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FM 早在 2022 年就做过“独居时代”相关的节目,探讨“独居”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的两个故事,仍然是关于“独居”。在节目制作前期,我们曾经群访过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独居女性,听到了她们选择独居并且多数会坚持长期独居的理由。‍


有的是不想让任何人打破自己每日精心规划的时间表,有的是不想在她们想要安静的时候接受更多来自他人的过度关心,总之即使偶尔要忍受诸多对独居女性不友好的外界因素,她们仍不想放弃“独居”为自己带来的满足。


除了个体的选择,如何为独居女性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支持,最近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已经有人正在为此做出努力。


今天的第一个故事,我们就邀请到了刚刚建立了近半年的女性互助上门服务平台的创始人迪迪,请她讲讲正在为构建独居女性友好环境所做出的探索。


一、迪迪


我的名字叫迪迪。我今年是 29 岁,本职是做财务工作的,现在独居在上海。


我们这个平台从搭建最初也一直是零零碎碎的,去年九月的时候先做了一个公众号,然后到十月的时候先试探地上架了一个小程序,当时还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从上架之后就一直接受大家的私信,相当于大家一起来找茬,反馈了很多bug后我们就一直在修bug。相当于用户们不管怎样鸡零狗碎的设想需求提给我们之后,我们就会在平台上加上服务的类目。当有符合条件的服务者时,两方就能达成一次合作。


1. 一次维修


现在这个可以为独居女性提供维修疏通、搬家陪练、宠物服务、陪伴就医等等多样生活帮助的社区平台,是迪迪和她的四个朋友利用工作之余共同创建起来的。


但五个月前,迪迪也只是独居女性群体中的一员。


我最初是因为工作原因来到上海,来了之后就一直独居。在独居的过程中,我一直能感觉到生活上和安全上的一些问题。


我刚来到上海的时候没有认识的朋友,在工作环境中我也是边界感很强的人,不会和同事在私下有关系的延展。那个时候我就会想到,如果哪天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意外的话,要怎么办?


后来我就去家附近找了一个健身房,办了一个私教卡,然后每周固定去健身房健身个四五次,去教练那里打卡。相当于通过这种办法和社会有一个联系,如果我某一天不去了,至少我的教练会找我,对吧?就是用这种方式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安全的保障。


独居到大概第二年的那年秋末,上海已经很冷。我在洗澡的时候需要开启暖风机,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暖风机坏了。那天就叫了一个男性维修工上门,但当时他上门之后我的感受就不是很好。


可能因为他在给我维修暖风机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再加上由于我独居,房间里没有别的伙伴,只有我们两个人共处一室,而且他还是一个比我高大的人。所以虽然他并没有对我做什么,但我就感觉到他对我来说是有一些威胁性的,当时就感觉很不安,有种压迫感。


我当时内心就在想,一旦他有哪些对我产生危险的举动,我是否会有还手之力。我当时想因为毕竟我有健身习惯,如果发生一些什么事我至少应该是有自保能力的。但当时我思维也比较发散,我就想到,因为我自认为我长得挺安全的,如果是一些比我更瘦弱、更漂亮的女生会不会遭遇到我设想的那种危险,她们遇到的时候又会怎么办?


所以我在结束了那次维修之后,我就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输入“独居女性”“维修”或是“上门服务”这类关键词,搜索了一下相关的信息。然后我发现确实有很多独居女性在接受男性上门服务的时候,由于不敢反抗,遭遇过漫天要价或是骚扰之类的情况。


  图片来源:迪迪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女性分享自己被上门勒索的经历


比如说有一个女性说她曾经有一次在平台上下单疏通马桶,当时在平台上已经跟师傅定好了是 50 元的维修费,但师傅上门之后开始疯狂地用马桶疏通剂,然后要价一千多块钱,还是最后协商到了 800 块,这钱其实都能换一个马桶了。


这也是只是对金钱的勒索,我还看到有些女性分享她们都遭遇过一些精神上的勒索包括言语猥亵这种,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感觉很不好。我就想说我能否做一些什么事情,去改变这种现状。也许我可以去掌握维修的技能,然后利用我休息的时间,去给需要的女性提供维修的服务。


