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D:SHerLife),作者、摄影:李欣欣、姜天涯,编辑:韩小妮,拿摩温:陈不好玩,原文标题:《全球寻找海宝,怀念的是什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小红书上那个户口本上面海宝印章的提问,收获了5000多个点赞和400多条评论。


网友@是莉娜呀 在小红书上的提问引发了不少网友互动/社交媒体截图
网友@是莉娜呀 在小红书上的提问引发了不少网友互动/社交媒体截图


有人说:“看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个疑问。”


也有人说:“我以为是你拿海宝印章往自己户口本上乱按的。”


还有人说起自己家关于这个印章的趣事:


“盖章没盖全,所以我家户口本上是半个海宝,每次翻到都乐坏了。”


“盖在了我爸的名字上,复印的时候我爸的名字就会有点模糊。”


事实上,这个印章还真是官方盖的。


2010年世博会时,上海市政府对当时居住在上海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家庭,一户发放一套“世博大礼包”。


2010年5月16日《新闻晨报》上关于发放世博大礼包的新闻
2010年5月16日《新闻晨报》上关于发放世博大礼包的新闻


大礼包里包含一封感谢信、一张世博门票、一张金额200元的交通卡、一张公交时刻表、一枚海宝徽章和一份地图。


对于本市户籍家庭,发放后要在居民户口本户主栏上,加盖海宝纪念章印戳。


这就是户口本上,那只蓝色海宝的由来。


这枚盖章,除了纪念,也有发放大礼包之后核销的意味。


1962年出生的老顾,每次翻户口本看到海宝的时候,总会联想到40多年前,自己舅舅结婚时去买木材,户口本上也要盖个章。


老顾的户口本上户主一栏旁边也有一个海宝章/图片来自:受访者
老顾的户口本上户主一栏旁边也有一个海宝章/图片来自:受访者


“邻居家买东西,有时候也会问别人借户口本去盖章,(买完敲上)‘已购,已领取’之类的章。”


老顾还保留着带海宝邮票的镇纸纪念品/图片来自:受访者
老顾还保留着带海宝邮票的镇纸纪念品/图片来自:受访者


无独有偶,90后蒋中媛对海宝的第一印象,也是户口本上的那只海宝。


“想到海宝,就会想到我家的户口本,因为实在是每次用到户口本,都有它在这里。(海宝)就一直时不时地出现在生命里。”


被敲在了这么特殊的地方,海宝也因此有了见证生死的时刻。


有人在豆瓣上po出一张盖着“死亡”两字的户口本,并讲述了自己对于再次看到海宝的心情:


“以前翻家里的户口簿还觉得爷爷名字边上有个海宝很好笑,没想到一年后拿着它去敲了‘死亡’的章,右上的海宝一点都不好笑了。”




这只见证了12年悲欢离合的海宝,不止活跃在上海市民的户口本上,也依旧留存在上海,甚至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及互联网的怀旧中。


我们曾在写“寂寞地铁站”的时候,在后滩地铁站附近看到过8只“海宝兵马俑”。不过后滩附近,还认识海宝的路人,已经不多了。


——这事儿有后续,台风梅花过后,8只海宝当时被“妖风”吹到连底座一起翻倒了。


图片来自:作者
图片来自:作者


我们的拿摩温竟然在卢浦大桥上,俯瞰到了桥下的白色“纳斯卡”海宝。


图片来自:陈不好玩
图片来自:陈不好玩


在黄浦滨江段,海宝依旧站在局门路停车场、苗江路停车场的入口处,叉腰、挥手欢迎您来停车。


图片来自:作者
图片来自:作者


不远处的世博会博物馆后门,还立着当年的世博开幕牌,牌下一只海宝隐藏在树后。


图片来自:作者
图片来自:作者


今天,走进当年世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几乎走几步还能在灯柱的四面,看到镂空的海宝。


