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原标题《祖传二手衣,这届潮人抢着买》,作者:阿祯,编辑:阿基拉鱼,插画:周先森,题图来源:《布鲁克林》


据说,判断一座城市、一个街区够不够“潮”,看看它拥有的“vintage”店铺够不够多就知道了。


广州有东山口,上海有安福路,在这些英文招牌扎堆的地方,我的“潮人恐惧症”分分钟发作


广州东山口分散着太多古着店。
广州东山口分散着太多古着店。


英文的vintage一般是指制作精美的旧货。“古着”原本是日文汉字,是vintage衍生出来的分支,意指从二手市场淘到的具有年代意义且不再生产的服装。


譬如前段时间去世的知名设计师三宅一生先生早期的设计,就可以被称为“古着”或是“vintage”,还有同样知名的山本耀司“丸文字”时期的服饰。


三宅一生上个世纪设计的服饰。/@NYLON_CHINA
三宅一生上个世纪设计的服饰。/@NYLON_CHINA


当“vintage”这个貌似舶来品的时尚概念来到国内,本地商家们对它们又有了新的释义。


如果说“二手”是一个古已有之的生活习惯,那么vintage/古着在国内作为尚新的概念,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


“二手旧衣为什么比新衣还贵?进去一次看到价格就不去了。”


“只有‘潮人’才会穿这些吧!一种潮流而已。”


“来源不明,不卫生,不敢穿!”


看似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古着,在很多真正热爱和理解它的人眼里则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以下是她们的自述。


“收藏价值”和“借鉴意义”



我是月亮,是一名古着买手,主要经营的是三宅一生的vintage服饰。


月亮是自己店里的模特。/受访者提供
月亮是自己店里的模特。/受访者提供


其实做古着买手,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轻松。


我大学的专业就是服装设计,毕业后我思考过一段时间自己想做什么,最后选择成为了一名全职的古着买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年多了。


可能有人会好奇,我们究竟是做什么的,又如何盈利。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外国网站、实体店等等去挑选、收集这些衣服,收到后将它们打理好再发布到网上,等待买家们带走。


月亮把自己淘到的衣服发到小红书上,收到了一片赞赏。/@我被月亮晒黑了
月亮把自己淘到的衣服发到小红书上,收到了一片赞赏。/@我被月亮晒黑了


比起大众服饰,我觉得目前来说vintage还是很小众的存在,所以一开始几乎没什么盈利。我的家里人给了我一些启动资金,我就带着这一笔钱开始了这份事业。一般来说,我卖掉一件后才有钱再买一件,慢慢地持续输出。不过后来,我囤的衣服就慢慢多起来了。


对于一个心怀热爱的人来说,利润反而不是第一位。从最开始挑选好几位设计师的作品,到后来慢慢固定在了三宅一生,我觉得我和我的客人们在互相影响着。


在我决定购入一件古着时,我一定要对它非常了解,它的生产年份、设计特点、背后的故事等等,这样我才能够分享给我的客人们,一般来找我的客人也都对三宅一生和它的服饰有一些了解。比起“物以稀为贵”,我觉得她们购买的原因还是真正喜欢我挑选的衣服。


除了图片,月亮还会对一些衣服附上文字说明。
除了图片,月亮还会对一些衣服附上文字说明。


对我来说,古着一定是有时间沉淀的,带着设计师当年思想的烙印和时代的特征。在我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说时尚是一个轮回。当我们去看现在一些设计师的作品时,实际上他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创作的,可以看到或多或少的大师们当年创意的痕迹。


但我非常钟情的三宅一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计作品,在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他的一些设计非常超前。即使是放到现在,依旧不会觉得它过时或者落伍。


月亮淘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宅一生出品。上图介绍的就是这件。/受访者提供<br>
月亮淘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宅一生出品。上图介绍的就是这件。/受访者提供


