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于4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白宫记者晚宴上发表讲话

核心提要:

1. 随着拜登亚洲行日期临近,朝鲜开启了导弹试射,使日本要寻求类似北约“核共享”模式的声浪越来越高。 尽管首相出面进行否认,但是“拥核”的梦想一直是日本的夙愿;

2. 日本国内反对“核共享”的声音终究还是占据了上风。 究其原因,曾遭受核打击的心理创伤、事实上拥有的美国核保护伞以及违背《核不扩散条约》的国际影响,都让日本寻求的“核共享”显得非常鸡肋;

3. 日本官方所持的“无核三原则”,虽然道义上占据高地,但也非常符合日本的客观实际情况。 而正是这些客观实际,让拥有着技术能力和拥核意愿的日本,迟迟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4. 日本想要拥核,与美国想要联合盟友“制华”,看似可以一拍即合,但是实际上的合作并不简单。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对日本改变“专守防卫”政策的转向充满警惕。


“核”成为了拜登亚洲行的一个关键词。

5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将开启上任后的首次亚洲行,分别访问韩国和日本。而随着出访日期的临近,东北亚局势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3月底,朝鲜恢复了2017年起已经暂停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测试。这个信号让首尔和华盛顿官员认为,朝方可能在为新一轮核试验做准备;而在4月底,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朝鲜人民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发表讲话称,朝方的核力量不仅要通过威慑防止战争,还可能对任何违反朝鲜“基本利益”的人进行打击。这被解读为朝鲜可能会“先发制人”地使用核武器。



▎朝鲜中央通讯社 (KCNA)发布的这张照片中,火星(Hwasong)-17洲际弹道导弹参加了2022年4月25日在平壤举行的纪念朝鲜人民革命军建军 90 周年的夜间阅兵式

而另一边,自俄乌开战后,日本也开启了一轮关于“是否应当寻求‘核共享’”的国内辩论。尽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明确表示“核共享违背日本的无核化原则”,但日本国内支持寻求核武器的声音并没有完全止息。如今,随着俄乌局势的进一步紧张,及朝鲜导弹试射的开启,日本是否会借着拜登访问日本的机会再次寻求类似北约的“核共享”方案,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月2日上午,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表示日本不会寻求核共享



“核共享”安排的前世今生

日本所追求的“核共享”到底是什么?这要从冷战的早期讲起:1954年,为了在不扩大拥核国家范围的前提下,加强北约对苏联的集体核威慑能力,美国将第一批核武器运送到欧洲,并部署在部分北约国家领土上。由此开启“核共享”方案的先河:

按照约定,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土耳其将在其领土上拥有美国B-61 核弹,但美国保留对这些武器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如果北约决定使用这些核弹,它们将由欧洲国家的基地和飞机来交付。平时,这些盟国还需要负责提供常规支持。



▎携带着B61核弹的飞机。图源:EGLIN AIR FORCE BASE

此外,除了拥有自己核武库的法国之外,所有北约成员国都是北约核工作组的一部分,可以参与有关使用这些武器 的讨论—— 当然, 这仍然 是 需要美国授权 的 , 而且 基本上 , 华盛顿拥有 着 最终决定权。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不扩大核武器国家行列”的名义下,“核共享”方案仍然被广泛认为是违背《核不扩散条约》(NPT)中“不向没有核武器的国家转让核武器”这一承诺的。 但因为美国与北约的核共享安排在时间上早于1969年《核不扩散条约》的签订 ,因此北约的“核共享”就这么幸运的逃过了道义上谴责,并且延续至今,让部分日本舆论眼馋。



▎英国外交大臣迈克尔·斯图尔特(右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时的情景



“日本核共享”:反对声音终据上风

2022年初俄乌开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立即提出了“日本核共享”的可能性,并得到了相当多的支持。支持“核共享”的一种主流观点是,如果不是乌克兰在1994年放弃了苏联留下的核武器,它本可以阻止2014年和2022年发生的战争。而在近期朝鲜重新开启导弹试射的情况下,区域内的紧张局势也进一步加剧。如果说俄乌开战还只是让日本多了一层隐忧,那么朝核问题的阴影就是确确实实地把核武器的威胁摆到了日本面前。



▎引发“核共享”辩论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

此外,日本与美国虽然是“全面同盟”关系,但如果日本真的遭受袭击,美国会不会变成“负心汉”?对于这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并不自信。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举动,比如对日本说“你必须做好自己的安全”,更是坐实了这种怀疑。因此,日本迫切希望通过“核共享”来增强自身的前期威慑能力,而不是等待战争发生后美国那不确定的援助。

不过,尽管存在着这些担心,但总体来看,日本国内反对“核共享”的声音还是占据了上风。 出身广岛选区的 日本首相岸田文 雄也 明确 表达了 日本 不会 寻求 “ 核共享 ” 的态度 。