图片来自:作者
图片来自:作者


90后李响(化名)2020年去teamLab看展时,发现灯柱上也有海宝。她还专门拍了照片,发给朋友。


拍下海宝的时候,她觉得是怀着一种“嘲讥讥”的心态,“就有种戏谑过气网红的感觉”。


普陀区芝巷小区里的海宝雕塑/读者供图
普陀区芝巷小区里的海宝雕塑/读者供图


上海书城长宁店偶遇印有海宝的贴纸/作者供图
上海书城长宁店偶遇印有海宝的贴纸/作者供图


三年级数学练习册上有一个很大的海宝/作者供图
三年级数学练习册上有一个很大的海宝/作者供图


今天人们再看到海宝的时候,时常带着一种惊奇感,一种见到了老朋友,不免想要嘲两句的心情。


这种心情在2022年显得尤为突出。


年初冰墩墩的火爆,意外地也给海宝带来了“返场”机会。


抖音上@娱乐小灶 的这条视频收获了2万点赞
抖音上@娱乐小灶 的这条视频收获了2万点赞

高赞回复中有一条是这样的:“海宝:谢谢老弟墩墩又让我火了一把。” 


B站上,有人今年初没有买到冰墩墩,就“拿出了12年前的顶流海宝”。


那是一只按下底部开关,可以扭动身体,眼睛可以发蓝光,会说话、会唱歌的海宝。张口就开洋文:“hello~I’m haibao,do you like me?”


B站UP主@骨森先森拿出了压箱底的海宝
B站UP主@骨森先森拿出了压箱底的海宝


Up主的这只海宝,是世博会那年缠着妈妈买的。“五六百块的玩具,现在物价看来也很贵。” 


虽然这只“天价海宝玩具”被弹幕戏谑为“替身文学”,“我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冰墩墩”,但视频依旧坐拥88万的高点击率。


或许个体力量还不够强大,豆瓣上有人发起了“全球寻找海宝大赛”的话题。


这个话题收获了476万次浏览,936多个“作品”参赛,并且还在持续更新。


有人晒出了2010年高考完去献血后,收到的一只红色海宝;


有人在北京地铁上看到邻座的海宝手机挂件;


有人在宁波美术馆外拍到一只晒褪色了的海宝雕塑,调侃道:“感觉更像倪大红了”。


豆瓣网友@Steamed Punk在宁波美术馆,看到了像“倪大红”的海宝
豆瓣网友@Steamed Punk在宁波美术馆,看到了像“倪大红”的海宝


毕竟是“全球寻找海宝大赛”,远渡重洋的海宝们也赶来参赛。


有人分享了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历史系某位教授办公室玻璃墙上吸着的两只海宝。


时隔12年,海宝今天还有这样的关注度,和它当年铺天盖地的“周边”实物有关。


截止到世博会开幕前的2010年3月,世博特许商品销售点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有近7000款特许商品,销售额达80亿元(当然不全是海宝)


我们找了一些身边的朋友,很快就搜罗了一组被珍藏在家里的海宝“周边”,有海宝镇纸纪念品、海宝玩偶、黄色海宝徽章、海宝陶土、海宝形交通卡等。


世博会时收集的海宝摆件一直放在客厅的玻璃柜里/王倍华提供
世博会时收集的海宝摆件一直放在客厅的玻璃柜里/王倍华提供


写稿小妹家中的海宝交通卡/作者供图
写稿小妹家中的海宝交通卡/作者供图



为了理解大家在12年后,再次看到海宝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去了海宝之家——去年12月31日新开的世博文化公园。


公园里的一个角落里,有3只超大型海宝,每只形态各异。


它们做出了和标准叉腰挥手不同的姿势,或奔跑或单腿站立,显得颇为动感。


世博文化公园里三只海宝形态各异/作者供图
世博文化公园里三只海宝形态各异/作者供图


我们询问了路过的13个人,只有1个人,完全不认识它。


有两位退休英语教师阿姨,选择了同款海宝翘脚造型拍照。她们说,来公园的原因是“(到曾经的世博园区)寻找失去的记忆”。


有4位爷叔阿姨朝海宝雕塑迎面走来,听闻我们是来问海宝的,张口就是:“阿拉刚刚还在讲海宝。伊和上海有点搭界呀,都有个‘海’字。”


同行的另一个爷叔,不停夸赞海宝翻卷的刘海:“侬看伊蛮有特点的,头发像上海人讲的……蛮潇洒的”。


海宝的发型确实别具一格/作者供图
海宝的发型确实别具一格/作者供图


这些认识海宝的路人中,和海宝的关系,大多处于一种老熟人状态——脸很熟,但是怎么拍脑袋,都一时想不起名字。


吴玲(化名)今年60岁,她看着海宝,张口就说出“记得”,并立马说出了世博会的开闭幕时间。“2010年,5月1号开始,10月结束。”


但我们询问眼前雕塑的名字,她想了半天,疑惑地问:“什么……海绵宝啊?”


