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的“喀布尔时刻”,人们再一次见证了“帝国坟场”的强大威力。但是比起美国“西贡2.0”的狼狈收场,我们可以思考另一个问题:本身国力弱小的阿富汗为何不能置身事外,在大国之间搞中立呢?
像瑞士、瑞典、爱尔兰、芬兰、哥斯达黎加,以及阿富汗的近邻土库曼斯坦都是小国,但是中立外交都搞得不错呀。
如果能够中立,那也能够图一方安宁,不至于空背坟场这种debuff效果的名声了。只可惜,阿富汗的事情总是这么糟糕,老是被干是有非常无奈的原因的。
1.地处各大势力博弈的焦点地带
一个能成为“帝国坟场”的国家,其地缘环境真的可以说是凶险万状的。
在亚洲地理上,虽然五个“斯坦”是中亚国家,但是就国际势力和民族文化的分区而言,阿富汗是当之无愧的“中亚”:
阿富汗北部的五个“斯坦”都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哈萨克等民族在此游牧经营数百年,和俄罗斯走得很近;东部是中国代表的东亚,中华民族生活之地;西部是从伊朗到叙利亚地区的中东伊斯兰大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有自己稳固的核心区;南部是巴基斯坦、印度为主的南亚地区,虽然伊斯兰和印度教区域泾渭分明,但在民族成分和风俗习惯上都属于被英国的印度殖民地统辖的印度区。
四个方向的势力和文明分区明确,就留阿富汗搁在中间独立美丽。
▲阿富汗地处“四战之地”
如果这四大区域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出界,那么阿富汗也能自保,但是这四方从过去到现在都不是善茬,都想往对面的方向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地带,那么阿富汗地区就会首当其冲。
看看西面,拜火教徒和穆斯林们长期把向东越过阿富汗作为重要攻略目标。几代波斯帝国稳吃西到地中海,东到阿富汗的广阔地带。阿拉伯帝国灭了波斯后,也是在往阿富汗和中亚冲,蚕食古代中国在西域的势力范围。
帖木儿帝国曾在阿富汗聚兵收粮,准备大举入侵明朝。近现代的中东的伊斯兰国家,也多次试图通过阿富汗区域向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地区施加一些影响力。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瞧瞧东面,古代中国为了开拓和把控丝绸之路,不断越过葱岭抵达阿富汗乃至更远的区域。
张骞、班超等一干猛人,开拓西到阿富汗区的都护府和长史府,连线世界另一头的罗马。唐朝攻灭西突厥,收服阿富汗地区的昭武九姓,还和阿拉伯帝国在怛罗斯干了一仗。蒙古帝国越过阿富汗地区攻灭花拉子模,鞭笞西亚。现在的一带一路就不用说了。
▲包括了今阿富汗地区的唐朝安西都护府
瞅瞅北面,中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下打草谷,建立一系列包括阿富汗地区的游牧国家。更北的俄罗斯人为了打通南下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将阿富汗作为重点争夺对象,多次发兵进入阿富汗地区。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部队于1989年回撤时场景
撇撇南面,虽然印度人被揍的次数可能更多,但是新强权们总是会通过南亚地区北上争夺阿富汗地区来进行开拓。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吃下阿富汗,和萨菲波斯争雄。英国在建立英属印度殖民地后,北上三次攻略阿富汗,甚至通过阿富汗对中国西北进行渗透。
美国通过巴基斯坦的军事基地把兵力运送到阿富汗。就连不接壤的印度都想趁塔利班夺取政权的乱局进来分一杯羹,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处在这样的冲突地带上,阿富汗丰富的矿产资源等条件不但不会成为阿富汗的发展优势,反而容易成为给自己招灾引祸的劣势,毕竟人家攻取你的理由又多了一条——争夺资源。
它如果紧抱一条大腿,就容易被另一条大腿揍。而西欧的爱尔兰,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都是远离国际势力冲突的区域,所以容易获得一夕安寝。
2.所处国际体系没有实现“力量均衡”
