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卡通漫画版
留园新❀华漫版
还未开播,光是预告片和花絮的播放量,就快破7000万,弹幕超过20万条。
昨天一开播,短短几个小时播放量就破亿,单集弹幕超过8000,最高峰时段,43万网友一同观看…
还有哪部国产动画,拥有这样的热度,能让全网催更,疯狂讨论。
必须是这个超级大IP:
《三体》
如何在十几秒里,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死一船人,并让巨轮解体?
这不是神话,这是《三体》小说里著名的“古筝行动”:
在运河两岸立起两根柱子,柱子之间平行地扯上许多细丝,间距半米左右。
这些细丝是一种叫“飞刃”的超强度纳米材料,纳米丝构成的切割网,就叫作“琴”。
当巨轮通过“死亡之琴”…
一开始,船体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感觉不到细丝的存在;
接着,船体飞溅出一丝丝火花,桅杆被切断;
甲板上的人,身体突然僵硬,直直地站了几秒钟就倒下了,身体被分成两截,上半部分还在血泊中爬行,但只能用两只半条手臂爬,因为他的手臂也被切断了一半…
巨轮开始分崩离析,散成四十多片薄片,上部的薄片前冲速度最快,与下面的逐级错开来,像一叠被向前推开的扑克牌…
巨大的声响,惊动了草丛里的鸟儿,当它们飞起,撞上“琴弦”,被瞬间切成两半…
昨天,动画版《三体》在B站开播,故事一开场,就还原出了小说中极具脑洞又血腥的画面。
作为原著粉,乌鸦看到这一幕,就预感这片稳了。
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创作的长篇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成为了首个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作家。
一部蕴含复杂艰深的物理、天文知识的硬科幻小说,破圈走红,风靡全球。
刘慈欣《三体》书籍封面
这些年,将小说影视化的呼声一直存在,但因为改编难度太大,很长时间都没有官方改编拍摄的版本。
甚至有业内人士坦言:有些脑洞,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表现…
2019年,B站宣布《三体》动画化。
三年过去了,粉丝们把预告片都“盘出包浆”了,刷了不知道多少条“我是你的催更人”弹幕…
终于,动画《三体》在12月10日开播。
刚一上线,就引发了热议,在豆瓣上,网友们都快吵起来了。
有人不喜欢:人物建模丑,台词僵硬,时不时出现的黑屏加字幕让人无语…
也有人说:如今这个大环境下,能坚持把三体这个IP拍出来就是胜利,也是给中国科幻文学荧幕化的未来垫了一块砖。
乌鸦迫不及待连刷两集,个人观感,人物并不丑,不是那种网红脸,一些典型的中国脸,看起来很亲切。
作为原著党,我觉得情节紧凑,还原度很高,人物个性塑造挺生动的。而剧情对没读过原著的观众也比较友好,借助字幕,可以很好地理解。相信这是团队为了兼顾两个观众群体所做的处理。
动画《三体》由B站主要出品,三体宇宙、艺画开天联合出品。
艺画开天,此前因现象级爆款《灵笼》出圈,该动画在B站播放量超过5.5亿次,豆瓣8.3分,口碑不俗。
众所周知,《三体》的故事非常宏大,极难视觉化,改编难度相当大。
小说《三体》最成功之处,在于故事中一个接一个让人应接不暇、瞠目结舌的脑洞。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故事非常复杂,人物又多,由于种种原因,作者没有在人物塑造、故事衔接等方面进行大篇幅展开…
但这些一旦影视化,就会暴露出不足,需要编剧去填充弥补。
让人欣喜的是,动画《三体》不仅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出了改编创新。
动画改动了时间线,跳过了第一部,以罗辑为主角,把对叶文洁的审问变成线索,每一次审问,都成为后续情节的重点提示。
这一改动非常聪明。
第二部《黑暗森林》,从各方面看来,都比第一部《地球往事》更适合影视化。
第二部故事冲突更激烈,节奏更快,更重要的是,第一部的主角汪淼,更像是为介绍三体世界观而设计的线索人物,远不如罗辑的角色鲜明生动。
不得不说,动画改编是目前看来最适合三体IP改编的方式。
我敢说,放眼全球,就算是拥有成熟工业的好莱坞,拍《三体》真人版,都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而在科幻电影刚刚起步的中国,更是困难重重。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就曾说:拍《三体》现在的时机还不是很成熟…
网飞版《三体》更不用抱太多希望,中国网友早就认为:肯定会魔改!
