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关禾,编辑:詹茜卉,头图来自:《黑客帝国2》剧照


正所谓“墨镜一戴,谁都不爱”。在各种影视剧中,无论反派角色从事哪行哪业,似乎都很钟爱墨镜这个配饰。回顾一下中外经典的反派角色,特别是在以武打和犯罪剧情为主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几乎能总结出一个反派形象公式——


反派=墨镜+一身暗色系服装+冷峻表情+武力值超高


在这个公式里再随机加上职业、身世、性格等角色人设元素,便可以组合出无数种反派人物,例如下面这些经典反派——


电影《给爸爸的信》,1995年上映,演员于荣光饰黑吃黑的老大甫光。来源/电影《给爸爸的信》截图
电影《给爸爸的信》,1995年上映,演员于荣光饰黑吃黑的老大甫光。来源/电影《给爸爸的信》截图


电影《落水狗》,1992年上映,黑帮强盗人手一套西服和墨镜。来源/电影《落水狗》截图
电影《落水狗》,1992年上映,黑帮强盗人手一套西服和墨镜。来源/电影《落水狗》截图


电影《终结者》,1984年上映,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机器人杀手T-800。来源/电影《终结者》截图
电影《终结者》,1984年上映,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机器人杀手T-800。来源/电影《终结者》截图


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常以戴墨镜的形象登场,究竟是为了装酷,还是为了掩饰犯罪时害怕的心理?又或是为了伪装自己不被警察发现?总之,这副以遮挡紫外线、保护视力为主要功能的墨镜,为何成了影视剧里的反派标配?


戴墨镜,不仅仅为了装酷


墨镜的深色镜片,一方面可以帮助视力受损的人士遮挡视线中的阳光或非常明亮的灯光,避免光线造成的敏感和疼痛,另一方面还可以遮盖那些因为受伤而不太美观的眼睛。


《盗墓笔记》中的角色,因为眼睛受伤不能见光必须戴墨镜。来源/电视剧《沙海》截图
《盗墓笔记》中的角色,因为眼睛受伤不能见光必须戴墨镜。来源/电视剧《沙海》截图


列举墨镜应用较为广泛的场景,人们常常会联想起萦绕着比基尼、阳光和沙滩的假日,或者满布聚光灯、摄像头和闪光灯的时尚秀场。作为时尚配饰的墨镜,的确可以增添人们的时髦、酷炫和自信。


世界上第一张佩戴墨镜的时尚照片于1938年刊登在美国时尚杂志《Harper’s Bazaar》中,由摄影师 Louise Dahl-Wolfe拍摄。这张照片呈现了模特Mary Sykes沐浴在波多黎各的阳光下,穿着棉质连衣裙、戴着具有异国情调的头巾,正在写明信片的场面。画面中,模特具有古铜色的皮肤,佩戴圆形白框的墨镜,具备了美国人悠闲生活的所有典型要素。随后,墨镜被广泛应用于时尚场景中,许多奢侈品品牌旗下的墨镜成为热销产品之一。


作为先锋性的生活标志和高级阶层的时髦元素,墨镜的“cool”已经超越物理意义上阻挡阳光、降低眼部温度的功能,而成为一种现代城市文化中的身份标识


1938年《Harper’s Bazaar》的戴墨镜女性插图
1938年《Harper’s Bazaar》的戴墨镜女性插图


话说回来,难道影视剧中的反派戴墨镜也是为了追逐时尚潮流?当然,这个推测不能排除,因为剧情中的众多反派不是帮派大哥,就是格斗高手,具备一些潮流元素也无可厚非。但从影视拍摄的操作性角度来看,或许人物戴墨镜背后的原因简单且朴实——


《黑客帝国》的导演曾说:“大多数演员通常不是真正有经验的枪手,并且由于枪口闪光而在射击枪支时往往会眨眼,于是动作片中经常使用墨镜来掩盖这个事实。”


来源/《黑客帝国4》剧照
来源/《黑客帝国4》剧照


诚然,全员墨镜的设定在《黑客帝国》中还有着剧情上的深层次内涵。因为造型是制作电影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用墨镜等配饰来传达导演的思想就是造型的意义所在。墨镜在《黑客帝国》中隐喻着“保护”,被入侵了母体的人被当作一种程序,而墨镜仿佛就是一道保护程序的编码。从象征意义上来说,戴上墨镜代表一种隔绝和自我保护,而脱下墨镜则代表坦诚相待。墨镜的隐喻,在《黑客帝国》主人公尼奥与先知对话、与史密斯对战等场面中都有迹可循。


现实中,心理学家也围绕墨镜对于人们情绪的影响展开了不少研究。面部表情权威心理学家Paul Ekman表示,在与人类情感相关的23种面部表情中,约有三分之一涉及眼睛,而看不到一个人的眼睛,会大大降低我们推断对方情绪的能力。


