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西施。
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家国际间谍博物馆。要去这里,并不太难。
白宫东侧,是著名的美国国内情报安全机构FBI,由此往南走上不到两公里,就能看到那栋灰色墙体上带着红色线条的大楼了。大楼顶部,红色牌匾上写着一个巨大的“SPY”(间谍)。
国际间谍博物馆。图源:spymuseum
这家博物馆不拿政府资金,也不受政府管理,致力于向公众呈现世界谍报发展状况。
里面藏品超过7千件。有一处地方,挂着一个白色幕布,上面滚动播放着中国皮影戏。主角是一位中国古代女性,她用英语自我介绍道:“I am lady Xishi”。
西施的故事,传说成分居多,但博物馆还是把她列为全球最早的美女间谍之一。这并非没有道理。它意味着很早很早之前,人类就有了间谍的观念了。别看现在间谍一直给人满满高科技范儿的感觉,但它的的确确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
2002年7月20日,美国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开馆时,几名特工演员表演飞檐走壁的特技。(新华社 图)
理论,始自孙子。
算起来,西施也算是一名“国际间谍”。越国国君把她送给吴国国君,刺探情报,离间吴国君臣关系,最终把吴国朝政搞得一团糟。
按照当今情报系统观点来看,她绝对是一名高效、执行力强、忠诚的情报人员,值得后生晚辈们认真学习。
其实,最早的间谍鼻祖,应该是神仙。
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间谍行为来自《圣经》,比如旧约里有一章提到,上帝把迦南地区赐给以色列人,但当时已经有很多部落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上帝为了帮以色列人取得这块土地,告诉摩西,派间谍到这些部落里去。其中一位当地的妓女,成为他们最得力的情报信息提供者。
中国的神仙也会用间谍,最出名的就是女娲让妲己去迷惑纣王。后世皆以为妲己祸国殃民,但换个角度看,与西施一样,这也是一位王牌特工,007级别,成功完成了母国交代的任务,值得后世肯定。
与现在相似,间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政治服务,刺探政治对手、民间的情绪;或者,获取军事上的间谍情报。间谍专家博格丹·保罗·帕帕迪在《间谍简史》一书中认为,古代历史阶段,把间谍工作发挥到极致的国家之一,非古罗马莫属。
2017年10月11日,美国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里展示的间谍工具和相关历史介绍。(Sipa 图)
“如果没有诉诸间谍手段,他们不可能建立古代最伟大的帝国并且保持扩张。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就有秘密警察的存在,即所谓的‘弗鲁曼塔里伊(Frumentarii)’,同时它还是审查机构。政府也雇用了稽查使,主要负责反间谍活动。”博格丹写道,“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远古时代的学者评价:‘罗马人非常擅长政治操纵、间谍活动和肮脏操作………罗马顺利施政离不开隐秘行动。’”
不止西方人,全世界人都在使用间谍,并积累丰富的经验。间谍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理论著作是中国人写的,《孙子兵法》。“该书仔细记述了间谍的职责和工作方法,以及招募间谍的相关数据。”博格丹在《间谍简史》中提到的,是该部兵法中的《用间篇》。
在这一个章节,孙武详细记述了五种间谍类型:
因间,因其乡人而用之,主要深入敌方,利用乡亲、朋友、同事来刺探情报;
内间,因其官入而用之,主要是打入敌人内部,利用其官员、熟悉内情的工作人员;
反间,因其敌间而用之,策反敌方间谍;
死间,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制作假情报,通过己方间谍透露给对方,若被敌方发现,己方间谍很可能被处死;
生间,生间者,反报也,派往敌方内部,能活着回来的间谍。