最主要的反对意见,还是根源于二战中广岛和长崎被美国投下原子弹这一事件。 轰炸本身 , 和 后续的核污染等等问题 , 都在日本好几代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遭受过核武器打击的国家 , 日本民间的普遍意见是 , 日本当以促进全球的无核化为己任 , 而不应该加入到核武器的军备竞赛中 。



▎广岛(右)、长崎(左)遭受原子弹轰炸后的蘑菇云

其次,鉴于日本已经有了主要由美国洲际和潜射弹道导弹组成的核保护伞,因此在日本领土上追加部署核武器并非必要且作用有限。 除了核保护伞之外,在日本冲绳还有美军驻扎 ,这些军队在美日同盟的背景下同样构成一种保护。



▎美国亚利桑那州泰坦导弹博物馆的洲际弹道导弹 图源:路透社

最后,日本也不像北约,在《核不扩散条约》签订前就与美国达成了“核共享”,因此日本如果寻求“核共享”,将会是对《核不扩散条约》的公然违背, 意味着日本的国际声望将受到巨大损害。不仅周边地区对日本的敌对心理会加剧,还有可能让日本遭受来自西方盟友的制裁,甚至在美国心里留下日本是否仍有军国主义倾向的种子,对将来的美日防务合作造成威胁。得了核武器,就要变成世界公敌——这笔帐,日本可得认真算算。



“拥核之梦”为何最终变成了“无核三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日本拥核的愿望,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形成了。应该说,此次的“核共享”讨论其实只是日本长期以来拥核愿望的一个新表现而已。

早在1957年,也就是北约实施“核共享”三年之前,岸信介就任日本首相。他在位期间,明确提出要推进日本的“自主防卫和自主外交”,而实现这两项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日本要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据传,岸信介曾经以非正式的形式向美国方面表示:如果形势紧迫,日本将会进行核武装。

1960年,池田勇人就任日本首相。这位新首相在日本核武装问题上更加跃跃欲试。在1961年11月美国国务卿拉斯克访日期间,池田首相就曾向美国国务卿透露,内阁中有日本核武装的论调。另外,据《中曾根康弘讲述的战后日本外交》一书所载,在当时的自民党总务会宴会上,池田首相曾意味深长地对中曾根说:“中曾根君,果然日本不持有核武器是不行的。”

1964年12月,新任首相佐藤荣作已经引用英国首相威尔逊的话,对时任美国驻日大使赖孝和(Edwin Reischauer)明确表达了日本会寻求核武器的立场和态度:“别人有核,自己也要有,这是常识。”

然而,到了3年之后,佐藤荣作却抛弃了这个“常识”。1967年12月,佐藤荣作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提出了“不保有、不制造、不扩散”的无核三原则。1971年,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正式采纳了这些原则。这些原则一直被奉为国策至今。历任日本首相,哪怕是此次提出寻求“核共享”的岸信介外孙安倍,也没有忤逆过。



▎岸信介、佐藤荣作、安倍晋三被称作“一家三首相”,他们也都曾经提出要发展日本的核武器

其实,对于日本这种充满“匠人精神”的国家来讲,从技术上,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可以制造出一枚可堪使用的核弹。当然,搞到原料会困难一些。而作为一个汪洋上的孤岛,缺乏能源的日本早在多年以前就开始了对核燃料的研究。1956年,日本就设立了“原子力研究所”,展开以原子能发电为主要目的的核技术研究。并且通过战后对高级热中子反应堆、核燃料处理厂等设施的开发,保有了大量开发制造核武器所需的原料。根据2005年英国政府公开的一份机密文件,1975年,日本科学技术厅原子力担当课长曾向英国大使透露,日本能在三个月内制造出核武器。可以说,日本与核武器只有一线之隔。



▎2005年,日本原子力研究所(JAERI)与日本核循环发展研究所合并为日本原子力研究开发机构(JAEA) 图源:日本原子力研究开发机构官网

然而,既然这么想要核武器,又具备了条件,为什么直到今天日本都没有真正造出核武器,甚至将“无核化原则”奉为国策呢?

这仍然是基于对现实条件的考量。

佐藤荣作为什么会转变态度?在60年代后半段,一向主张拥核的佐藤政府秘密地进行了相关调研。然而,调查的最终结果却是“日本拥有核武器弊大于利”。与此同时,佐藤政府在核问题上开始转向:1967年12月,佐藤荣作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提出了后来被奉为国策的“不保有、不制造、不扩散”的无核三原则。1971年,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正式采纳了这些原则。



▎1974年,佐藤荣作因提出“无核三原则”和签署《核不扩散协议》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此后,在1981年和1995年,日本政府对核问题再度进行了两次重要研究,分别得出了《核武器装备问题报告》和《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两份报告书,结论均与之前相同:日本并不适合持有核武器。

总的来看,除了刚才已经提到的国民心理创伤等理由之外,这些文件还特别提出了三个不利因素:

