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OSS直聘(ID:bosszhipin),作者:刘碎平,编辑:贾嘉,头图来自:《下一站是幸福》剧照


落地美国之后的第一次咨询,文敏是在洛杉矶机场做的。


她做了4年多结婚教练,为500多人提供了服务,三分之一的用户属于高知高薪女性。


文敏的客户里,有一位凭自己努力做到了CEO的40岁女性。她对结婚对象的要求是: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创业者或重要搭档。在文敏看来,这样的要求既是找伴侣,也是找对等的伙伴。“她们很强大,在择偶上却又很弱势。正好我的经验能帮助她们。”


越优秀的女生越难结婚,这几乎成了社会共识。但文敏认为,不能笼统地说大龄女性结婚难,在30岁~40岁这个区间,女性其实有不少结婚机会。难点不是年龄,不是财富,而是建立关系的能力。好的关系一定要关注人,关注自己的需求,也要看到对方的需求。


她的爱情理论和案例,曾经被产品专家梁宁在课程中引用过,“爱情其实从来都是一个吸引力的游戏,如果付出爱就能得到爱,那人人都能够追到肖战”。


文敏是70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职从事结婚教练前,有十多年互联网公司工作经验。34岁的时候,这个互联网加班人给自己定了个KPI:一年内搞定婚姻大事。这个KPI,她提前一个月完美交付,如今结婚十余年,四年前开始做结婚教练,近期因为孩子教育事宜,全家移居美国,继续远程做30+女性结婚指导工作。


以下是她的自述:


优秀的女生并不难结婚


有一个大厂女生,从与男友交往到结婚,只用了100天。女生是著名的加班大厂员工。忙碌的工作使她没有精力费心打点外表。但人的吸引力不仅只有外貌,尤其是被称为“黄金剩女”的30+优秀女性,她们有坚韧的毅力、高效的行动力,还有自己的拿手技能“工作能力”。我经常跟学员们说:“缘分就是概率,合适的人10个8个里没有,80,100个里可能有,1000个里绝对有,并且不止一个。”从100人到1000人的升级怎么达成呢?这件事,绝对难不倒善于对外链接的职场精英。


这位聪明的女生找到意中人的方法,就是能力迁移——把工作上的能力复用在了完成结婚KPI上


她先把公司内部单身人士收罗起来,建了一个单身群。作为群主,群成员的资料她都能看到。但这个数字也距离成百上千有距离。于是她以群主的身份,找其他大厂、高校、名企的单身群做联谊活动。用她自己的话是,每次进各种单身群,因为是“带资入组”,所以都能获得群主亲自介绍。因为组织活动工作量大、善于管理的她还找了两个单身实习生来具体做运营。


通过一层层的扩散,她的微信新加了几百人,实际见了50多人。她说:“能进大厂名企的人,其实在教育背景和能力上已经通过了初筛。见这些人时我会反思,除了外在的标签,我在寻找什么?而这些优秀的男生们又在寻找什么?以人为镜,让我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需求排序。”


最后,她与一位在央企工作的学弟结了婚。她的先生很帅气,不过央企和大厂收入看数字差别是很大的。但她说,“大厂高收入是不眠不休的加班赚来的。两个人都996,哪有时间共同生活?时间就是金钱,拥有自己的时间也是财富。” 


2021年一年内,我促成了十几对夫妻走进婚姻殿堂,其中70%是姐弟恋。而我所有已经结婚的客户里,大概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女生嫁了比自己小的男生。年龄差从几个月到7岁都有,平均数是女生比男生大3岁左右。


这种现象非常好理解。现在女生工作能力与男生并驾齐驱,她们不仅能自己赚钱买花戴,自己买车买房也不在话下。物质层面的需求都能自己解决,所以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会更在意精神满足。这种需求,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总想教育女生的“普信男”,或者“爹味”太重的男生是满足不了的,反而一些年轻的男生更能够欣赏女性的优秀,自然而然会成为“姐姐”们的首选。


在年龄上不再自我设限,选择面自然就变广了,剩下的就是把握好机会。从民政局发布的数据上看,2021年25~29岁年龄段是结婚人数最多、其次就是30~34岁,都是结婚高峰期。中国目前30岁以上结婚人群占比近半。30岁以后结婚,以后会越来越成为常态