  图片来源:迪迪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女性分享自己被上门勒索的经历


2. 电工证


我就花了 950 块钱去考了一个电工证。电工证是分两种的,一种是人社局颁发的技能证书,还有一种是安监局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如果想要合法从事这个行业,是要持有安监局颁发的证书的,但是考这个证还不能个人报考,所以我最后是找了个机构帮我报的名。


当时机构给我发了一些课件,我考这个证之前也就是自己自学了一周的时间。然后考试的那天,我发现当时报考的人数还是很多的,我那一场有一百多人,但是其中女性的话全场也就七八个左右,所以性别比例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我考下电工证之后,就相当于打开了一个维修的大门。我发现其实维修对于我们女性来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只是我们最开始给自己预设了一个心理上的壁垒,实际上真正实施起来,我们是可以掌握的。


图片来源:迪迪参加的电工考试


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一些原理后,就会看电路图了,然后就开始拓展开了。只要明白了电路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工作,通过检查发现是走到哪一个路径不走了,就会知道是哪个路径元件除了问题需要更换,其实现在的家电都是很好修理的。


我考完电工证之后就会在业余时间看各种维修视频,感觉很有意思,还会开始给我身边的朋友进行一些维修,主动地找她们问她们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妙手回春一下的破铜烂铁。包括她们的小家电、家里的水路电路,我都给她们维修过。


然后成功修好的最大的一个东西就是燃气热水器,当时把这个坏的燃气热水器拆卸之后,更换了一个水汽联动阀。其实维修这些东西无非就是这样把螺丝拆一拆,电压测一测,哪块不通电了就表明哪块的元件可能出问题了,把原件一换基本就可以了。


每次修好一个东西就会感觉很开心。


3. 寻找平台


所以后来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加入那些现有的平台,然后在空闲时间做一个兼职工作去给人们提供服务。就在搜寻平台的过程中,我还想去搜寻一些问题的答案,比如说为什么我们市面从事维修相关行业的女性这么少,而男性维修工他们又为什么会有上门后哄抬价格的情况?这时候我已经从最初用户的角度,转换成一个师傅的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后来我了解到比如市面上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它也会招聘没有经验的那种师傅,招聘后培训十五天,这些师傅就回去接单了,所以说他们的师傅也并不都是非常专业的那种。而这个市场又实际上是一个狼多肉少的状态,因为单量很少,所以起初大家会为了抢单获客就会压低价格,但订单到手上门之后,就会为了收入把没毛病的说成有毛病,把小毛病的说成大毛病。


同时现在市场平台抽成比例很高,虽然维修这一行比较刚需,但对个人来讲是很低频的,每个人可能好几年才会叫一次服务,所以师傅们的收入也是不稳定的,这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我就想说如果我去做一个平台,找到一些比较关心女性生存环境,同时又有一定经济基础暂时不指望这些服务工作维生的人,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我还观察到,其实我们女性需要的一些服务现在市面上还是缺乏的,比如——捉虫子。因为之前就看到有刚毕业的女生在网络上求助,说她刚毕业目前自己独居在租的房子里,在房子里发现了虫子,但因为她非常害怕虫子不知道要怎么办。网友们当时就给她想办法建议她去点个外卖,然后请外卖小哥帮她处理了。


所以我也想我们这个平台除了基本的维修等服务之外,还可以把这些常规性没有的服务纳入进来,这样像这样的女生就可以不必去找外卖小哥,而是直接能找到可以帮她专门解决这个事情的女生,这样也更安全。


所以我就开始建立这个平台。然后这个平台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在现在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一些女性提供就业机会。


因为我就在想,想要改变现在独居女性缺乏女性服务者的环境,我们应该先来带头做这个事。


4. 建立平台


在决定开始着手建立平台前,迪迪在线上线下都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更坚定了迪迪做成这件事的信心,因为大量的独居女性都表达了对女性上门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女性表示在收入有保障的情况下非常愿意成为服务人员投身这个行业。


但除了对供求双方的服务之外,屋这个平台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命题,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女性参与、只为女性服务的全女性平台的产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各种各样刺耳的声音。


刚开始还是在做维修公众号的阶段的时候,有一天公众号后天就收到了一个女生的私信。她对我们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她说“女性互助就应该是免费的,只有妓女这个行业没有在赚女性的钱……”她还说我们做这个东西并不是真的女性友好,就是在剥削女性的钱。


当时把我气坏了,我还跟她辩驳了一下,我把前期问卷调查的结果说给她听,我也问她如果这个平台上的服务我强制规定是免费的话,如果是她,她会愿意来做师傅么?我就这么问她,然后她回复我说,她只是发发牢骚。