而相比之下,动画改编三体,同样将原著中的脑洞一一具象化,不那么烧钱,想象力的限制更小,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除了动画一开头的名场面“古筝行动”,还有好几处视觉呈现,效果炫酷,细节满满,完全值得搬上大银幕。
比如,粒子对撞实验,这么一个高概念脑洞,刘慈欣怕读者理解不了,特意用打台球作类比,而在动画里,则多了在空间站里开展实验的部分,更紧张刺激。
智子干扰破坏了粒子对撞规律,锁死人类科技,这场看不见对手的战斗被具象化,看得人手心冒汗,心跳加速。
比如,罗辑被ETO(地球三体组织)追杀,原著中并没有展开太多,动画却率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刺激的追车戏。
比如,ETO与三体世界的交流,原著中一句“在视网膜上呈现字幕”,动画用翻转闪烁的文字包围呈现。
再比如,世界进入危机纪元,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这里既有闪光的人行横道、科技质感的建筑,弧度夸张的道路、楼宇间穿梭的电车,充满了赛博朋克感…
又不乏真实的中国街景的影子,熟悉的中文招牌林立。
大屏幕上却又在播报着政府提醒:请各位市民加强警惕,谨防以“逃亡基金”为由的新型诈骗。
让人感觉既亲切,又魔幻。
动画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对原著做了自然的补充和拓展。
头两集的罗辑和史强,出场时间不长,但都不是单一片面的性格,都有人物弧光。
罗辑,看上去玩世不恭,但只要你留意细节,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第一集一上来,他走在路上,打电话跟心理医生敲定见面时间,可见他并非表面上那么潇洒。
另外,在好几个场景里都能看到,他悄悄收好手提包里露出的牛皮笔记本。
可以猜到,里面记录着关于他心中的白月光庄颜的信息。
外表不羁的男人,有着执着专一的一面。
史强警官,策划“古筝运动”第一人,能想出这招,够狠够无情,被骂“魔鬼”一点不冤。
但在追车戏中,他看到旁边红色轿车里有小婴儿,情急之下,猛打方向盘,把红色轿车挤开,避免其被脱轨的列车碾压…
仅仅这一秒的画面,我们看到了史强的粗中有细,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而前两集,我觉得最有创意的改编,还是丁仪的粒子对撞试验,和罗辑的社会学课堂交替呈现。
罗辑让学生们在课上“掷飞镖”,用更直观的方式,解释了“智子如何干扰人类科学”,同时也展现了罗辑放荡不羁的个性,与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
有意思的是,在社会学课上讲物理,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
罗辑说:意义是和维度相关的,蚂蚁怎么会去操心人类的事?就算人类400年后要被三体人消灭,也不耽误我今天中午吃什么。
但,真的无关吗?
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后来罗辑正是被叶文洁的“宇宙社会学”启发,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在危机时刻拯救了人类。
罗辑的人生哲学,在未来的故事里将不断被挑战,而我们也将跟随罗辑,不断去思考,不断被颠覆认知,刷新三观…
从这个角度看,这段交替式的呈现,充满了预言式的思辨色彩。
而这,恰恰是《三体》更深层的魅力所在。
刘慈欣通过宏大的宇宙故事,探讨了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主题:文明的生存。
在《黑暗森林》的序章,大刘细致地描绘了一群褐蚁。
褐蚁在墓碑雕刻的字上爬来爬去,在它们的微观世界里,每一步都是挑战,都得小心翼翼,谨慎做出判断…
但在人类眼中,它们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刘慈欣的隐喻很明显:在高等文明眼中,人类,其实和蚂蚁没有什么差别。
当低等文明遇到高等文明,后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前者毁灭,而且是用其无法想象的方式。
刘慈欣警醒我们: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低等文明不要妄想自己可以对抗甚至战胜高等文明,自我膨胀,必然招致毁灭。
人类唯一能做的,是对高等文明保持敬畏与谦卑,找到生存方式。
我们都是虫子,但虫子也有虫子的生存哲学。
千百万年来,虫子从来没有被真正战胜过,不是因为它们强大,而恰恰是因为它们弱小、无知无惧,为了生存不惜一切。
这微小的生命绽放,这一闪而过的微光,同样令人感动,值得尊敬。
说回动画《三体》吧。
因为原著小说的复杂深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注定了它的改编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而这或许也正是这个超级IP的魅力所在,它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它的解读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动画才更新两集,乌鸦会怀着期待持续关注,我知道它并不完美,但它让我们看到了团队的用心与诚意。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这个中国超级IP,终将以丰富的形式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