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cTalk(ID:MacTalkPro),作者:池建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转眼间到了 2023 年最后一周。


星球上,很多同学都写了今年的总结,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大环境不好,企业裁员或者营收停滞是常有的事儿。这时候,读大前研一的《M 型社会》很有代入感,他说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的经济衰退,日本民众收入减少,中产彻底解体,新的 M 型社会结构逐渐形成。


M 的两端分别是中低阶层和富裕阶层。曾经的大多中产,因为收入的减少,已经沦为中低阶层。美国在 70 年代后期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后来随着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他们又很快走出了这一困境。


不知道我们是否会经历类似的泥潭。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当下正处于旧阶段和新阶段的过渡期,很多事的逻辑都在变,我们得跳出来,转变思维方式。中国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跨越为后工业社会,到今年经济放缓,也许一个阶段已经结束了。


新的阶段需要新的思考方式。新的阶段怎么更好地生活,每个人都值得花点时间思考。


就像前段时间,我们一个用户谈起自己纠结的选择,他不知道是该回三线城市,还是坚持留在一线大城市。


一线城市很好,工作机会多,有活力,他也喜欢。但是,大城市的压力并不小,房子有高房贷,工作有加个零的 KPI,特别是今年公司业务下行,稀奇古怪的老板总控制不住情绪。他无奈,想过换工作,并不顺利,于是只是隐忍。


家人建议他回老家省会城市,因为回去之后房贷和小孩子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生活能够轻松一些。但他也不甘心,不甘心放弃年少追寻过的白月光。毕竟高中报考志愿时,他就幻想过大城市白领的生活——上班坐在高端的写字楼里,端着咖啡开个会,下班后约三五好友谈天说地。


现在想想,纯属电视剧看多了。他不知道怎么选择才是对的,怎么选择才能让未来的自己不后悔。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我同事小盖对应的谈过一点他的想法,供你参考。


这十多年来,我的直观感觉是,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二三线城市会更好,毕竟房价在那里摆着。以我所在的望京地区为例子,想买一套 100 平左右、南北通透、小区环境不错的房子,至少 700 万。


如果没有赶在房价上扬的阶段入手,也没有拿到时代发展的红利,那当下想在中心城区不算偏的地方买到舒适度尚佳的房子,并非易事。而如果不买房子,一直待在大城市,幸福指数能否很高,也得打个问号。


当然,有的人会说,可以去大城市的郊区。但郊区到底能多大程度享受到大城市的教育、医疗优势,这一点值得商榷。总之,我感觉当下对于年轻人并不算友好,房价已经很高,并且经济发展又变得迟缓,致富的机会变少......


查了个数据,2022 年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 17 个城市中,长沙人口增量排名第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上广深齐刷刷均为负增长。类似的数据其实也意味着超级枢纽城市当下不再像之前一样拥有碾压式的吸引力。


所以,对于刚才那个让人纠结的选择,我的逻辑是:1)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把日子过好是咱普通人的支点。2)不管在哪里,都要挣钱,都要创造。1 和 2 互相支撑。顺着目的,再去做选择,也许就能容易一些。


还有的同学留言说:要留在大城市,不然孩子还得重走一遍老路。我认为这又陷入到单一的评价体系中了,未来的世界大抵是多元化的。从生活和各种文化活动上看,我也不觉得北京和长沙能有多大的区别。完全没必要用上个阶段的思维方式来限制自己。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就此打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cTalk(ID:MacTalkPro),作者:池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