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原标题《古代后宫妃子们,每个月能挣多少钱?》,作者:大梁如姬,题图来自:《甄嬛传》


给皇帝当妃子,严格来说只是一个职业。那些住在碧瓦朱甍的宫殿里的女人们,也不过是拿工资干活的人。


那么,后宫嫔妃一个月挣多少钱呢?她们的钱够花吗?都花在哪里了呢?


西汉大方,东汉抠门


从汉朝开始,后妃就有工资了,后代基本延续了这一传统。她们的待遇标准,是按阶品高低给的。西汉皇后地位高,与皇帝同体,所以不用跟那些妾室一样领工资。作为皇家的“外人”,她享受皇室成员一样的待遇,全国一共有40个县的税收是皇后的“汤沐邑”。所谓“汤沐”,意思是泡澡的费用。当然,这么多税收,皇后光洗澡哪洗得完,“汤沐”只是一个叫法,实际上,怎么花钱是她的自由。


除皇后以外,西汉还有14个等级,分别是昭仪、婕妤、濩娥、傛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这些阶品在汉元帝时期定型),再之后的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都属于同一个品级。


西汉妃子。来源/电视剧《美人心计》截图
西汉妃子。来源/电视剧《美人心计》截图


西汉后妃的待遇是跟朝廷官员比肩的,最高的昭仪,按《汉书》说法,“位视丞相”,而丞相的年薪号称有“万石”。“石”是粮食单位。也就是说,西汉的工资经常发粮食(有时候也换成钱发)。再之后的所有阶品,都和朝廷正式的官员同等待遇,比如,濩娥是中二千石,傛华是真二千石,美人二千石,八子千石,充依千石,七子八百石,良人八百石,长使六百石,少使四百石,五官三百石,顺常二百石。最末品的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都是百石。


以上数据都是年薪,《后汉书》给具体到了月薪,又说“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意思是,朝廷的工资也不只是发放粮食,有时也会折算成钱。我们用更具体的表格展示一下:


注:钱和粮食各一半的数据来源于《通典》,以上钱粮各一半是东汉殇帝延平年间。八百石这个阶品被汉成帝去除了<br>
注:钱和粮食各一半的数据来源于《通典》,以上钱粮各一半是东汉殇帝延平年间。八百石这个阶品被汉成帝去除了


按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史(上)》里的说法: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那么1石=27市斤粟。做个简单乘法,如果以濩娥为例,她的年薪2160石,就是58320市斤粟。即使是最低阶的无涓等人,一年也有5184市斤粟。


作为西汉续集的东汉,历来被人嘲讽是个“缩水版”,让后妃愤愤不平的是,连她们的工资也是缩水的。光武帝时,后宫只设置了皇后和贵人两个阶品,皇后不需要跟妃子一样按时拿工资,也就等于只有贵人一个“员工”。而贵人的工资,也少得可怜,“奉不过粟数十斛”。按古书记载,说“石”的都是年薪,以“斛”为单位的都是月薪,就算贵人的“数十斛”是顶配的80斛,对比起来,也不过千石官员。


后来,东汉又勉强增加了美人、宫人、采女三个等级,然而,她们更惨,完全没有具体的工资,只是“岁时赏赐充给而已”,定时发点恩赏而已,就像老板看你表现不错,偶尔发个小红包奖励一下,抠到极致。


随后,历代大多没有记载妃嫔的俸禄和等级,到唐朝时,后妃的地位也和朝廷官员一样,以阶品算,比如皇后之下的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妃是正一品,九嫔是正二品,婕妤正三品,一直到最末的采女是正八品。唐朝的工资发放标准复杂,除了俸钱,还有粮食、职田、仆役等等,全部加起来,算是福利很好了。


影视剧中的杨淑妃。来源/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片段<br>
影视剧中的杨淑妃。来源/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片段


清朝后妃工资水平


到了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史料浩如烟海,后妃的待遇也比前代清晰多了。


清朝后宫编制完全成型在康熙朝,有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贵人、常在、答应之类的没有定数。


