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中文翻译,曾经常常跟着塞尔维亚前总统访问中国、或者跟他们一起接待中国使团。我现在还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旅行社,专门接待来塞尔维亚旅行的中国游客。
我在塞尔维亚生活,每天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跟中国人打交道。我会说很多语言: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匈牙利语,但说得最多的还是中文。因为总是在说中文,很多时候,一个词要怎么用母语塞尔维亚语说,我反倒想不起来。
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留影。
我每天都吃中国菜,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塞尔维亚妻子和三个女儿也都喜欢中餐,女儿还跟着我一起学中文。跟我去过中国旅游以后,她们甚至跟我说应该留在中国,不要回塞尔维亚了。
我的三个女儿穿着中国的传统汉服。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我,在10岁之前,对中国一点也不了解。我跟中国的情缘,是从看电视开始的。
我很小的时候,南斯拉夫跟中国关系特别好,电视台每星期都会播出好几部中国电影。大概1985年,我9岁,在电视上看到了李小龙的电影,特别喜欢。不止是我,我的三个好朋友也和我一样爱上了李小龙和中国功夫。
但当时李小龙电影录像带在南斯拉夫特别不好找,我们四个就想办法,拜托一个朋友的亲戚从奥地利帮我们搜罗。我们那时候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一些零花钱,都不会用掉,而是存起来,凑在一起买李小龙电影录像带。
每次录像带寄过来,我们就像发现了宝藏那样开心,立马去一个朋友家看,第二天去另一个朋友家看,第三天再去另一个朋友家看。就这样,我们把李小龙的每一部电影都看了,每一部都看了无数遍。我最喜欢的李小龙电影是《唐山大兄》。
2017年,我在香港跟李小龙雕像合影。
李小龙学的是咏春拳,我们就也想去学咏春拳。正好那时候,我们城市边缘有一个学校教咏春。我本来是学篮球的,去那个武术学校看过了以后,我就不要学篮球了,要去学咏春拳。
我在学校学习成绩属于最好的之一,所以只要我愿意学,爸爸妈妈就让我去学。爸爸妈妈问我,你学这个是为了打架还是为什么?我说咏春拳不是这样子的,咏春拳是保护自己、锻炼身体的,不是为了跟别人打架。他们就放心了。
而且我真的从来没有用咏春拳跟别的孩子打过架。
我(后排最右)小学毕业时跟大家的合照,那时候我已经是班上最高的男生之一。
我们的咏春拳师父是塞尔维亚人,他小时候在奥地利学习咏春拳,因为特别喜欢中国,他又去香港学习了四五年,回来之后才开了这个武术学校。而且他经常去中国学习、深造、考试、比赛。
除了这些,他还经常给我们安排比赛,请一些其他国家的师傅过来跟我们交流,但那是80年代,我们接触到的中国师父不是很多,大部分的师父都是欧洲这边的。虽然有时我们也会接到来自中国的邀请,但那时候我太小了,没办法去。
直到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跟着师父学习咏春拳,还参加了很多比赛,有三次国际性的比赛,17岁那年我还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银奖。
咏春拳的比赛有对抗形式的,也有表演形式的,我参加的是那种两人对抗形式的,两个选手在台上要真打的。那时候咏春比赛的分级不是很科学,比如50kg-70kg是一级,70kg-90kg是一级,那50kg的选手,要跟70kg的打,可能就比较吃亏。
有一次第二场比赛,我就碰上一个奥地利选手,他比我高,比我壮,我当时就很害怕,上台之前,大家拼命鼓励我,支持我,跟我说你很棒你能赢。然后我一上场就拼命地打,对方都懵了,“这个人怎么回事,上来就这么拼命”,但最后我还是输了。因为我个子小,手伸出去都够不着他,当然他的确打得也好。
后来这个人得了第一名,我只得了第五名。
2012年,我们一起学咏春拳的四个最好的朋友重聚,前排右边是我。
师父一直都说,我们练咏春拳,一部分也是在学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
虽然师父并不会说中文,但他常常给我们分享跟中国有关的故事,每次去中国回来,都会给我们说他旅途中的见闻。有一次他去少林寺学了好几个月功夫,回来就跟我们讲,早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练功,看到了什么,吃的是什么。
