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新一季度的数据出来后,高歌“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人都惊呆了:

吉林以8.2%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黑龙江GDP增速5.1%,自2013年三季度以来季度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辽宁GDP增速4.7%,自2014年以来首次高于全国。

东三省的增速集体跑赢全国平均水平(4.5%)。士别三日,冰天雪地的老东北就重新焕发了巨大的生机吗?

这一幕,实在太罕见了。

犹记得,上一次跑赢大盘,还是在十年之前。而奇迹的背后,还隐藏着重新洗牌的欧亚大陆格局,藏着东西方撕裂之后所创造出来的通道红利。

2

为什么东北成为了增长冠军?

吉林的全国第一,是因为去年静默了不短的时间,长春等城市都是负增长状态,由于基数低,反弹幅度就很大。

但抛开这个因素,吉林的表现也是不错的。

再翻开黑龙江,辽宁的成绩单,很多指标也都可圈可点,不管是出口、投资,还是消费,工业,多个细分领域的增速都表现亮眼。

很多文章已经分析过了,这里我就不展开了。但是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与俄罗斯贸易总值5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3%。其中,出口28.54亿元,同比增长210.4%,进口28.8亿元,同比增长39.6%。

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进出口49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其中,出口49.7亿元,增长97.4%,进口440.7亿元,增长19.5%。

今年一季度,辽宁对俄罗斯进出口11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其中出口32.9亿元,同比增长92.6%,进口78.3亿元,同比增长53.4%。

对俄贸易的狂飙突进,为此次东北振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长远来看,俄罗斯向东看成为“中国的加拿大”,有望持续激活老东北经济。

3

自俄乌战争之后,俄罗斯可以说加速向中国靠拢。

以跨境桥梁为例。2009年9月,中俄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其中规划了四座跨境桥梁,包括同江、黑河、洛古河大桥等。

但是这些经济动脉的修建,都拖了很久很久。





黑河大桥(黑龙江大桥)的设想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苏联时期。早在1988年中苏就开始磋商大桥建设。

苏联解体之后,中方于1995年与俄方签订协议,准备大干一场,但直至2016年这座大桥才开始动工。

竣工时间为2019年,但实际上并未投入使用,就那么静静趴在江面上,风吹日晒的,又过去了三年。

2022年6月10日,黑河大桥正式通车,成为了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





同江大桥同样命运多舛。

2014年中国段早就热火朝天动起来了,俄罗斯段要在2016年12月才正式开工,原计划2019年10月完工,实际2022年4月竣工。

2022年11月16开通后,同江大桥成为了中俄首座铁路大桥。这条通道将黑龙江省到莫斯科的距离缩短了809公里,节省多达10个小时的时间。

仔细看下来你会发现,这些拖拖拉拉的大桥,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奇迹般的火速建成通车了。

为什么呢?

Henry Zhang开了一家做中俄贸易物流的公司,他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一年前俄罗斯的战车开入乌克兰后,许多西方航运巨头停止向俄罗斯运送货物。自那以后,从中国到俄罗斯的海运价格一路飙升。海上运输已经成为中俄两国贸易的最大瓶颈。

“运力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他估计,目前的运力仅为需求的五分之一。

换句话说,莫斯科在面临西方孤立的情况下,急需要开拓出新的经济大动脉,用陆路通道替代海运通道。

这就是上述大桥们能快速通车的大背景。

4

两座大桥的链接不过是一个隐喻。它更象征着中俄经济部分一体化的未来。

2010年中俄贸易555亿美元。2020年中俄贸易1077亿美元。2021年中俄贸易1468亿美元。2022年中俄贸易1902亿美元。

自克里米亚事件后,中俄贸易迅速升温。而欧亚大陆局势越动荡,双方的进出口就越加火热。

今年一季度,中俄贸易538.4亿美元,同比狂飙38.7%。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一季度我们对日本出口跌了2.9%,对欧盟跌了7.1%,对英国跌了7.3%,对美国跌了17%,对加拿大跌了17.3%。在贸易格局的分化之下,这个迅猛增长的数据显得尤为特殊。俄新社称,中俄双方提出了2024年之前双边贸易额达到2500亿美元的目标。

很显然,拥有地缘优势的东北,有望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中俄贸易餐桌上分到最大一杯羹。

一百多年前,沙俄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让东北从一片人烟稀薄的蛮荒之地,一跃成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率先融入了全球贸易网络,为东北最早成为近现代工业中心铺上了第一块垫脚石。

苏联横空出世后,156项援助重点工程中,有57个布局在东北,一汽、鞍钢、本钢、沈飞、沈机等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工业巨子。