到今天为止,大部分间谍几乎仍不超出这几种类型。《孙子兵法》对间谍的剖析,直到今天仍有其价值。除了《间谍简史》这部书外,华盛顿的国际间谍博物馆,也把《孙子兵法》列为间谍的重要著作。英国情报研究专家雷蒙德·帕尔默在其著作《间谍的招募与培训》中,一再提到孙子的侦察、间谍理论。
业务,女人更棒。
间谍行业,绝对是率先实现男女同工的行业之一。
越王选择西施,女娲选择妲己是有其道理的。很早,人们就意识到,在间谍行业,女性通常干得比男性好。据统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联军情报系统中,为数最多的就是女间谍,其中不乏黑人女性奴隶。
塔米尔·帕尔多是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的前局长,在任上时,他就大力赞美过女性间谍。
2009年5月16日,纽约一所“高跟鞋间谍学校”里,创立者阿拉娜·温特在教授搏击技能。(@视觉中国 图)
“在情报战上,女性比男性有显著的优势,因为她们有胜任多项任务的能力。除此之外,女性能很好地扮演自身的角色。与男性相比,她们更能为了完成目标而压抑自己。”塔米尔·帕尔多说,“女性天生就能审时度势。与传统观点相反,在解读地理位置、判断形势和空间意识上,女性都要优于男性。当女性很好地拥有了这些技能时,她们就能表现得非常出色。”
另一位美国中情局的女间谍林赛-莫兰也曾对外透露,美国中情局保守得最好的秘密之一就是他们最优秀的间谍都是女人。
女间谍大量出现的一个时期是在一战。
对间谍发展而言,一战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之前,间谍更多是服务于军事,一战期间,情报战线不再从军事对抗中分开。《间谍简史》作者博格丹研究之后认为,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需要重组情报机构,以应对冲突与有关的全球挑战。”博格丹说,这段时期,不但间谍战争全球化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超级间谍。英国的军情五处、法国的“二局”,德国的“3B”军情局等等,都是这个时期成立的。各国间谍需求也不断增长。
当时的情报机构会发掘文化名人为自己服务,英国和法国情报机构都爱发动知识分子、作家。他们社交更广泛、观察也更敏锐,比如当今文艺青年很喜欢的英国作家毛姆,就一度为英国秘密情报处工作。
几乎所有国家的情报机构,都更青睐女性。一战期间,美国一度清除了超过200名德国间谍,其中很多都是女性。
除了女性自身的优势外,在那个女性地位仍然不高的年代,希望在战场上表现自己的女性,更容易获得间谍的工作。法国著名间谍马尔特·里歇尔有个美丽的代号,“云雀”。她的丈夫参军,死在战场上。为了给丈夫报仇,马尔特找到法国军事情报机构“二局”,毛遂自荐,成为间谍。经过训练后,她赶到西班牙,依靠自身优势,迷惑了德国驻马德里大使馆的武官,通过他向德国发送虚假情报。
在人类过往的所有战争中,从来没有哪一场能像一战和二战那样惨烈,而且也从来没有哪一场,能像这两场战争中那么需要间谍。一战期间建立的间谍网络,在之后的短暂和平阶段,以及随之到来的二战中,依然发挥巨大作用,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盟军之所以能赢得二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赢得了间谍战争。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为此写作一本《秘密战争》记述那段历史。在他看来,二战盟军收集的情报,只有0.01%起了作用,但这些作用依然是非凡的。尤其是密码破译工作。比如,1942年之后,盟军由于破译了德方密码,获得了其潜艇的位置,这些信息为同盟国赢得大西洋海战做出了贡献。
虽然美色一直是女间谍常用的“武器”,但女性参与谍战工作,能做的其实更多。二战时,英国设在布莱奇利公园的机构就是负责破译德军密码的。布莱奇利公园原属于伊顿庄园的一部分,二战后,英国政府的密码中心迁到这里。在一张当时的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那一间屋子里,站着的似乎是领导身份的,都是男性。而坐在一起认真工作的,清一色都是女性情报人员。
布莱奇利公园密码破译中心。
没有她们,二战可能是另一副样子。
参考资料:《间谍简史》(第一部),博格丹·保罗·帕帕迪著,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