如果你已经处在了强邻环伺的位置上,周边有一个或者多个大国,那么如果它们之间的力量达成了均衡状态,不拿你当争夺地盘稳定跳板,那你也是可以成功中立的。
这里的“均衡”可以是几个大国之间在此形成了制衡状态,彼此都不能轻易打破均势,也可以是单个实力在此形成了绝对优势,但对吃掉你没兴趣。
前者可以举几个欧洲国家和土库曼斯坦的例子。瑞典、芬兰曾经是北欧地区的大哥,但是它们处的位置东有俄罗斯,南有法、德等欧陆强权,西有日不落帝国大英,在美苏冷战前的几百年都是欧洲争夺的重点区域,它们的国力在残酷的战争中越打越小,因此在二战中就试图中立,不过瑞典成功了而芬兰被打得很惨。
▲二战欧洲战场,瑞典、瑞士没有受到波及
但是二战后,欧洲冲突的焦点转移到了德国和巴尔干地区,瑞典和芬兰可以放心大胆的中立了。同样的还有二战后就剩下一点点大的奥地利。
冷战后,欧洲的军事逐渐费拉不堪,俄罗斯的国力也不支持大举西拓,因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力量均衡点。
后者的代表是哥斯达黎加和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南北都是拉丁美洲的小国,而整个美洲又都是美国的后院,美国人在这里占据绝对优势,但对入侵哥斯达黎加这样的小国没有兴趣。
爱尔兰曾经是英国的一部分,后来随着英国衰落而分离出来,但是英国在英伦三岛还是保持着掌控力。不过现在的英国已经废到自家境内的苏格兰威尔士都快压不住了,更不用说重新吞并爱尔兰。
▲处在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
阿富汗人其实是深知自己“我为鱼肉”的处境的,也曾经认真地执行过中立外交政策,但是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它最终没有把控住。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阿富汗人利用英俄两大势力在中亚地区形成的均衡局面,成功实现自保。
二战期间,阿富汗政权不接受同盟轴心任何一方的拉拢控制,避免本国成为战场。冷战初期,阿富汗的马茂德、达乌德和查希尔政府与美苏两国都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同时发展同不结盟国家之间的关系,总体上也实现了中立。
但是到了70年代,在苏联如日中天、美国处于守势的时期,中东地区势力平衡被打破,这时候的阿明政权却靠近北约得罪苏联,就惹得苏联大举入侵。
后来美国在中东地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又支持基地组织坑美国的行为(911事件),所以又挨了揍。
3.缺乏基本的国土防御能力
在国际体系缺乏力量均衡的状态下,还要能保持中立,也是可能实现的。这就要说到实现中立的另一必要条件:基本的国土防御能力。
不需要你多么能打(否则不必要中立),只需要你有能力防住周边体量差不多或比自己小的国家的侵扰,并且能让强于自己的邻居攻灭自己也会付出代价。
这一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瑞士。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瑞士说你们欧陆打成狗脑子我也不参与了,但是它明白在周边一圈大佬的情况下,中立不能用嘴喊的,否则会重蹈之前被拿破仑通灭的覆辙。
于是一边声明永久中立,一边时刻加强国防建设,维持数万人的精锐部队,保持和欧陆强国的军事装备水平线一致。
▲瑞士军队
在二战时,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瑞士把军队全拉出来,利用崎岖的山地地形摆出死磕的架势。希特勒看瑞士虽然是可以宰了吃肉的小猪,但也是能咬自己一口的野猪,于是迟迟没有下进攻瑞士的决心。
当然了,瑞士掌握世界各大银行巨额存款,也让希特勒投鼠忌器。虽然瑞士出于害怕纳粹还是提供了德国一些支援,但还是成功避免了卷入战场。
而比利时和卢森堡虽然在二战时是中立国,但是国力军事太弱,希特勒直接一招秒了,有什么好说的。
在二战之前,阿富汗靠着不算太落后的武器和彪悍的民风,是有机会靠着自己的能力周旋游击赶走强敌的,三次击退英国殖民军的入侵就是证明。
但是在二战后,强国与弱国的差距是云泥之别,苏联雷霆一击消灭了阿明政权,让阿富汗刚建立起来的孱弱国防体系直接崩溃。塔利班政权还没有建设出一支像样的军队,就被美国摧枯拉朽的现代化攻势打垮。还是要靠人民游击战争和他国背后支援才能有机会赶走强敌。
