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地理中文网(ID:NationalGeographicCN),作者:国家地理,原文标题:《这对“CP”,一点都不好嗑》,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因疫情延期一年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已顺利闭幕,更加频发的极端天气和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影响,再一次引起人们警觉。一次又一次的野火、热浪和洪水,还附加着空气污染肆虐全球——我们从2021年的选题中选取出几组画面,回望全年,地球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灾害似乎形成了一对“CP”,但一点都不好嗑。
摄影:EMILE DUCKE, NATIONAL GEOGRAPHIC
西伯利亚火灾季从4月下旬开始;6月中旬,火情骤然加剧。火灾造成碳排放量相当于德国一整年的碳排放总量,并使浓烟弥漫北极;2021年该地火灾季造成的污染已达2020年的2倍。
摄影:EMILE DUCKE, NATIONAL GEOGRAPHIC
2021年,美国全境有百余处大规模山火在燃烧,分布在13个州,过火面积超10000平方公里;其中,8月14日,卡尔多大火于美国内华达山脉西坡开始燃烧,进一步蔓延到加利福尼亚,接近太浩湖旅游区,导致数千人从该地区疏散;之后67天时间里,有5人受伤,烧毁近900平方公里林地;此外,千余座建筑物受不同程度破坏。
摄影:LYNSEY ADDARIO, NATIONAL GEOGRAPHIC
气候变化导致野火从次数到范围较之往年更加频繁与肆虐,一批女消防员也加入救火战斗。图为太浩湖附近,28岁的女消防员Stephanie Lockhart。
摄影:LYNSEY ADDARIO, NATIONAL GEOGRAPHIC
2021年3月,蒙古国南部东戈壁荒漠草原区,草场退化带向东南发展,引起高原沙尘暴。中国境内超380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涵盖内蒙古、新疆、北京等地。气候灾害是全球性的,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全身而退。
摄影:BAMBOO DRAGONFLY
中国北京,一名女子走在黄色沙尘中。科学家认为,土壤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了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
摄影:KEVIN FRAYER
被称为“蒙古国唯一大城市”,座落于狭长山谷的乌兰巴托,拥有该国近一半居民;同时,该城市也是“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手持空气检测仪上的数据通常是正常数值数10倍;PM2.5参数曾暴涨至世卫组织推荐安全上限值133倍。
摄影:MATTHIEU PALEY
乌兰巴托的市中心“埋”在浓密的烟雾中
摄影:MATTHIEU PALEY
研究表明,到2040年,70%-90%的珊瑚礁将死亡,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导致珊瑚白化。David Doubilet担当《国家地理》摄影师已有50余年,专注拍摄海洋;下面两张图分别摄于今年和40年前的同一地点,曾经绚烂的珊瑚礁如今已大面积白化——
摄影:DAVID DOUBILET
摄于40年前
摄影:DAVID DOUBILET
每年春天,印度教信徒们都会徒步朝圣纪念萨蒂女神(Sati)。他们忍受酷热从巴基斯坦卡拉奇(Karachi)步行约8天穿越孤立沙漠,到达位于俾路支省遍布着泥火山的朝圣地。信徒们认为,朝圣途中经历酷暑磨难是为了在接近女神之前净化自身罪孽;而另一方面,世界各地,极端高温正导致越来越多人死亡。
摄影:MATTHIEU PALEY, 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RAJ K RAJ, HINDUSTAN TIMES
国际北极研究中心(IARC)研究表明,在过去的40年里,覆盖美国阿拉斯加的冰层面积减少了13%,相当于失去了一块苏格兰大小的海冰;气候模型显示,到2050年,北极水域在夏末可能“完全无冰”。
摄影: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对冰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比如,2011-2016年,瑞士罗纳冰川(Rhône)退缩了约150米。
摄影:CIRIL JAZBEC, 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JOSH EDELSON
8月29日,飓风“艾达”登陆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成为该州有史以来最强飓风之一,也是2021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二大飓风。截至9月15日,“艾达”造成115人死亡,其中美国95人,委内瑞拉30人。
摄影:GERALD HERBERT
一艘救援船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拉塔里亚(Barataria)的洪水中穿行,“艾达”重创了图中社区,房屋淹没,大面积停电,“人在画中游”。
摄影:BRANDON BELL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危!4000万人生活在五大湖流域(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这里拥有北美84%的地表淡水;全球1/5地表淡水汇集于此——约2270万亿升淡水。其中,伊利湖的污染问题最严重;苏必利尔湖的变暖问题最棘手;而安大略湖和密歇根湖来自入侵物种的压力最大。
摄影:KEITH LADZINSKI
摄影:AJI STYAWAN, 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RHEIN-ERFT-KREIS,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
一些好消息
印度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2个太阳能发电园区,其中包括位于拉贾斯坦邦、世界最大的巴德拉太阳能发电站(Bhadla Solar Park);然而,印度也在继续建设寿命长达几十年的燃煤电厂,表明该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旧高度依赖煤炭。
摄影:SAUMYA KHANDELWAL, 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PHILIPP SPALEK, LAIF/REDUX
全球变暖带来的异常高温影响着每个国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高性能的PDRC聚合物涂层,可以作为自发的空气冷却器,涂在任何可以刷漆的物体表面达到降温效果。
摄影:JYOTIRMOY MANDAL
摄影:DAVIDE MONTELEONE, 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DAVIDE MONTELEONE, NATIONAL GEOGRAPHIC
美国密歇根州艾伦帕克(Allen Park)内的福特离子公园(Ford Ion Park),科学家在研究和测试电池。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汽车制造商正努力生产更轻便、充电更快、续航时间更长的电池。
摄影:DAVID GUTTENFELDER, NATIONAL GEOGRAPHIC
不用化石燃料完成空中飞行——如今,很多公司都在设计针对短途飞行的电动飞机。图为美国Wisk航空公司设计的电动飞机,无需飞行员,可垂直起飞和降落,也不需要跑道。
摄影:CRAIG CUTLER, NATIONAL GEOGRAPHIC
写在最后
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人,我们和所有生物都是“他”身体表面的微生物——我们眼中浩浩荡荡的气候变化,只不过是“他”的一次头疼脑热,打针吃药即可;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塑料垃圾、化工废料,只不过是“他”身上的一点点污渍,洗个热水澡就行了。打针洗澡对“他”来说不算个事情,对我们来说却是“翻天覆地”——保护环境并不是保护地球,地球根本不需要我们保护,保护的是我们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地理中文网(ID:NationalGeographicCN),作者: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