不能创造价值。


3.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人会受环境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行为是不一致的。在哪里工作,和什么样的人共事,这些外部的环境都会有意无意地形成输入,最终改变我们的行为。我越来越觉得,工作抑或生活,我们都要努力找到那些和自己合拍的、优秀的人在一起。


4. 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人?工作中我们得不断思考这个问题,直到它变得清晰无比。去年,我看到纳瓦尔基于芒格的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智力、执行力、诚信和主动性。虽然这几组词都很大,但我想对应到具体的场景中,会很有价值。


5. 一般情况下,做事都会经历几个阶段:无知的乐观,知情的悲观,自我怀疑,知情的乐观。依次循环。不同的阶段,心态不一样。我们知道做事的心态会像季节一样有周期的概念,便会更从容些。允许自己无情的乐观,也允许自己知情的悲观。


6. 有时候人们焦虑是因为我们想同时做太多事情,以至于一件事都没做成,这时候,你可以试着先做成一件事。书读不完,先读完一本试试。手头的工作全是烂尾工程,那就先把其中的一件完成。总之,先做成一件事,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7. 上班路上,有的人在刷短视频,有的人在打游戏。这没有对错。但我觉得,一天刚刚开始,我们本应怀揣着理想和做事的干劲赶路,刷剧、打游戏更多是在消磨意志,而非滋养我们。不应该。


8. 建立作品思维。如果我们做成的那些事情中,其中有一件的产出是一个可以称为“作品”的东西,它能够持续、深度影响到很多人,成为我们人生的杠杆、思想的放大器。这个作品可以是一个公众号、一本书、一个开源项目、一个抖音号、一个产品。


9. 但凡做一件事,都要写一个Fake Timeline出来,哪怕这件事的不确定性极大。第一,把脑海中模糊的想法,具体化成文档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往往在写的时候,又会有新的想法蹦出来。第二,只有写下来才可以迭代和协同。在脑海中形成的思考,往往并非结构化。写出来之后,结构化的信息更利于迭代,协同起来也会更高效。


10. 早上来公司后,最先做的事儿应该是整理一天的Todo List。花5分钟时间,梳理下这一天的时间分配,想想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事是可以并行的,哪些事是可以合并融合的。不要急着进入工作细节。


11. 不要粗暴地把错误归结于自己粗心,它并不能解决问题,你想想是不是这样?你说,我粗心了,下次注意。下次怎么注意?这是句废话。但你继续找,找粗心背后的原因,其实可能就是习惯不好,或者方法不对。


12. 强调努力学习与认真做事,不是为了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为了你们将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倘若有一天,你们觉得周遭的环境不适合自己,有一点防身的本领,至少让你们不至于失去“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气,无需一味地忍耐或者委屈自己,仰人鼻息地过上一辈子。劳东燕说的。


13. 不要被手机控制,不要被短视频牵着走。睡觉前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更不要躺在床上刷手机。即使睡不着觉,也别看手机,仅仅是在安静的房间里闭上眼睛放空自己,也能达到和睡觉一样的效果。


14. 并不是输入越多,高质量的输出便能自然发生。光看不想、不总结是没用的。新的一年,如果有读书计划的话,那你可以试试写读书笔记。实在没时间,用语音的方式说也行。没必要追求一年读多少本书,嚼烂更重要。


15. 现在网络上大家喜欢说自己是I人还是E人。我见有的人以自己内向为挡箭牌,和人打交道的时候,连基本的礼貌和交互都没有。这很奇怪,没礼貌就是没礼貌,这和性格没关系。


16. 这年头,随着短视频深入人心,即兴表达会越来越重要。所以,试着刻意练习自己的即兴表达能力,看看是不是会有很多口头禅,是不是能连贯地把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


