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题图来自:《人生切割术》
一份“来了就离不开”的工作
如果有一份工作,你只需要每天到公司打个卡,别的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拿一份高薪,你愿不愿意干?
你一定会说,当然……不愿意,哪有这么好的事,一定是一个陷阱。
是的,事实上你的“一部分”还是要工作的,先让你做一个“脑分离”手术,把你工作八小时的记忆隔离开,你的时间也完全分割为两部分:“工作人”和“生活人”。
“工作人”不记得“生活人”的生活,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儿,家人和朋友是谁;“生活人”也不知道“工作人”是怎样的,不知道工作内容和同事。
由于工资是发给“生活人”的,对于“生活人”而言,等于只拿钱,不干活。
脑洞是不是很大?或者还是难以理解?可以想象一下如下的场景:
“生活人”走进公司的电梯,一闭眼,再一睁眼,一天的工作时间就过去了。“生活人”可以尽情享受人生,还不用担心钱不够花。
当然,代价就是“工作人”的那一部分,每天下班就是走进公司的电梯,一闭眼,再一睁眼,又到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候了。身边只有同事和上司,一天只有8个小时,脑子里永远在想如何完成这个月的工作任务。
如果真有这样的工作,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以上是最新科幻悬疑惊悚美剧《人生切割术》的情节,其科幻设定来自菲利普·K·迪克(《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的原作者)的短篇小说《记忆裂痕》(Paycheck)。
这么多年,终于有一部从主题、人物、故事到视觉语言,其“酷”的程度不亚于《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的美剧,由于编导挖了大量的“坑”留在尚未播放的最后一集或下一季,故本文剧透有限,请没看过剧的读者放心阅读。
自己剥削自己
这个科幻设定,很容易让人想到这几年席卷职场的“反996运动”,要求准时下班,要求公司不能随意干扰员工下班后的生活,要求工作内容明确清晰,业绩考核标准明确。
按这些标准,这部电影中的公司可谓模范,从不加班,几乎不会在下班后联系员工,工作内容和考核清晰,甚至日常所有的行为规范都清楚地列在几大本工作手册中。
但看了原剧,你就会发现这个“一清二白”的人生分割,不但没有那么美好,反而很恐怖。
剧中女主人公的“工作人”因为不喜欢这份无聊的工作,要求离职,但公司的规则是,“工作人”只是你的一部分,需要和“生活人”一起提交离职报告。
这个规则看上去问题不大,但实际上困难重重,“生活人”没有任何工作的记忆,“工作人”再痛苦也无法被感受,自己“一睁眼一闭眼”就能拿高薪,为什么要辞职呢?
剧中,“工作人”以死相逼,“生活人”却不为所动:只要我感觉不到痛苦,那就没有痛苦。
这个情节太震撼了,直接把本剧推升到“哲学思考”的层次,提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问题:
工作,是否成了现代人自己对自己的剥削?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们平常喜欢跟小孩子说:做完作业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无形之中向他们植入一个观念:学习是痛苦的,玩才是开心的。
这个观念到了高中就会变成:“高中是最苦的,只要考上了好大学,你们以后的路就会比别人轻松很多。”
长大后,就会变成:“现在多加班,等我赚够了钱,我就周游世界,天天悠哉游哉。”
通过这些逻辑,我们人为地把人生割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手段,一部分是目的。
什么叫“手段”?就是你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什么是“目标”?就是你想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
学习是手段,工作也是手段,享受才是目的,这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理论,就是自己剥削自己。
可以说,整套成功学都建立在“自我剥削”的基础上,看似自洽,但《人生切割术》用一个绝妙的科幻设定,就将这套逻辑的荒谬之处赤裸裸地显示给我们。
正因为无处不在的“自我剥削”,我们工作很痛苦,生活也不痛快,只能在爽文中求解脱。
很多人可能想反问,那应该怎么办呢?工作不为生活更快乐,那为了什么呢?
