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作者:九月,编辑:何鹏飞,图片编辑:TAO 老白羊,地图编辑:Paprika,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谁能想到,《狂飙》爆火之后,谈论度最高的是反派高启强,以及他的扮演者张颂文。


从卖鱼小贩到黑道大哥,张颂文把高启强演活了,以至于网友都评论“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是演的”,玩梗之余,无疑也是对他演技的高度评价!



从鱼贩到大哥的蜕变。图 / 《狂飙》
从鱼贩到大哥的蜕变。图 / 《狂飙》


部分广东观众可能对张颂文不算陌生,从出演《乘龙怪婿》开始,张颂文已经演了快二十年的戏,不温不火。


《狂飙》火了之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乘龙怪婿》的贾发是他,《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永平是他,《革命者》的李大钊也是他。他让观众记住了这些角色,却很少有人记得张颂文。


要了解张颂文,不得不提他的家乡——广东韶关,他也不止一次在微博上为家乡代言:翁源县的“三华李”,当地的客家菜都是他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韶阳楼、南华禅寺、一市场这样的宝藏打卡点,随处可见。


这座广东最北的小城,到底有多精彩?



韶关全景。摄影 / 陈彦
韶关全景。摄影 / 陈彦


韶关的“韶”和“关”从何处来?


在决定做演员之前,张颂文已经在他的家乡韶关做了很长时间的导游,这里是广东省的“北大门”,在众多广东城市中气质尤为独特。


乳源南岭奇松。摄影 / 张志坚
乳源南岭奇松。摄影 / 张志坚


对于广东人来说,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应当划在南岭。南岭以北,都能算作他们眼里的“北方地区”。


而韶关,恰好就镶嵌在这条绵长的“分界线”上。韶关北部,与湖南郴州、江西赣州隔着南岭相望,多少带了些“北方城市”的气质;由北向南,自古以来又都是作为移民南下、通往广东腹地的路线之一,文化上也自然丰富多元。


因而,韶关在广东的确是有些特立独行——


在气候上,广东温暖湿润,韶关却是接受着寒流穿越南岭而来的“漏网之鱼”,偶尔还能见着南方艳阳里的小雪纷飞;从饮食说,粤菜口味清淡,韶关人却有部分“辣椒基因”,尤其是北边的南雄,堪称“广东人吃辣的上限”。


至于口音,“北方人”总觉得广东人都说粤语,但实际上客家话才是韶关境内第一大方言。除此之外,还有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本土民族语言,某些地区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粤北土话,以至于“十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


 韶关翁源县的八卦围,为客家建筑。摄影/林勃
 韶关翁源县的八卦围,为客家建筑。摄影/林勃


广东的接纳和包容自韶关始,广东的复杂与多元同样以韶关为盛。


首先,处在沿海大省,韶关的地形就“很不广东”——她既没有珠江三角洲的广袤平原,离着海岸线也相去甚远,四周只有望不尽的群山。


四面环山的韶关。 制图/aprika
四面环山的韶关。 制图/aprika


韶关多山,地形也以山地丘陵为主,其间分布的平原、台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两成。西北侧,与湖南的郴州隔着大东山、瑶山、蔚岭等诸多南岭山系,其中湘、粤交界处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境内的第一高峰;东北方,一道大庾岭绵亘于韶关和江西赣州之间,雄踞在南岭东端的尽头。


以至于“韶州”(韶关古称)的“韶”字,也是从山石的名称中来的——传说舜帝南巡奏韶乐,把所到之地命名为“韶石山”,就在今天韶关的北部;到隋唐时期,又以山名作为州名,就成了“韶州”。


被称作中国“红石公园”的丹霞山。摄影/谭富堂
被称作中国“红石公园”的丹霞山。摄影/谭富堂


韶石山所在的仁化丹霞山区,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这种以“赤壁丹霞”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最早在韶关北部,被地质学家取山岳之名称作“丹霞层”。“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山就成为了中国丹霞地貌的“代表作”,丹霞山区也被叫做中国的“红石公园” 。


而在韶关西部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有着深切的广东大峡谷,山体为石灰岩,顶部是相对平缓的岩溶台地,四周峭壁林立,中有飞流直下,山高谷深;东边的始兴县内,还有一片炽烈如火的“红沙漠”(南雄红土层),身在广东,却恍如置身大西北豪迈的戈壁滩中。


