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原文标题:《为何突然没人再提海底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认识的很多年轻创始人,几年没见,就老的不像样子,但是他们却发现,自己的品牌往往比自己老得更快。
作为一个火锅爱好者,我想问一个问题,巴奴到底比海底捞好吃多少?有多少人能够给我准确的答案?
实话实说,对于食材特别挑刺的我,实在吃不出太大的区别,但是两者的价格却是天壤之别,巴奴一顿下来,基本是海底捞的一倍了,但是为何巴奴现在每天排着长队,海底捞却不见往日的盛况呢?
很显然,海底捞在火锅界已经不是最潮的那个崽儿了,巴奴在产品概念和经营理念上,都在逐渐取代海底捞的领军地位。
海底捞,老了。
要知道当年众多企业家都在学习海底捞,一时间成为行业的标杆,我也花了时间认真学习了《海底捞你学不会》。
事实上,品牌如何抵御老化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品牌难题,真正解决掉这个问题的公司基本上都在世界500强了。
我有一个独家的观点,品牌老化真的是一种负能量吗?会不会在一些老龄化严重的市场,品牌老化会转化为一种正向购买力?
“我们的酒才做了十年不到,却面临着被用户嫌弃的情况了,按说还是最年轻的品牌才对啊。”一家低度酒厂商的老板跟我抱怨,是的,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老板觉得自己似乎才刚刚创业不久,但是外界却认为自己过时了。
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品牌老化,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概念是一味不能停的药
百雀羚怎么就变成了奶奶专用?创维怎么就变成了不懂电视的人才买的品牌?康师傅怎么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标签的存在?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王老吉,怎么就没人爱喝了?
这就是品牌广告的价值所在,企业需要给新老顾客不断的新鲜感,哪怕产品本身不升级,但是也要从设计和理念上进行升级,否则就会出现审美疲倦,要知道审美疲倦这个事,是一门玄学,什么时候会发生,谁也不知道。
一个产品,要想利用自己的稀缺性,让自己具备收藏价值,这是非常难的事情,全中国除了茅台,也很难再找到类似产品标的。
那么,为何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会在后期逐渐品牌老化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品牌没有做到不断修正。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去雅虎搜索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可口可乐每年要花那么多钱打广告,作为一款已经全球畅销一百年的饮品,可口可乐产品基本没有迭代过,说明市场已经很稳定,为何还要在广告上砸这么多钱?
这就是广告的力量,对于任何一家靠实体产品为生的公司来说,不断用广告强调和更新自己存在的价值,是必不可少的。
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为发烧友而生、性价比之王,小米的广告之路,一直在给用户不断的购买暗示,但是为何后来小米开始慢慢转向高端,开始去屌丝化?因为小米清楚,阶段性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个阶段,如果要往上走,就必须要中高端化。
这中间就要有品牌取舍,屌丝可以不再提,但是性价比要保留。
创维算是国产电视中,比较早成功的品牌,但是为何后来在小米等互联网电视冲击市场之后,品牌慢慢丧失了竞争力,就是因为在给自己定位的这个过程中,没有更新自己存在的价值,TCL捆绑华星成为了国产电视少数几个能够自产自研的厂商,海信捆绑体育营销一直不断在年轻化自己的产品,创维的标签在哪里?
其实,很多行业的产品,基本是不迭代的,尤其是快销品,比如卫生纸和矿泉水,消费者就靠概念维持对你的新鲜感,不断贴标签,是必然的选择。
其次,审美情趣没有跟上时代的喜好。
回到巴奴和海底捞的对比上来,实话实说,海底捞的性价比目前来看,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为何有的时候我还是会选择去巴奴吃饭呢?
我之前在公司说过一个理论,海底捞是中国消费2.0的餐饮代表,而巴奴则是3.0时代的代表,因为2.0时代,大家在强调服务,但是到了3.0时代,大家更有钱了,消费要升级,海底捞已经把服务做到极致了,于是就只能在食材上卷起来,这就形成了巴奴食材和服务双到位的结局,那么更加高端一些的消费需求,自然而然就转移到了巴奴这里。
另外就是一些细节,包括装修老化以及色调审美等等,海底捞的整体设计多年未变,很多老店装修老化也很严重,色调偏暗,巴奴是以黄色为主色调的明亮系设计风格,基本店面都很崭新,用餐感受就会更好一些。
我经常在想,也许去了新加坡后的张勇,已经把人生想明白了,对于海底捞后面的发展,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起码目前看来,是这样。
其实,白酒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大厂的旗舰产品,每隔几年就会升级一次包装,有很多人笑称,白酒大厂都是瓶子大厂。
其实就是这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格,设计和审美情趣不跟上,自然就会被淘汰。
就算是,当年已经登峰造极的iPhone一代,今天看起来,也是完全没有高级感。
最后,就是产品的迭代性不够。
搜狐和新浪,这两家公司,是互联网企业中,少有的品牌老化的公司,这是为什么?核心原因还是在于,迭代不够,二十年前的搜狐和新浪,跟如今的搜狐新浪在业务形式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为何腾讯和网易,同为当年的四大门户,结局就完全不一样呢?因为产品迭代跟得上,不断在创新。
其实,我们看苹果,每年除了推出新手机之外,ios的更新也是维持老用户以及刺激新用户购买的一大主动力,新老产品都具备迭代性,是保持品牌生命力最好的一种方式。
人性都是喜新厌旧的,虽然我们口口声声都说自己是个念旧的人,否则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多出轨了,人性使然。
老化的品牌还能复活吗?