例如,从一张不被遮盖的脸上,我们或许能够通过五官,尤其是眼睛分辨出真笑和假笑,但如果微笑者戴着墨镜,那么检测假笑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了。因为在真正的微笑中,眼轮匝肌的肌肉被激活,眼睛周围产生难以伪造的皱纹,而墨镜的存在则完全关上了我们了解对方心灵的“窗户”。


某档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展示“皮笑肉不笑”。来源/《明星大侦探》截图
某档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展示“皮笑肉不笑”。来源/《明星大侦探》截图


由此而言,影视剧里的反派戴墨镜,也有一定保护自己、隐藏情绪的原因。由于剧情的设定,反派需要始终保持一贯的威慑力,但他们也未必一直都是勇敢而无畏。想象一下,如果观众时刻能看到反派的眼神,或许就能从情绪流露中发觉他并非如同想象中那般强大,那么反派的角色塑造效果是否就大打折扣了呢?


还有一些演员的外貌没有那么多攻击性,墨镜的加持则能遮挡演员本人的“正派气质”,弥补先天容貌中“恶人感”不足的缺陷。电影《男儿本色》中的吴京便是一例,尽管吴京本人的演技对反派天养生的演绎功不可没,但一直伴随角色出场到下线的墨镜,塑造角色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


演员吴京在电影《男儿本色》中饰演反派劫匪团伙老大天养生,获第44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来源/电影《男儿本色》剧场照
演员吴京在电影《男儿本色》中饰演反派劫匪团伙老大天养生,获第44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来源/电影《男儿本色》剧场照


和劫匪标配的“脸基尼”头套不同,墨镜既不会引人注目,又能掩盖自身容貌和表情,还能让人觉得不好惹,堪称完美的恶人利器。


从“实用”到“时尚”


事实上,墨镜被发明设计之初,既不是为了装酷,也不是为了隐藏情绪,它的用途十分简单而实用——阻挡阳光。


目前已知最早的墨镜雏形,是约2000年前的因纽特人发明的“雪镜”。雪镜由雕刻的浮木、骨头、海象牙或驯鹿鹿角制成,眼镜中间是一条露出眼睛区域的细长缝隙,这条狭缝可以阻挡几乎所有有害的太阳反射光线,从而用来保护人们的眼睛免受雪地反射眩光而致的雪盲症


用鲸须雕刻而成的雪镜。来源/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用鲸须雕刻而成的雪镜。来源/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因纽特人并不是历史上唯一找到创新的方法来保护眼睛免受眩光的人。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世称老普林尼)在《自然历史》中记录,罗马皇帝尼禄曾经通过抛光过的祖母绿宝石来观看角斗士的战斗,以减少太阳的直射——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奢侈且无效的墨镜形式。


金末年刘祁所著的《归潜志》也曾记载,早在12世纪,金衙门里的官员审讯犯人时就曾佩戴茶色石英镜片制作的“叆叇”,这种墨镜没有放大或者折射功能,仅用于遮蔽审讯员的眼神。


到18世纪,现代形式的眼镜出现了,镜片由金属丝固定在一起,框架延伸到耳朵上方以将它们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一位名叫James Ayscough的英国眼镜商认为,改变实际镜片的颜色可以进一步帮助治疗特定的视力障碍,于是他尝试使用蓝色和绿色玻璃来纠正视力障碍。那时候的James Ayscough或许不会预料到,他的想法将在20世纪摇身一变成为世人眼中的时髦配饰。


早期的蓝色墨镜。来源/Robert E. Lee Memorial
早期的蓝色墨镜。来源/Robert E. Lee Memorial


人们第一次使用有色镜片来保护佩戴者的视力免受光线照射,大约是在20世纪初左右。当时,梅毒患者的眼睛对光十分敏感,因此医生用黄色和棕色的深色眼镜来缓解患者不适。1920年左右,著名电影明星开始普遍戴着墨镜出现在公众面前,遮住眼睛不仅能遮挡演播室中的强烈光照,而且还会使他们的身份更加隐蔽。渐渐地,墨镜不再与健康状况不佳联系在一起,并开始成为名人的象征


随着明星带头引领潮流,人们对墨镜的需求猛增。精明的商人Sam Foster于1929年开始批量生产由合成塑料材料制成的墨镜,拿到美国新泽西州的海滩上销售,逐渐把Foster Grant这个眼镜牌子做大做强。到1938年,美国图画杂志《生活》报道说,太阳镜已经成为一种“在城市街道上佩戴的新时尚,是美国成千上万的女性最喜欢的饰品。”文章还称,1937年,美国售出墨镜2000万副,但只有25%的人戴上它来保护眼睛。


