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作者:天书,原文标题:《春节档票房大战背后,两种价值观的对决》,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截至大年初五,《满江红》以21.05亿票房排第一,《流浪地球2》以18.12亿排第二,关于春节档票房变化的讨论想必读者们这几天多少都有听闻。


《流浪地球2》在大年初一以4.79亿的票房,26.5%的排片领跑,《满江红》以4.05亿的票房,25.4%的排片排第二。年初二开始《满江红》排片大幅上升,票房超过《流浪地球2》。


然而初一过后,《流浪地球2》在网络上口碑已经大爆,而此时《满江红》在豆瓣等平台的影评,讨论等相对很少,口碑仍不明朗。所以很多网友不理解院线的排片动机。随后几日,很多网友从自身观察对《满江红》片方的操作提出很多质疑,而《满江红》片方发也布了辟谣公告,回绝一切质疑。




“幽灵场”,“偷票房”等等现象,其实在之前几年时有发生,但这类行为往往由于涉及到行业内的一些潜规则,默认现象等,很难从声讨上升到行业制裁层面,就比如笔者也听业内的朋友说起这几天票房的一些事情,但笔者并不是业内人士,也难以有效分辨。


这种听来的消息,或者不少网友观察到的现象,很难在当事方声称要走法律途径的情况下成为有效力的证据,所以即使有“内幕消息”,写在文里也只会惹麻烦。不过,我们想讨论这个问题,完全可以从更公开的信息来判断和质疑。


首先是排片问题。这几年的春节档,还没有发生过首日票房领先,第二天排片就被大幅反超的现象,因为只要不是电影过于烂,口碑不可能在一天就发酵到第二天大家就受影响选择不去看的程度。2021年春节档很有代表性,初一唐探3排片45.2%,李焕英排片20.6%,唐探3由于后半段情节问题口碑下滑,发酵至第四天,排片才被李焕英反超。


2019年《流浪地球1》春节档首日排片只有11.4%,票房居第四位,因为口碑大爆发,第三天排片和票房才登顶。2018年唐探2和《红海行动》双强争霸,两部电影口碑都上佳,唐探2主打喜剧合家欢,《红海行动》主打重工业大场面,直到第十天《红海行动》排片才超过唐探2。


通过回顾这几年春节档我们可以发现,从2018年到2022年,最后赢家都是当时广泛评价最好的电影。即使是差口碑影片,在首日领先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出现第二天排片就被反超的情况,因为负面口碑还未完全发酵。


如唐探2和红海这种两强相争,更要经过长时间才能分出胜负。从这点来看今年的春节档现象可谓独此一份,在一部电影口碑和首日票房均大幅领先的情况下,第二天排片就被反超,这中间一定是有什么特别原因。


这几天很多人把《流浪地球2》排片被反超的原因归结为电影自身原因,如时间长,不是合家欢,门槛高看不懂等等。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明白这种原因是没办法解释第二天排片的变动情况。即使对于差片来说,负面口碑的发酵尚且都要几天,何况一个上映首日票房第一好评如潮的电影呢?


那么,是因为《满江红》口碑大爆发了吗?这显然不存在,在各平台上关于《流浪地球2》的正面长篇讨论比《满江红》多得多,就算是对国产科幻极其苛刻的豆瓣,对两者的评价热度也有不小差距。到今天为止,《满江红》的相关评分更是在下滑而不是上升。在电影时长导致的排片频率差异,两者差距也不大,《流浪地球2》173分钟,《满江红》159分钟,两者实际上仅仅相差14分钟。


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回到两者的宣发投入上。目前关于《流浪地球2》的制作成本,普遍认为在5亿~7亿,更有人认为是在10亿以上。这种成本观众是肉眼可见的,从各种奇观场面,到繁杂的实物模型,画面细节,对比好莱坞同等制作档次的电影,可以说如果制作成本在5到7亿,那实际上也已经是剧组勒紧裤子,行业内用爱发电的结果。


相应的,本片的宣发成本就显拮据,线下地推非常薄弱,很多网友反应在影院并没有看到《流浪地球2》明显的宣发物料,笔者去观影的时候也注意了下,在影院看到了一张海报,仔细一看是《流浪地球1》。片方甚至在1月26日才启动路演。



《满江红》的投资成本网络上公开信息普遍是5亿,笔者并不清楚算上宣发之后最终是多少。但仅从投资成本来看,以《满江红》的制作规模和成片水准,5亿成本可谓匪夷所思,这其中宣发费用必然占了绝大部分。


而对于春节档来说,首日谁排片最高是由什么决定的?除了情怀效应(比如周星驰),续集效应(18年捉妖记2,21年唐探3)之外,就是所谓的热度,而这热度,基本是由宣发投入决定。《流浪地球2》在宣发弱的情况下首日排片第一,靠的就是《流浪地球1》的成功,而《满江红》在第二天就实现票房反超,只能是由于宣发成本投入和策略的成功。



有人可能考虑演员阵容原因,但看下这些年票房数据就知道,不论是四字明星还是谋国师,都不是能扛起春节档票房的人。即使是沈腾,2019年的《疯狂外星人》和《飞驰人生》也证明了只靠沈腾不可能实现无视口碑的高票房。


