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观察家(ID:evobserver),作者:黄山,编辑:邱锴俊,头图来自作者拍摄,原文标题:《天津社区公共充电调研:没有专用桩也能在小区充电》


3年时间覆盖近1000个小区,建设1.1万台充电桩——这已经不是充电桩生意了,是民生服务,是经济杠杆。这是我去天津调研社区公共充电后最大的感慨。


说是民生服务,因为能在小区内充电,的确方便了老百姓。说是经济杠杆,因为社区有了充电桩,刺激了更多老百姓购买电动汽车。


现在新车就像韭菜一茬一茬长出来,产品吸引力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消费者还担心充电问题,没有付诸行动。尤其是不能在小区充电,阻碍了电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回家在小区充电,是电动车主体验最好的充电方式,但受限于社区电容有限、固定车位、安全隐患、后期维护管理等多方面问题,电动车主申报私人充电桩越来越难,大规模实现“一车一桩”几乎不可能。


社区充电一直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原因及其难度可参考历史文章《社区充电怎么破?》,有没有一种可行并且能大规模复制的方案?


3月上旬,我们访谈了天津市发改委、天津多家充电运营商高层、物业管理人员、电动车主,并现场调研5个社区充电站。天津这一社区公共充电城市样板,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


天津:充电向社区发力


“从2019年开始,一直到2021年,天津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将社区公共充电桩纳入年度20项民心工程之一。截止2021年底,天津市社区公共充电桩累积覆盖近1000个社区,建设了1.1万根充电桩,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车主回家充电问题。”天津市发改委工业处副处长赵建辉对我们说。


赵建辉是个80后,是最早一批参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公职人员。


他措辞接地气、语速快、逻辑清晰、也不藏着掖着。对于社区公共充电,他有来自一线的思考。


在赵建辉看来,充电基础设施早期基本是针对公交环卫等点对点的建设,后面随着网约车等极速增加,公共充电站越来越多,而且运营效率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去自我解决。与之对应的个人充电却由于多种原因建设进展缓慢,给电动车主带来充电上的不便利,在天津的城市居住结构内,任由其发展充电矛盾会越来越激烈,这里需要有人来牵头破局。


天津市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也是一个明显的佐证,据赵建辉介绍在2020年天津新增新能源汽车4万多辆,2021年新增9万多辆,直接翻了一倍,而且从购买比例上看个人消费者占据90%以上。


现在来看社区公共充电桩的覆盖对新车购买有着直接的刺激作用,这从社区充电桩的充电量就能反映出来,很多车主是因为有了充电桩才下决心购买新能源汽车。


赵建辉说,站在政府角度看,做社区公共充电,出发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居民购买电动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社区内充电桩安装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但是,天津市大部分社区没有划分产权车位,业主交停车费,进小区后车位随便停。按照现行私人充电桩报装规定,没有个人固定车位无法安装充电桩。这就卡死了大部分车主。


第二,一车一桩,社区早晚会电容不够,尤其是老旧小区,早买车的人能安桩,后面买车的装不了。这对后来者并不公平。


第三,现有居民申请安装充电桩,大多是买车时送的充电桩,一般质保1~2年,出质保期后车主没有维护维修能力,作为电气设备,时间久了必然会出现安全隐患,但居民无力维修保养。


第四,个人充电桩易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个人每次单独报装都需要重新勘察线路,铺设桥架管线,成本高、施工重复。有个别极端情况,为了一个充电桩,电网要花10多万的成本引线过去。而且安装后,个人充电桩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由此,在2018年下半年,天津市启动社区公共充电桩试点,梳理和总结个中经验,于2019年正式成为民心工程之一。


政府牵头、企业落地、物业参与


社区是最小的社会管理单位,但同样复杂。充电桩的生态圈里,就有业委会、物业、电网、充电运营商、业主等多方群体。还有一系列问题:进哪些社区?谁来建?物业谁来协调?电力接入怎么解决?如何审核验收?建成之后怎么管……


显然,需要统一指导,分工协作。


“天津采取的办法是,政府牵头,做好政策统筹与保障,让充电运营企业来落地执行,让物业、街道/居委会协调配合,让第三方机构验收核查。”赵建辉介绍道。


面对难啃的社区环境,社会力量很难撬动,地方政府牵头破局最有效。2019年天津市发改委发布《加快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不长,只有6页纸,却是打开社区充电的“破城锤”。