同时,了解服饰设计的过程,也是了解一个时代生活方式、理念的过程。


三宅一生运用天然布料的肌理来展现出山河湖海、大自然的景象等等,用设计与自然对话,非常独特且有创意。除此之外,因为设计具有独特的标志性,所以能够很容易辨别出他的作品。


三宅一生的设计。/受访者提供
三宅一生的设计。/受访者提供


真正的古着其实是经历岁月检验后留下的珍品。无论是它的设计还是质量都是绝佳的,就像潮流里的定海神针一般。


因为时间久远,有的衣服很难再找到第二件、有的设计师可能也再难贡献出他鼎盛时期的创作设计;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设计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觉得这些都是古着存在的意义。


“衣服是媒介”



我知道vintage、古着,是还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和国内不同,它们在英国更普及,有的甚至都不在店里售卖。比如在城市和乡镇的露天集市上,就能看到有人摆摊售卖各类旧物。


伦敦Old Spitalfields Market的一角,这是桑榆最常去的集市之一。/受访者提供
伦敦Old Spitalfields Market的一角,这是桑榆最常去的集市之一。/受访者提供


我喜欢去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所以有空就喜欢往集市、菜市场里钻,同时淘了不少“宝贝”,这种行为也被我戏称为“捡垃圾”。一开始,我买的都是杂七杂八的老物件,像装茶叶的小罐子、杯子之类,后来才慢慢关注到服饰方面。


除了集市,值得一提的就是二手慈善商店(charity shop)。大到城市,小到村镇都能看到二手慈善商店的存在,比较知名的有Oxfam、age uk等等。


这些慈善商店不只有衣服,还有DVD、旧书等等,可以淘到五花八门的东西。它们几乎都来自于周边居民的捐赠,我每次搬家和回国前都会把一些衣服和旧物打包好送过去,可见慈善店是社区生活的重要部分。


琳琅满目的商品,甚至还有塑料拖鞋。/受访者提供
琳琅满目的商品,甚至还有塑料拖鞋。/受访者提供


最有趣的是,因为城镇规模不大,每当哪家快消品上新,同一件衣服就能看到好几个同学在穿,堪称“撞衫高峰期”。但是穿淘回来的二手旧衣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这也是一种彰显个人品位的方式,混搭一下就有不一样的感觉。


当时,我并没有觉得“古着”和二手旧衣的界限有多么分明,一些大型的vintage店会根据服饰品类、颜色整理陈列,不同的价格有不同颜色的标签。在结账时,会根据标签的颜色来算钱,甚至还有论斤称卖旧衣的店。


当然也有装潢复古、陈列精致用心的vintage小店,能看出店主很爱惜自己的物品。这样的店价格也不算贵,店主会很高兴看到自己精心挑选的衣物在顾客身上闪闪发光,不管你买不买,他们都会乐意给你拍照。


一家位于伦敦诺丁山的vintage店,店铺的社交账号上有很多发现宝藏的客人和发现新主人的衣服。/ins@282portobello
一家位于伦敦诺丁山的vintage店,店铺的社交账号上有很多发现宝藏的客人和发现新主人的衣服。/ins@282portobello


如果想买奢侈品古着的话,也有更精品的店,不过那是我鲜少涉足的领域。


在我看来,逛这些店就像“找宝藏”一样,充满了趣味。因为店里的物件来自于四面八方和不同年代,所以我每次期待的都是偶遇和惊喜,而不是工业化的“标准”和“时尚”。


我选择去淘旧衣,一个是因为它价格便宜合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把旧衣当作一种承载回忆与情绪的媒介


在很多店里,经常能看到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衣服。比如像带斗篷的Ulster coat,就很有福尔摩斯的范儿。我在Brick Lane的一家店里找到了一件,它可能来自1970年代的某位女士,当我穿着它走在伦敦雨夜的一条小街时,她可能也在同样的场景使用过它。但她当时不会想到,这件衣服会穿在几十年后的一位东方女孩身上。


