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黄瓜汽水
题图 | 《9号秘事》剧照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我个人认为,没看过《九号秘事》的人,都是幸运的人——
因为,你有机会解锁一部本世纪质量最高的短篇故事集。
Inside No.9 《九号秘事》
第七季
豆瓣评分:9.2
更新时间:2022-4-20
相比于走向烂尾的《权力的游戏》、后续乏力的《黑镜》、或是才拍到第二季就略显疲软的《爱死机》。《九号秘事》的诚意就在于:绝不烂尾,烂了倒立洗头。
从2014年开始,BBC推出了这部传奇系列,全七季在豆瓣维持着平均分9.03的好成绩。基本上没人能挑出毛病。
虽然《九号秘事》的知名度远称不上爆款,只能借助影迷范围内的口碑传播。
但两位主演兼编剧 Steve Pemberton 和 Reece Shearsmith 十年如一日的出色演技,以及他们过硬的戏剧文学素养,都给这部英国国宝剧镀上一层浅浅的金箔。
他们被中国影迷称为“胖胖&二册”
8年时间,42个短片故事,保持着特立独行的风格:不受任何局限的主题、肆意乱飞的时间线,脑洞大得像被丢进榨汁机的橙子一样汁水四溅。上一集讲的是中世纪女巫,下一集就是一场2020年的家庭聚会。上一集可能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现代默剧,下一集可能是严格符合“三一律”原则的古典喜剧。
《九号秘事》的底色,近似于一本当代版的《一千零一夜》。故事总是发生在密闭空间内,每个故事之间没有串联,独立成文,主要人物大多不超过6个,节奏就像是一出独幕剧,29分钟内实现多次反转。
每当夜晚来临,新的故事娓娓道来。
反转再反转
如果要为《九号秘事》定一个整体基调,那就是带有恐怖元素的悬疑片。
英国独有的黑色幽默,加一勺意味深长的惊悚调剂,二者炖在一个锅里,变成一道美味微妙的浓汤。
你不会在《九号秘事》中看到其他恐怖片低级幼稚的jump scary,所有细思极恐的情节,都是靠台词和情节推进完成的。
比如反转。
这20年来,反转几乎成为国内外影视剧最追捧的叙事技巧。而另一方面,滥用反转早就让观众视觉疲劳。
这种担忧,在《九号秘事》的观影过程中大可不必——两位主创把“反转”二字玩得出神入化。
比如第二季第一集《卧铺车厢》,人物关系和情节扭转全都发生在一节拥挤的卧铺车厢内。
二册扮演的德国医生,将要在第二天清早去日内瓦面试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他的上铺是一对英国夫妇,他们要去参加女儿在法国的婚礼;他的下铺是一个肥胖的德国醉汉,打嗝放屁臭气熏天,一上车就呼呼大睡;他的斜下铺是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胖女人背包客。
就在难以入睡的二册,反复抱怨卧铺里的同行人太吵闹时,众人被一阵“咚”的声音惊醒:中铺一直没有参与过争吵的人,竟然是一具死尸。
二册由于第二天的面试不能迟到,提议将死尸放回床位,这样一来大家的行程都不会被耽误。每个人处于对自己利益的考量,同意了二册的提议。
等到列车到站后,众人纷纷下车,温文尔雅的二册留下来看着死尸说:不好意思,麦尔医生,这场面试只能有一个赢家。原来,是他下毒害死了自己同车的竞争对手。
下一秒,肥胖的德国醉汉出现在二册面前:你在说什么?我才是麦尔医生。
同样的反转叙事技巧,不断出现在《九号秘事》的故事里。技巧不变,但每一个故事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六季第二集《西蒙说》讲述了一个编剧和死忠粉的“恐怖故事”。
一天晚上,著名编剧麦圭尔慌里慌张回到家里,手上沾着鲜血。
他的门禁响起铃声:一位名叫西蒙的粉丝目击了他的杀人现场,还用手机录了下来。西蒙要求和麦奎尔交易,否则就报警。
西蒙告诉麦圭尔,他是麦圭尔的死忠粉,为了偶像的声誉,已经把尸体丢进了泰晤士河。但他不报警的条件是,麦圭尔必须来参加他的播客。
第二天,西蒙得寸进尺,要求麦圭尔按照他写的同人文更改新一季电视剧的走向。甚至在播客中发起投票,把自己推选成新一季的联合编剧和主演。
直到有一天东窗事发,本应被丢进泰晤士河的那具“死尸”敲响了麦圭尔的家门。