其实做全女平台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事情,我在做我们平台之前就又去了解之前的一些全女平台,去看看她们的发展以及遭遇过的事。我就发现现在的人们会过于苛刻地去要求全女平台的创始人。像之前一些全女平台曾经遭受过中伤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工商信息里有男性,就会被中伤成那是一个男性的阴谋诡计,就是想去吸女性的血。


所以我在建立我这个平台之初就知道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好触碰的,所以当时我找了一个我的女性家人去帮我弄了这个工商信息。


后来就有一天,有一个热心的女士突然私信我们说要帮我们宣传一下。其实之前也一直陆陆续续收到过很多这样的私信,但一般都是在自己的朋友圈或者社交平台转发,一般每次也就带来大概七八个新粉丝。


然后那位热心女士找到我的那天,我的工作还很忙,本以为也是很平常的一天。那天上午她给我们私信后就去微博帮我们投稿了,然后我们就突然涌来了很多用户,开始我也没有关注到,因为那天确实特别忙。


直到下班之后我才发现,流量是带来了激增的用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流言,然后我发现的时候流言已经传得很离谱了。


就是有一些女生通过工商信息,查到了我的女性家人也同时担任了我另外一个男性家人公司的股东。她们就说我这个平台实际上背后也是一个男老板,就是想要去吸女性的血之类的,就是讲得很严重,很可怕。开始大家也会怀疑这些散布流言的人是男性,但是他们后来撕逼起来,结果发现就是一些女生。


持怀疑态度确实不是坏事,但是我们应该首先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还是应该先去解决目前现有的问题,现在独居女性确实是需要一个这样的平台,我们应该从社会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这个平台还没有,然后怎样去建立,而不是一直在喊“我想要什么,”同时又去质疑一切对吧?就像我知道的某个之前的全女平台,那个平台的老板之前还被逼到需要通过直播来证明自己是个女性。


然后之前讲到的这个帮我们推广的热心女士,还把我们推广到抖音那边去了。但因为我平时是不用抖音的,也是一天收到另外一个热心女士的留言说,她逛抖音的时候发现了关于我们平台的消息。然后我去一看就发现那个内容下面的留言中有很多男性在一唱一和地说这个平台是“故意收集女性的信息。”


评论区里很明显的能看到是一个人带节奏,另外一个人顺着他的风向附和,一看就是有组织地在唱衰这个平台。


后面我就不会去主动搜索我平台的相关信息了,因为我看了也没有用,看了只会让我自己更生气。


图片来源:迪迪建立修勾万事屋前在各大平台做的调查投票


5. 声音


不论是来自男性还是女性的质疑,都是迪迪的团队没有预想到的,但每一个新问题、每一个新需求的提出,都是她们审视和优化平台的机会。


因为让更多想要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帮助的女性真正受益,才是她们最终的目标。


每一个规则和机制的制定她们都非常慎重。


现在想加入我们平台成为用户,需要经过三重认证,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需要统一。通过这样为了去筛掉一些虚假信息,避免一些人通过工作之便获得别人的身份证和姓名。而师傅想要入驻则要提交身份证,因为现在正规的劳务平台都是需要身份证留档的。


之前我们还遇到过一个跨性别女性想要加入我们的平台。从我们平台刚建立的时候,她就一直私信我们说,她也想为女性做一些事情,因为她的自我认同也是女性。她说她会维修,包括汽车维修、水管维修这种硬核的技术。她看到我们平台的维修人员比较少,她就说愿意加入我们平台,直到我们平台资源多了之后,她也愿意默默离开。


但最开始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我就一直没有回复她,但她一直很执着,私信了我几个月。所以后来我也专门去了解了一下跨性别的群体,就发现她们也挺不容易的。后来我就问她是否有女性的身份证,因为我发现我们国家的跨性别者,做了一些手术之后,她是可以去更换自己的身份性别的。


但因为她可能没有彻底地做好手术,所以她还没有女性身份证,她身份证上的性别还是男性,所以我还是婉拒了她,她就没有进入到我们的平台。


后来又过了大概一个多月,她说她想认证成为一个用户,但她不需要上门的服务,她只是需要法律咨询。但还是因为我们的用户系统是自动进行身份信息核实的,所以由于她的信息没有更新成女性,所以最后还是没有办法。


其实我最早在豆瓣做问卷楼的时候,就有人在其中问“你怎么就知道女性服务人员就一定是好的,她就不会去做一些坏事?会不会反而因为对方是女性而放松了警惕,让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地步?”然后还有一些声音会说“你怎么知道用户她就是不是真的女性,然后会不会有女性用户协同男性,然后骗女师傅上门,然后对女师傅做一些不好的事?”