这些后妃的工资由几个板块构成,分别是:吃、住、工资、红利等。


首先,她们享受的是包吃包住待遇,但具体工资也像金字塔结构的公司一样,各等级之间有很着明显区别。因为吃食是日消品,所以,后妃们的食物供量是按日结算的,这些食材荤素搭配,还有主食、小食、米面油醋、糖、蜂蜜、瓜果等方方面面,据乾隆七年编纂的《国朝宫史》记载,皇后每天的荤菜就要配备猪肉16斤、羊肉1盘、鸡鸭各1只等。可想而知皇后每天的份额有多富余,只可惜,这些肉类并不能拿去等价变卖或交换,只能自己内部消化。后宫中最低级的官女子也有猪肉1斤、白老米七合五勺、黑盐三钱和时鲜十二两的伙食。


淳贵人吃点心。来源/电视剧《甄嬛传》截图<br>
淳贵人吃点心。来源/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再来看看住的部分。


皇宫给后妃们安排宿舍,和吃的待遇一样,有些人住的是集体宿舍,有些人则享受单间,其中的装修风格和一应用具也完全不同。比如,皇后的宫里极尽奢华,有各种玉盏金台、金碟、金瓯,再掺杂银器、铜器、锡器、铁器等等,低一等的皇贵妃则只有银具供应。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的宿舍,各类重金属进行数量递减。嫔是清朝后妃身份的分水岭,到嫔以下,银器就没了,她们只有铜器用。


接下来,就要说到工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货真价实的通行货币了。钱这玩意儿,对最尊贵也可能是最与世无争的皇太后来说也是必需品,所以,清朝后宫女人中工资最高的是历任宫斗冠军皇太后。


清宫后妃们算的是年薪,而且,无论多尊贵的女人,都只是拿固定的工资而已。比如,皇太后每年有黄金20两,银子2000两,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布匹、绸缎、貂皮等,毕竟,这些也是需要钱来购买的,可以作为工资一环。算起来,清宫的福利也还不错,不仅包吃包住,完全是衣食住行全揽。我们也有阅读起来更便利的表格展示一下:


后妃年薪表<br>
后妃年薪表


除了真金白银,衣服布料也是按等级递。


看完工资,下面是红利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发红包。一般这种活动都发生在妃子生辰、皇子公主满月等喜庆日子,基本上一年也没几次。


皇后的生日叫千秋节,一次性恩赐数量的比年薪还多,有金90两、银900两,以及各种绸缎。皇后待遇不是爱妾宠姬可比的,这不,到了皇贵妃的千秋节,金银一两没有,只发布匹绸缎和桌子等家具。再之后的贵妃和妃子东西就更少了,“上用縀四疋、官用縀五疋、春绸五疋、绫五疋、上用果桌一张、赏用果桌六张”,没啥太大的期待值。嫔比妃又下降了一大等级,它的生日不能叫千秋节了,只能是寿辰,所有的东西和贵妃、妃子一样,只是按量减少。贵人的生日就叫生辰,物资也减到最少。


皇后千秋节赏赐。来源/电视剧《延禧攻略》截图<br>
皇后千秋节赏赐。来源/电视剧《延禧攻略》截图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如果你认为嫔和贵人的生日红包挺寒碜的,常在、答应就要哭了,因为,她们的生日,皇帝根本没有任何表示。但是,如果常在、答应等低级妃嫔完成了工作中最大的指标——生了孩子,那么,孩子们满月时,她们还是有红包可拿的。


后妃孩子满月表<br>
后妃孩子满月表


这里的币是丝织品的代称,端是布匹的量词单位,一端为两丈,也就是半匹。


除此之外,皇后如果按时按节举办宴会让宫里姐妹聚一聚,她也不用从自己的工资里扣,宫中还有另外的额度供她使用,这相当于现代环节中的“差旅费”报销项目了。


所以,有人问,为什么后妃们非要宫斗呢?做个岁月静安的女子不好吗?妃子们如果听到了一定大声驳斥你:不好!她们削尖了脑袋往上爬,那不仅事关自己的终身待遇,还关系到孩子们的脸面和将来的发展呀,能不积极向上吗?


如此看来,从工作角度看,后妃们完全是凭自己的本事赚钱。


钱从哪儿来,钱花在哪儿?


有人看了后妃还有工资拿,就产生了两个众人皆有的疑惑:既然她们已经是包衣食住行了,几乎没有用钱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发钱呢?这些后妃的工资是从哪里来的?


