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黄瓜汽水

编辑 、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当我们去羡慕一个资产几亿的顺义贵妇时,那种羡慕是遥远而无效的,因为大多数人原本就够不着顶层生活,所以内心也不会有太大波澜。

 

但如果这个有钱人就在你的身边,她是你的后排同学、你的亲戚家表姐、你没怎么留意过的一个朋友,那你的心态恐怕就不会如此四平八稳了。或许无数个咬碎后槽牙的深夜,都在暗自后悔:怎么别人就混得这么好?

 

就像网络最近流行的那句话说的: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可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而“小镇贵妇”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群体。



 

如果要给小镇贵妇一个最简单的形容,那就是有钱、有闲、有品位。

 

她们的“有钱”并不是指资产多么雄厚,而是握在手里的可支配资产比较充足。

 

工资多少无所谓,反正“所赚即所得”。

 

从前我们把“钱多、事少、离家近”作为黄金工作分割线,但大部分回流小镇的年轻人早就想明白了,如果“钱多”无法达成,那只有“事少、离家近”也足够吊打一大批普通人了。

 

不用加班,不用挤地铁,不用通勤,也不用动辄滴滴排队200+,单位可能就在离你家不到2公里的地方。工资虽然不算高,但实打实都是攥在自己手里的零花钱,拿到多少就花多少。

 

毕竟那些在北上广深一漂就是十年的人,赚再多的钱,最后还是分毛没攒下来,悉数捐给了房东;身体被消耗得只剩下一副看上去还活着的躯壳;至于家乡,也变成了一个左右为难、无法再回归的符号。

 


有闲,是有钱的下一步条件。光有钱没有用,还得有时间花钱。

 

县城和小城市的网红咖啡店与bistro小店,美甲店和医美中心,健身房和瑜伽馆,拔地而起的商业综合体——都是靠有钱有闲的年轻人支撑起来的,他们非常愿意为了富裕出来的2小时空闲时光找点事做。

 

 

建立在有钱有闲之上的,是小镇贵妇可以与北上广甚至巴黎纽约无缝衔接的品味审美。

 

这些活跃在小红书上的小镇贵妇,学历普遍不低,甚至还有大部分人拥有留学经历。她们也不是没在一线城市尝试过,大厂和外企什么样子也都见过一遍了。但驱使她们回流的,就是那两个看上去平淡但力量巨大的字——安稳。

 

她们有能力像你我一样在大城市打拼,但她们选择按下了退出键。

 

于是她们带着一流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回到了县城和小镇,成为小城市里审美金字塔上的一拨人。

 

在小红书,有一句万能的文案,就是“xx岁,在县城躺平后住进理想的家,太安逸了。”

 

在这句文案下面,你能看到全网当下最流行的装修风格样板。如果不看文案,你根本猜不到这些房子定位在中国哪个城市。

 

日式诧寂风的客厅里总能找到马醉木,大理石地面倒映着小镇安稳的夕阳余晖,胡桃木地板和莫兰迪奶油风的墙面,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不一样的县城侧面。

 

 

这些从大城市齿轮中逃出生天的年轻人,在家乡120平大房子里找到了“劫后余生”的兴奋感:早知道当初就不走弯路了。

 

有人回到了县城的别墅里,吃着家人亲手做的热腾腾的饭菜,这种踏实的满足感,即便你点一顿从SKP送来的千元外卖也无法比拟。

 

有人慢悠悠在小镇开着一辆付完全款的车,感慨小镇生活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早早下班在母校门口买杯奶茶,打开家门妈妈已经做好了晚饭。一切都像上学时一样温馨,只不过现在更有钱了。

 

 

当残酷的对比摆在面前时,你才明白当时父母为什么死命把你往体制内薅。

 

老家同学晒出围炉煮茶的时候,你的加班时间都追不上网红迭代的速度;小镇朋友晒出自己穿着Lululemon瑜伽裤、上着普拉提私教课的时候,你的健身卡又过期了;贵妇发小晒出自己周末去长沙重庆成都旅游的朋友圈九宫格,可你连宜宾驻京办都来不及去吃一次,因为打车十几公里,排队两个小时。

 

这时你就会发现,有些事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有时间去花钱。而花钱能花出媲美一线城市的效果,对品味和审美也有过硬的要求。

 

而小镇贵妇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满足三者的存在。

 

所以她们呈现出的消费力,确实足够吊打十个北漂普通人。

 

至于以上这些信息是否准确,每个人的境况各不相同,贵妇们想必也各执一词。

 

但有一点恐怕她们都不会否认,那就是“贵妇的青春期总是会更长一点”。

 

