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D:SHerLife),作者:韩小妮,照片:韩小妮,编辑:韩小妮, 毛笔字:杨卓,图片编辑:二黑,头图来自:上海市民生活指南(图为延庆路上,自己买盒饭的90岁高龄的老先生)


一部《爱情神话》,让上海人讨论了好几个月。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种批评认为片子拍得“悬浮”:


剧中人生活在梧桐区的小洋房里,大量的情节靠咖啡馆来推动,“不是真实的上海”。


影片“悬浮”不“悬浮”,不是今天我们想要讨论的。


但有一个现象是,在魔都一些网红街区,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型业态正在受到挤压,一家家五金店、水果店、早餐店被咖啡馆、西餐厅和潮流店铺所取代。


会不会并不是电影里的场景“悬浮”,而是这些网红街区本身正在变得景观化?


01


在被一部分人指摘“悬浮”的电影《爱情神话》中,老白日常生活轨迹里最接地气的两个地方,恐怕是小皮匠的修鞋摊和卖平角花短裤的外贸小店。


而在真实的上海,别说是梧桐区了,现在就连虹口提篮桥也难觅修鞋摊的踪影上海“小皮匠”兴衰史


外贸小店倒是有原型的,就开在延庆路上。


电影《爱情神话》中外贸小店的取景地就迓在延平路上/《爱情神话》剧照
电影《爱情神话》中外贸小店的取景地就迓在延平路上/《爱情神话》剧照


这条有个弧度的小马路,两头连接着上海炙手可热的网红街区——西边是“街拍宇宙中心”安福路和武康路,东边是“初代网红”巨富长。


所幸的是,延庆路上依旧时髦与市井并存着。


咖啡馆和设计师小店,与二三十元吃到饱的盒饭店、饺子店、面馆比邻而居,也不缺锁匠、五金店、裁缝店这些日常所需。


这条路上还有家老山东水果店,也在《爱情神话》里露了脸,被改装成了一家进口食品杂货店。


延平路上的老山东水果店<br>
延平路上的老山东水果店


在电影《爱情神话》中,“老山东”被改装成一家杂货店/《爱情神话》剧照
在电影《爱情神话》中,“老山东”被改装成一家杂货店/《爱情神话》剧照


只是, 这样服务周边居民的小店在这一带正变得稀缺。隔壁富民路上的居民如果不想网购,很可能就要到老山东来买水果。


因为,在网红打卡街区富民路上,最后一家水果店已于去年年底关张了。


百度地图全景跟不上富民路上店铺的变迁,宏富水果店去年年底已关张
百度地图全景跟不上富民路上店铺的变迁,宏富水果店去年年底已关张


今年68岁的寿幼森,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住在富民新邨。近些年,他发现住在这一烫金地段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了。


去年富民路上歇业的,还有靠近延安中路的联华超市。


原先富民路上的联华超市已卸下了招牌
原先富民路上的联华超市已卸下了招牌


如今,这条路上只剩下一家好德便利店,一家卖进口食品的小杂货店,以及一家规模较小的农工商超市。


疫情前,这家农工商的前身是伍缘折扣店,每个月的15日全场9折。


每到这一天,附近不会网购的老年人就会在店门前排起长队,要把一个月所需的生活用品都趁打折日置备好。


“毫不夸张地讲,这一天你假使晚上去,连卫生纸都卖光了。”寿幼森说。


然而近两年这家超市改头换面,不再打折。随着同一条路上的联华停业,寿幼森发现,买盒牛奶也成了要费思量的问题。


伍缘折扣店,如今已改为同一集团的农工商超市
伍缘折扣店,如今已改为同一集团的农工商超市


常喝的光明致优,家附近的价格是35元上下。


儿子住在延平路上,那边的联华卖32.2元;旁边武定路上的元华更便宜,只要25.8元。


牛奶毕竟是日常频繁购买的“刚需”,老上海人有精打细算的习惯。


如今寿幼森每次都趁到儿子那边帮忙带小孙子的时候,“捎”两盒牛奶回来。


富民路上有家开了几十年的美味点心店也在前些年关门了。


寿幼森记得,儿子小时候想吃汤包,出门过个马路就能给他买。他还在点心店碰到过弄堂里活到九十几岁的老太。老人家吃着汤包,傲娇地告诉他:“我从来不在屋里吃泡饭的。”