2010年5月27日《新闻晨报》不少市民还对当年世博会火爆的人气记忆犹新
2010年5月27日《新闻晨报》不少市民还对当年世博会火爆的人气记忆犹新


12年前,吴玲在浦东周家渡街道工作,因为工作原因,现场起码去了10次。


吴玲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中国馆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格看上去,像活的一样的,(里面的人像在)走路一样的,气势很宏大。”


另一件事,就是世博会最后一天的情景,让她很难忘:


“最后一天关门,里向已经没人了。(那天)我们一整天待在格地方,就看到伊拉一只只(馆)在关,就觉得,好像很遗憾的。”


这三只超大海宝,轻而易举就打开了人们记忆的闸门。




所以海宝到了今天,还是有它独一份的感染力在。


亲历过那个夏天的人,突然被我们问到海宝时,会瞬间开启满满的回忆杀。


世博那年去哈尔滨做采访的记者刘晓雯(化名)回忆:


“我印象特别深,(当时)哈尔滨做了一个海宝造型的冰雕,有一米左右。被搬到会场里后,一直在融化,一直在‘流泪’,大家就说,赶紧放到外面去。”


海宝也是有“作品”的/动画片《海宝来了》截图(主题歌由张韶涵演唱)
海宝也是有“作品”的/动画片《海宝来了》截图(主题歌由张韶涵演唱)


有人的记忆和炸鸡排有关。


“现在世博展览馆北侧的地下空间,当初是一个面向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内部餐厅,那里新奥尔良口味的鸡大三角,我至今难忘,再也没吃到过这么美味的。”


12年前,曹伟还在读研究生。作为世博会的一名志愿者,那段时间,他目之所及,到处都有海宝的身影。


曹伟做世博志愿者时交换的徽章,黄色海宝来自震旦馆/图片来自:受访者
曹伟做世博志愿者时交换的徽章,黄色海宝来自震旦馆/图片来自:受访者


他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是这样的:“(有次)参观中国馆,出来时已近6点,中国馆出口某个灯光灰暗的角落里,几个商贩提着满满一麻袋‘盗版’海宝偷偷在卖,数量之多,至今历历在目。”


也有人的名字,因为海宝而多了一层意义。


“我叫郎海宝,其实跟世博会无关,因为是海字辈,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比较宝贝,所以取了海宝这个名字。”


郎海宝出生于1961年,在海宝这个吉祥物诞生前的40多年里,他都觉得自己的名字非常普通,但从世博会那年开始,名字突然特别起来了。


“新认识的人,总会说一句:‘侬叫海宝呀,跟吉祥物一个名字。’”


郎海宝给我们展示了家里一大一小两个海宝玩具,他保留了十多年。而他自己的微信头像,也数年如一日是海宝。


朗海宝一直保存着这两个海宝玩具/图片来自:受访者
朗海宝一直保存着这两个海宝玩具/图片来自:受访者


遥想当年,海宝这个“街霸”的形象新鲜出炉时,被大家火热地评头论足,其中不乏各式夸张搞笑的“吐槽”。


然而多年后,海宝和我们一样,被时间一路洗涤着,今天,当我们再听到人们对海宝的设计评价,已经是出奇地宽容了。


“年少不知海宝的可爱。”90后黄一零(化名)表示,“后面看看人家的吉祥物,就觉得我们的海宝还是很洋气的。”


当被问及现在看到海宝是什么感觉,她答道:


“更多的不是‘啊,当年的我’(的感叹么),当年的我多年轻啊……其实怀念的是那个时候的自己。”


2008年11月11日《新闻晨报》报道,海宝很早就开始在上海为世博会预热了
2008年11月11日《新闻晨报》报道,海宝很早就开始在上海为世博会预热了


至于更年轻的00后、10后,也许世博会有点陌生,但海宝却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抖音上那个收获了20万点赞的小视频下,有年轻网友的留言说:“我妈妈在我出生之后去上海给我买了一个”“当年老爸出差给我带回来一个”。


还有人说:“记得小时候看过《海宝来了》,又讲环保又好看”“一瞬间回到了小时候,海宝就是之前的冰墩墩。” 


其中有一条评论,说得格外戳心:“哪有吉祥物会永远年轻,只不过是那些见证他辉煌的观众,对于那段时光的追忆罢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D:SHerLife),作者、摄影:李欣欣、姜天涯,编辑:韩小妮,拿摩温:陈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