选择退出竞赛的人,往往都是有资本退出竞赛的人。

 

在线上线下寻找可以和我们进行对话的“小镇贵妇”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婉拒了我们的请求。

 

原因非常好理解:没有人希望自己被过度关注,甚至是引发网暴。如果只是遥远的描述,网友只会把小镇贵妇当做一个互联网现象;然而当一个具体的人出现了,一切负面的情绪就有了具体的方向。

 

虽然困难,但一位在小红书拥有4万粉丝的女孩还是回复了我。

 

如果一定要给她归类,她应该算得上一位小红书家居赛道博主,翻开她的主页,你能看到一幢豪华瑰丽的县城别墅,粉丝们在评论区感慨:这是我的梦中情屋。



我们就叫她小鹿吧。

 

小鹿的声音温柔且舒适,像一股南方的水波钻进我的耳朵里。

 

“我出生于浙江一个小县城的1994年的春天,再过两个月我就29岁了。”

 

小鹿拥有一双企业家父母,原生家庭的资本非常扎实。16岁那年,小鹿被送到美国留学,一待就是8年。24岁小鹿毕业,回国之后,她感到了精神与环境上的水土不服。她尝试做过珠宝设计,也在杭州的一家服装公司体会过朝九晚五的日子。但这些都不适合她。

 

迷茫了一年之后,服装设计出身的她,创办了一间自己的服装工作室。人也选择回到了当初长大的县城。

 

至于这幢看起来宛若城堡的别墅,面积大约有400-500平,当时购买的价格是600多万。

 


正如网络流传的刻板印象所说,小镇贵妇们的置业看起来都是有些“随意”的。

 

“这套房子是我2017年还在美国的时候买的,买房子的过程其实非常草率。我记得是一个晚上,我翻到了本地的一个房产公众号,看见了房子的效果图,感觉挺好看,我就发给了我妈,没想到我妈下午就把那套房子买下来了。”

 

小鹿告诉我,虽然家乡是一座浙江的小县城,但购买力相当可观,买房子的人很多,但是能有这么大院子的别墅很少,供需不太平衡。小鹿后来在别墅的花园里,种下了柠檬树,花园也是她对这幢别墅最满意的地方。

 

还有一个好处是,小鹿的妹妹也买了同一小区的别墅,姐妹两人就这样成为了邻居。

 

 

从毛坯到童话城堡,花费了小鹿整整三年的时间。作为一个装修小白,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不少冤枉钱。

 

装修设计师是小鹿父亲的熟人,导致小鹿前期非常信任设计师,但后来事情慢慢不对了。想必你也能猜到,熟人办事,浑水摸鱼。

 

小鹿在工地找不到设计师的人影,工地也没有进展。金牛座的她开始犯倔:干脆自己装修。后期所有东西,从设计方案到挑选家具,都是她去和厂家去沟通的。

 

于是最后就有了这幢“网红别墅”。

 

小鹿是一个喜欢复古的女孩。买衣服喜欢买古着,连家里的花瓶和家具也有不少中古的,建筑风格喜欢的也是华丽的洛可可。

 

“我最喜欢的年代,像美国1920年代,或者是巴洛克时期。”

 

小鹿把自己的喜好融入了别墅的装潢中,房子不仅是住的,更是用来给她圆梦的。餐厅是Art Deco风格的,硬装是法式的,软装是中式的,撞在一起就成了“法式中国风”。

 

小鹿告诉我,“我不希望我的房子落入俗套,不要求说在整个我们小县城,哪怕就在我们小区,我想它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而成为一名小红书博主是一个偶然。毕竟在千万个小镇贵妇里,只有少数人真的成了网红。

 

2019年,小鹿带着一位学建筑的朋友在建材市场跑装修,朋友走在路上突然问她,“为什么不把这个过程拍下来发到小红书上?”

 

小鹿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她的第一篇小红书,收到了900多个赞。她有点惊讶,也确实很开心。

 

“没想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我发现家居美学也许就是我的赛道。现在的我不会拒绝任何新的东西,也不会拒绝离开我的舒适圈,去尝试一些新的工作。”小鹿运营着自己的账号,很幸运,这个平台承担了她的爱好与副业两种功能。

 


从这幢收割了几万点赞的别墅说开去,我抛出了一个我最好奇的问题: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县城生活?