所以,我上大学之前,对中国已经有很多的了解了,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比如关于咏春拳什么时候开始、主要分布在中国哪些地方,关于李小龙、李小龙的师父的故事,这些东西师父都教给了我们。
我五岁,上幼儿园时期,那时候南斯拉夫还是很富裕的。
我小时候,南斯拉夫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了,塞尔维亚虽然没有受到战争影响,但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我那时候才14岁,印象不是很深,就知道父母特别害怕。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总会在一起度假,但1991年到1997年期间,家里没有什么钱,没办法去任何地方旅游。塞尔维亚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超市里常常缺货。
我那时候还小,战争对我最大的影响也就是没办法去国外,很多咏春拳比赛我都没有办法参加。但是,平时我还是认真上学、认真学拳。我记得,我们每到夏天放假的时候,一整天都在学拳,休息的时候就听师父讲故事。
我一开始感兴趣的只是咏春拳,从师父那里慢慢学了一些东西后,我越来越有兴趣,也越来越想知道一些新的东西,而且特别想去中国。所以我上高中的时候,已经想学中文了。
18岁,我的中学毕业照。
我跟家里人说我喜欢中文,我喜欢中国的历史,我上大学可能要去学中文。他们跟我说,你不要这样开玩笑,中国太远了,你能做什么工作?这不现实。后来我就不跟他们谈了,两三年都没谈。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
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去首都贝尔格莱德考大学。我跟妈妈说我去考英语专业,其实是去考中文专业。考完了以后我跟妈妈打电话说,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
她说你先把好的告诉我。我说,我考上了。她说,那就好,那就没问题了。我就告诉她,坏消息是我没有考英文专业。
我妈妈就问,那你到底学什么呢?我说,我考上了中文专业。
我妈妈就沉默了,过了一会儿跟我说:“你以后能做什么?你为什么考中文?你是不是真的这么喜欢?我跟别人怎么说呢?”我妈妈就很难过。
为了安慰妈妈,我跟她说,别这么难过,我如果觉得不好的话,就会转到另外一个语言。但是在我心里,我的目标一直都是学中文。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的合影。
两年以后,我妈妈问我要不要转专业?我说不想转,我就要这样,我想学中文。她就明白了,才开始支持我。
我爸爸听说我考去学中文以后说,好,这是你的决定,你以后就没饭吃。他的意思是我就找不到工作了。
过了几年以后,我跟爸爸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跟他说,爸爸你之前说对了。他说,什么?我说,你说我没饭吃,你说的是对的,但不是因为我没饭吃,是因为我工作那么忙,没时间吃饭。然后他就笑了。因为我一毕业马上就找到了工作,而且特别忙。当然这是我毕业以后的事情了。
考上了中文专业,我就离开了家乡,去贝尔格莱德上大学。
1999年,我(前排左三)跟语言学院中文系的同学们在一起。
我在贝尔格莱德找到了另外一个教咏春拳的学校,在这边又上了三四年咏春,一边学中文一边学咏春拳。只可惜后来这个武术学校因为负担不起房租,搬到郊区去了,我才不得不停下来。后来工作又忙,等到结婚生孩子,一晃这么多年也一直没能再把咏春拳学起来,真的很可惜。也许现在我应该去重新开始学,虽然我比以前胖了不少,但还是可以练的。
刚开始学中文的时候,我感觉还是有一点难的。但是学到后来,我慢慢发现中国的语法比我知道的任何语言都简单多了。学了两三年以后,我就发现,写中国字是有点难,但是说中文、以及中文的语法不是很难学的。
我们的中文老师都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过来的,都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很多老师都很专业很有经验,知道怎么教我们这些外国人。而且老师都不让我们休息,天天让我们跟他们沟通,跟他们聊天、学习。
