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挖数(ID:washu66),作者: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广东某四线小县城)一家国有银行工作,职位是大堂引导员,主要工作就是在大厅里,解答客户的问题,指导客户使用网点里的自助机,以及应对大厅里的突发事情。


在银行工作的3年多里,每天在大厅接待形形色色的客户,说: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在为他们办理业务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里,和他们的人生有过短暂的交集。


不同的群体来来往往,这是我在银行看到过的,有关富人、普通人、上班族、老人的故事


银行里的富人百态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 “富人” 的标准是什么,在银行里这个标准要简单得多,直接等同于银行卡上的资产。


在我家乡工作的银行,银行卡资产在20万以上会被称为“优质客户”,这意味着客户会有专属业务VIP窗口,如果银行卡资产在300万以上会被称为“私行客户”,除了有专属业务VIP窗口之外,还会有自已的私人理财经理、生日和其他节日的银行礼品,以及种种不同于普通客户的权益。



我刚刚工作的时侯还会被客户的余额震惊到,后来已经完全失去了对钱的概念,只是一笔需要处理的业务数据而已。


我在银行里见过的富人,没有影视剧里那种浮夸和夺目,没有财大气粗的感觉,非常普通,相当一部分是骑着摩托车,或者走路来银行的,大部分比较沉默,用平淡的口吻告诉你:给我来一张转账单,需要转一百万;或者是问你:网上银行的转账限额,最大额是多少,能调多少,生意需要......


这部分人群不难伺侯,来银行多了,他们知道自已所办的业务,是在网上银行办理最方便,还是在柜台上最省时,同时,他们也非常的精明,通过哪里办理的手续费最便宜,近期银行有什么优惠活动......他们都清清楚楚,不用我们多管,这可能是他们能够成为富人的一些因素,不骄不傲,能把规则研究清楚......


印象最深的不得不提起一个群体:华侨和他们的家人。我家乡是有名的侨乡,数十万同胞遍布海外谋生,他们将所赚得的外汇都往家里寄,一时间银行相关的外汇业务异常繁忙,西联汇款、速汇金、结售汇......他们的家人将收到的钱或用于改善生活,或用于建房装修,或用于投资做生意,小小县城就这样跟国际接轨了。


一时间,华侨们寄回来的洋钱、洋货、洋牌子,开始弥漫着这个小城。银行也精明地围绕着这些客户开展精准营销业务,客户经理和柜员们对他们宠爱有加,努力和他们拉关系,推销保险、基金、理财,将他们转化成为自已的优质客户、私行客户......


富有之外的世界


有时侯会觉得,富有像一种光环,财富会令人夺目。但是真正在银行接触了很多人之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柴米油盐才是真正的生活。


每逢月中时,退休老人的工资、上班族的工资、低保款等等都会在这段时间发放,这一段时间,银行的大厅总是格外混乱无序,每到这个时侯我们都恨不得能变身八爪鱼,多来几只手来指引他们。


其实,大多数款项、低保款、退休工资一般都会按时到账,然后安稳地呆在账户上,但是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第一时间确认钱到账,然后拿到现金才会安心,又或者他们急需要这些钱去维持生活。


总之,那一段时间银行会被暴躁的客户塞满,他们往往没开门之前就已经在银行外等待了。在那一段时间,客户之间的争吵、客户对柜员的指责甚至辱骂都是常事。


这种情况不是高高在上用一句“低素质”就可以总结评价的,因为对他们大多数而言,这笔钱很重要,重要到可以为此推搡、争吵,所有的“体面、素质”,甚至尊严,都是不能饱腹的,只有钱才能换成真实的柴米油盐。


在银行里当然不会只有业绩任务、混乱,也有很多温暖的小故事。


一天中午的时侯,有一对老夫妻急匆匆地走进大厅,问我们丢了银行卡怎么办,这个业务其实在手机银行,或者打电话给银行客服,就可以进行临时挂失,花不了几分钟,但是他们的手机过于老旧,他们自已也不懂得怎么操作,只有匆匆跑向银行。