所以,无需为自己年过30而焦虑,只要心智能力与年龄同步增长,能管理好自己生活的人任何时间都可以邂逅爱


我有一位客户本行上能力优秀,兴趣爱好广泛,潜水、骑马、跳拉丁样样拿得起。她来找我时是离异状态,前夫是她的同学,学历优秀,能力出众。但强者未必是婚姻生活的良配


我帮她分析了她的核心需求:她想要伴侣,要能与她彼此欣赏,两人有很多时间相伴,一起享受人生的类型。在职场狼性文化里厮杀的成功者,与她并不契合。后来,她在菲律宾潜水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对她处处周到照顾的英国男生。两人约定婚嫁不久后新冠疫情爆发,也坚持了两年的网上远程恋爱。2021年夏天,她们在国外完成了婚礼。


在结婚后,她跟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先生被我吸引,也是因为我兴趣广泛,生活丰富多彩。还有一点很重要,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内心需求。我们不能要求对象聪明能干有社会地位,又高又帅还能提供情绪价值。取舍之间要敢于选自己想要的。”


有人担心说,姐弟恋里会不会有一些不纯粹的地方,比如一方为了钱而接近另一方。我的观点是,每个人喜欢另一个人,选择跟谁结婚,多少都是有考量权衡的。女性选择伴侣时有慕强之心,多少也有些物质上的考虑。纯粹是为钱的人有明显的行为征兆,这类狗血剧情也都与贪心相关。在交往时大家都要去想想,自己的诉求是什么,对方的诉求是什么,彼此能不能给与对方想要的。我所遇到的咨询者多数心态成熟,她们对自己的选择能负起责任,也会做好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


有强动力的人,70%以上都能结婚


在我看来,能够顺利结婚的人,共同点是:综合素质不错,需求清晰合理,执行力强


在执行力层面,可以用一个著名的公式概括:B=MAT。具体来说,指的是:行为(behaviour)=动力(motivation)+能力(ability)+触发器(trigger)。把这个公式用在结婚上的话,就是你要先具备强结婚意愿(动力),同时你具备个人魅力或吸引力(能力),那么只需要制造契机(触发器),就能达到目标。


所以,动力是大前提。我对客户的要求是,必须是以结婚为目标导向的人。或者说,在我的帮助之下,愿意为完成结婚这个目标而付出改变的人。


我的客户群体是大城市优质的大龄女性,在28~39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左右,最小的24岁。大部分人在北上广深,小部分在各省会城市。她们通常工作能力和物质条件都比较不错,大概有1/3的咨询者年薪超百万,在大厂员工比较多,有一些CEO、总经理。


我的客户大多是学员结婚后介绍了自己的朋友过来。也有不少是看了某个互联网培训课程找过来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直接付款下订单。我会先请她做一个问卷调查,用来了解对方的基本信息。


除了身高体重这些基本信息,家庭环境,童年的情况,成长的过程,和父母的关系,朋友评价,自评,成长经历中的重要阶段、对情感和婚姻的期待等,都是我需要了解的。我大概会从3~4个不同的侧面去提问,根据问题之间的前后差异来感知她的真实需求。如果客户的择偶期待太高,我会跟她沟通实际可能达成的范围,问她能不能接受。如不能,就退款。


每新接一个客户,我都会观察她的动力、她的能力,同时问清楚她的需求。然后要分辨她的能力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根据这个来确定我给她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具体的帮助有两个维度,一个是需求方向的调整,另一个是能力的提升


我手把手带过的客户,具备强结婚动力的,70%以上都能修正成果。


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女生,相貌甜美,气质干净,有点央视王冰冰的范儿;性格宜人,职业是大学老师。她来找我的时候,说实话我很惊讶:你还需要来找我吗?你这种不是最好嫁的吗?


她回答说,我想实践您说的“缘分就是概率”,但是我无法找到可约见的人。


我又追问了几个问题,明白了她单身的原因和对另一半的要求。她36岁,在二线城市生活,亲朋好友手上都没有合适的人,也不喜欢在社交app上聊天。在本职之外,她还有副业,每周末要出差深圳做职业顾问,这导致她在本地没时间交往异性。而且,见多了一线城市青年,又擅长观察他人职业发展路径,本地青年能达标的就不多了。


她缺的,是时间和机缘。但疫情让她减少了出差,时间达标了。机缘,就交给我了。


经历了8个月,我一共帮她约了86个男生,平均每周见2~3个。每个约会她都去了,风雨无阻。到了第84个约会时,她遇到了现在的老公。


在行动这件事上,我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要求:每周至少见一个人,然后拿到10:9的复购。复购的意思是见10个人9个人愿意跟你见第二面。


