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 (ID:story_fm),讲述人:老周,头图来自:《女子监狱》第七季官方剧照


大家都知道,故事FM 有一个经典栏目叫做“铁窗泪”,讲的是在监狱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讲述者,大多都是用个体的视角来讲述一个传奇的经历,但今天这位讲述者不太一样,她会为我们提供一个难得的、更全面的视角。


今天的讲述者老周,是一位研究女性犯罪的科研人员,在行刑领域里已经研究了十几年,访谈过非常多的服刑人员,就像我们收集普通人的故事一样,老周所收集的是大墙里的女人们的故事。


在我们第一次沟通的时候,老周就提到了一件让我们挺震惊的事:最近这十几年里,中国女犯人数的增长率是远远高于男犯人数的增长率的,也就是说中国女性的犯罪数量越来越多了,而且还多得很明显。


这期节目中,老周就会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除此之外,她也会跟我们聊聊,她所观察到的女性犯罪的特点,以及女犯矫正的方法。


在此之前,她要先给我们讲两个女犯人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也正是促使她选择研究女性犯罪的原因。


1. 女犯研究


我是老周,70后,现在是一名行刑领域的科研人员。


每个案件都要经过公、检、法、司四个环节。一个人犯了案,公安局先去查案、抓人,然后由检察院进行批捕、起诉,再经过法院审判,最后由我们来执行被判决的刑罚,即“行刑”。


前边公、检、法三个环节,都是针对行为的,大部分的流程是格式化的。只有我们最后的行刑环节,关注点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


读博士时,我主要是研究“行刑”,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逐渐开始把“女性犯罪”作为我的研究重点。


刚入职的时候,我们单位规定,像我这样从校园出来、没有实务经验的人,入职之后必须先去基层单位锻炼半年。


根据这个规定,女警察是不允许进入男犯监区的。我就觉得我来的目的就是要接触罪犯的,如果接触不了罪犯,那我干嘛来了?所以我就跟领导申请去女监,最后在武汉女监呆了小半年,这半年算是一个转折点。


进入女监前,我和普通人一样,都会觉得这些女犯是一个神秘的群体,但当我近距离观察她们的时候,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共同点远远大于我之前想象的差异。


对于这些女犯的一些处境,包括她们面对的困惑、纠结和矛盾,甚至一些更深层次上受到的制约和情感上的撞击,我都能感同身受。


2. 两个例子


我发现,触发女性犯罪和触发男性犯罪的原因不同。


比如,有一个故意杀人的案子,这个犯罪人是一个农村女性。她家里条件还不错,房子是一个二层小楼。


原本家庭矛盾就挺尖锐的,夫妻两人跟公婆合住在一起,她不但跟丈夫有冲突,跟婆婆也有冲突。在她刚生完孩子不久的时候,由于她产后抑郁,家里的矛盾就激化了。


她最后把她的孩子从二楼(扔下去了)……


我现在都说不出这个词来,这件事当时给了我特别强烈的感情冲击。尤其是我也做了妈妈之后,看一些事的感觉跟之前也很不一样。


这本身是一个人伦惨剧,已经够冲击情感了。同时我会知道故事里的这个她和我们一般想象的罪犯不一样。她当然是一个狠心的妈妈,但这个“狠”并不是毫无缘由的。


我会觉得这个悲剧不是无法避免的,如果通过政策行动控制犯罪来减少悲剧的话,我觉得应该把治理的触角更多地伸向这类犯罪。


还有一个女犯的案子,也是故意杀人。


她家特别重男轻女,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爸爸抚养她长大,但对她非常不好,经常打她。她不但在家被她爸爸打,在外也会经常受欺负,每次受委屈之后,她都会一个人跑到妈妈的坟地,在那里跟妈妈说话,然后躺在坟地上睡一晚。