很难想到,在广东境内还有这么一片苍凉广袤的“红沙漠”。摄影/陈彦
很难想到,在广东境内还有这么一片苍凉广袤的“红沙漠”。摄影/陈彦


山的阻隔,并没有使韶关变得封闭。反而让这座“山城”凭借其“咽喉位置”,充分展现出了关口属性,成为岭南地区与外界沟通的中转站。


如果从地图上看,广东省大致呈现“三面皆山,一面向海”的地理格局,大部分城市都缀连在绵长的海岸线上,或者集中于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平原。

 

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经由西江直通广东腹地。 制图/Paprika
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经由西江直通广东腹地。 制图/Paprika


而要抵达这些沿江、沿海的城市,除了直接从海上航行,走陆路就得取道广西,经过沟通湘、漓二江的灵渠,再沿着西江抵达珠三角地区——这条路线的一部分,正好与当年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时,为五十万秦军运送粮草的通道重合。


另一条路线,则是打通南岭的屏障,进入广东北部的韶关一带,再顺着经过韶关的北江南下,前往广袤的平原地区。秦汉时期岭南、岭北交通线上著名的三大关隘(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中的横浦关,就在韶关与赣州交界的大庾岭一带。


西京古道,部分位于乳源大桥镇的群山之间。 摄影/谭富堂
西京古道,部分位于乳源大桥镇的群山之间。 摄影/谭富堂


到汉唐时期,在韶关西部的乳源瑶族自治县,还修有一条直通京城的“西京古道”,经由湖南宜章,通往汉唐的长安城。而产自广东的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海外诸国遣使上贡的异国奇珍,均由这条古驿道快马送往都城。


作为粤北的门户,尽管困居于群山之间,韶关的道路却堪称四通八达。仅南雄一地,东南西北皆有古道通行,向北有梅关古道通向江西大余,向东去往江西信丰的乌迳古道,年代更早于梅关,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堪称粤北要塞。


韶关部分古道分布示意图。 制图/Paprika
韶关部分古道分布示意图。 制图/Paprika


然而韶关的“关口”地位,远不止这么简单。作为广东的“北大门”,她不仅是门户,也是无数广东人遥远的故乡。


广府人的“老家”在哪里?


两汉之后,无论是西晋的永嘉之乱,还是唐代的安史之乱、北宋的靖康之乱,都有大批北方汉族南迁,其中不乏有移居岭南之地的。


而韶关,则成为了他们南下的中转站,也成为了北方来客们定居岭南的第一站。


被唐玄宗盛赞为“风度无二”的名相张九龄,就是随曾祖父“任韶州别驾”而迁居曲江(今韶关)的“新韶关人”。到唐朝的开元年间,“去官归养”的张九龄,感于出入家乡岭南路途的坎坷,便奏请朝廷开大庾岭路,并亲自前往山野间勘察路线,指挥施工,率人凿出了今天赫赫有名的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 摄影/陈彦
梅关古道。 摄影/陈彦


正如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梅关古道的凿通,也使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往来再无阻碍。当时的广州已然是“海外诸国,日以通商”的港口大城,大量的异国商人带着海外的货物来此寻找商机。


在梅关古道开辟之前,贸易的商品只能兜一大圈子,绕道广西,经由湖南运往中原;而古道通行之后,则可从广州溯北江而上至韶关,再由北江支流浈江运达南雄,顺着梅关道翻过大庾岭,来到长江流域的“地盘”,运输途径简化了不少。


梅关古道的开通不仅加强了广东与外界的联系,同样打通了隔壁江西的“任督二脉”,使得两地经济迅速发展。制图/Paprika
梅关古道的开通不仅加强了广东与外界的联系,同样打通了隔壁江西的“任督二脉”,使得两地经济迅速发展。制图/Paprika


经由韶关输入的中原文化,使得岭南地区的科举文风逐渐兴盛。唐朝自“岭南第一人”的张九龄开始,到唐末的200多年间,涌现了广东籍进士38人;到北宋年间,则达到127人。后人称其“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之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朝之声教日远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


到两宋时期,靖康之乱后,宋高宗赵构带着大量北方士族和平民一路南迁。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一部分人从两浙到江西,再翻越大庾岭逃至岭南。而处在梅关古道必经之路上的南雄珠玑巷,则成为了他们流亡生涯里遇见的一处新港湾。