02


也许并不是《爱情神话》里的场景“悬浮”,而是上海的网红街区本身正在变得越来越景观化。


富民路上,取代那些不太花哨的社区型店铺的,是一家家洋气餐饮和潮流小店。


不久前,在原先水果店的位置上,开出了一家兼卖煎饼的网红咖啡馆,人气火爆。


有人赞摊煎饼的小哥花臂哈嗲;也有人摇头:网红煎饼15块一个,隔壁延庆路上只要6块5。


卖煎饼的咖啡店(左)开张后,一度停业数天,后又重新营业
卖煎饼的咖啡店(左)开张后,一度停业数天,后又重新营业


富民路上已经没有那种实惠的餐饮店了。我们数了一下,在短短600多米的富民路上,目前共有65家沿街商铺。餐饮占了半壁江山,共有17家餐厅,包括7家酒吧,5家咖啡馆,1家冰淇淋店和1家铜锣烧。


这17家餐厅无不在装修上花了番心思。


除了小宝·鹿鼎记和小保罗在大众点评上的均价为40元+,其他餐厅的人均消费都在100元以上,平均下来是167元/人。


即使是主打福建小吃的小宝·鹿鼎记和主打面食的小保罗,40元+的均价也不能用“便宜”来形容。


富民路的沿街商铺中,各种餐饮店铺占了半壁江山
富民路的沿街商铺中,各种餐饮店铺占了半壁江山


这条路上的服装鞋履店铺有17家,约占商铺的1/4,点评上的客单价从几百到数千不等。


剩下的商铺中,有5家房产中介,1家芳香店,1家宠物店和1家美发沙龙。


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社区型店铺有8家,约占商铺的12%,包括3家便利店和小超市,1家烟酒彩票店,1家药房,2家茶叶店和1家文印店。


这几年网红街区的商铺房租水涨船高,或许是社区型业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原因之一。


富民路上的商铺说,这条路上的店租大都达到了两三万一个月。水果店之所以歇业,就是因为房东想大幅抬高租金。


有趣的是,在为数不多的社区型店铺中茶叶店占了两家
有趣的是,在为数不多的社区型店铺中茶叶店占了两家


对于那些网红店铺,寿幼森有点看不懂:


“开店的都是年轻人,穿得比较时尚,耳朵上欢喜戴只耳环,门口呢摆一部奇形怪状的脚踏车。”


“交关人会立在店门口,一面买一边拍照。阿拉就比较好奇:为啥年纪轻的人噶空?孵咖啡馆的辰光噶多?为啥要到此地来扎堆?”


更让他看不懂的是:“有些店仅仅是半年前刚开业,看上去蛮兴旺的,但是没多少辰光就看到招租广告贴出来了。”


就拿富民路185号来说,是两家店铺共用一个门面。


这些年来,两边轮着装修,轮着换老板,相继开了韩餐、元气轻食、咖啡馆、奶茶铺和清吧。


185号的这两个店面过去几年里改换过数次门头
185号的这两个店面过去几年里改换过数次门头


这条路上面向来往客流的店铺除了保罗、古意、Q太郎、毛太设计、赫宝芳香这少数几家,大多数都处在开开关关的状态。


“这边竞争压力蛮大的。”链家的中介小哥说,“一个是房租高,一个是我个人觉得业态比较单一,餐厅、咖啡店居多。”


周边的老年居民对网红店铺不感冒并不足以为奇。但似乎年轻居民也并不都热衷于打卡。


80后的姜色拉(化名)从小住在巨鹿路靠近富民路的新式里弄里。


她说:“确实很明显地能感觉到,富民路从原来单纯的居住区在变得网红化。”