然后我其实想说的是,这些担心肯定是有自己道理的,但是也不必过分地去焦虑和担心。因为比方说,如果一个用户的信息是虚假的,她想要做一些不轨的事,那至少我们平台有她下单的小区地址,也有下单的手机号,还有她之前的实名信息,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话,我们平台配合执法机关去提交她的信息,也可以很快地去锁定这个位置和这个人。


如果是女性对你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她还能抢劫你么,还能明目张胆地对你做一个伤害么?


6. 我允许失败‍‍


对未来平台的发展迪迪并不担忧,因为这五个月看似是一次团队的创业实践,但更像是她们和所有女性用户大家共创共建的结果。


虽然还没办法做成一个尽善尽美的女性平台,但如今的平台已经成为一些独居女性需求的出口,它让这些女性的声音更好地被听见并且得到回应。


我们团队现在是五个人,我的几个朋友也都是有从小独居,或是北漂独自奋斗的经历,所以对独居女性的困境也会感同身受。所以觉得我们一起做这件事如果做成了,至少是对每一个在外漂着的女性友好的事情。


现在平台的订单是在稳定地增多,我们也没有在里面抽成,但这件事做成的意义可能更大。因为陆续都会收到一些私信说,我们的平台给她们解决了一些切实的问题。就像前两天一位独居女性,大半夜的时候被自己的邻居打了,冲突产生在大半夜,她也找不到其他人去求助。


然后突然想起来她是我们平台的用户,就在平台里找到了法律援助,然后那些律师姐姐们也都去给她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她解决了问题。然后感觉我们平台对每个独自漂泊在外的人比较有意义,我们也是感觉比较有成就感的。


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始盈利,小程序建立到现在已经花费了六万多,都是我个人出的钱,没有接受过外界的捐助,也没有收过任何其他人的一分钱。现在就是想用兼职的状态把这个东西慢慢冲下来。所以我基本上就是牺牲了我的休息时间,基本上下班之后为修勾平台加班已经变成了常态。


对这个平台之后的盈利,我是觉得它会有多方面的盈利,这种盈利也会是双赢的,不仅平台可以盈利,同时也可以帮助到其他人盈利。但目前就是纯纯的“为爱发电”了。


现在从商业的角度上来看,平台的用户是在稳定增长的。截止到最近,用户已经有五万多人,订单成交额已经有八千多元,但实际上成交的只有三十单左右。因为这背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很多用户下单了,但找不到人接单。


因为目前入驻的这 2000 多位服务者更多的是一些招猫逗狗的类目,有那些真正硬核的维修技术的师傅很少,基本上每个城市只有一两个,像北京就只有一个电工。


因为我们现在资金有限,所以人数不够暂时也没有办法,如果之后我们的订单能单单有反馈,单单能循环起来,就是最好的事了。


目前为止我没有后悔做这件事,因为对我来说付出的金钱也好,时间也好,都是我目前可以接受的,我允许它失败。


有提防心确实是好的,但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通过平台至少比私下双方去进行一个交易是更有保障的。我们也设想之后要加入一个呼救的功能,只是现在因为预算的原因,暂时没有办法给配齐,那么如果之后配齐了,一旦出现什么事情,用户们或者女性师傅们都可以一键呼救。


然后还有一部分人希望我们增加的一些新的需求类目还挺有意思,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说她们有驾照,但是不敢开车,希望能有女性陪练可以陪她一起练车。还有一定数量的私信问我们能不能增加一些女司机的选项,她们都很希望能叫到女性司机的车,但这个的话我们现在确实还支持不了。


另外我觉得我开始做这个平台之后,倒是没有对独居女性有什么颠覆性的认识,反而是让我更坚固了对独居女性的认识。就是我们独居女性除了日常的琐事之外,其实有时候还是会有交流心理的需求的。