大概七八年前吧,我第一次听到梁建章说所有的生意都能用人口学来解释,我还觉得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毕竟他是学人口学的,但是如今上了年纪之后发现,他说得还挺有道理,生意生意,做到最后都是人的生意,不了解人口更替的趋势,很显然是做不好生意的。
对于所有品牌人来说,研究好人口学,是必备的工作,你所在市场的人口趋势、人口结构、民族结构、收入结构、男女比例,这些都是生意开始之前必须要做的市场调研。
这几年,很多已经明确老化的品牌,也在寻求各种各样的复活机会,但是一个品牌失去了竞争力之后,有没有二次重生的机会呢?
有,但是很难,必须要预判下一个人口代际的喜好,提前布局。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李宁这个牌子,怕是距离死亡不远了,年轻人不喜欢,在国产品牌中也被安踏超越,但是后面,在熬过了低迷期后,李宁竟然起死回生,重新搞出了国潮概念,赢回了Z世代的青睐。
我后来总结的答案是这样的,李宁起家,靠的是75年到85年这一群人,失去的是85年到95年这一群消费者,但是最终又靠95后起死回生。
很显然,这一波品牌回归,李宁是提前把握住了95后这一代,在国家强大之后,民族自豪感增强后,让年轻人对于国潮有了需求;而85后到95后中间一群人,更愿意相信“进口”这两个字。
这里面,有一个环节一定要注意,就是放弃医治当下的毒瘤,直接跳到下一个环节,断臂换胳膊。
这不仅仅是品牌层面,从公司战略上来看,也是同样的道理。
比亚迪为何今年要下定决心彻底抛弃燃油车?因为从品牌价值上来说,大家是认可比亚迪电动车的,但是却没有几个消费者认可比亚迪的燃油车,与其继续在不受认可的产品上浪费时间,还不如集中火力赌一个确定性。
这里面,占位和口碑,两个环节,只制胜法宝。
很多人,会觉得茅台是一个品牌老化的企业,但事实上,茅台是绝对的品牌王者,不仅没有老化,而且在年轻人群体里,受到高度认可。
因为,茅台是中国唯一的奢侈品,它牢牢的占据了收藏价值这个心智,很多年轻人以收藏了一瓶茅台为荣,而茅台利用稀缺性,制造了一堆又一堆的话题来吸引年轻人,最近的一次,就是茅台冰淇淋。
品牌式微的企业,想要翻盘,那就需要重新找一个小型利基市场,重新占位。
要知道今天我们熟悉的三星、IBM、惠普、松下、索尼等等企业,当初发家的时候,都不是你今天看到的样子,他们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更新自己,才成就了如今的品牌故事。
1938年,三星创立的时候,是个卖鱼干的,而曾经的授人以渔的新东方,今天则是卖货的,企业发展的路千千万,谁也想不到明天去做什么。
这一波,东方甄选做得非常成功,起码在直播卖货这一块大蛋糕上,成功给自己挂上了一个特殊的文艺占位。
老化索性让它老化
为何现在很多品牌都执着于B站?因为大部分品牌会认为年轻人在B站,未来的心智在那里。
但是,我有个不一样的观点,我并不认为,在中国,未来迎合年轻人还是好生意,前段时间跟宜家的两位负责品牌的人交流,他们也在为如何让品牌保持年轻化而烦恼,但是我当时就说了一个反方向的观点,我认为的是,宜家今天反而是要做好老用户的心智,因为这些人才是今天每一个家庭的核心。
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老龄化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已经是必然的结局,未来社会的主体人群肯定是中老年人,这一群人才是社会的主要购买力,迎合年轻人将变成过去式,我们今天品牌人熟悉的一切打法,可能都将失效。
我常常跟朋友们说,你想知道中国二十年后什么样子,就去看现在的日本,这两个国家高度相似,人口结构的走向也很相似,未来的基本面貌,也会高度相似,但是我们的日子不见得会有日本好过,因为我们目前拿到的高利润行业还太少。
我曾经跟松下日本的一个做营销的女同学,在银座聊过整整一个下午,在日本年轻人做广告营销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词以及配乐,因为大多数受众都是银发族,所以激进的东西就不太合适。
她还跟我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为何智能手机没有在日本和欧洲起步,而是在美国和中国?因为日本和欧洲社会,都是老人家居多,大家喜欢返璞归真的东西,生活都很简单,智能数字化的东西反而不受欢迎。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痴迷Iot,也算是被雷军的多次演讲给忽悠了,买了一堆智能家电,这两年发现,使用智能家电的需求真的很低,除了空调预热之外,其他的基本不用,跟智障音箱对话,还不如自己手动来得快。