后来她结了婚,也生了一个女孩,当地还是重男轻女,她受到很多同村包括夫家人的冷眼。在这个时候,隔壁另外一个媳妇生了一个男孩,她内心就更不平衡了。直到后来两个孩子都长大到几岁的时候,那个小男孩来到她家里玩,她就给这个男孩儿的零食里下了毒。


这种犯罪和我们以往的想象都不太一样。当我受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情感冲击后,我就能明显地体会到其中的差异,我开始期待自己从这些差异入手,做一些能够推动它改变的事。


3. 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觉得女性犯罪相比于男性犯罪来说,她们更多地受到伦理文化、性别文化的影响。


在上述的第二个案子中,“男尊女卑”的这个观念,就是她直接的犯罪推手。而男性作为社会里的强势性别,一般不会面对类似困惑。女性作为被性别文化规训的群体,整个人格都更易受到影响,而人格又决定了行为。


如今越来越多女性参与社会活动,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是 59.8%,曾经这个数字更高。如此高的劳动参与率下,现代职业女性受到家庭事业两方面的共同挤压,但同时女性相对占优的社会资源却很少。


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在极端化、激烈化的时候,往往表现为犯罪。


有公开数据表明,女性犯罪的增长率已经远远超过男性犯罪的增长率。2011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女犯人数增长率已经是中国整体在押犯人数增长率的四倍多。


从 2004 年到 2011 年这七年间,中国整体在押犯人的增长率是 7.16%,而女犯的增长率则高达 30.53%。


这里需要补充强调一下,犯罪增长率和犯罪率是两个概念。如果就犯罪数量来说,女性犯罪数量还是比男性犯罪数量少得多,2011 年女性服刑人员数量仅占全部服刑人员数量的 5.62%。


放眼全球,女性犯罪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些发达国家在更早的年代就已经经历了女犯增长率激增的年代,比如在法国,从 1960 年到 1972 年的 12 年间,女性的犯罪率增长了 155%。


4. 涉毒的女孩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也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她们大多实施的都是“非暴力性犯罪”。


2012 年的一项抽样统计结果显示,暴力犯罪仅占女性犯罪的 13.04%,而在男性犯罪中这个数字是 32.64%。


女犯犯罪类型在不同的省份中有所差异,但还是以侵犯财产或涉黄涉赌为主。其中比较常见的罪名包括盗窃、诈骗、卖淫和贩卖毒品等。


当我们问老周,在她访谈的这么多年里最常见的犯罪类型时,她首先提到的就是——涉毒。


涉毒对于女性犯罪的影响远远大于男性。一个是由于生理原因,雌激素使得女性对毒品的侵蚀格外敏感;另一个是性别文化的影响。


很多女孩从中学时期就开始涉毒。她们会把分享新型毒品视为一种交际手段。由于女性的性格特点倾向于顺从而不善于拒绝,她们往往从朋友聚会的小糖丸开始尝试而涉毒。


同时由于薪资的普遍差异,女性经济状况往往比男性差很多。尤其对于那些离婚独自抚养孩子的女性来说,当经济情况由于离异断崖式下降,涉毒贩毒往往在这时成为她的选择。


我见过一个单亲妈妈,她离婚时孩子还很小,她独自一人带孩子,但丈夫并不会按时支付她抚养费,生活很拮据。她本身只有初中毕业,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优势。在这种选择不多的情况下,她通过朋友介绍接触到了毒品,她也知道毒品的危害,所以她只贩毒,不吸毒,以此维生。


贩毒虽然风险大,但利润高、门槛低,这吸引了很多困境中的女性铤而走险,这就是毒品对女性犯罪的间接推动。


我还遇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女犯,刚见到她时她的皮肤特别好,眉眼笑笑的,我当时很难想象她是个常年吸毒的人。后来我向她了解吸毒的原因经过,才知道她是因为减肥,当时已经是她第三次进监了。