首先明确当年目标,如2019年完成100个小区1000个充电桩建设。


其次是广泛征集需求,对于有实际充电需求的小区,街道、居委会、物业或车主均可以自主申报。


接着是严格筛选承建企业及确定各方分工。天津市每年都会筛选6-8家符合要求的充电运营企业,规范其设备规格、建设施工、运维管理等符合国家要求和行业标准,并选择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竣工验收。要求街道、居委会、物业配合协调现场勘察施工等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接电难的问题,《方案》要求电力公司开展电力设施改造,合理配置供电容量,落实低压小微企业外电源“零投资”政策,实现低压用户办电零成本,并且全部执行大工业电价,并采用峰谷分时形式。


图为特来电某社区充电站价格,实行大工业电价<br>
图为特来电某社区充电站价格,实行大工业电价


要确保政策能实实在在落地,首先就要明确主体责任。《方案》中明确各区政府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每月初将本区建设推动情况报市发展改革委,并且统一提供制式表格和合同,包括《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需求表》《天津市民心工程 “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推荐服务协议》《天津市民心工程“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工程说明书》,避免恶性竞争,方便统一管理。


为了调动承建的充电运营企业积极性,天津市政府对于验收通过的社区充电桩,给予每台4000元的设备及建设一次性补贴,对符合上线运营要求的充电桩每年提供500元的运营补贴,时间为2年。社区公共充电桩基本全都是交流慢充桩,这样的补贴额度,非常给力。


同时,为了让利于民,也让社区公共充电桩自我运转起来。《方案》规定,允许充电运营企业收取充电服务费,但不能超过0.4元/度电,总体比外面的公共充电站便宜0.2~0.3元/度电。


按照“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寻找方案—制定目标—落地实施—年度考核复盘—再落地”的逻辑,天津社区充电如此循环搞了3年。



“所有相关政策文件,承建企业名单,以及落地的社区清单和数量,每年都在网上公示,力求做到公正公开。”赵建辉说。


天津探索的社区充电模式,正是这两年中央政策不断提及的“统建统营”模式。


在今年1月十部委《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中,开篇就提及要“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鼓励充电运营企业或居住社区管理单位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居住社区充电设施“统建统营”,统一提供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与维护等有偿服务,提高充电设施安全管理水平和绿电消费比例。


除了中央,也有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研究社区统建统营,并注意到了天津模式。


“很多其他省市政府来我们这交流学习,我们倾囊相授,没有一点保留。”作为一个宏观管理部门做了一件如此接地气的事情,并且得到同行认可,赵建辉内心还是有些骄傲。


实际运行情况怎么样?


在本次天津调研中,我们实地参观了多个场站,有90年代的老旧小区,也有2015年建设的公租房小区,还有刚刚交房的新建小区。典型社区特征是都没有规划固定车位,车辆随便停。


由于大多数小区停车位本来就紧张,再加上小区居民对于充电桩的不理解,导致前期在部分社区落地时出现个别居民阻挠,影响进场施工。


“有些岁数大的居民对充电桩这种新事物不了解,会出面阻扰,不让建设充电桩。各种理由千奇百怪,这种情况只能反复沟通。”华瑞快充总经理曾欢谈及落地难时介绍道。


在实地走访的场站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依然是燃油车占位,导致电动汽车没法充电,尤其是停车比较紧张的小区。



“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车位资源的问题。”天津特来电运营负责人刘海滨说。但是动态地看,油车与电车车主之争会自然化解。“油车与电车的势力对比,在一定时间内会形成抗衡,小区内又都是街坊邻居,不会闹的太难看,慢慢会彼此理解。当电车车主越来越多,也会自发维护充电秩序”。


在天津盛宁家园特来电的社区充电站内,一共有24台交流充电桩,在我们停留的几个小时中,没有发现油车占位的现象。两位来充电的电动车主说,在充电桩刚建起来时,也跟油车司机“打架”。过了半个多月,油车也就不往充电车位停了。他们都表示,随着小区内电动汽车数量越来越多,24台充电桩明显不够用了。晚上6~7点基本都停满了,希望能再多建一些充电桩。


图为天津特来电盛宁家园充电站<br>
图为天津特来电盛宁家园充电站


相同的情况在易电新能长华里小区内也发生了。据小区物业经理介绍,该小区建于1999年,属于典型的老小区,29栋楼一共1354户,拥有800多个车位,登记在册的机动车就有900多辆,已经超出了车位数量。