先说第一个。


后妃们虽然没有地方买东西,但不代表不需要用钱,而且,她们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妃子需要社交,她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也是需要用钱衡量的。比如,一个品阶在妃位的妃子,如果想在后宫生活得很好,就要有长袖善舞的社交能力。对上得孝敬贵妃、皇后、皇太后,甚至是皇上;对“同事”,如果想交朋友,也得拿出礼物探探路;除了妃嫔之间的交往,后妃的社交圈子还有官员的夫人、其他兄弟家的妯娌等等,如果想为自己打开局面,广结“善缘”,谁家都是礼多人不怪。这些所有人际关系里,但凡谁过生日,或谁家孩子降生、满月、周岁、老人去世等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随礼”一下,就可能让她们变成了“月光族”。


芈月与大王的妃子社交。来源/电视剧《芈月传》截图<br>
芈月与大王的妃子社交。来源/电视剧《芈月传》截图


其次,后妃宫里都配备了服侍自己的宫人、太监,为了笼络人心,让他们更尽力为自己工作,妃子们在日常或节庆日,也需要给他们一些恩赏。道光的彤贵妃,就经常大手笔赏赐宫内的太监李得喜。


再者,银子还需要拿来行贿。太监们虽然只是宫廷仆役,但他们身后都有一个尊贵后台,因此,善于敛财的他们形成了一些鄙陋的潜规则,办什么事、见什么人都得给钱,没有银子打点,根本运转不起来。


打赏下人。来源/电视剧《甄嬛传》片段<br>
打赏下人。来源/电视剧《甄嬛传》片段


最后,不少后妃虽然已经进宫成为全天下都仰望的人,可她们的出身不一定都很好。即使出身高贵的,也不见得家里就富裕。于是,后妃们拿到的那些工资,可能还需要接济家里的父母和弟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袁齐妫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母本卑贱”,家里又“贫薄”,所以,但凡得点钱,她都要拿去娘家。就这还完全不够,因为和皇帝关系好,袁皇后还经常“每就上求钱帛以赡与之”,请皇帝赐钱再接济娘家。


打入冷宫后需要用银子换伙食。来源/电视剧《如懿传》片段<br>
打入冷宫后需要用银子换伙食。来源/电视剧《如懿传》片段


真是处处都是销金窟,人人都是吞金兽。所以,想维护一个完整而体面的妃子形象,怎么能不好好经营、天天向上呢?


那么,娘娘们这么大的开销,都是哪个财政机构在支撑呢?


从秦汉起,皇家的财务部门有两个,一个叫大司农,类似于后来的户部,管国家15岁以上成年人的人头税,以及卖官、盐铁专卖的收入,这部分钱是国库的,用于打仗、外交等大事;还有一个叫少府,土地的贡献、山泽园池里的特产,以及关水、酒税等工商营业税等等,都归它管。这部分收入,是用来给皇家开支的。汉武帝时,增了一项“口赋”——征收3岁到14岁孩子的人头税。每个孩子每年交23文钱,其中“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也就是说,后妃的工资,以及日常的用度,还有一部分是这些未成年的小孩出的钱。


清朝设置了内务府,专管皇家的用度。随着皇家“剁手党”越来越狠,清朝皇帝想出了很多给内务府创收的办法,比如剥削贪官,让他们交议罪银。另外,皇帝还让内务府的人去主管盐税和关税,也就是收商业税,这一部分钱,本来都属于国库。这样“劫富济皇”,清朝皇家的钱包像充气一样鼓起来了,但国家的财政就穷途末路、不断亏空了。


内务府发放银两。来源/电视剧《甄嬛传》截图<br>
内务府发放银两。来源/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还有更差的影响,皇室不断逮住商人“薅羊毛”,使得商业市场失序。另外,在一些重要的海关,也有内务府的人拼命敛财,这最终引发中英的国际冲突。无论是西汉征收“口赋”,导致民间“生子不举”和普遍的溺婴现象,还是清代的占国库为私有,一个国家如果财政问题搞乱了,基本也代表社会内部积压的矛盾已无可调和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作者:大梁如姬,编辑:詹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