 

在小鹿的评价里,家乡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地方,“像是纽约和洛杉矶的结合,我们可以很闲,也可以很拼”。

 

小鹿的高中生活在纽约周边的城市度过。一到春假的时候,一伙人就乌乌泱泱涌向纽约。人们都说着自己有多么爱纽约,但小鹿确实爱不起来:“这就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一群匆忙的人穿梭在水泥里面,我真的不懂。但是当我第一次去洛杉矶,我就感觉这是属于我的地方。”

 

在慢节奏的洛杉矶生活,小鹿的性子也越来越慢了。无论是马里布海滩还是宽广的公路,都让小鹿多年之后一直回想着那里的蓝天阳光。于是她也做出了相似的迁徙路线:从杭州这个快节奏城市,回到了家乡浙江县城去。

 

“洛杉矶太适合我了。我是一个不爱和人攀比,也不喜欢快节奏生活的人。大城市的设施肯定很好,很繁华,生活非常丰富,但对于我个人来说,那些都是很短暂的快乐。我更喜欢小县城安静祥和的日子,每天遛狗种花,提前过上老年生活,才符合我的性格。”

 

我让小鹿形容了一下自己在县城别墅的一天,她给我了一份近乎流水账的vlog,但在大城市奔波的人应该都明白,这份包含了遛狗、晒太阳、吃早餐、健身、刷剧的日常,其实有多么奢侈:

 

每天起来,我会把我男朋友叫醒,抱着我赖一会床。然后他去给我做早饭,泡杯咖啡,我去遛狗,这两只狗是我在美国领养以后带回来的。因为我为了结婚在减肥,所以起床后我要做空腹有氧。然后我就开始巡视家里,看看怎么改造,再添置点什么。有时候如果天气好,我就带狗狗去院子里面晒晒太阳,看看自己的果树。吃完午饭大概1点多,我会处理一下工作。处理完工作以后,又会回到我的院子里,因为我最近种的番茄、芹菜,还有金桔都很好,我想每天看着他们。晚餐是我最喜欢的时候,我会和我男友把老友记再重温一遍。

 


刚毕业的时候,小鹿也想照猫画虎,和其他朋友一样去大城市发展。每天早起挤地铁,朝九晚五上班,晚上再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子里。刚去杭州的时候,小鹿并不快乐,但她还是咬着牙逼自己融入,最后她发现这样“漂”着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只会让她更加惶恐、焦虑和不安。

 

大城市总会在有意无意间向你展示出“竞赛感”的一面,而这种肾上腺素狂飙的生存模式,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尤其是你的退路向你敞开怀抱的时候,很难有人抵挡得住舒适温暖的家乡。

 

于是小鹿选择回到县城。即便是在美国留学8年,她也并没有因此产生什么身份上的顾虑。

 

讽刺的是,她第一次听说“小镇贵妇”这个词,是因为抖音有营销号为了解释网络用语,盗用了她的图片,于是她跑去维权。

 

说起“小镇贵妇”,小鹿坦言,自己其实是最普通的一个。“说实话,我身边比我条件好,生活更优越的,大把大把抓。”

 

即便已经是生活优越的阶层,也会在内部分化出鄙视链。

 

“我焦虑过好多年,因为我是小县城出来的,见识肯定没有大城市孩子多。我刚去美国的时候只有16岁,身边全是大城市的小孩,他们谈论的东西我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背的包我只认识牌子,但是一个都没买过。那时候其实我是不知道满足的,我只想的是,为什么别人有的我没有?然后就会去疯狂消费,不知道要满足自己什么样的心理。”

 

小鹿后来发现,购物的快乐只能满足于当下短短的几秒钟,刷完卡可能就消失了。

 

她也承认,自己目前能够拥有的生活,包括从大城市内卷竞赛退出的权利,都是父母给她托底支撑起来的后路。“其实我自己心里一直很明白,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我都要感谢我的父母。”

 

作为企业家的子女,她崇拜父母的白手起家的毅力和能力,以至于她从小都没见过不做生意的人,“我小时候因为家里都是做生意的,所以我一直都以为,全世界的人的爸爸妈妈都是做生意的。”

 

但父母早年离婚,也导致她一直对结婚这件事充满抵触,从小她都坚持认为,再好的婚姻最终不过都是一地鸡毛。直到她遇到了比她小5岁的男友。

 

在洛杉矶上学的时候,小鹿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一度严重到需要休学。但是男友出现的5年里,小鹿的症状一直在减轻,“那时候我跟他认识,我好像除了钱我什么都没有,但是他给了我钱以外的所有东西。”

 

男友是一个情绪极其稳定的人,而小鹿的性格很不稳定,属于高敏感人群,消极又自卑。小时候因为个子高、骨架大、肌肉发达,同学欺负她,喊她“肥猪”,甚至连初中同桌都对她说,以后跟你结婚的男人,要么就是看上你家的钱,要么就是神经病。

 