保罗酒楼是富民路上仅有的几家经营多年的餐厅之一
保罗酒楼是富民路上仅有的几家经营多年的餐厅之一


如今富民路上她最常去的是那家美发店。至于其他店铺,她说只能用“无感”来形容。


“有家韩国料理特别网红,一直有人排队。我去剪头发的时候顺便试过几次,觉得有点一般。”她说。


“那些咖啡店,我只有路过想喝咖啡时会买上一杯,但不会特意去买。”


“这些店似乎都和我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关系。”她总结说。


03


筑路于1913年的富民路,从当初闹中取静的住宅区逐渐转变为今天的网红街区,似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寿幼森至今对这条路上早年的油酱店、米店、荐头店(佣工介绍所)、中药房、煤球店等等一家家如数家珍。


他记得小时候经常去弄堂口的烟纸店玩。有时候会看到老板娘推着小推车,招呼富民路上的其他同行一起去批发货品。


当时,这条路上有4家烟纸店,但每家都有自己的客群,相安无事。一条路上全部是为服务居民的社区型店铺。


前些年富民路上露出了油酱店的老店招/摄于2019年3月
前些年富民路上露出了油酱店的老店招/摄于2019年3月


变化大约开始于80年代,富民路上率先出现了一批做夜宵生意的饭店。


不过直到来自加拿大的Sherry Poon 2001年住到富民新邨时,这里依旧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水果店、文具店、五金店……你生活中所需要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在富民路上找到。”Sherry说。


但是,富民路的location实在太好了,走到淮海路和静安寺都只要十几分钟。


随着这两个商圈的商务楼一幢幢崛起,富民路成了白领中午觅食的热门去处。


“你去靠近襄阳公园的十字路口看好了,11点钟到下午1点半,大量的人流从淮海路在往巨富长的方向涌。”寿幼森说。


“静安寺那边也是一样,再加上长乐路、常熟路上的商务楼,从三个方向汇集过来。”


这些年轨道交通一条条线路建起来,1号、2号、7号、10号、12号、14号这6条线路都在富民路步行可达的范围内。


顺带着,周末来富民路吃brunch的客流也相当多。


一些年轻人喜欢在富民路上吃吃饭拍拍照
一些年轻人喜欢在富民路上吃吃饭拍拍照


在姜色拉的印象里,最初是巨鹿路上开起了酒吧、商铺,随后带动了富民路上业态的变化。


大约在2015年前后,这一片自然生长起来的休闲商业街区在网络上被冠以“巨富长”的名头,成为上海的“初代网红”。


又是几年过去了,有人评论说,上海从城市生活的视觉呈现上,完成了网红化的终极营造。


“以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为代表的街区变得像一个专供小红书打卡的影棚,遍布特色咖啡馆。”


“上海街头的小市民文化被另一种生态取代,正如过去大街上常见小店门口放一个电饭煲,边煮边卖茶叶蛋。现在,在社交媒体上热传的图像是复兴中路某店门口的小锅,煮着热红酒。”


04


在上海的梧桐区,受到网红业态挤压的,并不只是富民路。


三明治的“555 project”曾对另一个网红街区安福路上的业态进行过统计。


800多米的安福路上总共有103家店,其中数量排名前三的业态为服饰店、餐厅和家居店,分别有30家、16家和8家,而便利店只有1家。


算上5家房产中介,安福路上的生活服务小店也只有14家,占所有店铺比例的13.59%。


被顶在最前面的评论对已经关张的平价汉堡店家家旺表示怀念,叹息说:“现在安福路上都没有一家好吃且不贵的小餐馆。”


即使是像乌鲁木齐中路这样原先较为市井的小马路,也在变得越来越精致。


乌鲁木齐中路,去年因为乌中市集与Prada联名而火了一把/@国际教育一姐
乌鲁木齐中路,去年因为乌中市集与Prada联名而火了一把/@国际教育一姐


“我们正在失去社区型小店,一家接着一家。”来自美国的Christopher St. Cavish说,他在这条路周边生活了多年。


但有一个问题是,在我们的生活方式被线上购物颠覆的今天,我们还需要水果店、五金店、杂货店这些社区型的街边小店吗?