接活的时候,我首先会接那些目标明确、行动力强,愿意为这件事投入时间和诚意的人。其次,是人品性格有我欣赏的亮点的人。


我不接的活儿,首先是择偶需求和自身能力差距大到我无能为力的。素质普通却想要通过结婚大幅跨越阶层的,我没有魔法棒点石成金。其次是有心理疾病或疾病边缘的人,我会建议先去看医生。我也会婉拒没有执行力的人。至于小三上位这种触碰道德底线的,我也会直接回绝。 


知己知彼,把握住结婚的机会


要想结婚,除了“刷人”以外,迭代也很重要。


人最难的是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通过见更多的人,慢慢排除自己不想要不在意的东西,才能不断迭代需求,最后找出自己真正的刚需


有一个大厂女生,她来找我的时候,说她的目标是找一个社会精英。但一轮轮的人聊下来,从创业人士到体制内管理层,都没能聊出火花。但因为我们约定了每周都要见人的“作业”,慢慢地,她的需求框架就开始打破,不再强求“精英”人设,最后,她遇到一个比她小5岁的文艺青年,两人约着看电影、打球,真的谈起恋爱来了。


两人交往的最初阶段,她的心态是挣扎的。父母、还有自己的期待都是找结婚对象,小5岁的男生谈恋爱很甜,但结婚就玄了。我建议她别放弃,再给这段关系三个月的时间,放飞自己去谈个恋爱,并在这个短暂的相处过程中,遵守一些规则,例如“绝对不要吵架”,如果发生冲突无法解决,先来找我商量。比如男生做错了些小事,她特别生气,就来问我怎么沟通。结果是,他们达成共识:做错事的人用做家务来道歉。扫着扫着,就成了两人协作的全家大扫除,反而加深了情感连结。


说到这里,你肯定也猜到,这个女生和年下男友肯定结婚了,临门一脚的推动力也是疫情。双方的父母都希望身在外地的孩子能有人互相照顾。他们的婚纱照特别有意思,搞了一个超级二次元的主题。


我带的非常多的女生,都是在相处中迭代了自己的需求,并重新发现了自己


网上总有人说,我一定要个符合XXX条件的人,绝不将就。但多数人并不真的了解自己。很多需求是受限于认知,过于想当然。实践出真知,我们的需求也需要拿到实践中证伪。这真是我想要的吗?得到了真的快乐吗?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尝试,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在见人中学会识人,在见人中更真实地了解自己。任何事情,先有内心强烈的期待,又愿意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持续努力了,机缘到了,就修成正果了。


吸引力法则比颜值更重要


我说过,爱情就是一个吸引力的游戏,如果付出爱就能得到爱,那人人都能够追到肖战


结婚不是选美,一个人能不能结婚,跟外貌有关系,但外貌不是唯一因素。有的人相貌平平,对伴侣的需求在合理范围,反而可能容易结婚。而有些俊男美女,一定要求另一半才貌双全或者要找灵魂伴侣,可能经常恋爱,就是结不了婚。


结婚的过程,本质上是两个陌生人相互产生兴趣并深入了解,最终决定共同生活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吸引力。一个人是否具备吸引力,或者说个人魅力,可以看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外貌气质。第二个维度是内在品质,比如能力、才华、幽默感,乐观开朗,豁达大气等等都是吸引力。第三个维度是互动能力,比如你在大街上走,与别人目光交汇,你会迅速把视线转到其他地方,还是能给对方一个善意的接纳和回应?那些能自如舒展地对别人的关注做出回应的人,异性缘往往更高


当然,我不是要渲染焦虑催婚,我的目标客户是有很强结婚意愿的人,我自己也有好朋友是不婚族,日子过得挺好的。爱情与婚姻是两回事。爱情,是一种情感和联结,可能是跨越种族、跨越利益的;婚姻,是有法律背书的社会关系,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你只想谈恋爱,无论对错都可以去尝试。如果你想结婚,还是应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我有时会建议,让女生去找符合自己择偶标准的已婚男士咨询一下,作为择偶需求迭代的一个环节。既然这个人是你的理想型,那么他的择偶逻辑是怎么样的,和现在的伴侣是怎么认识的,怎么相处的,都是对女生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这类调查,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共性,好几位男士都说:我老婆对我没那么多要求。我现在的工作丢了,回家待着,我老婆也不会嫌弃我。


这是什么?这是被接纳。


婚姻关系专家约翰·戈特曼说过,当夫妻双方对婚姻中的过往进行积极的描述时,他们婚姻的未来有90%的可能是光明的。


我们都会需要一个人,在我们干得好的时候,能欣赏我们,在我们干得不好甚至失败的时候,会觉得我们仍然值得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OSS直聘(ID:bosszhipin),作者:刘碎平,编辑: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