人生应该是完整的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社畜们”的追求,但什么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呢?有些人愿意多工作多赚钱,而有些人只接受最低的工作限度,如何平衡这两者呢?
《人生切割术》指出了这个问题的根源:重要的不是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分配,重要的是你能否保持自己完整的人格——包括生活与工作的全部经历的完整人格。
需要承认,工作的意义对每一个人并不相同,剧中的男主角接受“人生切割术”,是为了逃避爱妻离世的痛苦,可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经历与人格息息相关,如果你不拥有这段记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喜欢它,你就不存在“不喜欢它”这个判断,那你为什么要放弃这段记忆呢?
所以《人生切割术》提出了一个哲学化的观点:
不管你多么不喜欢你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你都不应该排斥它,你的人格必须包括你的全部经历。
女主角的“生活人”拒绝了“工作人”的辞职申请,因为她感受不到那份痛苦,可“工作人”和“生活人”共用一个身体,如果“工作人”自残,“生活人”也会受伤,如果“工作人”自杀,“生活人”也会失去生命。
人生应该是完整自洽的。人生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应该是手段或目的。“工作人”和“生活人”应该为了一个意义,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除非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
佛经里有个故事:有一只鸟,一个身体两个头,一头叫“法”,另一头叫“非法”,两个头轮流睡觉。有一天,“法”看到一朵香花,就把花吃了,“非法”醒来,感觉身体很饱,以为“法”想独享,心生愤怒,于是吃下了一朵毒花,一起死了。
佛经中的“法”指万物存在的形式,“非法”指不存在、空。
佛经的这个故事与本剧是一个很好的对应:你追求的幸福的意义,与你排斥的那些经历,有莫大的关系,毁掉痛苦的那一部分,整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企业文化不应是洗脑术
剧中女主角想要辞职时,公司的标准流程是让主管带她到公司的“永恒厅”看一下。
这个“永恒厅”相当于“企业文化展示中心”,陈列着创始人的各种丰功伟绩和小故事、用户的溢美之辞,还有公司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的照片,证明这份工作是有价值的。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工作对于员工自身的价值,这让企业文化的作用愈显突出。这个常规的做法却因为本片“大脑分离术”的科幻设定,反而显示了企业文化的荒谬性。
剧中的公司员工并不是完整的人,没有公司办公楼以外的生活,没有家人和朋友,没有任何社会关系,你现在告诉他,他的工作对社会多么多么有意义,岂不是在告诉他们:你的工作至少对你本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每个人都在追求人生的意义,所以公司文化还是有价值的,但它的内容不应该只包括工作的意义,工作永远只是员工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的意义是人生的完整意义,而不是生活的意义和工作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意识不到这一点,是大部分公司文化沦为洗脑工具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异化
剧中女主角通过视频,要求“生活人”同意“工作人”辞职,但“生活人”义正辞严地拒绝了,理由是:
你不是人,我才是人。
可想而知,如果真有技术把一个人分为“工作人”和“生活人”,两者必然不平等,一定是“工作人”沦为“生活人”的奴隶。
这就是自我奴役,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就是自己剥削自己。
而且,这种“自我奴役”不仅仅是底层员工,也包括管理层、老板在内的所有人——管理层因为争夺权力而自我奴役、老板因恐惧破产而自我奴役。
相比部分“躺平”、“摸鱼”的员工,管理层和老板反而更容易陷入“自我奴役”。
所以,现代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是资本家剥削员工的初级形态,通过一系列的现代管理变革,社会形态出现了四大变异:
第一,没有直接的剥削制度,一切都靠自我奴役;
第二,人人生来自由,却生活在自己欲望的奴役中;
第三,人人生来平等,但平等只属于生活的那一部分,而不属于工作的那一部分;
第四,这也是最实质的变异:不是资本家奴役工人,而是资本奴役资本家、管理者和员工在内的所有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