所以我们小程序现在也做了交流模块,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独居久了之后慢慢地会变成一个孤岛,不会愿意去和外界建立联系,但是她内心实际上又渴望去建立一些练习。所以我们平台之后还会去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比如可以和附近的用户相识交流,这样不但可能更有话题,同时她们也可以做到相互照应。


还有一些女性因为现在经济状况不好,可能失业了想要转行也会给我们发私信。曾经有一位女性私信我们说她 35 岁被裁员了,原来是一个设计师,现在转行想做电工。但是她发现用人单位都不愿意接收她,就是因为传统观念里大家都会觉得男性做这类工作是有体力优势的。所以她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找到就业机会。


还有另外一个用户私信我们说,她是一个北漂,工作也很不好找,平时就是打打零工,经济状况也比较差。她就像通过我们平台增加一些收入,但是她本身技能不多,就问我们能不能给她做一些技能培训,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我们平台之后的一个方向。


二、三胖子‍‍


对独居女性互助平台巨大需求的产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居,选择用更多的时间跟自己相处。


除了安全和便利,独居对女性来说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挑战?个体的新尝试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第二位讲述者三胖子的故事也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三胖子今年四十多岁,从2023年开始独居,但她和大多数大学毕业后尚未进入婚姻的年轻女性选择整租或自有住房不同,她仍然处在一段存续的婚姻关系中。


她和大多中年的女性一样,有很多角色,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但她从未停止过寻找自己。


去年年末她还出版了一本新书《五爱街往事》,在书中她通过书写,回溯了二十年前沈阳五爱街市场里和她曾经一同奋斗过的女性们的命运和挣扎,很多曾经困扰她的问题也随着书写找到了答案;


而在书外,独居的尝试,则是她对自己新的探索。


三胖子的独居更像是一次出走,也是一次对自我的回归。


1. 另一间房‍‍‍‍‍


我叫三胖子,住在辽宁沈阳,现在是一个个体从业者。


我一直以来对房子特别执着,那种执着就像有些人集珠宝,有些人集邮票一样。虽然我之前做服装生意,但我不喜欢衣服,有的时候一年也不买一件衣服,我也不喜欢化妆品不喜欢包,我只是特别喜欢房子。从我去五爱街的时候我就有这个爱好,我的目标就是集房子。


你记不记得有一本书,好像是张爱玲写的,书里就写了一个女人喜欢集珠宝,她会在每天晚上无聊的时候把珠宝拿出来看,我就是这样,我就会看钥匙扣。我还有很多门卡,绑在一起看起来就特别有成就感,哗啦哗啦得响,看完之后我就特别兴奋。


我还会像将军检阅自己的队伍一样经常去巡视它们。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到某一个房子里把所有的灯打开,然后坐到客厅沙发上,就静静地享受那种感觉。每当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是个“王”,因为我是房子的主人,我是支配它的,而不是被支配的。


尤其是有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没办法解决的事、跨不过去的坎,就感觉如果迈不过去整个人就要崩溃垮掉的时候,只要我往房子里一坐,就会像《飘》里面的那个女主人公回到了那片安乐土上一样,我就觉得我又积蓄了力量,又有勇气再面对了。


2. 独居‍‍‍‍


到今年年初,三胖子手里一共持有多套房产,虽然过去一年房价持续下降,三胖子也一直没有抛售的想法。2023 年年初的时候她因为要修改《五爱街往事》的书稿而搬到了她的另外一套房子中暂住,疫情管控也在不久后放开了。


感染新冠后,她的身体反应非常强烈,甚至有过濒死的感觉,直到五个月后,三胖子的身体才有所好转。


三胖子有想过是否要回到原来的家,但最后她还是下了决心,做了独自留下来的决定。


2023 年的上半年,我基本没有工作过,等到孩子开学的时候,我就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回去,另一种就是我继续再这个房子里住一段时间,我最后是选择了后者,也就开始了所谓的“独居生活”。


我独居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房子突然就特别静,特别细微的声音都会被我的听觉神经放大到很多倍。我才忽然间发现,这么久以来我所期望的这种独立的空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在我当初刚结婚的时候,是跟公公婆婆一起住了大概七八年。那个时候觉得没有私人空间,渴望的就是一家三口享受亲子时光。所以想有一种独居生活的那种体验是后来产生的,之前都没有过。


