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区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住在长延堡街道的Neo家迄今收到过社区送的一次免费菜。1月6日,冰箱里最多的是父亲爱吃的尖椒。“不能说没有吃的,只是吃得低配”。
Neo平常不住父母家,“封城”突如其来,他留了下来。他家还算幸运,本地家庭多多少少有存粮。头几天,他通过盒马、美团屯了一些蔬菜,但不久后渠道内有人确诊,来源被切断。
后来,他又通过小区组织的买菜群买菜。2021年12月31日,社区送来一袋免费菜,有四五个土豆、胡萝卜,几棵青菜,一颗大白菜,种类不多,几天就吃完了。一家人很节约,剩下的食物封存起来放冰箱,下一顿饭再加热吃掉。这是父母那一辈留下的老习惯,现在一直延续着。
阿谭在雁塔区上班。当公司所在的大楼因确诊病例被封楼时,她和12个同事还在加班。老板安排了公司楼上的酒店,四个人挤一间,没有冰箱,也没有炊具,只能吃面条。
2021年12月17日,本来是一个愉快的星期五。和往常一样坐在公司里的阿谭没想到,自己的这一次上班,一去就是二十多天。被困之初还有外卖快递,他们屯了好些物资。封城后,就全依赖物业帮忙采购,菜价倒也平稳,就是米面贵了些,也收到了政府送的“免费菜”。
从封城开始,阿谭只吃了一次肉,他们自己的锅太小,是求着酒店的打扫阿姨拿到她的锅里炒的。但阿谭说,如今吃什么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她想回家。她每天都会和外婆通电话,外婆很担心她。外婆平常一个人,封城前舅舅和小姨赶过去陪着她。
阿谭每天上午都要做次核酸,周围的病例数字在持续增长,几天后要求严格管理,他们就尽量待在房间里。但阿谭说,她还是要继续工作,这刚好是一家电竞酒店,每个房间都有配置很好的电脑。
董姐是家政阿姨,她在灞桥区照顾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年人容易便秘,饮食格外需要蔬菜,1月6日这天,冰箱里还有萝卜、蒜苗、洋葱、芹菜和白菜。
萝卜和白菜经放,绿叶菜容易蔫,冰箱里的西葫芦得抓紧吃,不然就坏了。两人也不懂什么渠道,只能等着老人的儿子送菜上门。 封城之初,她做核酸回来,正好遇到老人儿子提着一袋菜送来,一颗白菜、一个洋葱、一根芹菜、两个胡萝卜、一个土豆以及两根不大的葱,说花了50元。
前段时间,有人开车来小区卖菠菜,一袋10块。往年这时候,一袋菠菜最多1块5,2块5,有时甚至才1块。
老人的睡眠也不好,平时靠处方药阿普唑仑片才能入睡。现在药没了,董姐不知道现在哪里能买,老人天天焦虑得失眠。
●1月12日,灞桥区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虽然没有送菜上门,但目前区里许多生活保障店铺都已恢复营业,价格平稳,针对疫情期间看病需求,官方也发布了就诊流程。
未央区的诸葛家,囤粮囤菜的习惯让父子二人在封控期间过得相对丰富。一天只吃两顿,三菜一汤压缩成两菜一汤,水果两三天吃一次。
诸葛的爸爸是个美食博主,封城打乱了更新计划,原本准备教大伙做年夜菜,现在只好变着法做主食,烤包子、烤糖饼、烤披萨。作为碳水大省,西安人家里多少存着面食,也喜欢吃。
封城前,老爸庆幸刚往家里买了50斤米,存着像黄花、木耳、香干、香菇等干菜,跨年前还灌了40斤腊肠。如今肉难买,还好腊肠百搭,能一口气吃到四五月。前几天买了容易储存的砂糖橘、猕猴桃,1月5日这天耐储存的就剩苹果了。社区送来了土豆、胡萝卜、白菜、卷心菜,还有莴笋。
前几天,他下去帮忙搬菜,还捡到一个土豆,有哈密瓜大,他随手塞进一个袋子里,准备给人惊喜。“领菜就跟开盲盒似的,还挺开心”。
●老乔是另一位住在陕西咸阳的美食博主,他在当地小有名气,西安疫情,他在快手教大家做主食的视频在西安同城群传疯了。有人学会了,在家蒸馒头吃,阿谭的油泼面也是跟老乔学的;也有人不得要领,在评论区感叹:“乔叔,你做出来是面皮,我做出来就是一张饼。”
喵喵在长安区合租,她和室友都是单身上班族。平日两人各点各的外卖。但从封城起,原本空空的冰箱被塞满了。她发现室友竟然会做很多菜,馒头蒸得比卖的还好,她们每顿饭都一起吃。
喵喵发现,疫情让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有温度了起来。最初几天,平时不做饭的她们家里缺少很多调料,她们在业主群里求助后,马上就有很多邻居主动送了过来。她所在的小区还成立了一个作业辅导小组,帮助有小孩的家庭相互在线辅导学习。
冰箱难得塞得满满当当,住在高新区的她们主要通过物业群订购,菜价正常,就是水果很贵,两个苹果、两个梨就四十多块了。最初,小区里还有神通广大的业主卖菜, 165元一箱,20种菜,她们嫌贵没买,后来那业主也不卖了。