他们一直在焦虑,担心卡里的钱有损失,我让他们放下心来,然后教他们在自助机进行快速挂失,再帮他们填好挂失补卡的单子,取了个优先号,让他们在柜台那里补办。柜台的姐姐很给力,熟练地帮他们补好了卡,并且帮他们的银行卡开通了短信提醒功能。


业务结束后,柜台都需要请客户按评价,两位老人说:“很好呀,我们当然满意了,办得又好又耐心,谢谢前前后后帮忙的各位工作人员,不是你们帮忙我们不知道怎么办呢……” “来,我们要给你按个最好。” 然后郑重其事地按下了满意的按钮。


我站在大厅听到他们的话,开心又惶恐,觉得自已不过是拿着工资做自已应该做的工作,却能得到这么真诚的感谢和赞美。那时侯,我已入行很久,学会了在客户的指责甚至斥骂前面不改色,在面对他们的表扬时却局促起来,不知道如何才能回应这种淳朴的善意。


无论贫富,我们最终都是老人


银行可以用余额定义富人和穷人,但无论余额多少,最终所有人都要被岁月定义为老人。他们是银行服务的主要群体。


智能手机和网络带来的便利其实并没有太多惠及老年群体,虽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人业务都能在网上操作,但老人们的视力,记忆力都日渐衰退,看似简单的手机操作对他们来说,都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很多老人对网上操作有着本能的不信任,更信任传统网点柜台操作。所以,我们在银行工作见得最多的客户群体是老人。


对于老年人来说,记忆、精力都是奢侈的,甚至是对自已的肢体的掌控,一切的一切都变得力不从心,而对于自已尚能掌控的东西,比如钱,难免格外敏感在意。


我刚入行工作的时侯,见过一位老爷爷,大约八十多岁,腿脚有点不利索。他那天来银行查存折本,坚持说自己的一笔五万元定期存款不见了。我们认真地帮他查看账户余额和流水,核对发现是之前他把定期销了,取走了现金,就是大约一周之内的事情。但他坚决说自已没有拿走那笔钱,我们又核实了系统记录,确实是他本人取走的现金,本人签的字。


他坐在银行里努力回忆,说想不起来,一定是银行系统有问题。客户经理拿着回单、银行流水跟他解析了很久,他才半信半疑回去了。


过了几天,这位老爷爷再次来银行,跟我们说在家里想起来之前自已取走了五万现金又存进另一个银行这回事了。后来工作久了,我才知道这个老爷爷是常客,经常来核对流水,修改密码,因为他总是担心自已的存款会被盗。


印象里他从来都自已一个人走路来,进银行、拿号、等叫号,抱着自已的东西坐在银行里,安静地听着我们对他解析。银行会有很多这样的老人,把银行卡存折藏到自已都不记得的地方;也有反反复复改卡密码,改到自已都忘记的老人......


银行的老年客户大多七八十岁,往往都是一个人来办业务,少数有亲属陪同的,可能是子女都忙,也可能是自已不愿意麻烦子女,毕竟子女都有自已的生活轨迹,有自已的工作大事和生活琐事要处理。老人们就自已来到银行,和相熟的经理聊聊天,来柜台办办业务,偶尔参加银行组织的营销活动,把时间慢慢消磨了。


有时侯会看到儿女指责父母对于自已的防备和戒心,说父母老了对钱看得格外重,我想可能在一些老人心里,比起不在身边的儿女,比起已经不能自由支配的肢体,比起流逝掉的时间和健康,能够握在手里的金钱反而显得更稳固和安全吧。


结语


银行不是舞台剧场,没有事先的演练和彩排,也没有太多的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只有平平淡淡的生活。我们教客户在自助机上给远方读书的女儿汇生活费,给准备去外地上学的学子开银行卡,给老爷爷和老奶奶在柜台上交水电费......我们在银行里见证了普通人的寻常琐事。


银行每天从开门到关门,工作日复一日,客户们来来往往,他们的故事也是周而复始。


回顾我在银行工作的三年多里,也只是从平淡中开始,最后归于平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挖数(ID:washu66),作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