但我奇怪在哪你知道么?我就奇怪于我本身其实是对独居有向往、有期待,甚至是有预谋的,但是真正独居开始了我却仍旧不能适应,这让我感觉自己简直是太弱了。


比如说出门之后回来打开门的那一刹那的感觉,独居和不独居的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就是那种惯性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有时候会感觉胆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


稍微会有一点疑神疑鬼,东北话讲叫“有一点胆凸”你知道么?就是心一直没有落地的感觉。


我会过多地关注安全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一些物理的东西去对抗。比如我会去反锁门,还有一段时间也搜索了酒店的那种挂链的阻门神器,后来买了一个型号对不上退货了,也就把这个事情岔过去了。收发快递的时候也会有顾虑,一些晚上的上门快递就会拒收,然后再调换一个时间点,也会倾向选择比较熟悉的快递员。还会在一些信息系统里模糊自己的性别。


还会做关于入侵者的噩梦,其实做噩梦就证明了当时我潜意识里是缺乏安全感的,潜意识里觉得独居还是有被攻击和被伤害的可能。


所以那时候我就特别悲哀地发现,我虽然看似独立,但其实我精神并没有独立。发现这一点让我特别惊讶,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还可以,人生中遭遇过的很多东西都咬咬牙挺过来了,一些比较了解我的人也会说他们如果经历过我经历的那些事他们一定早就疯了,都会说我真厉害、真坚强,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就突然间,我发现不是这样的。


3. 窗外的声音‍‍


给独居之后的三胖子带来困扰的,除了内心的不安幻化的噩梦,还会有很多声音,从“屋外”传来。


我这个年龄的独居者和年轻一点的独居姑娘还是不一样的,因为社会普遍认知会觉得年轻的姑娘以后还会有很多可能性,就会设想她的以后,但是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独居女性,他们就会设想我的从前,加以诸多的揣测和臆想。


所有知道我独居的人,都会猜测我的情感状况。就无论男女,男性有时候也很八卦。比如说小区里相处了一段开始能说上话的一些人,就会旁敲侧击地问我“你怎么自己住?你老公干嘛的?孩子多大了?”但他们一般都会先问孩子多大了,再问孩子爸爸干什么的,其实你也知道他就是要一点点往哪个方向去铺垫。还有一些人会比较直接,一般男性相对直接,他就会问说“你离婚了啊?”


如果是旁敲侧击问我的,我也会正常跟他聊,如果是直接问我的,我就会正面去回应。有的时候你独自一个人在哪遇见一个人,他就会问你“你自己一个人啊?”我就想说,怎么我每时每刻身边都要带一个人么?就很奇怪。


还有很多人是会有一些心理活动,比如在小区里,一些家庭会相互交流一下,这种就更不可控了。那种环境会若有若无的透露出一种恶意,就像两个人正在说你什么坏话,你突然进来了声音就停止了变得特别静,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恶意,但却无法形容。


我会感觉到除了被八卦,如果被猜想为一个离婚人士的话,就感觉成为了歧视链的最底端,就好像我是一个废弃物的感觉,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所说的“被别人不要了”、“被别人抛弃了”,他们回本能的认为这些关系并不是双向选择,只能是一方抛弃另一方,这种观念在人们的心里是特别根深蒂固的。还会有人会有那种比如她还身处在婚姻关系里就很骄傲自豪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比较隐晦的。


所以我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就会尽量避免透露更多我的个人信息,会比较谨慎。因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只能假想我自己身处某种未知,但未知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会有危险。


4. 电话‍‍‍‍‍


即使为了屏蔽这些陌生人的品头论足,关了“窗户”,还有熟悉的电话会打进来。


我还会接到很多来自我原生家庭,就是我娘家的电话。他们会问我“你不害怕么?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你不害怕这种生活会对你的婚姻生活造成影响么?你不害怕人家到时候就不要你了么?”我心想“我害怕我就不干了么?再说我为啥非要让人“要”或是“不要”,我又不是一个“东西”。”我感觉到我明明知道我是一个人,但有的时候又觉得我不是,我明明觉得命运就应该是掌握在我自己手里,但我又隐约觉得并没有。


很多时候关于性别的问题,因为我们家、包括我的原生家庭也会有这种问题。他们带给我的这些东西很多时候会让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希望我不是一个女性。但我就是女性了,又要怎么办,我就想要试图去证明说,我也可以做的跟男性们一样好,甚至比他们还要好,这就会让我陷入一种自证的生活模式中,你想这多痛苦。


就像我妈为什么生了那么多孩子,就是因为我们不是被欢迎的,她并不希望我们来到,这个事本身多痛苦?她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然后告诉我我不是被欢迎的,其实他们期盼的是个儿子,这多让人闹挺?我也改变不了,要怎么办?我只能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他妈值得!”但是也就是为了这一句话,我他妈付出了一辈子,但到底值不值得谁又知道呢?