那时候,我能找到的跟中国有关系的书和电影,我都会买,都会看,因为越学越有兴趣。买了很多书,刚开始还不会看,有些字还看不懂,但我就先买了放着,等以后一边看字典一边看。中国的电影我也很喜欢看,但是那时候没有那么多,不像现在随便打开电脑,网络上都可以找到。
应朋友邀请,我后来还在北京参加过《英雄本色》电影翻拍首映。
我们中文系一开始有30个学生,到大四的时候,除了2个人搬到国外去了,还有1个人去生孩子,其余的都毕业了,算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塞尔维亚跟中国关系好,那时候,北大每年派2个中文老师去德国,塞尔维亚就是每年派4个,而且每次派的都是最好的老师。
那时候,学中文的孩子不多,可能录取比率是2:1,申请的人有60个,入学的有30个。现在就要到20:1了,现在塞尔维亚人喜欢中文的很多,申请的人有300个,入学的只有30个。
2000年大学毕业以后,我按国家规定去服兵役一年。当兵回来后,有一个在塞尔维亚开公司的温州朋友,问我要不要去他的公司上班,因为他语言不好,需要一个翻译,我就去他的公司做了六个月。在他那里做完六个月,我就决定自己开一个翻译事务所,专门为在塞尔维亚的中国人服务。中国人来塞尔维亚是1999年以后多起来的,但刚开始找我的人不是很多。我就开始打广告,印了很多名片分给人家,差不多半年以后就忙得吃不上饭了。
我开了翻译事务所以后,就跟着中国客户在塞尔维亚到处跑,全国都跑遍了。因为中国人来了以后,就到处找开店的地方。很偏远的地方中国人也会去看、去找,因为相对来说竞争不会那么激烈。
他们不会语言,不会签合同、不会设立公司、不会找会计,这些东西他们自己不会弄。所以一般他们到了以后就会给我打电话,我就跟着他们一起去找,找好了以后马上跟房东联系,签订租赁协议、成立公司、安排财务会计,然后请律师准备成立公司的资料。
我就边做边去熟悉这些东西,我知道需要什么,办得就比别人快多了。后来我又考了会计证,跟朋友的律师事务所合作,一直这样做了四五年。那时候真的很辛苦,但是我那时候才二十几岁,年轻,也不管这些。很多远的地方,其他翻译不想去,但我就不管多远都去。
在做翻译工作的我(右三)。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客人给我打电话,叫我去乡下法院帮他的一个亲戚做翻译。他们是在那边开店的,大概离首都贝尔格莱德200公里。
到了法院我就进去了,跟法官说我是翻译。那个客人的亲戚也在法院内,开庭了法官用塞尔维亚语问他叫什么名字。我翻译成中文,“你叫什么名字?”他没回答。我又问一遍,“法官现在问你,你叫什么名字?”他还是不说话,就一直看着我。
然后我就开始就怀疑是不是我的错?我就想,他不会不是中国人吧?因为“你叫什么名字”、“您贵姓”这些话应该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听懂呀。
法官急了,问我怎么回事,我只能说不知道。我想起他亲戚在法院外面,就跟法官说,能不能让我去问一下他亲戚,看他是不是哑巴?还是有别的什么情况?一问才知道,这个人是浙江省一个农村来的,已经五十来岁,没有上过学,普通话一句话都不会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亲戚帮他做的,他就待在店里做生意。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生意。
最后没办法,我只能给法官解释这个情况。一般无关的人是不能上庭的,我跟法官说,不要说在塞尔维亚,在整个欧洲,你都找不到一个外国人会说他们本地方言。法官也很无奈,最后就让他亲戚也到法庭上来,他亲戚翻译方言,我翻译中文,这么才解决了。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后来我就了解了。那时候真的是什么样的案子都接到过,女人生孩子、去妇科医院检查,实在找不到女翻译,我硬着头皮也去了好几次,做手术、体检看病这些都属于正常的了。
后来做的时间久了,基本上在塞尔维亚的中国人都知道我。
2017年,参加完旅游博览会以后,我在长城的留影。
我大学毕业过了两年就有机会去中国看看了。
那时候是2003年,我跟一个温州的朋友一起去的,先去了浙江好几个工厂考察,之后才去温州附近玩,还在上海待了一周。总共差不多待了一个月才回塞尔维亚。
去之前,我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中国了,一过去我就发现,我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中国太大、太漂亮了。虽然,这一个月我去了很多地方,但我还是感觉时间太短了,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完。