即使后来双边关系陡然生变,东北共和国长子的地位也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到苏联解体后,东北独特的区位条件才彻底失去了过往的优势,更因为深居内陆而错失了很多机会。

如今,因为俄罗斯全力向东看,因为这里有西伯利亚一号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因为这里有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和大粮仓的双王牌,未来东北在国家战略版图中的地位有望得到提升,拿到更多的潜在资源。

例如央企投资,例如政策红利,例如更多的俄罗斯市场。通道红利越持久,东北就越有希望改善自身处于外循环经济的边缘地位,搞起内外循环来。

如此,那就真的是败也俄罗斯,成也俄罗斯了。

5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夸大俄罗斯对东北的辐射作用。

首先,俄罗斯虽幅员辽阔,但是只有一亿多人口,而且近年来经济萧条,市场容量有限,远不及欧美,甚至不如东盟。

2022年,对俄贸易1902亿美元,其中出口761亿,进口1141亿。

2022年,对东盟贸易9753亿美元,其中出口5672亿,进口4080亿。

对俄贸易仅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而对东盟贸易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5.4%。

其次,东北想要抢占俄罗斯市场,还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2022年,吉林省对俄进出口实现173.3亿元,其中出口65.6亿元,进口107.7亿元

2022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1854.7亿元,其中出口172.7亿元,进口1682.0亿元。

2022年,辽宁省对俄进出口359.1 亿元,其中出口111.6亿,进口247.5亿元。

东三省对俄进出口合计2387.1亿元,约合美元354亿,占全国对俄贸易的18.6%,比例并不算很高。

这是为什么呢?

明明只有一江之隔,明明铁路相连,明明区位优势那么明显,东北对俄贸易为什么占不到百分之四五十呢?

原因就在于,东北重工业发达,轻工业不足,跟俄罗斯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同质化,没有太强的互补性贸易价值。

说白了,就是俄罗斯人在东北,找不到更多想买的东西。全都给浙江、广东的商品给抢占了。

双方的贸易,主要是东北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农产品,而不是东北向俄罗斯输出各种制成品。

所以,我们也看到东三省对俄全部都是贸易逆差,而且还非常之大,2022年真正的对俄出口总计也才350亿人民币左右。

对于东三省这样一个5.79万亿的经济体来说,350亿人民币算不了什么。

因此,东北真要站在俄罗斯的肩膀上重振雄风,就需要下定决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消费电子产品、家电、纺织服装等,用出口抢占更多的俄罗斯市场份额。

6

总的来看,我个人认为中俄交融对于东北经济来说,会有较大的利好,但遗憾的是,它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2022年,中俄贸易为1902亿美元,其中对俄出口了价值为761.22亿美元的货物。如果东北能分到一半,就是38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2560亿。

2560亿是什么概念呢?



南通去年的出口额为2793亿,排在全国第二十名,GDP一万多亿,排在全国第23位。

如果东北三个省,几十个城市一年下来也就刮走两千多亿的出口蛋糕,那说实话,它对于东北发展的推动力就存在着很大的天花板。

所以,东北并不能指望靠着俄罗斯而彻底翻篇。东三省还需要继续开拓出更大的市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平均气温升高,在俄罗斯北方的海区已经出现了3个月的无冰期或者少冰期,夏季北极已经可以通行。

“俄罗斯方面也开始为船舶提供破冰引航服务,这为开辟北极东北航线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使北极东北航线的商务运行成为了可能。”



一旦北极航线顺畅开通,东北便能从苦寒的死角,变成离欧洲最近的省市区。

全国经贸体系的格局,都将重新书写。为此,东北全力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2013年8月15日,“永盛号”从大连出发,成为中国首艘穿越北极航线的商船。

2015年9月17日,在辽吉黑蒙“三省一区”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合作发展会议上,辽宁提出了“辽海欧”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概念。与传统航线相比,该航线航程缩短2800多海里,航行时间减少9天。

2018年,“辽海欧”开通了第二条北极航线。该航道的开通,形成了大西洋至太平洋新的轴心航线,亚欧远洋航线的行驶里程减少约5000海里,运输成本降低约30%。

目前由于气候原因,该航线通航时间有限。想全年通航,还要等久一些。

有专家预言,2050年北极冰雪或完全消融,到时穿越北极点的航道就能完全开通了。

届时欧洲、北美、俄罗斯会围绕这片“地中海”形成一个经济圈,它对东北最大的影响,就是东北可以利用这条最近的航道,承接沿海乃至国外的产业转移,进而改变了中国的贸易格局。

这才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王炸啊。

东北曾经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主角,后来沉寂下去。如今气候变化,让东北看到了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