出国之后,因为抑郁症药物的激素原因,小鹿又开始疯狂发胖,等到毕业后不得不回国的时候,小鹿觉得自己的天都要塌了:“我可能这辈子都被别人嘲笑,被别人看不起。”

 

后来网恋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小鹿心里有些忐忑。她告诉对方,自己是一个很胖的女生,不是那种100来斤开玩笑的胖,是真的胖。“我说,如果你见到我不满意的话,你能不能体面地跟我握个手,拥抱一下,再告别,不要直接走,那样会很伤我自尊心。”

 

但男友并没有扭头就走,他留下来了,一留就是5年。

 

男友融化了小鹿所有的敏感。当我问起,目前是不是由女方主要负责家庭开销时,小鹿很坚定地回答:“这不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我知道不能只用金钱的付出来衡量一段感情。”

 

小鹿给我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她和男友上个月去泰国玩,虽然已经订婚了,但内心还是有些惶恐:毕竟旅行是考验情侣的最大门槛。

 

但经过这次旅行后,小鹿更加确定了自己选对了人。“在以前的感情里,我做错一件事情,就会担心对方责骂我;但这次没有,他第一反应就是说安慰我,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他从来不会责怪我。”

 

现在人们常说恋爱要看“情绪价值”,从前我还不太理解这个名词,但在小鹿的故事里,情绪价值变成了一种有实感的触觉。

 

 

小鹿从没想过,再踮起脚够一够所谓的贵妇天花板,她反而很佛系:“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以前我会羡慕别人条件比我好,但是现在我挺满足的。有很好的家庭,有一个爱我的男朋友,还有几个不多但是又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样安稳的生活,在我心里已经是天花板了。”

 

回忆起更早的时候,还在美国的小鹿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感谢我的父母给我中国式的宠爱和美国式的自由。

 

这本来是她想留在婚礼上说的话。

 

 

小镇贵妇的出现,得益于互联网拉通了所有人的信息渠道。外面的人看到了里面有多悠闲,而里面的人也能摄取外面的信息。大家彼此困在围城里。

 

小鹿告诉我,小镇贵妇摆在台面上的生活,看起来确实光鲜亮丽,那是因为人类只会把吸引人的、美好的东西放在自媒体平台上,无非就是车、房、吃、穿着打扮。

 

但只要是人就会有烦恼,而且她的烦恼却无法轻易被他人理解。

 

“之前我在美国得抑郁症的时候,我尝试过向外界求助,结果很多人都跟我说,你能出国,你家里那么有钱,你为什么还要不开心?你太矫情了。”

 

同样,选择回到县城,也不代表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小鹿要面对的是更庞大的口舌是非,这是在大城市根本不会出现的烦恼。

 

“我生活在我成长的小县城,这里非常小,基本上做生意的大家都认识,所以我会强迫自己去树立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因为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受到任何形式的污蔑。如果是我做的事情,他们议论我的时候,不会只议论我,而会说谁谁谁的女儿干嘛了。”

 

以及,小鹿还会有一丝“被落下的不安”:“有时候觉得和在大城市的朋友越来越远,没有共同话题,他们可能走在前列,对于资讯或者生活模式都很敏锐。小县城你也知道,安定稳定,但也代表着发展没有那么靠前。”

 

当我问小鹿,如果再选一次,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时,小鹿笑着回答我:

 

“如果是几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我会选择另外一个生活。因为那时候我孑然一身,情绪也不稳定,我无法爱上这个世界。所以我当然可以没有留恋地选择另外一种生活。但现在我已经爱上这个世界了,我觉得我有留恋,我不舍得。”

 

在平行时空的故事里,小鹿也可能是一个生活在洛杉矶的孤独富婆,成为一个事业型女强人,不要男人只搞钱。但她自己心里知道,这套看似完美正确的叙事并不适合她。

 

有一次,心理医生给小鹿安排了一个作业,让她一个人在咖啡厅坐一下午。可是连这个作业也没能完成。

 

因为她的焦虑症让她无法平静地坐在那里,“感觉好像所有人的眼光都在看着我,不友好地judge我,不喜欢我。所以大女主剧本也不是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的,其实看着很爽,自己做的时候可能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成为所谓的“小镇贵妇”——可能也是小鹿目前要面对的最大烦恼。

 

在小红书出名之后,一家家居媒体采访了小鹿。当文章发布之后,小鹿开心地分享给她的妹妹。结果妹妹非常生气地冲过来说:你别看评论区。

 

结果妹妹越不让她看,她越想看。看完发现,评论区里的网友叫她“装修媛”,说“一看就是干爹给的这套房子吧”。

 