喵喵头一回发现,室友居然很会做菜,排骨、麻辣香锅、可乐鸡翅,味都挺正。想到封控结束之后也许又会回归各自吃饭的日常,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吃肉没想到,他的手速和针对各大APP的抢购技巧,能让他有朝一日成为西安的“大户人家”。慌乱之中,还不小心多下单了几份苹果和梨,他挑出来送给了楼下的小姐姐,对方还礼了牛肉干和鱼丸。之前他们也不熟,也就遛狗碰到打个招呼的交情。
一位长住西安的记者告诉我们,通过大平台或者小区联系的渠道,菜价基本平稳,部分商品可能会高,比如1月10日曲江一个小区,网上卖21.9元的一袋面粉,现在标价50元。私下渠道就不好说了。
基本保障外,一些物资也有涨价。住在未央区的一个母亲说,自家小区属于防范区,封城初周边超市、市场部分商品提价受到了处罚,两三天后商户也没法出门,中间有一周没有渠道,现在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水果店、药店陆续恢复营业,物业整理后提供了购买方式,就是1月3日从母婴店买的奶瓶清洗剂比往常价格贵了两倍多,“也可能母婴店本来就贵。”
●很多北方人冬天习惯拿阳台当冰箱,吃肉把白菜、土豆萝卜什么的全撇在了窗户外头。社区送来的菜进一步提升了家里库存。图为诸葛家阳台,他们也把这当作第二台冰箱。
张靖家有两个冰箱。封城第一天,一家三口就买了四百多元的菜填满了它们,囤得最多的是萝卜、西红柿、土豆、鸡蛋。加上目前为止收到的两次免费菜,还可以吃两个星期。
张靖一家住在长安区,他做设计类的技术工作,妻子是全职主妇,孩子一岁多。去年双十二时,他们刚好新购置了一台双开门冰箱,原来的小冰箱也还没来得及扔,这次疫情封控,刚好全都派上了用场。
政府“免费菜”收到了两回,12月31日一次,1月4日一次,第一次还有猪肉。菜不缺了,后来社区联系了渠道,直接就能订,价格也正常。就是肉、鱼、虾不好获取,吃的都是存货。
夏阳有辆房车,当其他人足不出户时,他靠志愿给防疫人员送饭,换来通行证。他的车载冰箱满满当当。没事时,还能烤串、炖排骨,打视频电话云约酒。
街上冷冷清清,只有保障车辆通行:救护车、集中配送物资的货车以及送工作人员的大巴。夏阳说各大路口都有交警盘查,只让有工作证,且司机通过24小时核酸检测的车辆通行。可没送几天,房车就用不上了。政府配置了带货箱、保温箱的大货车,效率更高,更卫生安全。
市区有菜铺开门,中间他给自己补过几次菜,现在车载冰箱里有蒜薹、洋葱、大白菜、尖椒、冬瓜、葱牛排、羊肉、一盒小馄饨、一条黄花鱼。
他住在车里,老母亲住家里,他也送足了菜。车只有9平米,心里闷得慌,前几天夏阳把车停在有水有电的西安南郊,找快捷酒店住了几晚。可酒店饭不好吃,他打算还是回车里,至少能自己做饭。
作为一个不会做饭的单身直男,“热水”摸索出了“火锅底料煮菜大法”。1月6日,他的冰箱里是各种口味的底料、囤好的青菜、冻肉,以及很多瓶可乐。
过去,热水的一日三餐都是点外卖,封城后,他试着给自己做了一顿炒土豆丝,只吃了一口就吐掉了。后来他想到了一个新思路,用各种不同的火锅底料,煮菜和肉吃。这也多亏物业提供的渠道里能买到火锅底料。他还有两只猫,猫粮还有5kg,但猫砂快没了。他打算通过跑腿帮买,跑腿费大概50元。
跑腿服务一直在运作,按照夏阳的说法,他们有防疫指挥部发的通行证,倒迎来了最赚钱的时节,三五十都不好使,一般大几十甚至上一百才接单,“一天随随便便挣一千多块钱。”
小桦在一家酒店负责隔离人员的核酸检测。每天早上七点半开始采样,忙到晚上十点结束。一线的工作很辛苦,但隔离酒店的饭菜很好,水果多到吃不完。
虽然不能回家,但小桦自认为是幸运的。她物资充足,居住环境也很好。在乡镇、城中村工作的同事们就辛苦多了,经常凌晨出去,第二天凌晨回来。没地方睡觉,只能支一张折叠床。至于留守指挥、负责协调调度的同事们,他们也经常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住在城中村的“冲浪”没有太多菜,租住在这的大多是农民工和学生,情况相对复杂。土豆、洋葱、白菜、菜花,和一些米,是冲浪在1月6日的全部存菜。
元旦后,冲浪所在的城中村能联系村里买菜、买馍了。“我这还算好的。”冲浪说,隔壁村一户一包菜,一个院子里很多租户只能分一包,往往房东有,租户没有。
冲浪很后悔,自己不应该只因为离地铁近,和仅500块钱的便宜房租,就选择租住城中村的房子。她满脑子都是疫情结束后赶快换租,以前只觉得环境差一点,但作为过渡期还可以接受,但现在她认为,以后还是要租一个好一点的小区。
●2021年12月22日,西安宣布封城第一夜,一袋大米散落在马路中央。网友随手拍下了这袋大米发到社交平台,评论区里,人们想象着一个失去一袋米的伤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