与此同时,墨镜也开始被用作飞行员的辅助工具,甚至成为销量日益增长的航空业产品。由美国眼睛健康公司Bausch and Lomb创立的眼镜品牌Ray Ban发明了偏光镜片,在二战期间被美国空军飞行员广泛使用,用以阻挡太阳眩光。1937年,该公司开始向公众发售,实用性的功能终于与时尚的潮流相遇。此后,墨镜从镜框的形状到镜片的颜色,都跟随时装秀的步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940年,迈阿密海滩的戴墨镜女性,Alfred Eisenstaedt摄。来源/Google Arts & Culture
1940年,迈阿密海滩的戴墨镜女性,Alfred Eisenstaedt摄。来源/Google Arts & Culture


1960年的时尚墨镜, Stan Wayman摄。来源/Google Arts & Culture
1960年的时尚墨镜, Stan Wayman摄。来源/Google Arts & Culture


有趣的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讲,墨镜在多阴雨天气的欧美并不如在常年暴晒的非洲地区实用,但在销量和普及度上来看,欧美人对于墨镜的依赖度却远胜于非洲人。从实用到时尚,墨镜在时代的发展中经历着巨大的功能性转变。当墨镜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具进入影视剧中,也逐渐与反派角色们相辅相成。


要么“帅”,要么“坏”


时尚的轮回转了一圈又一圈,欧美名流圈流行的墨镜文化,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影响着中国人对于“有色眼镜”的追求。


1979年,美国NBC电视台出品的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The Man from Atlantis)被中国电视台引进。主人公麦克戴着墨镜,穿着上窄下宽的喇叭牛仔裤,威风凛凛,风度翩翩,瞬间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成为潮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镜片、浅颜色的蛤蟆镜在中国城市青年中风靡一时,成为时髦男女的专宠。这一时期,也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起点。无论是在波谲云诡的《旺角卡门》、无厘头的《喜剧之王》、还是在独树一帜的《甜蜜蜜》《花样年华》里,花领带、大西装、灰夹克、黑超墨镜......现在被人们称之为“港风vintage”的元素,在那时都是新潮的物什。尤其在八十年代的香港黑帮电影中,不论大哥还是小弟,都是清一色的一身黑衣外加一副黑墨镜。尤其是香港电影史上那些戴着墨镜的经典角色,更是让“墨镜=黑帮”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


1986年上映的《英雄本色》,周润发饰演的伪钞集团老大小马哥,让戴着墨镜、烧钱点烟的镜头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英雄本色》中的周润发。来源/电影《英雄本色》片段
《英雄本色》中的周润发。来源/电影《英雄本色》片段


1990年上映的《一本漫画闯天涯》,周星驰饰演的酒吧侍应一出场就戴着墨镜、叼着牙签,鼻梁上贴着创可贴,一副经典的混混形象——


《一本漫画闯天涯》中的周星驰。来源/电影《一本漫画闯天涯》截图
《一本漫画闯天涯》中的周星驰。来源/电影《一本漫画闯天涯》截图


1995年上映的《给爸爸的信》,被称为演员于荣光反派角色的巅峰之作。他在其中饰演的甫光,是一个倒卖文物集团的老大,专门黑吃黑。电影中,于荣光和卢惠光、邹兆龙组成的反派三人组PK李连杰、谢苗父子的群战大戏,是动作电影史上的经典名场面。于荣光戴着墨镜、婉若游龙的武打动作,把墨镜+反派的叠加效应发挥到极致——


《给爸爸的信》武打场面。来源/电影《给爸爸的信》片段
《给爸爸的信》武打场面。来源/电影《给爸爸的信》片段


乃至后来内地影视中的反派角色,也常戴着墨镜,角色塑造和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反派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尽管最终打不过正面人物,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帅。比如《征服》里孙红雷饰演的黑帮刘华强——


刘华强戴墨镜买东西。来源/电视剧《征服》截图
刘华强戴墨镜买东西。来源/电视剧《征服》截图


《黑洞》中陈道明饰演的走私分子聂明宇——


来源/电视剧《黑洞》片段
来源/电视剧《黑洞》片段


因此,对于跟随影视剧放映而成长的中国人来说,墨镜总是会被打上“坏人”或“耍酷”的标签。那些戴着墨镜干坏事的角色,各有各的狠毒之处,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到害怕。在墨镜的加持下,人物多了一丝神秘感和威慑力。角色的标志性配饰也让人们关注到墨镜所具有的酷炫风格,它将人物最容易暴露情绪特征的眼睛隐藏在暗色镜片背后,却通过光影折射放大了人物性格中的阴狠和桀骜,同时也成为增加角色魅力的元素之一。


参考:

[1]Google Arts & Culture:The Evolution of Sunglasses:How sunglasses entered the spotlight.

[2]Vanessa Brown:Cool Shades: 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Sunglasses.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关禾,编辑:詹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