“死尸”告诉麦圭尔,这一切都是西蒙的阴谋。他只想按照自己的心意篡改剧本,顺便成为这个圈子的粉丝头目。
一番争执之中,愤怒的西蒙用一尊锋利的奖杯捅死了“死尸”。西蒙还威胁麦圭尔,如果不按照自己的同人文改写电视剧,他就会把谋杀罪嫁祸到麦圭尔身上。
被逼到绝路的麦圭尔,趁西蒙放下戒备与他同床共枕时,转身用枕头捂死了他。
当他再次回到客厅时,令他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死尸”再一次起死回生。他开心地告诉麦圭尔,这一切都是他和西蒙——两个死忠粉——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是西蒙试镜的即兴表演。
刚杀死西蒙的麦圭尔表情逐渐阴沉,转身拿起那尊锋利的奖杯,再一次朝“死尸”的头上砸去。
在故事的最后一分钟,著名编剧麦圭尔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好评。
他一边和经纪人庆祝,一边翻开西蒙留下的那本同人文。他得意地告诉经纪人,自己的创意永远不会枯竭:只要从年轻粉丝那儿偷点创意,再把他们杀了丢进泰晤士河就可以。
29分钟内反转4次,让观众在善恶的天平之间左右为难,无法认定谁才是凶手,这就是《九号秘事》的叙事魅力。
前28分钟可能都是铺垫和细节,观众不断从人物的对话中猜测故事的走向,一边摸不着头脑,一边像剧本杀一样推理着结局。
然而,就在最后一分钟,精湛的180度转弯出现,两位编剧像是猛地给了你两个大耳刮子,扇得你下巴脱臼,只能对着屏幕大喊:“怎么会这样?”
《卫报》作者 Rachel Aroesti 如此形容《九号秘事》的反转技巧:“这一切就像主创从观众脚底下出其不意地拽走地毯,有点坏,但绝对能吓你一跳。”
这样的喜剧,由性格古怪的英国人创造,非常合理。
气氛在压抑又荒诞的同时,还兼并了戏谑的嘲讽。也只有英国人,能让“喜剧”和“悬疑”两件事并驾齐驱。
作为希区柯克的粉丝,编剧“胖册”组合显然深谙那句最耐人寻味的方法论——
“炸弹绝不能爆炸。只要不爆炸,观众就会一直惴惴不安。”
暗流涌动
不变的是两位主演和鲜明的悬疑喜剧风格。但变化的,是每一个故事聚焦的社会议题。
第一季第一集《沙丁鱼游戏》,也是开启《九号秘事》的起点,“胖册”组合挑战了一个非常巨大的社会议题:儿童性侵。但在这个故事的前28分钟,你不会看到关于性侵的只言片语。
故事发生在一个大家庭的聚会上。
这个家庭有一种特殊的游戏,叫做“沙丁鱼”。类似于捉迷藏,如果躲起来的人被人发现了,那他们就要一起躲在这个位置,等待下一个人发现,直到所有参与者都躲在第一个人躲藏的地方,游戏结束。
第一个躲进衣柜的人是伊恩,接下来是这家的大女儿瑞贝卡、瑞贝卡的哥哥卡尔、卡尔的伴侣斯图尔特、瑞贝卡现任的前任瑞秋、家族老保姆乔蒂妮、一对客人夫妇、瑞秋的男朋友李、瑞贝卡的发小“臭约翰”。
衣柜就在这20多分钟里被挤得满满当当,所有人都显得非常滑稽局促。最后,制定“沙丁鱼游戏”规则的老父亲来了,他是最后游戏的最后一位参与者。
老父亲和孩子们挤在衣柜里,谈起了很久以前的家族聚会,有一个名叫皮普的小男孩,控告老父亲性侵了他。老父亲至今仍然很生气:我当时只是在教他“洗澡”,他诬告我。
气氛急转直下。衣柜中的儿子、女儿神情变得异样。连大家都嫌弃的臭约翰也开始哭泣起来:约翰至今都恐惧肥皂的味道,“洗澡”这件事成为了他一生的ptsd。
直到进度条走到27分54秒,柜门外还剩下一个人,他就是第一个站进衣柜里,引诱“沙丁鱼们”上钩的伊恩,他在外面轻轻用钥匙锁住衣柜,撒下汽油,点燃火柴。
没错,到了最后一分钟,故事的真相才浮出水面:所谓的伊恩,就是当年被性侵的小皮普,他在策划一起“东方快车谋杀案”式的复仇。
从8年前的第一季,一直到今年4月更新的第七季,社会议题一直都是《九号秘事》关注的“暗流”。
他们的文本甚至延伸到了人类学与宗教祭祀的层面。
(以下内容涉及新一季剧透)
在最新一集《金老师》中,观众能嗅到相似的气味:同样都将主角们困在一个温馨的密闭空间中,却讲述了一个极致黑暗、毛骨悚然的故事。
二册扮演的柯蒂斯老师,从伦敦远去威尔士的乡村支教。
他发现,这班孩子的上一任老师是一个神秘的“金老师”Mr.King,孩子们对金老师感情非常深厚。金老师还从澳大利亚寄来了问候的明信片,在明信片的开头是一句:Greetings from down under.