她说,她之前曾经特别胖,因为胖,既穿不了好看的衣服又找不到男朋友,直到她听说吸毒能减肥。


但由于个人的胖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先天的基础代谢,她在监狱里戒了毒之后,因为监狱里的规律生活和营养均衡的饮食,她就又会胖回去。等出狱之后,为了减肥,她又会再次选择吸毒这个所谓“有效”的方式,直到又一次进入监狱……


这背后无疑还是性别文化的原因,我们就很少见到哪个男的因为身体胖去心心念念地减肥,甚至说选择吸毒这个方法。


涉毒之外的其他几个高占比的犯罪类型,在不同时间、不同省份甚至不同的女监内都会有差别。但总体来说,诈骗盗窃和寻衅滋事的比例都普遍比较高。


5. 寻衅滋事的老年女性


刚才我们讲到,女性犯罪有非暴力性犯罪居多的特点。


那第二个特点呢,就是犯罪人往往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老周接下来要讲的这个例子里,犯罪人就是一个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工作的老年女性。


在前些年,尤其是房屋拆迁比较火热的时候,寻衅滋事这类案件频繁发生。


当时有个地方拆迁,拆迁方也确实符合政策规定,并非强拆。但被拆迁户中有一家人由于某种原因,觉得自己家应该拿到更多的拆迁款,就通过家庭会议推选出了家里的老太太去闹事。


这个老太太先是在政府门前堵路,后去到政府门口拉扯工作人员抢他们的包,这些其实都还能忍。直到有一次,她冲到政府办公楼里,在办公桌上拉屎,在办公室里到处扔垃圾,搞得人家忍无可忍,最后被判了寻衅滋事。


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些老年女性,她们被认为在家庭中的价值仅限于这些。她们整个家庭包括她们自己也认为,由她去做这件事不但成功率更高,而且成本更低。


在我访谈这类女犯的时候,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往往会有类似于“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这样的观念。仿佛“妈妈”就是这一家子的“老母鸡”。这种自我牺牲甚至包含一种悲剧色彩,她们甚至会自我感动。


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她们的行为矫正。与这种观念对抗并不容易,因为这些观念是根植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边。企图通过几年的监狱管理去与之对抗,效果很有限。


6. 犯下故意杀人罪的农妇


女性犯罪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情感犯罪”比较多。前文说到在女性犯罪中占比较少的暴力性犯罪也常常跟情感相关。


老周告诉我们,在女性犯罪中,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这样的暴力犯罪,大部分都是面向自己的“强关系人”。所谓强关系人就是指配偶、恋爱对象、亲属朋友等与犯人关系比较亲近的人。


资料显示,实施故意伤害罪的女犯中 85% 都是已婚女性。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因为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家庭问题的复杂化,她们同亲属、丈夫、邻居、同事等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大于青少年女性。”


老周曾经就在监狱里遇到过一个犯下故意杀人罪的女犯人,她的故事令老周一直难以忘怀。


曾经有一个杀夫案的女犯,她看起来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家庭妇女的样子,虽然五十多岁了,但状态看起来挺好的,和我们想象中的故意杀人犯的形象很不一样。


这个案子发生在零几年的时候,她住在一个挺穷困落后的山区里,那时候还没脱贫。山区比较闭塞,她的文化程度也很低。


在跟她结婚之前,他的丈夫就是一个混子,还是那种典型的家暴男,游手好闲也不干农活。这个媳妇每天除了种地养鸡,还要独自照顾家里瘫痪的婆婆,她种地的时候孩子都要背在身上。她一直不知道每天丈夫出家门是去做什么。还是后来听警察说,说他出去睡女人、赌博、还有打游戏……


她丈夫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只干两件事——要钱和打人。


图源自:电视剧《女囚》
图源自:电视剧《女囚》


家里经济一直非常拮据,如果给的钱少了,丈夫就会打她打得更厉害,给得多了就打得少一点,但是她说“不打是不可能的”。每次打她还都当着女儿的面。


有一次,她老公又回来要钱,而且要的特别多。当时他老公喝了酒,回家就对她说“XXX,我先睡个觉,等我醒了再打你”。


她跟我说,她当时太害怕了。她不停地重复这句“我太害怕了”,当她开始重复这句话的时候,她眼睛也不看我了,浑身发抖,声音也发抖。她的那个状态,很像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


她说,她就是那时,趁他睡觉时候把他杀了的。


后来我问她,“你没有想过离婚么?”