第一,日本特殊的地理条件并不利于持有核武器。一般来说,要形成具有威慑力的核战力至少需要两个步骤,即核武器的实验和保存配置。 当时中美苏英法都是在沙漠中进行核实验,从而向世界宣告核武的存在并形成威慑能力的。 不过,日本显然是没有沙漠的 ,除非在水中和地下,其它核试验都不能进行,而在离岛进行地下核试验的时候还可能引起地壳变动,因此缺少核试验的场地。 另外,在核武器的保存上,由于日本国土狭长,因此,要像中美 那样在国土上 分散配置核武器,这对日本来说是很困难的,而且日本也没有可以抗击核打击的地下洞库。



▎拥核国家朝鲜的丰溪里核试验场位于其北部的山区中

第二,如果真的面临核打击,按照日本国土狭小、人口稠密、城市集中,还四面环海的特性,是基本上不太能扛得住的。 1981年报告书中给出的当时数据是,日本总人口的50.1%都集中在不到总面积19.8%的东海道都市地带,日本的主要产业也都集中在这一地区,这让日本根本经受不住对方原子弹的轰炸。就连最乐观的预估都认为,一旦日本与前苏联发生核战争,日本至少会有2500万人,也就是说,日本国民的1/5,在战 争中死亡。 如果对于核打击的经受能力是这样的话,那么 再去发展核武器 去打打别人,貌似也没有 什么意义了 。



▎从日本新干线的分布,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口与经济都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地带

第三,日本的工业和经济也不足够支持核武器的发展。 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如果要进行核武装,不管从研发、储备,还是管理上,都将对国家工业、基础设施和整体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而且从相关行业人才储备的方面来看,为保障整个核武器系统的运转、维修和服务,至少需要吸收 9600名相关专业的高级专家。这对日本的人才教育和人力资源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但日本并不能提供这些条件。

以上的种种原因,最终让一直渴望拥有核武器的日本,选择了直到今天都保持“无核国”的身份 ——尽管在核保护伞的存在下,这种“无核”是要打折扣的。



不论“核共享”是否成功,日本的威胁一直存在

说完了日本,再来说说美国对这事儿怎么看。

其实,考虑到美国自特朗普任内以来,就已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的现状,和近几年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频繁动作,日本的“核共享”要求未必不符合美国的一部分利益。特别是对于日本这种技术上非常接近于“拥核”的国家来说,达成“核共享”某种程度上反而降低了日本自主研发核武器的愿望,一定意义上控制了风险。这些都是美国可能同意“核共享”方案的有利条件。而美国在2005 年与印度对核合作协议的谈判,以及 2021年同意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的行为,也从侧面证明美国并不会出于《核不扩散条约》的道义约束而拒绝日本。



▎2021年,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宣布了一个新的三边安全联盟。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将获得被称为 AUKUS 的核动力潜艇 图源:AL JAZEERA

所以,如果美国选择拒绝“核共享”,最可能的原因其实是以下两点。第一,美国心里其实也不怎么相信日本。纵观美日战后关系史,除了一幕幕甜蜜的你侬我侬之外,偶然跑到舞台上的“半导体摩擦”还有“广场协议”等角色,都告诉了我们这出大戏背后的残酷底色——日本到底是美中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用它来掣肘中国好用,但如果让日本真的发展起来,掣肘的可能就是美国自己了;另一个原因是,在俄乌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拜登未必愿意因为日本“核共享”问题而再去惹怒中国,造成亚太地区局势升温,导致美国要同时跟两个大国作对。



▎2021年世界GDP排名,日本位居第三 图源:Inventiva

然而,无论最终是否达成“核共享”,日本都不是一个没有威胁的国家。 核力量发展不起来,日本却没有在常规力量上闲着。其 海军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同时,日本由于二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而一直比较弱的远程打击能力,近年来也正在被提上日程。有专家指出,在1955年以来基本一直在掌权的自民党中,绝大多数政客认为日本现在有必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就目前来说,日本已决定将两艘直升机航母“出云(IZUMO)” 和 “加贺(KAGA)” 改装为能够起降F-35B 隐形战斗机的小型航母,同时将其国产反舰巡航导弹的射程从目前的200公里扩大到900公里,最高可达2000公里。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正计划将他们的装备从重型坦克转向反舰导弹,并将其部署到日本西南部的诸多岛屿。因此,就算日本的“核共享”计划不成功,日本放弃“专守防卫”政策、转向增强主动攻击的能力也已经是必然的趋势,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F-35B STOVL战斗机



结语

拜登此次亚洲行,拉拢盟友对抗、封堵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而日本国内部分舆论希望借拜登有求于己的时机,完成“拥核”大计的意愿也貌似“顺理成章”。但在双方看似“一拍即合”的背后,实际上都各怀鬼胎:日本的拥核企图绝不仅仅是为了拜登的联盟服务,而是有着国内政治目的;而对美国而言,用日本掣肘中国之前,肯定不想让一个强大的日本先来掣肘自己。

核问题对于国际和平和人类未来影响重大,终究不能等同于其他问题,不能轻易被拿来当筹码。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奉劝一下那些希望拥核的日本舆论:不管心里怎么盘算,不能越的线,还是不要去试探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