桑榆淘到的大衣。/受访者提供
桑榆淘到的大衣。/受访者提供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神奇又有意义的事情。穿衣的人只是偶然参与进了这件衣服的故事里,我们也会成为曾经拥有过它的人之一。它还会带着我的经历和回忆,去到下一个拥有者身边。


出太阳了就去逛逛吧!/受访者提供
出太阳了就去逛逛吧!/受访者提供


在国内,古着没有真正进入到我们生活中,它更多是作为一种符号、概念,融入了时尚潮流而非生活方式。


国内大部分的店主会选择去国外淘货,人力、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也造成了古着贵过新衣,所以价格方面也容易劝退普通消费者。假如未来可以更本土化一些,我想我还是会重燃“捡垃圾”的热情!


“看看你已有的东西”



我的朋友们都叫我“Binki”,1991年生人,做过外企员工、环游过东亚,现在是广州一家可持续时尚商店的主理人。通俗来说,就是“二手衣物”商店。


Binki的小店。/受访者提供
Binki的小店。/受访者提供


我店内的衣服一开始大都来自于朋友们的捐赠,慢慢地也会有年轻人带着她们上一辈不舍得丢弃的衣服赠给我。店铺就这样一点点被旧衣填满,从线上挪到了线下。


我的店一开始开在广州东山口,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商店存在,包括一些在广州生活的无处捐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就会主动告诉我,他们有一些穿不了的衣服,希望在这里找到它们的新主人。


我们一起分拣旧衣。/受访者提供
我们一起分拣旧衣。/受访者提供


在2020年左右,我发现周边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vintage店,也有一些来我店里的客人主动询问这些衣服是不是古着。也许加上了“古着”的tag可以让我获得更多收益,但是我只想坚持开店的初衷。所以,我一直没把自己的商店归入古着店或是vintage店的行列。


不过或许是有了“古着”概念的加持,来光顾的年轻人并没有很排斥这些二手旧衣,我也会尽我所能地挑选和展示出适合他们的衣服,让他们淘回去能多穿穿。


旧衣也能穿得好看!/受访者提供
旧衣也能穿得好看!/受访者提供


“看看已有的东西”,在我看来非常重要,包括我们的衣服。既然时尚是个轮回,那么时尚为什么不能是可持续的呢?


在快消品牌众多、网购发达的今天,我们想要买一件衣服有太多选择,而且可以非常便宜。但是这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我们在买买买的同时已经不自觉地忽视了那些躺在我们衣柜里的服饰们。


2020年就有媒体报道过时尚污染。
2020年就有媒体报道过时尚污染。


衣服到手的那一刻就已经旧了吗?为什么不能通过搭配再让它们焕发光彩呢?大多数时候,我们消费也许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缺衣服,只是因为购物太容易,所以对已有的东西不那么珍惜了。


我希望购买衣服前大家都能思考一下,我为什么需要新衣服,是因为身材变化还是迫于外界流行趋势变化的压力,是不是对自己不够自信。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像苦行僧一样节制欲望,如果真的非常喜欢一件衣服,而且这件衣服可以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那我们也可以买。


Binki店里的衣服。/受访者提供
Binki店里的衣服。/受访者提供


在开店的时候,我也收到过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衣服,它们依旧可以穿。不仅如此,它们的设计、剪裁都很独特,质量也过硬,可以说是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所以好的旧衣完全可以流通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浪费产生。


以前我觉得自己对“环保”和“二手精神”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但是现在我反而没有这样的压力了。不管是偶然进入我的店铺和我聊天,还是消费,我觉得我都在通过实际行动影响他们。如果他们能从我这里把环保意识带回自己的生活,我觉得就成功了。


无论是选择古着还是说二手商店的旧衣,我都希望能够大家能够抱着“我真正喜欢这件衣服,它将尽可能地与我常伴”的想法。它们大多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珍惜。


最后,欢迎大家来店里闲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阿祯,编辑:阿基拉鱼,插画:周先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