有人认为《流浪地球2》作为续集,而且是科幻片,会让观众担心无法看懂造成劝退。但在强大宣发下这也不是问题,比如复联4,想完全看懂,需要有前置十几部电影为基础。复联4之前,系列最高的复联3不到24亿,复联4靠着强大的宣发,票房达到42.5亿。


《满江红》的宣发成功在哪里?以笔者个人的看法,它的排片高符合当下院线的利益。《满江红》头几天是以过年合家欢喜剧的姿态出现在院线宣传中的,合家欢本身就是春节档主要票仓。当然去看过的朋友都知道这片子并不是合家欢,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口碑发酵需要时间,等《满江红》靠合家欢宣传把观众忽悠进影院的口碑发酵起来出现反噬时,春节档都差不多要结束了。


更根本的原因是,对于今年的院线来说,考虑长远利益由其重要。经过去年下半年的萧条,广大院线急需回血,然而从行业内看,今年一年内仍然缺乏重量级国产电影压阵。引进片上,《阿凡达2》失利在前,虽然后面会恢复引进漫威的两部电影,但观众目前对好莱坞电影总体呈现越来越不买账的趋势。何况目前好莱坞同样不景气,今年引进片能贡献的票房也不太乐观。


从行业外看,虽然之前大家担心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并没有在春节期间出现,但接下来它总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这对于院线的影响是致命的。所以在这个春节档,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赚出一年三分之一水平甚至更多的利润就是院线最大的目标。


《流浪地球2》是足以载入影史的顶级制作,拥有充足的长尾效应,而《满江红》可能在一个月之后就没有讨论热度了。那对于影院的利益最大化选择就很明确了。


在这个春节档,无论如何要将《满江红》的价值挖掘到最大化,拿到最多的票房,然后在冷清的二三月,继续赚取《流浪地球2》的长尾票房(直到春节档前一天,《阿凡达2》仍然是单日票房第一,可见当下能长期扛票房的电影对院线生存有多重要)。当然了,院线的选择也不可能是单向主动的,这种双向奔赴必然建立在《满江红》巨大的宣发成本足够倾斜到院线的基础上。


这种倾斜在一些现象中足以体现。比如很多网友反应所在地影院包括IMAX在内的巨幕放映厅多数被分给了《满江红》而不是《流浪地球2》,这显然完全不合理。


在商言商地看,重制作还是重宣发,本质上也都是商业行为,从商业角度没法指责。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我们从两部《流浪地球》的诞生过程中,是能看到制作团队有一份对科幻电影事业的理想和坚持的。


《流浪地球1》的诞生非常坎苛,如果不是主创团队的坚持和吴京等人的资助,有很大概率会夭折。《流浪地球1》获得巨大成功后,主创团队也并没有选择圈钱的作法,反而冒着巨大风险,将原本可以分为上下两部推下出的电影剪掉80分钟合成一部推出,只为了给等待四年的科幻爱好者和国内观众们一个交待。这已经完全超越商业行为逻辑了。



至于成片质量,《流浪地球2》更是诚意爆表。顶尖水平的视效场面,海量精细场景和模型呈现,爆炸的画面信息量,庞大的科学顾问团队,不管你对电影本身如何看,都不得不承认制作组是真心想打造出世界顶尖水平的中国科幻,而且他们真的做到了。同样5个亿的预算,将钱用于刀刃上,和用于宣发流量上,哪种对观众好,哪种对中国电影工业的前景更好?答案显而易见。



所以,这几天网友们的担忧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很多人都经历过近十年前国产电影票房刚起飞时的混乱时期,当时各种靠流量明星宣传,粗制滥造的电影在春节随便都能收获几亿票房,比如爸爸去哪了,跑男等电影版,后来则是各种青春疼痛电影,各种X时代反复收割市场,直到2015年之后,国产电影真正开启工业化时代,观众们年年用脚投票,中国电影市场的价值取向才堪堪导入正轨。


如果说,在好不容易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崛起的希望,科幻片的大门也得以打开的当下,如果市场又回到明星+宣发+小成本制作获取高票房的模式一统天下的时代,那不论对观众还是对中国电影来说,都是双输的局面。


在网络上反对《流浪地球2》的声音中,有一种说法大概是,不管哪个电影,不也都是资本投资出来的吗,凭什么将批评资本的套路只用在《满江红》上呢?诚然,目前商业电影本质上都是资本主导,但具体到从业者来说,有想利用资本实现中国电影工业进取突破,有所作为的,也有只想躺平圈钱的。


对于中国这样足够大的市场来说,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但出现更多的《流浪地球》系列显然才符合观众的利益。在这次春节档票房大战中,重制作和重宣发两种不同模式本质上也是当下中国影视圈中,进取与躺平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对决。


当然,笔者认为网友们也不用过于担心。时代终究呼唤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流浪地球2》作为中国划时代,在近十几年世界科幻大片中也位于顶级层次的作品,必然会强有力的推动中国电影工业更上层楼,它的意义已经不是票房所能体现了。让我们期待《流浪地球3》,也期待更多属于中国的科幻影视作品的出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作者: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