Sherry认为:“对于一个好的社区来说,它绝对是重要的。当人与人之间有真实的连接时,你才能真正地称这个地方是‘家’。”


她很庆幸富民路旁边还有延庆路这样保留了市井气的小马路。


“现在的富民路和延庆路如果让我选,我更喜欢延庆路。”她说。


“那边依旧很安静,有许多鸟,因为一些年纪大的邻居会撒些米喂它们。”


她经常去老山东买水果。


“老板娘叫我‘Aoran妈妈’,因为我儿子还是个宝宝的时候我就经常带他一起去。这种感觉很好。”她说,“我们的裁缝也在延庆路上。”


延庆路上一家有着古早风格字迹的家常饮食店
延庆路上一家有着古早风格字迹的家常饮食店


Christopher也持同样的观点。


“当我在乌鲁木齐中路上常去的五金店变成一家餐厅时,我很难过。”


“并不是因为这家小店有多特别——在街角就有另外两家五金店——而是因为那是‘我的’五金店。”


“我认识开店的年轻夫妇,每次我们都会闲聊一会儿,他们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灯泡。这些小事很重要。”


“我喜欢这些小店,是因为可以和他们建立起联系。如果哪一天牛油果阿姨不在这里了,只剩下咖啡馆和餐厅,乌鲁木齐中路就失去了它的灵魂。”他说。


随着这两年网红抢占上海滩,梧桐区的租房价格基本上万元起板
随着这两年网红抢占上海滩,梧桐区的租房价格基本上万元起板


对于姜色拉来说:“我当然希望自己周边的环境更加生活化一些。”


有次朋友来家里玩,她随口介绍了隔壁的工作室一家家是做什么的。


没想到朋友来了一句:“你是住在商场里啊?”让她不由得一愣。


“说到底,年轻人是很容易适应变化的。”她说,“可能对于这些街区的老年人影响更大,好几十年的习惯,被商业改变了。”


而老年人在居民构成中并不属于少数。


就拿富民新邨所在的静安寺街道来说,2.3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总人口的40%,是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街道之一。


延庆路上的水果店、长乐路上的小吃店确实距离富民路只有三五百米,但对于那些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来说,这段路程还是有些吃力的。


在延庆路上我们碰到过90岁高龄自己来买盒饭的老先生
在延庆路上我们碰到过90岁高龄自己来买盒饭的老先生


“在一些活力街区,满足社区日常生活的商业零售比例在减少,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值得提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刚说。


但他认为,放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视野里,对应的生活设施目前还是有所保证的。


“关键是新增商业业态的质量,以及能否嵌入到街区的发展中,有意识地与社区建立起对话。”


有些新的互动正在发生。


每到万圣节,Sherry和一些生活在“巨富长”的居民会为孩子们组织“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活动。


“在北美,万圣节的传统是孩子们要一家家去敲门要糖果。对我们来说,让孩子去体验很重要,这是让他们去认识邻居、锻炼社交能力的一种方式。”


十年来,随着这一街区外籍居民增多,越来越多家庭加入进来。与此同时,一些小店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巨富长”的一些商铺参与了社区居民组织的万圣节活动/受访者提供
“巨富长”的一些商铺参与了社区居民组织的万圣节活动/受访者提供


对于任何城市来说,要在居民的利益和商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都是一个具有挑战的课题。


街景和业态的更新或许不可避免,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永远是街区最大的活力所在。


希望若干年后,梧桐树下还留有一抹烟火气,而不是一座精巧的街头博物馆。



参考资料:

1. 李南心,《<爱情神话>:上海空中楼阁》,澎湃新闻,2022年01月04日。

2. 橙未,《网红店挤压下,安福路现存业态大调查》,微信公众号“三明治”,2022年01月21日。

3. 寿幼森,《富民路上的“开关店”》,微信公众号“老寿眼中的上海”,2020年04月24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D:SHerLife),作者:韩小妮,照片:韩小妮,编辑:韩小妮, 毛笔字:杨卓,图片编辑: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