她说,“我想啊,但是我没有文化。有一次我趁他不在家,我翻过好几座山,终于找到一个挂着五角星的地方。我觉得那肯定是政府的地方,我就走进去要求离婚……”


我估计当时里边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是家暴,以为这是个普通家庭纠纷,本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原则,对她进行了劝解。但是在她那里,就把这种劝解误解成了“政府不许我离婚”。


对于她来说,她无路可走。她担心自己被打死,担心她被打死后她的女儿、她的婆婆该怎么办。


我和她的访谈中我落了两次泪,一次是她讲到她女儿的时候,她很想念她的女儿。


另外是一次我问她,“你现在监狱里状态怎么样?”


她一下就乐了,就像一个人从很深的井底一下子被拉上来看到阳光的样子。


她说,“这的人都对我可好了,我每一顿饭都能吃饱,我的衣服上也没有补丁。每一个警官都对我笑……”


我当时一下子眼泪就流下来了,我无法想象,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最平常的待遇,对于她来讲就好像到了天堂。在她看来,监狱的生活比她原本的生活好太多了。


她是从怎样一种泥沼里爬出来的啊!特别讽刺的是,她爬出来的这个过程,居然是通过犯罪。


后来我也问她,没几年她就要服刑结束出去了,有没有什么想法。


她说,“我可盼着出去了,我有好多事情可以干。我的女儿结婚了,我已经当姥姥了,我可以去给我女儿带孩子。我这么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在这里学了这么多文化,我认了很多字,还学会了种茶树。等我回去我要包一片山,种茶树……”


那时听她说完,我觉得监狱很伟大,对于这样一个在社会底层曾经备受折磨的女性,最后通过这样一种我们看来很糟糕的方式挣脱了原来的命运。她爬上来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我们能看到她已经判若两人。


她当时应该已经服刑了近二十年。在之前,这种杀夫的案件,即便有家暴的因素,很多都是直接判处死缓或者无期徒刑。


这些年通过一些新的规范性文件发布,规定把被害人过错因素充分纳入罪行考量。长期受暴妇女杀夫这类刑量便明显减轻,甚至出现缓刑。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但我觉得还不够。


7. 女犯矫正


在老周上述的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监狱在女犯矫正上所做出的努力。


在过去大部分省份只设立一座女子监狱,被称为“独生女”。但女犯的逐渐增多,对监狱的建设、女犯的管理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女犯矫正也会根据女性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就是情感。


我有同事的研究领域是行刑中的家庭支持。女犯的家庭支持情况整体上优于男犯,我们称之为“亲情帮教”。女犯在服刑过程中的信件、会见、电话以及视频会见比较多。


无论是男犯还是女犯都会挂念家庭,但挂念的方式不同。男犯通常是比较概括性的挂念。当我问他们孩子谁管呢,他们通常会说,“孩子爷爷奶奶管,或者我媳妇管,我不在身边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而女犯就不一样,她们的担心通常很具体,“我走的时候,她数学老师刚给我打了电话说她数学成绩下降,语文倒是挺好的,也不知道她数学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人管……”、“我闺女青春期到了,上回打电话的时候听说她都来例假了,也不知道她现在遇到事情可以找谁说去……”


每一个女监都有艺术团,她们的节目都很动情,一般是围绕父母、子女这类家庭情感的。我泪点比较低,看到之后代入感很强,就会不敢再看。


比如在舞台上扮演妈妈的女犯,实际生活里也做了妈妈,她怀中就会搂一个扮演孩子的女犯,这种时候就会引发出她们作为妈妈的声嘶力竭的真情实感。民警会说这些女犯不需要扮演,眼泪都会控制不住流下来,民警都会劝我不要看。