小鹿分享这段经历时,跟我提到了一本叫做《玛蒂尔达效应》的童书,讲的就是女性获得的成就,要么被归功于男性,要么不被认可。

 

小女孩玛蒂尔达是个科学狂人,她的偶像是居里夫人、达芬奇和爱迪生,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在一次学校的科学竞赛中,她出色的作品并没有使她获得冠军,原因是评委们不相信——她身为一个女孩,能独立制作出参赛作品。沮丧的玛蒂尔达在与奶奶分享不幸时,惊讶地发现奶奶曾经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并且发现了一颗行星,但功劳被她的老板窃取,并即将获得诺贝尔奖。玛蒂尔达决定勇闯颁奖典礼,向世人揭示真相。

 

所以小鹿告诉我,她更喜欢在小红书的氛围。

 

女性社区的大部分用户是非常友好的。同样的内容发在小红书和发在抖音,评论区是完全不一样的画风。后来,男友劝解小鹿:

 

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

 

现在她告诉我,即使这篇文章发布出来,她也不会再害怕评论区的恶意了。

 


小镇贵妇与北上广漂的残酷折叠,说来说去,依然是“逃离大城市”还是“离开小县城”的永恒母题。

 

有人吐槽,现在贵妇的门槛好像变得很低,只要不是在大城市累得像生产队的驴,似乎都能算得上贵妇生活了。

 

但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件事:一线城市正在祛魅,甚至连城市本身的吸引力都在降低。一大批在本地拥有强大家庭背景、雄厚物质资源与人际资源的年轻人,只不过出于本能选择了一种最省力的方式生活。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企业家子女和体制内二代,不管在外经历多么大的风浪,只要转身回家,总能找到安稳落脚的地方。

 

在我走访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镇少女”和“小城市贵妇”们。

 

她们的人生连同精美的朋友圈一起,被亲朋好友反复观摩端详,逢年过节被当作正面教材宣传。这样的样本,或许会出现在无数个家庭茶余饭后的对话中。

 

贵妇A,85后,标准的“厂二代”。从大学毕业那天开始就没有再上过一天班。她喜欢在家围着孩子转,甚至连二胎都是她主动要的。

 

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她从来没有买过菜市场塑料袋称斤卖的水果。因为她只吃山姆和麦德龙包装好的水果礼盒。

 

贵妇B,90后,父母是体制内的小领导。从小成绩不够出色,勉强上了三本,凑合读了一个好就业的专业,一毕业就在父母安排下跟父母做了体制内同事,并且快速在单位找到了对象结婚生子。

 

她总能成为第一波打卡小城市各式网红店的人,身上挂满了当季最流行的小奢侈品,但更奢侈的是,她每个季度总能请到假去云南三亚泰国待几天。

 

有过体制内经历的人,恐怕在单位都认识这样一个人:每个月只有3000块工资,但却开着奔驰E级上班,拿来装文件的大袋子是专柜一万块售价的Goyard,自拍时不经意露出身后的背景,是一幢面积不小、有点年头的别墅。这样的人,大概率是一个体制内二代。

 

他们全身都透露着一种饱满的富足感,红润有光泽。这不仅仅是钱带来的滋养,而是人在一种无竞争状态下的安稳松弛。而自己在北京花了一万多做医美,却还是遮不住脸上的疲惫和干瘪。

 

许多人选择在外漂泊,很可能是因为根本没有回去的退路。没那么幸运的普通人,只能继续飘荡着。

 

世界是复杂的,但互联网世界总是二元的。

 

就像我们看到了大厂员工晒出了免费午饭,就悔恨自己没有努努力去大城市闯荡;看到小镇贵妇晒出的悠闲日常,就悔恨自己没有早点回家考公务员。

 

哪边的生活更惬意,自己就身子一软,忍不住往哪边倒。尤其是在大厂光环黯淡之后,偏安一隅的生活显得更加诱人,北上广又变成了“阿鼻地狱”。

 

那么人的焦虑到底来源于什么?

 

说到底依然是价值排序的问题。你选择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无数种可能性的纠缠之间,你目前脚下所走的路,就导向了未来你会拥有的生活。这可能是一个哲学思考题。

 

正在北漂的小王告诉我,她熬夜最喜欢看的视频,就是小镇主妇收纳打扫。看着她们在空旷的别墅里,把洗衣凝珠和浓缩咖啡放置到一个个亚克力收纳盒中,把果汁和汽水一盒盒码在冰箱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是她每天深夜的asmr助眠药。

 

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生活。这种生活就像一种甜梦,把她送入了能维持6个小时的无忧无虑之中。

 

但梦醒之后,人总归不能改变自己的选择。

 

(文章中“小鹿”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