但我现在也会非常理解我的家人,比如说我妈到了她现在这个年龄,如果想让她有什么女性意识的觉醒,我认为那是天方夜谭。所以我理解她,我接受她,我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她的那种认知。


因为我爱他们,怕他们担心,所以对我来讲这方面也是一种挑战。我个人认为我是有一种“自虐倾向”的,虽然从独居开始我有很多的不适应,但我还是想要 go on ,我就是想看看我究竟能不能在精神内核上真正地支棱起来。我想知道我脱离了习惯之后,我究竟能不能够继续正常地走下去。


5. 打破的惯性‍‍


从家庭生活转换到独居所产生的不适随着时间在一点点的消解,由于对安全方面的恐惧而产生的噩梦做了两三次后也再也没有做过。


独居生活带来的新可能性也慢慢在三胖子面前展开,一个人的房间里也开始嗅到自由的味道。


安全方面确实关注的更多一些,至于舆论什么的,其实就是在独居一开始让我比较困扰,但时间长了之后,我承受的阈值也上来了。


然后我独居的时候,有的时候洗完了澡我窗帘都拉着,我就会披着浴巾光着走出来。因为一般时候不会擦干,披着浴巾出来等到半干的时候,把浴巾往下一拿搭着晾起来,我就开始在屋子里来回晃了,满屋溜达。


然后有的时候会光着很长时间,反正我觉得没有任何色情成分哈,我就是有时候感觉我不爱穿衣服,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其实感觉挺有意思的。


还有一点就是自然醒,独居的时候自然醒就完全没有任何负担。因为我一般情况下没有睡懒觉的习惯,独居的时候好几次我看到自己醒来的时间的时候是很惊讶的,比如说九点多醒来就会让我很惊讶了。因为我之前一般情况下都是五六点起床,七点都算晚的。所以像这样九点多起床在过去十多年里都没有过。那种自然醒醒来的状态是比较满足的。


而且独居的时候看书或是听音乐,都觉得变成好像完全是个人享受,没有任何的杂音。之前不是独居状态的时候也会看书,但不会是沉浸式的,我会随时被打断。独居的时候被打断的情况就很少了,除了进了电话。


我会一直处于一种相对来讲我可控的、比较闲适的状态。


除了找到了一种更自在的生活节奏,独自生活给了三胖子更多审视自己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我在房间里一遍遍走的时候,我发现这儿也空着,那儿也空着,我突然间发现我并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一直喜欢买大房子,最小的都是三室的房子,但我只有 90 多斤,身高也不到一米六,当我自己躺在那就是一小团,看着到处都是空的,有些时候还不得不把一些家具罗列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这不是有病么?我就睡这一小条儿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大的房子?


我就会想我究竟曾经是因为什么对房子这么执着,但其实我最终也没找到答案,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一点就是,房子本身就是让人住的,就是为了让肉身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我如果真的想独居,我需要这么大么?我整个 30 平的就行了,东西往里面一摆,该干啥干啥就行了。


并不是说我有个大房子就代表我成功了,很多东西都是人为赋予上去的。我之前一个门卡一个门卡地集,就在想今年几套、明年几套,每天都在算计我有多少固定资产,并且为之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牛。但同时我交物业费、采暖费,我还要一直打理它们、收拾它们、伺候它们,我这种状态不就是有病么?