我去跟女警访谈的时候,她们也跟我强调说,每一个女犯都有“死穴”,只要点到她情感的那个点,她的心门就会打开。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矫正女犯就选择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我们称之为个别矫正。


情感对女犯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钥匙,不论多顽劣的犯人,只要她能感觉到这个警察是真心关心她,她甚至可以做到立马脱胎换骨。


有一次,我专门找了几个在狱中违规违纪情况比较多的罪犯访谈。其中有一个是之前挺横的罪犯,我们进行访谈的时候,尽管她语气还是挺冲,但能明显看出来她的状态已经好很多了。


我了解到这个犯人身世挺凄惨的,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父母和上边几个哥哥全都死光了,是一个彻底的孤儿。她是因为诈骗被抓进来的。她在谈犯罪情况时是一个状态,而一说到她的管教的时候,她整个人一下子就变得柔软起来。她会问我这次访谈有没有见过她的那个管教,她想知道那个管教现在还好不好。


她跟我说她自己都忘了自己的生日,但是有一年她生日那天,那个东北管教专门给她弄了一碗猪肉炖粉条,里边很多油豆角的那种。她说那是她吃过最好吃的油豆角,吃第一口的时候她就哭了。她上一次吃还是她妈妈给她做的。自那之后,她的状态就好了很多。


除了上述方法,这些年中国女监在监狱建设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建筑设计上会采用一些富含当地特色的建筑语言,也允许一些个性化装饰,同时还设有广播站、心理工作室等等。有的还在大厅里放置一个亚克力材质的大鱼缸,想通过养鱼这个活动来培养女犯的爱心和责任心。


老周还提到一个关于女犯管理的比喻,她认为有性别针对性的管理不只是“把小便池砌成粉色”这么简单。


同时,女监中会为犯人教授文化知识、培训职业技能、进行性教育等。比如在云南的某个女监中,由于当地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涉及卖淫的女犯会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值钱,甚至当众赤身裸体。女监里性教育的课程会让女犯了解到女性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当她们为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骄傲的时候,她们自然就会珍惜自己的身体。


8. 远离犯罪的岔路口


每个女犯的问题都很复杂,她们背后也都有自己的故事。相比于犯罪后监狱里的矫正,从源头上降低犯罪率更为重要。


最后,老周跟我们分享了她所认为的,在女孩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三件事。


第一,无论多难,一定要让孩子读完初中。


初中是否毕业在女性犯罪中是一个绝对大的分界。如果能读完高中,这辈子进大墙的可能性就很低了,离那个黑暗的岔道会越来越远。文化教育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对人产生全方位地影响。有的时候真的只是一念之差。


第二,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


很多女犯有被性侵或者性骚扰的经历。从自己是被侵害人转变为犯罪人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恶逆变”。性侵或者性骚扰不仅推动犯罪,而且对她们造成永久的创伤,这些心灵上的创伤就会成为人格上永远缺损的部分。而缺损的这部分是很难通过后天矫正来弥补的。


第三,不要基于性别自我设限。


如果把性别作为前提自我设限,会对行为选择造成影响。如果一个女性认为她的身体没有价值,那她就很可能选择出卖它。如果一个女孩不认为她的生命有价值,她就很可能铤而走险去做一些事来换取家庭的或者他人的利益。类似这样的观念需要在从她小时候就去影响她,要让女孩知道“我不比男孩差”。


参考资料:

[1]《试析女性犯罪的特征、成因及防范对策》,陈弓,法制与社会,2012.01

[2]《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赖修桂,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01

[3]《浅谈女性犯罪的特点以及预防》,余嫚 汪丽丽 ,江苏法院网,2013.08.02

[4]《我国女性在押人员处遇状况研究报告》,程雷 吕晓刚 陈建军,2015

[5]《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张小秀 欧阳辉,中国法院网,2012.11.2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 (ID:story_fm),作者: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