但是我隐隐地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从前已经到过了,就像我上一辈子我已经在中国待过了,这样的感觉。中国对于我来说就跟第二个故乡一样。
我做翻译事务所四五年以后,又先后去两个中国人开的企业里做管理,这一段时间每年都会去广交会,去香港、上海、北京。那时候帮助他们管理企业,我手底下有一百多个员工,我经常要去中国谈生意、订货。
我在香港。
后来我又自己出来,开了一家集翻译、会计、律师服务于一体的事务所,专门服务在塞尔维亚的华人华侨。我一直不满足于单纯地做一个翻译,因为客户平时会碰到很多法律上、经济上的问题,我就开了这样一家公司。
另一方面,我也开始给一些省长、部长当翻译,我们塞尔维亚的前总统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也常常叫我去给他做翻译,只要中国这边有代表团,基本上都会叫我过去。我也经常跟着政府官员去中国参加中塞交流的活动。
尼科利奇是2012年到2017年当了五年塞尔维亚总统,卸任后去当塞尔维亚对中国、欧洲、俄罗斯委员会的会长,负责塞尔维亚跟中国、欧洲和俄罗斯的商业往来。我跟着他一起出访过中国两次。
我(左一)陪塞尔维亚与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委员会主席、前总统尼科利奇(左二)和外交部部长欢迎中国企业家。
我每一次去中国都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每去一次,我对中国的喜欢就更深一点。
很多人问我,以后会不会去别的国家生活?比如我妹妹,她在奥地利,她常常问我要不要去奥地利?说奥地利生活条件好、工资高什么的。
我说我要选去国外的话,肯定去中国。我去中国,虽然我是外国人,但是大家都想跟我说话,不管找谁问路都会有人帮我,有些人还带着我去。
塞尔维亚人也是这样。我觉得塞尔维亚人跟中国人其实很相似的。
我在中国穿古装拍照。
我有一个朋友来塞尔维亚玩两个星期。我们带他去了很多地方,后来他说你们忙,我自己出去玩一下,就自己开车出去了。
半路上他手机信号出问题,迷路了,在塞尔维亚中部一座山上,遇到一个不会说英语的老婆婆,问她应该往哪里走。
这个老婆婆就带他回自己家,让他喝一杯茶,吃一点东西。我朋友就觉得奇怪,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她在干嘛。过了一会儿,她的儿子下班回来了,他儿子会说英语。她就让儿子给他指路。她儿子又跟着我这个朋友一起坐车,带他到大马路那边,给他解释往哪里开。
我(右)2019年在上海参加中国进博会。
我有一个朋友,以前是在欧洲做旅游的,整个欧洲都跑遍了,现在我们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多来。以前,我一直跟他说中国这样好那样好,他说他去过欧洲所有的国家,他不相信中国会比欧洲好。
没有去过中国的人,不管听多少故事,根本没办法了解中国。后来,我们一起去广州旅游博览会的时候,我们就带他去广州、香港、上海,去过了之后他说:“我现在才明白你们说的话,欧洲根本跟中国没法比。”
我问他哪一方面?他说,所有的。
那时候他对扫描二维码付钱特别感兴趣。他说你看欧洲还是用现金、刷银行卡的。他说以前电视台上看到的那些中国建筑,跟现在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中国人对外国人这么客气、这么好,他说他真的特别喜欢。
2017年,我(右)带着多来(左)去西安。
后来我们又一起去了中国好几次,每一次他都很喜欢。现在你要是跟他说做欧洲旅游,他都说不做,就做中国的,而且要什么时候有机会,自己也要去玩一下,玩得久一点。
2016年中国跟塞尔维亚免签了。我们一起开了一个旅行社,专门接待中国来巴尔干半岛的客人,2018年、2019年,我们的生意做得非常好,就在疫情之前,我们还加大了投资,更新了一批商务车,想要大干一场。
但是疫情来了以后,我们旅行社的生意就停摆了。
我在杭州,朋友为媒体组织的品酒会上。
虽然现在欧洲没有那么严格,但中国的客人还是很难出国,这个我也很能理解。虽然旅行社的生意停摆了,我每天还是很忙,翻译、财务、法律、红酒,这几方面的业务都还在继续。
我的周末都会留给家人,我和妻子2008年结婚,现在有三个女儿。
几年前带孩子们去中国的时候,他们吃饭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最喜欢吃的就是宫保鸡丁、铁板牛肉、白米饭和各种海鲜。
去过中国以后,孩子们都不想回家,都问我能不能留在中国?现在她们才刚开始跟着我学中文,但是她们三个都很喜欢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