最核心的问题,给老年人买了智能家电,就等于在给自己找罪受,初次安装、断网、更换配件、故障,每一个问题,都要让我远程掉层皮。
所以,老龄化的市场,从产品的逻辑上,就完全跟今天不一样,一切都会发生彻底的改变,而我们今天就在转向老龄化的路上,也许我们已经到了十字路口。
对于,很多品牌老化的企业来说,与其想尽办法去讨好年轻人,为何不想想办法去讨好曾经执着于给自己付费的老客户呢?年轻人说你是老年人专用,索性就做老年人的市场!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品牌老化,绝对不单单是年轻人不喜欢你,老化的同时,你曾经的用户也在抛弃你。
你的市场节节衰退,这种衰退过程中,老用户流失才是核心问题所在,就像很多脱发的人,每天都在想办法生发,但是他们忘了,先让头发保持不再脱落,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首先,你的老用户为何也会抛弃你?
因为你out了呗。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提到上海,那就是全国人民能够向往的最高城市了,这个城市所有的一切,都代表了最高的品质,回力、百雀羚、凤凰……
但是当国际品牌蜂拥而进的时候,上海这些品牌靠城市逼格带来红利的玩法,就过时了,全中国人民瞬间心智就变了,大家会认为进口的一定比国产的好,这个认知在汽车行业长期存在,至今还存在。
就算是百达斐丽,隔三岔五,还得出个新品。
其次,你的老用户去哪里了?
今年,对于大部分的安卓手机厂商来说,都是极为痛苦的一年,因为人们不换手机了,出货量断崖式下滑,但是各大手机厂商,却还在拍照这个环节卷,什么徕卡、哈苏、蔡司、索尼,似乎都快不够用了。
手机厂商,都还在按照年轻人的思维考虑问题,他们认为未来手机一定可以打败相机,但是我看未必。
最近几年,我出去旅游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中国的老年人出去玩,几乎人手一部单反相机,长枪短炮的,真的是让我惊掉下巴,现在的中国老爷爷,成了佳能和尼康最大的救命稻草。
也就是说,老年人对于手机拍照,和年轻人对于手机拍照的诉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会不会是时代后遗症?比如我老了之后,就会用手机拍照?答案是,这是心态的变化,与时代无关,人年纪大了,就会返璞归真,甚至很多我的同龄人,都开始越来越厌恶手机带来的无隐私时代,相机成像带来的愉悦感,是手机无法给予的。
但是,很可惜,没有任何一家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公司,给中国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单反相机产品,不过实话实说,这玩意的门槛很高,怕是也没有哪家做得出来。
我举个例子,意思就是说,用户一直存在,只是我们并不了解中老年用户的真实需求。
最后,你的老用户更在意什么?
中老年人消费,与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中老年人会回归消费的本质,强调性价比,冲动性消费少,我身边有很多四十岁左右的贵妇们,现在又开始丢掉家里的爱马仕和LV,开始回归麻布袋子出门的情况,很多成功男士衣柜里的杰尼亚、阿玛尼也不穿了,开始习惯优衣库的基本款。
每一代年轻人,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每一代中老年人,往往都是高度相似的,人老了之后呈现的共性会把年轻时的差异化,磨平;如果,做品牌营销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其他所有的废话,就不用我跟你多说了。
今天,年轻的你,可能觉得爷爷奶奶整天为了各种,看起来像骗子一样的保健品买单,特别好骗,但是五十年后,你会发现,自己每天睡觉之前,也是同样的遭遇,各种药丸会变成你睡前最好的催眠剂。
保持住现有的用户品牌忠诚度不下滑,才有可能赢得新的品牌认知,不流失第一,增长第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