但凡阿富汗有基本的国防实力,也不至于让这些强国把阿富汗当自己家一样纵横驰骋。
如今赶走美国人的塔利班政权看似兵强马壮,但武器多为缴获且没有生产能力,和周边的伊朗、巴基斯坦等国比起来完全不够看。
落后不一定挨打,那只是因为今天我不想打你。如果你废到不堪一击,背后也没有靠山,那你的中立宣言在我眼里就是个屁。
4.内乱不止,政局动荡,难以维持稳定的中立政策
再好的政策,也是需要人来稳定执行的。现存所有的永久中立国,不管发展程度如何,至少实现了本国政权上的稳固,没有内战动乱,能够把政策稳定推进下去。
但是在阿富汗这个各教派、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混杂和冲突,缺乏统一的地方,要想稳固地实行中立政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阿富汗民族分布
虽然阿富汗是穆斯林国家,但是国内的伊斯兰教派系十分复杂。阿富汗穆斯林多数为逊尼派,而逊尼派分成了伊斯兰党、伊斯兰团结党等激进派组织和伊斯兰促进会、哈里斯派等温和党组织。
后来崛起的塔利班属于逊尼派中的一个保守派“迪欧班德派”。他们合称为伊斯兰主义派,主张建立保守却共和的伊斯兰国家,是抵抗苏联入侵的主力。
温和的逊尼派传统主义组织和他们观点相近并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得到了沙特、巴基斯坦等逊尼派国家的支持。
人口占少数的什叶派中,哈扎拉人组成了什叶派组织。它们建立了胜利组织、伊斯兰圣战卫队、真主党等多个组织,并得到了什叶派国家伊朗的大力支持。
此外还有部分非宗教性质的组织,包括左派组织和地方武装等,也分别有不同的民族支持。
作为政教合一的国家,阿富汗的各个教派与政治军事组织是牢牢挂钩的,相互之间本就有矛盾冲突,政治理念上也区别很大,只是出于抵抗苏联的目标才短暂聚在一起。
等到共同的敌人退出后,阿富汗的内部矛盾很快激化。苏联走后留下的纳吉布拉政权试图撮合阿富汗境内各派别和平协商建设国家,但是被他们当成苏联傀儡政权而拒绝,随后该政权与各组织展开新的大战。
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斡旋下,“苏联傀儡”倒台,结果各教派开始互相动手,逐渐形成了代表逊尼派普什图族的伊斯兰党和代表少数民族的伊斯兰促进会、代表哈拉扎人的什叶派统一党与杜斯塔姆民兵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苏阿战争中大批普什图难民逃亡到周边国家,使得原本占多数的主体民族普什图族人口急剧下降,塔吉克人和哈扎拉人占比大幅上升,双方人口的变化反映在政局上就是各派势力的此消彼长。
▲阿富汗儿童正在路旁等校车
巴基斯坦、沙特、伊朗分别给支持的各派提供财力、军事和人员上的支持,任何一方想要夺取政权都离不开这些外国势力的支持。因而在分裂的情况下,国内各派系必须要听取背后金主爸爸的意见,中立便无从谈起。
即便是在塔利班取代伊斯兰党,第一次夺取政权后,这样的矛盾冲突还在继续。
美国驻军阿富汗时期,阿富汗政府听美国的,塔利班等反对派组织背后站着中东国家和俄罗斯等力量。
如今塔利班重夺政权,但也无奈于国内的派系林立,只能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这样各派势力“联合执政”的政权,周边各国仍旧对阿富汗国内政治能够施加影响力。
此外,由于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普什图尼斯坦地区有普什图族闹独立,使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存在领土争端,因而问题也是影响阿富汗中立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阿富汗要想成为永久中立国,必须要弥合国内各教派、民族的矛盾,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然后踏实发展经济、国防和教育,增强自身的实力,并且有效地把控国际局势并能够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才有资本在这样一个四战之地成为真正的永久中立国家。
然而就目前阿富汗的情况而言,永久中立还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