图为长华里小区紧张的停车位<br>
图为长华里小区紧张的停车位


为了满足小区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也为了避免油车占位引发矛盾,物业专门提供了一块专属场地,由易电新能负责投放道闸系统并用围栏区隔出来,只有电车才能进入。在专门的充电停车区,易电新能投放了18台交流充电桩,到了晚上就爆满。


图为长华里小区独立道闸的社区公共充电站<br>
图为长华里小区独立道闸的社区公共充电站


小区物业经理介绍,在没建充电桩之前,小区只有几辆电动汽车,但现在有100多辆,18台充电桩已经不够用。


“把充电桩建起来只完成了一半,还得管好用好。对于数量大且复杂的社区环境,我们运营商很难安排人员值守管理,成本太高,最好的组织者就是物业公司。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组织好业主自律自治,只要把这个充电氛围营造起来,事情就顺很多。”天津汇充新能源总经理孙大治讲道。


长华里充电站管理得好就在于它的物业公司——天津天地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作用。在我们到访这个场站2分钟时间,物业经理就过来询问情况。在得知来意后,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小区电动汽车及充电情况。如今长华里社区是天津市和谐文明社区,该充电站也成为天津市服务样板。



图为长华里小区天地顺物业张贴的入场充电通知


在走访中我们还发现,由于社区公共充电桩都是7Kw交流充电桩,晚上业主下班后基本会选择把电充上,然后回家,车辆占位一直到第二天出门,导致充电桩服务能力有限。


关于这个问题,赵建辉给出了他的看法。在社区这个环境里,大家晚上都是睡觉,即使安装快充也同样是插枪回家睡觉,不会有人半夜出来挪车。同时随着现在的续航越来越长,不是每个人都要每天充电。对比个人申报的私人充电桩1个星期将近5天闲置,社区公共充电桩1天可以服务1~5辆车,还是比私人充电桩效率高多了。


天津模式可持续?可复制吗?


现阶段,天津充电运营商积极参与社区公共充电。因为,一方面,补贴基本涵盖了充电运营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长期的充电服务费收入也值得期待。


“我们华瑞快充在天津建设了1800多个社区充电桩,目前来看总体是亏损的,但能明显看到每月的充电量都在有所提升,证明车变多了。”华瑞快充总经理曾欢说道。


据天津多位充电运营商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总体社区充电桩是亏损的,但充电量增长可观,而且个别充电站已经盈利。


从某家运营商提供的社区充电数据看,2021年6月平均单桩每天充电量为3.6度电,到12月底已经提升至8.7度电,半年时间翻了一倍多,个别充电站单桩日充电量已经达到36度电,这个数据已经相当可观。


据天津某运营商负责人表示,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社区充电桩如果单桩每天10度电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目前市场还需要培育,社区充电是个老大难问题,和外面的公共快充场站相比,花小钱办大事,提升的是老百姓生活幸福感,以目前的使用率看还需要长期支持,补贴会先从公共充电站退出。”赵建辉解释道。


可以预见的是当社区内的电动汽车比例越来越高,社区公共充电桩也能给实现自我造血。


关于运营的可持续性,孙大治认为,在充电运营企业建设运营1~2年后,可以移交给物业,或者将服务费分成比例倒挂,让物业拿大头,让物业真正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提升物业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物业的服务口碑和业绩。


天津“统建统营”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城市吗?


赵建辉认为完全可以,因为中国的城镇化还在继续,一二三线城市面临的问题差不多,都存在居民集中居住在小区内、老旧小区建桩难、车位资源紧张、电力容量不够、施工困难等共性问题。在无法申报个人充电桩的社区内,建设公共充电桩是一个相对成本低效率高的折中方案。


去年成都、今年上海新出的关于居民小区充电政策里,也重点提及了“统建统营”的建设思路。


“民心工程一般挂3年,但是社区公共充电这件事我们还会继续长期做下去,同时也在试点有序充电、V2G等新型解决方案。”赵建辉说。


天津的社区公共充电开了一个好头。后续需要更多的参与主体、规模效应、运营提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举措,来进一步提升社区充电效率,才能让社区公共充电真正可持续。因为,政府补贴一定有退出的一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观察家(ID:evobserver),作者:黄山,编辑:邱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