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挖数 (ID:washu66),作者:挖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几天,家附近的城中村新开了好几间店铺。
数了下,一共新开7间,都是餐饮店,花篮堆满门口,老板喜笑颜开。
有新开就有倒闭,这7间新开的店之前也都是餐饮,只是没逃过疫情,有几间旺铺招租挂了好久。这下防控放开,餐饮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又回来了,只是这回又能乐观多久呢?
同一条街,这间兰州拉面今年1、2月份新开。
当时正值过年,其他餐饮店都关门唯独他开着,生意好到爆炸,中午过去找不到位那种。
年后其他店陆续开门,他的生意慢慢淡了,如今中午就零星2、3个人吃饭,老板经常坐角落刷抖音。
新开的店中,这家大大方方比较吸引我目光。
不管装修,还是名称,明显是山寨了塔斯汀。
塔斯汀是最近兴起的一个汉堡品牌,主打中国汉堡,口味也都是像麻婆豆腐、宫保鸡丁这样的中国味,吃过几次味道还行,价钱也比肯德基麦当劳便宜,一个套餐20元左右。
我是在2021年7月,去肇庆下属的怀集县走访时第一次看见这品牌,本以为县城独有,后面见到我老家潮州开了,后面广州也进驻了,客流还挺不错。
这个品牌能火离不开“中国汉堡” 4个字,近两年以中国打头的品牌都比较吸粉,近的比如A股最近流行的“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指那些中字头的央企股价蹭蹭涨,不信看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芯国际等,今年到现在涨了30%、40%。
远的像去年买爆直播间的鸿星尔克、安踏这些中国品牌,连李宁都改名成了中国李宁,可见中国两字值万金。
中国汉堡能火,相信中国披萨、中国咖啡也不远了。
……
这本质上是一种国产替代的潮流,有其诞生的特定时代背景,比如70、80年代日本被美国反倾销调查时,国货开始崛起。
韩国也有类似历史,近的比如2019年日本限制半导体材料对韩国出口。在政府主导下,韩国决定自产光刻胶,短短3年韩国几间大公司已研发成功,如今光刻胶进口量下降66%,摆脱了对日本进口的依赖。
除了汉堡、服装这种消费端的国产替代,供应链上游的国产替代更是数不胜数,A股能找出一堆这样的公司。
以芯片产业链为例,自拜登政府上台,美国持续对中国发动 “芯片战争”。首先禁止台积电为中国企业代工芯片,然后让荷兰阿斯麦公司不供给中国光刻机,再拉拢日本,不让出口芯片材料给中国,一时间,整条半导体产业链都将中国排除在外。
而彼时,芯片产业的各个环节,国产化率都非常低,比如芯片设计的软件,英文缩写叫EDA,属于产业链上游,国产化<5%。
2022年8月12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断供EDA后,国产EDA公司华大九天的业绩立刻有了反映,根据其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上涨 40%+。
没去仔细看财报,但逻辑非常简单,美国断供后,国内芯片设计只能用国产软件。
2022年一年时间,华大九天的股价从开盘的69元,一路飙涨到最高146元,+111%。
再比如半导体制造的其中一个环节-薄膜沉淀(PVD),我们设备的国产化率依然不到5%,95%的市场都被海外三巨头垄断,其中美国的AMAT公司单独占了全球65%的市场。
在美国对中国断供后,我们的国产薄膜沉淀设备厂商-拓荆科技,2022年业绩爆炸,2022年营收同比+125%,净利润同比+438%。
股价短短一年时间从95元最高涨到327元,+244%。
除此之外还有数不尽的其他细分公司,在美国对中国断供的这2年,业绩一个接一个开花。
……
国产替代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意逻辑,在中国其实每个时间段都能见到它的影子。最近百度文心一言很火,为何?因为ChatGPT国内不能用,而百度这家公司怎么发展起来的?因为2010年Google被踢出了中国。
同样其他互联网公司或多或少也因国产替代而发展起来。
在各种踢与断供的来回折腾中,国产替代成了一条长长的生意赛道。普通人要想从中分一杯羹,除了开一间中国汉堡店之外(风险很大),或许就是仔细调研。找到一个潜在的国产替代环节,再找到相关上市公司,从中筛出潜力最大的龙头公司,成为他股东的一份子,然后静待花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挖数 (ID:washu66),作者: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