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天的全国哀悼期,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国葬于今日正式举行。在举行过女王登基仪式与婚礼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大约2000人与她作最后的告别。
其中包括来自超过10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人员、高级代表将亲自出席,总数可达500人,将女王葬礼变成了近年来英国少见的大规模多边外交场合。
此次国葬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英国和伦敦当局对于安保的重视与投入程度:伦敦警方已经宣布将派出超过一万人的警力,维持国葬秩序。正是由于各国高级领导人云集,加上数十万民众将走上伦敦街头,而威斯敏斯特教堂传统上并没有固定守卫人员,伦敦警方也将面临有史以来压力最大的安保考验。
在此次各国领导人云集的葬礼中,不同国家受邀参加与否、什么级别的领导人或官员代表参加,不仅是英国政府“区别对待“这么简单,更是释放出明显的双边与多边关系信号。
作为英国最大的盟友和重磅嘉宾,美国总统拜登及夫人于上周六抵达伦敦,按计划瞻仰女王、与查尔斯三世会谈、参加周一的国葬。身为美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拜登自然也体验到了“区别对待”,只不过看起来是不同于其他国家代表的特殊化。
美国《新闻周刊》指出,拜登夫妇的出席活动有三处“特立独行之处”,体现了英国对于这个最大盟友的“特殊关照”(亦或是说容忍):
用其总统专机“空军一号”运来“野兽”防弹专车,从下飞机就前往酒店开始全程使用,国葬当日也搭乘自己的“野兽”专车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出席,而不是搭乘英方统一安排给各国领导人的大巴车;
国葬之前,取消与其他领导人轮流会见英国首相特拉斯的安排,改为周三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进行双边会谈;
上周日晚上在白金汉宫的招待活动中,不同于许多国家领导人,拜登与查尔斯三世见面时不会向对方鞠躬,一如他此前从不向女王鞠躬那样。
如此特立独行,拜登似乎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不同于寻常国家,美国“依然例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搞特殊化”。当然,美国方面和拜登有充分的理由做解释。
例如,搭乘自己的专车,那是为了保证自己作为美国总统的安全(该车配备夜视镜、催泪弹发射器和厚达20厘米装甲),虽然这未必意味着速度更快:他的“野兽”车队在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路上,因交通拥堵而半路停下来,此时搭乘统一大巴车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们已经率先顺利抵达目的地。
毕竟,拜登可以搭乘特殊的车,但没有特殊的路可选,他更不可能搭乘直升飞机降落在没有停机坪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取消原定的与特拉斯会谈,看起来更像是美国方面的决定。 这或许是因为拜登不想给人“亲自来伦敦拜访新首相”的感觉。相比之下,特拉斯这位新首相去美国拜访拜登,显然令美国方面感觉更好。
不向英国君主鞠躬,即便不是美国自1776年宣布与英国王室一刀两断以来的老传统,那也是过去40年来拜登的老作风。 据美国CNN报道,1982年,作为美国年轻参议员的拜登第一次得到英国女王会见之前,他的爱尔兰裔母亲便叮嘱:“你不能向她鞠躬。”
拜登也始终坚持“听妈妈的话”:去年以美国总统身份参加在英国举行的G7集团峰会时,虽然身边工作人员提醒过他,但他依然没有按照礼节向女王鞠躬;这次前来瞻仰女王,拜登这位天主徒手画十字、以手抚胸,但依然不鞠躬。
按照拜登去年在G7集团峰会期间的解释,其母亲之所以不让他对女王鞠躬,是因为向年龄比自己大很多的长辈级人物“意义不好”。但考虑到他家庭的爱尔兰裔身份和天主教信仰,这一解释看起来并没有说服外界,国际媒体依然将鞠躬与否视为拜登此行的焦点之一。
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拜登是否会借助这次难得的多边外交场合,进一步聚拢传统盟友、开拓新伙伴。只是他一次次“搞特殊化”的行动,即便不被视为傲慢或居高临下,也难免有在英国的主场抢戏之嫌。以这种姿态“交朋友”,显然很难给其它大小国家“平等相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