然而,南宋都城临安沦陷之后,元军继续攻破位于粤北的韶州、南雄(均在今天的韶关)等地,长驱直入。这些定居于珠玑巷不到两百年的流民,再次被迫迁移。宋亡于1279年的崖山之战,这些“南宋遗民”则随着历史的云烟,大多沿北江南下至珠三角地区,四散于闽、粤各地。


据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所载,从南雄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有76姓、166族,皆有家谱族谱可查,《广东通志》中更是说:“相传广州诸旺族俱发源于此”。这些来自珠玑巷的人融入了珠三角地区,他们承载的历史痕迹,也成为广府文化的一部分。


至今在珠玑巷两侧,还林立着不同姓氏的祖居,香火不绝。而广州有珠玑路,东莞有珠玑街,佛山南海区有珠玑冈……乃至今天生活在珠三角一带的广东人,还有不少都声称自己的祖先来自韶关南雄的珠玑巷。


韶关,“最北”的南方


与广东其他城市相比,韶关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有人误以为韶关是湖南的,大抵是和领袖的故乡韶山混淆了。


然而,韶关在近代史上曾占据重要的位置——孙中山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此誓师北伐;红军长征时,陈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梅岭三章》也在此写就;广州沦陷时,韶关还作为广东省的临时省会,扛起抗战的大旗。


 韶城小岛片区(2013~1984)。图1摄影/李宇强;图2摄影/李民
 韶城小岛片区(2013~1984)。图1摄影/李宇强;图2摄影/李民


在交通上,韶关则从来不曾丢掉“北大门”的名号。无论是纵贯2284千米的京广铁路,还是后面修建的京广高铁,总有韶关一站,挺立在终点广州之前,从未缺席。


建国后,韶关凭借丰富的煤矿、金属等资源,以及深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军工),成为了广东第一大工业城市。而湖南、江西等临近省份的务工者,自晚清以来,就大量进入粤北地区谋生。这座靠近“北方”的城市,在外来移民文化的影响下,也变得多元而精彩。


韶关的粤北采茶戏,就是不断吸收赣南、湘南地区的民间花灯、花鼓的歌舞表演形式,又融合本地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来的。早在清朝就曾风靡一时,粤北地区每逢年过节,都是“迎春花灯,通宵达旦”,到如今则成为了颇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粤北采茶戏到村演出。 摄影/谭富堂
粤北采茶戏到村演出。 摄影/谭富堂


韶关人的口味同样与广东的沿海城市不同。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粤菜里生猛海鲜是大头,然而地处崇山峻岭中的韶关,却以山珍出名——香芋、马蹄、冬菇、竹笋......皆是桌上常客。以竹笋制成的酸笋,往往切大块腌制,用水浸泡在缸中,待时间发酵。吃的时候须得加上辣椒,酸辣刺激,与印象中清淡偏甜口的粤菜大相径庭。


南雄风味腊鸭。 摄影/林勃
南雄风味腊鸭。 摄影/林勃


而韶关人吃辣的功夫,尽管还不能和相邻的江西、湖南等地媲美,在广东却算是一枝独秀。且在韶关,也是越往北部地区越辣,尤其是南雄的菜肴,堪称广东辣味的巅峰,无论是当地的名菜“梅岭鹅王”,还是流行于粤北地区的酸笋焖鸭,辣度上都颇有湘菜和赣菜的风采。



图1:酸笋焖鸭,酸辣迷人,一反粤菜的清淡口味。 摄影/李步全
图1:酸笋焖鸭,酸辣迷人,一反粤菜的清淡口味。 摄影/李步全

图2:大名鼎鼎的梅岭鹅王。 摄影/李子亮


每年到秋冬之际,号称“没有冬天”的广州人还在吃着棒冰唱着歌,韶关的草木却已深黄脱落,天气也逐渐转凉。这座望不见海岸线的粤北雄城,有着分明的四季,纵横的古道,南来北往的移民和连绵不断的青山。


图1:乳源瑶族自治县,冰雪覆盖山岭和村庄。
图1:乳源瑶族自治县,冰雪覆盖山岭和村庄。

图2:广东韶关,一位第一次看到下雪的小男孩在玩耍。


她是“不一样的广东”,而广东本身,也充满了丰富的多元性和不一样的精彩。


特别鸣谢:广东热心用户罗女士、林先生


参考资料:

《珠玑巷民族南迁记》 黄慈博

《千年乌迳古道——韶关古道概述之二》 赖井洋

《广东通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作者:九月,编辑:何鹏飞,图片编辑:TAO 老白羊,地图编辑:Papr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