很多人还在觉得这些东西拥有的越多越好,它究竟有什么好,我拥有的这些我真的需要么?我不需要,甚至已经给我带来了困扰。所以我当时就觉得我自己很愚蠢。


6. 决定


然后到了元旦的时候,有一位沈阳的播客的主播也是找我聊了聊。然后那天我正好是从外地回沈阳,和他约的地方附近我有三套房子。所以聊完之后我就一套一套地先去了最近的那一套,然后又去了第二套,然后到第三套其实是我一直留着的一套老房子,那是我买的第一套房。


我到那个老房子之后发现里面已经特别破败不堪,然后当时是冬天已经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我硬是在老房子里待了两个多小时。虽然很冷,但是我在那待着的时候,发现那里的每一样东西,和我现在触手可及的东西都不一样。该旧的旧了,有的落了灰一摸还会粘手,但是那里有很多回忆。


我会想起来我曾经在这个房子里做香菇油菜,把香菇放在中间,把油菜放在边上,我曾经还这样摆过盘。还想起来有一次我们夫妻吵架,我女儿给我写了一封信,当时她才一二年级,信里的话都很稚嫩,但你能明白她的意思,我在那看到那封信的时候一下就完全受不了了。


还想起来当年女儿有一次把她的压岁钱给我当时我的那种感觉,她觉得说我好像很看重这个东西,所以她虽然很小,但她也要给你。还能记得当年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我在那里和女儿一起包饺子、背古诗的情景……


当时我一想,我就想说人这辈子究竟图啥?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就这样一个最破的房子里,却承载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我其他的房子确实很干净、很优雅,但是我跟它们的对话就像从前有个诗人养了很多年龄非常小的歌姬,等他非常老的时候他遣散了所有歌姬,我就有这种感觉。就是我那些新房子里的家具家电我很多一年用不上一两回,就像电视我一年看不上一两回,我就想我为什么要买它们在那落灰。


所以我再回到家里之后,我就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让我的住房回归到住房的属性,因为它们只是为了人去住的。


7. “不正常”的第一步


但不是做完一个决定就完事了,这个过程是要较劲的,我也会舍不得,尤其一想到把房子挂多少钱卖,亏多少钱,一想,真实疼。但后来我就想我到底认不认,从不认到认这个过程其实挺难的。


然后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去跟我最喜欢的家具告别。好像很多人都会觉得我这个行为挺有病的吧。但我真的会去摸他们,就像爱马的人要卖马之前也会摸它们一样,我就是一个特别惜物的人。舍弃它们对我来说很难,就是一个挑战。


所以我就是想告诉这些家具们“我不是不爱你了,但是你有你的未来,我有我的因果,我们各奔东西。但是虽然我们相忘于江湖,但内心都有对方的影子。”我会把这些话都对着它们说出来,因为房间里也没有人,我还会说“要分别了,你一定要遇到一个更好的主人,好好地爱护你……”


我就发现我曾经花费了那样大量的精力去追求的这些东西,就像夸父逐日一样,就好像非得有一天我死在这条道路上了仍旧还会想说我还差多少没有集齐小神龙,就是到死还会在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我不想了,我不想最终是那样一个结果。我现在就是再一套一套地卖房子。


然后我又做了一个决定,就是 2024 年我想要回到老房子再去待一段时间。但这个决定你是第一个知道的人,我还没有跟别人说,因为我已经预料到了,如果我一旦跟任何一个人说了,就像我当年辞去公务员身份去五爱街的时候一样,所有人都会认为我有病。


我好像到现在为止,就从来没有“正常”过,你觉得我“正常”吗?


在你没有独居的时候,心态想法其实会因环境而变化,比如你没有独居的时候,可能还会认为你要是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出去独居这就是不正常的。但你真正独居之后,你就会想,到底“什么叫正常?”这就是心境的变化,这就是独居和不独居时候的不同。哪怕是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可能都会变得不一样,独居后会有一种跳出来的感觉。是一种忽然间知道:我本来就是自由的,“笼子”是开的。


至于独居的这种生活会到什么时候结束,或者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会结束,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我也有很多东西也许不是我自己发自内心的而是别人给我的被我错认为是属于我自己的,这部分就够我一直探索到死的了。


我独居的这份生活体验中,其实我最介意的就是全民认知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匮乏的问题。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问题。包括安全隐患、人的认知和目光,这些其实都会给人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哪怕是对于那些心理比较强大的人也会有。因为人毕竟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无时无刻都在塑造着人。


有时候我在想,这种环境其实就会把人往一个地方赶,往那些让人身不由己、让命运没有办法自主的地方赶,但你又没有办法改变。


但其实有的时候迈出第一步很难,以后就会容易很多,做什么都是第一步特别难。


无论是三胖子还是迪迪,未来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问题等待着她们。


虽然总是诸多阻力、噪声相伴,但每位女性做出改变的每一步,无疑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意义非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 (ID:story_fm),作者:迪迪、三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