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付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来源/哈密政府网<br>
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来源/哈密政府网


它们如巨大的盛开的“银色向日葵”,还拥有一项神奇的“能力”,太阳下山后光伏电站还能够继续发电,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白天时电站通过太阳光将熔盐加热产生能量,再将能量储存起来。等到太阳落山,光线不足以继续产生能量,熔盐储存罐里的能量将会“站出来”,支持电站继续发电,从而达到2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效果,这也是光伏发电项目最大的优势。恰好,这两个电站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这并不是巧合。


充沛的太阳能:西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我国太阳能总辐射资源丰富,总体呈“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干燥区大于东部湿润区”的分布特点。其中,青藏高原最为丰富,年总辐射量超过1800 kWh/m2,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000 kWh/m2。


其中,全国太阳辐射总量的最丰富带涵盖以下地区:内蒙古额济纳旗以西、甘肃酒泉以西、青海100°E以西大部分地区、西藏94°E以西大部分地区、新疆东部边缘地区、四川甘孜部分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2.8%。


较丰富带包括新疆大部、内蒙古额济纳旗以东大部、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东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酒泉以东大部、青海东部边缘、西藏94°E以东、四川中西部、云南大部、海南,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4%。显然,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都位于西部地区。


全球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分布图。来源/ 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br>
全球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分布图。来源/ 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


客观上,从光照条件看,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太阳光照充足,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必要条件。从地理条件看,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相较于山区与平原地区,西部受农业用地与工业用地影响小。因此,光伏电站可以建设在任何合理的太阳光照射的场地。相较于传统的电网供电,光伏电站的灵活性大大提高。


主观上,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传统的电网供电需要铺设大量工程建设,在交通不便利的地区修建成本高。而光伏电站经济性更高,简单的光伏系统就能为乡村地区实现供电。从人力角度看,光伏电站建设周期很短,维修和管理方便,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值守,更适合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光伏发电的历史演变


清末,西部地区电气工业开始出现,电气事业是近代工业的重要部门。1908年,重庆商人创办了烛川电灯公司,见证了西部电气工业的开始。此后,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相继创建了一些电灯厂与电厂。据学者统计,至1926年,西部大约有电厂32家,有统计的创办资本为327万余元,发电容量4835.5千瓦。相较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电气工业仍然较为落后。


抗日战争开始后,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城市的一些发电厂毁于战火,一些拆迁到了后方。因此,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产业分布,西部地区的电气工业仍然发展缓慢。直到21世纪前后,西部地区的用电形势仍然较为严重。此时,中国还有7656万无电人口,700多万无电户(约占全国农户的3.55%),2万多个无电村(约占全国农村的3.84%)


此时,人民政府逐渐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若这些地区没有电的情况得不到改善,将严重制约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开始着手改善西部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尤其是要加大农网建设和改造的力度,解决一大批无电县、乡、村的通电。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些村落和居民主要分布在西部边远地区,如西藏地区因为地理原因,无电户比例高达78%,这些人口和地区都远离电网,负荷小而分散,无法用延伸电网的方式供电,而光伏发电可以扭转这一切。


1996年,随着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的召开,光伏发电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给西部地区带来一阵春风。1997年,“中国光明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光明工程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方式在西部建立起上千套独立发电系统,解决了西部乡村的用电问题。光明工程中对光伏的需求创造了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起步晚,前期发展速度慢,历程长,自20世纪70年代起 步至21世纪初,光伏产业起色始终不明显。由于政府重视,政策激励、技术进步,工程推进等原因,我国的光伏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光伏产业不是偶然形成的,是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国家计委启动“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光伏发电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和四川)700多个无电乡的用电问题,光伏用量达到15.5MWp。2007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计划”,加快解决日照资源丰富的西部八省(上述七省与宁夏)无电乡用电问题。光伏发电由此脱颖而出,成为上述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2011年,格尔木等少数几个西部城市成为光伏装机的焦点地区。2012年,西部已有十多个城市的电站规模达到数百兆瓦,青海、甘肃、新疆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最少有一个光伏发电园区,并且大多数光伏发电产业园都按照GW级规模设立。


截至2017年底,西北五省光伏累计并网规模已经达到35GW,占全国总装机规模的27%。2017年的发电量为407.25亿kWh,占全国光伏当年总发电量的34%。通过多年努力,我国政府从国家层面统筹顶层设计、全局规划建设光伏大基地。而西北地区凭借其拥有丰富太阳能资源率先建成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等4个超大型光伏基地,西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屏障。


总的来看,西部地区光伏发电站不仅满足了无电区人民群众用电需求,改善无电自然村人民生活条件,有利于当地社会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还促进了能源使用结构的优化与节能环保的顺利展开,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并推动相关电力产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光伏发电除提供清洁电力能源外,还完成了修复西部生态系统的任务,从而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青海塔拉滩,曾是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如今已经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来源/ 央视节目《振兴路上》截图<br>
青海塔拉滩,曾是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如今已经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来源/ 央视节目《振兴路上》截图


过去,西部许多地区面临着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尴尬境地,而化石能源开采带来的环境破坏则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如今,随着光伏发电在西部地区的全面铺开,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光伏发电能够改善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光伏发电的用水量远少于煤电发电用水量,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能有效节约水资源。白天,光伏电站能为地面植物挡住过强的阳光,光伏组件板遮蔽阳光直射可以有效降低地表水的蒸发,遮阴效果能使蒸发量降低20%到30%,并且有效降低风速,这能很好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光伏发电能够改善当地的土地状况。通过光伏发电,当地可以大量减少煤炭使用。过去很多土地深受煤炭污染的局面将一去不复发,混杂了煤烟与煤渣的污染土地将得到明显改善。在荒漠、戈壁地区安装上光伏电站后,由于光伏组件遮挡了荒漠与戈壁的地表,从而减少了地表蒸发量,改善了当地的沙漠化情况。


光伏发电可以与其他行业互补发展,促进了许多地区发展转型,并使原有建筑物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节能的功效,提高了利用率。户用光伏的发展,更是让可再生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让普通老百姓认识了可再生能源,提高了节能减排意识。而光伏发电对环境的改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还等待着我们更加深入的挖掘。


总的来看,西部地区与光伏发电可谓是“相辅相成”。正是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才导致了光伏发电的广泛应用,而光伏发电的广泛应用进而实现了西北地区的能源结构的转型,促成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大自然终究不会亏待用心人们的努力。


参考资料:

新华网

中国光伏简史

2021年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

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3.

严鹏:《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沈义:《我国太阳能的空间分布及地区开发利用综合潜力评价》,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

朱宏鹏:《西部无电地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及优化研究》,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付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