柯蒂斯逐渐发现,这里的孩子生活在落后封闭的乡村环境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互联网发生的一切他们都一无所知,不知道全球变暖,也不知道生态危机。
甚至连 human beings 都会拼错成 hunman beans。飓风也被孩子们理解成“上帝放了一个屁”。
无奈的柯蒂斯老师,只好布置作业让孩子们了解全球变暖。
结果其中的一位女孩凯莉,却用开水烫死了蝌蚪,把这当作全球变暖的实践作业。
柯蒂斯批评教育了她,结果第二天,电影《狩猎》中的情节出现了:凯莉向校长举报,柯蒂斯猥亵了自己,还要给自己看他的“蝌蚪”。
百口莫辩的柯蒂斯,只好脱下裤子自证清白,还被猥琐的校长以“保留证据”的名义拍下了私密照片。
柯蒂斯越想越不对劲,打算查一查校长到底有什么猫腻,结果翻出了名为“金老师”的文件夹,里面是所有前任“金老师们”的性器官照片。
当他回到教室时,学生们已经为他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全球变暖汇报表演”。
一开始,他还看得很欣慰,没过几秒钟,他发现自己被强力胶粘在了椅子上。接下来,几个孩子按住他,给他的嘴巴涂满了强力胶水。
原来,这不是一场汇报表演,而是一场当地的宗教祭祀仪式。校长为他带上了代表“King”的国王面具,保洁阿姨变身成萨满,满屋的孩童也带上了祭祀面具,唱着诡异恐怖的歌谣:
“在15世纪,秘鲁的儿童会被献祭给神,从而结束自然灾害,而到了现代,我们这些孩子有自己的方式。”
“所有的灵魂都是在她的神圣子宫里诞生的,在她躯体化的地球上生活,死后再回到她的坟墓子宫里。”
原来,金老师Mr.King从来就不存在,每一个被献祭的新老师,都是“金老师”。
“我们推着他绕田地游行,他是受难的囚徒。可怜的巴雷康(Barelycorn玉米之神)被放在谷仓的地上,他就要死亡。”
在明黄色的教室里,柯蒂斯成为了新的“金老师”,他的命运也和上一任金老师一样,会被埋葬在土地之下。
校长在柯蒂斯耳边嘲讽:你们伦敦人嘴上说的保护生态,而我们早就身体力行做了几千年了。原始力量对城市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是非常不满的,他们一直在用“活人祭祀”的方式,来“告慰自然”。
在英国人类学家J.G.弗雷泽的著作《金枝》中,就记载了有关活人祭祀以求粮食丰收的历史。
“这个人以代表谷精的身份在谷田里被杀,所有的收获者都哀悼他,他们还祈祷谷精来年以新的生命力复活和回反。最后,这位人牲的某一部分被烧掉,骨灰用簸箕扬在田里,使土地获得增殖力。在这个例子里,人牲代表谷神,选择人牲的根据是他与谷物类似,这一点与已经描写过的墨西哥和非洲的风俗是一致的。同样,在墨西哥的仲夏节祭祀中,以五谷妈妈的身份而死去的妇女,脸上涂成红色或黄色,以象征谷物的颜色,她戴上一顶硬纸做的王冠,顶上飘着羽毛,这是模仿玉米须子的。”
“在厄瓜多尔,瓜亚基尔的印第安人播种时常以人血人心献祭。卡尼亚尔(今厄瓜多尔的昆卡)人过去每年收获时要以100个儿童献祭。基多诸王、秘鲁的印卡人以及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西班牙人都未能禁止这种残忍的祭祀仪式。墨西哥在收获节时,把当季的头批收获献给太阳。他们将一个犯人放在两块大石头中间,把大石头上下对好,合上石头就把犯人压碎。埋葬了死者的残躯,接着就举行宴会跳舞。”
这就是《九号秘事》的知识纵深,也是许多影视剧无法企及其高度的原因。
两位主创用8年的时间证明,并非只有耗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最新的科技与特效,才能拍出好的故事。
一位豆瓣网友如此点评:“越看越是疑问,我们不差好的演员、编剧、导演,为什么就是拍不出来这样短小精悍反转不断惊喜连连的黑色幽默呢?我们曾经也是有《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武林外传》《地下交通站》的,到底怎么了?”
答案就是,好的故事,永远只在创作者的身体里。
去用心雕琢一个扣人心弦的戏剧,哪怕这出戏只有29分钟。在这29分钟里,让观众看到“故事”的所有可能性。
这就是真正的视听艺术,也是我们太久没在大荧幕上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