17. 抽象能力挺重要的。你试试自己能不能把工作中的经验抽象为别人可以借鉴的方法,越简单越好。简单才能传播。


18. 什么时候可以考虑离职呢?第一,你确实在这公司没成长了,你每天在空转,你在消耗自己,你本是一把利剑,现在快被磨成废铜烂铁了。第二,你讨厌所在团队的人文环境,大家做一些看起来无厘头、很可笑的事情,这已经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第三,工资和实力不匹配,沟通无果,无法共鸣。


19. 全情投入到具体的事情里,心无杂念,是一种能力。有些人一会刷个短视频,一会微信聊个天,一点定力都没有。时间都被碎片化了,来来回回切换,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注定不会高。


20. 随着时间的累积,我们应该在一些人生的基本问题上,逐步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内核)。大的方面,比如自己这辈子怎么过活,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小的方面,比如友情,什么样的朋友能长期相处。


21. 链家对管理者有三个要求:不用“我亲自”这样的句式;有成绩说“我们”,有问题说“我”;尽量少感谢上司。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22. 有了新想法,你最好通过写文章和写书来发现。为什么必须通过“写”来发现呢?因为你实际上不是先想到了这些想法,然后再把它们写下来。实际上,有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是通过“写作”这个过程,来完成的。保罗·格雷厄姆说的。


23. 承认很多事情没有招式、套路可言,吭哧吭哧地去做反而是最重要的。不能总想着贪巧求速,幻想一招制敌。贪巧求速会毁掉我们的心气,其实只有认真做之后,招式才会有价值。


24. 不受人惑。清华大学劳东燕老师曾经说过,任何主义都会有一定的蛊惑性,在接受某种主义的同时,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反思,多半会成为一个“受人惑的人”。“不受人惑”意味着要具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轻易相信任何灌输的东西。


25. 归因于己,归功于外。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26. 不做或者少做自己不相信的事情。不相信的事情,很难坚持,很难热爱。所以,对于不信的事情,要么直接拒绝,要么说服自己发自内心的相信。这很唯心,但很重要。


27. 尽量通过一条消息把事情说清楚,不要刷屏发一连串的消息。不要模糊表达,比如,把“一会发你”改为“11点之前发你”。表达结构遵从金字塔原理,先结论,后细节。约别人时间,记得建日历。


28. 遇到问题时,先努力看清问题中什么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什么是次要的、处于服从地位的因素;什么是一时起作用的因素,什么是长远起作用的因素。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29. 作家陶杰说过一句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什么时候结婚生子,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在人生的大决策上,不要犯糊涂。


30. 想到五分就开干,干到八分你就整明白了。不要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


31. 培养一个偏创造输出型的爱好。因为创造之后,我们就有可能影响到别人,就有可能获得更多成就感。比如,刷短视频偏享受,而拍短视频偏创造。比如,听音乐偏享受,而自己弹奏一首曲子偏创造。


32. 当感觉工作疲惫之时,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眼睛累。注意调整好工作或阅读时的光源,降低视觉疲劳。比如可以买一个屏幕挂灯或者台灯。


33. 手机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周末的时候,尽量让生活回归线下,和亲朋好友见面交流,阅读实体书,感受大自然。仅仅把手机当成一个纯粹的通讯工具,而非让它无穷无尽地吞噬难得的闲暇时光。


34. “Be fucking professional”,这话是在《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中看到的,我把它翻译为:要无敌专业。比如上班不迟到,开会不迟到。没人喜欢和爱迟到的人共事。不要因为别人迟到没受到惩罚,然后自己也跟着迟到。


35. 虽然我们常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兴趣是成功的敲门砖”之类的话,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所以,先把手头的事做好,绝大多数场景下,都是最优解。最好不用“这事我没兴趣”为借口来逃避现实。


36. 一个人的失败观挺重要的。因为顺风顺水的时候,谁都可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没什么难度,都是顺从人性的事儿。难的是,一个人遇到挫折后的反应。那个当口,人们容易被自我怀疑和沮丧感击败,进而丧失行动的信心和勇气。曹操经常大败后大笑,不被负反馈磨掉心气,是能力,也是智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cTalk(ID:MacTalkPro),作者:池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