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的图片)
这些信息都未经证实。
但是当人们抱着吃瓜心态议论纷纷时,真有一颗雷爆了。
爱奇艺裁员30%-40%!
十年后再回首,人们可能会更加清晰的看到,以大厂的人员优化为标志,一场席卷全社会的就业重组真的拉开序幕了。
互联网被锤,教培团灭,金融,房地产熄火,当这些虚火多年的产业哀嚎一片时,央行静悄悄发行了新的货币工具——
最近,央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为涉及到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的企业定向降息,释放出的资金以万亿计。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旧行业的加速洗牌与更替,新的机会不断产生。
中国,即将步入第四次就业大转移。
如果说80年代是国营部门向私营部门的转移,2001年加入WTO是内资企业向外资公司的转移,08年后三次大放水是工业部门向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的转移,那么,今天就是重新调转方向。
重新站队的时候到了!
外卖小哥注意了!
一大波重新就业中年人正在蜂拥而来,抢你们的饭碗。
这个冬天不只是天气冷,互联网行业也很冷。
12月1日,《财经》记者获悉,爱奇艺正在大幅“优化”人员,优化比例在30%—40%,涉及几乎所有业务线,目前仅有VR业务未有优化计划。
从被裁对象看,比较倒霉的是中层(总监级别),以及被视为“啃司族”的司龄较长、年龄较大、薪水较高的员工。还没过试用期的员工也不幸沦为被殃及的“池鱼”。
对爱奇艺来说,这或许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刻。
《财经》报道,目前爱奇艺已经开始对外出租空出来的办公楼层,优化状态不是暂时性的,会长期持续。
爱奇艺走出这一步背后,关键还是亏损。广告收入下滑明显,剧集、综艺节目的收视率都不及预期。
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爱奇艺付费会员连续三个季度付费会员呈负增长,2021年三季度同比减少1.1%。
广告收入也在下滑,2021年三季度,爱奇艺广告收入为16.6亿元,去年同期为18.4亿元,同比下降9.8%。
说白了,爱奇艺主打的长视频,到现在还未找到盈利模式,原本提振业绩的“神器”超前点播也被迫取消了,营收路径变窄。
正如一网友评论的,长视频公司,配合先审后播+一堆内容不准播=死路一条。
这两年短视频的迅速崛起,把长视频摁在地上毒打。目前中国短视频用户已经达8.88亿,短视频APP占据用户时长日均1.5小时,而在线视频(长视频及直播)仅有22分钟。
长短视频大战的结果立见分晓。
有意思的是,第一财经提到,脉脉上关于爱奇艺裁员的动态消息下面,大批短视频平台开启了“捞人”模式:
“有对抖音感兴趣的朋友吗?”
“我们这边是做抖音直播的,去年才开始做直播,属于新业务项目,但是DAU与日营收均上亿了,位居行业第一,业务还在高增长,有考虑换个环境的大佬可以找我”
“抖音音乐目前大量HC(招聘名额),包括服务端、客户端、前端等”
……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敌军也可以秒变友军。
爱奇艺裁员或许只是揭开了互联网“优化潮”的序幕。如果说爱奇艺的倒下,是败给了互联网不同平台之间的内战。那么,整个互联网也在经历一场“外战”。
就在同一天,有快手员工在脉脉上发布消息称,快手12月开始劝退低绩效员工,进行“变相裁员”。为了不承担N+1经济补偿金,公司先从绩效打C开始。
快手员工的绩效标准分为SABC四个标准,C为最低绩效标准。手段之“高”让大厂打工人瑟瑟发抖。
从上个月,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优化消息层出不穷,流言裹挟着真相齐飞,渲染着互联网寒冬的萧瑟阴沉。
没错,今年互联网大厂的业绩确实在集体踩刹车。
大厂的财报也不尽人意。腾讯2021年第三季度期内盈利为325亿元,同比减少2%;
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285.2亿元,同比下降39%;
京东第三季度收入2187亿元,当季度净亏损28亿元;
美团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88亿元,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为55亿元
……
与之相伴随的,是阿里巴巴美股Q3市值跌超30%,腾讯跌超25%,百度美股跌超20%。
没有永久的风口。
从阿里案182亿天价罚单开始,到国家反垄断局挂牌,都宣告了互联网持续十年的高歌猛进走到了尽头。
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靠垄断取得不正当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流量红利消失殆尽。
这一阶段的优化,也算是吃尽红利的大厂们在为过去的旧债买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几大造富机器相继熄火。
曾经的楼市,承载着多少人的暴富梦。就连985/211名校生,都纷纷扎进这美丽的“泡沫”里。
只是梦碎得猝不及防,今年房地产肉眼可见的萧条。
贝壳找房上海研发团队全员被优化;上海中原地产正逐步关停部分门店;万科倡议“节衣缩食”……
“今天你被优化了吗?”已成为地产人之间的亲切问候。
这句问候,也同样适用于保险业。这个曾容纳了900万从业人员的行业,短短半年内离职了近百万人。
光是新华保险、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这五家机构的代理人规模同比减少了128万左右。
疫情下保险行业的低迷,机构的主动清虚人力,都是人员缩水的重要原因。
我有一位做保险的朋友,她说主业已经无法维持一线城市的温饱,最近悄悄做起了副业——房产中介经理人。
原本她的周末活动特别丰富,户外旅行,插花画画,现在都变成了带人看房。
为了帮助团灭的教培人再就业,有些城市的人社局好意出手,只是提供的岗位让这些名校出身的高材生们 “要不起”:
月薪2500的保洁员,月薪2700的绿化工人,月薪2800的电工维修……
(某市双减教培人员再就业专题招聘会)
没有什么永远稀缺的职业。
但永远有新的行业处于风口,有新的岗位正被创造。
智谷趋势之前的文章《印钞机变了!刚刚,一次克制却信号重大的放水正式开闸》提到,最近央行创建了一个全新的货币工具: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威力可能一点不比五年前的棚改式放水弱
这一次的放水,与以往大水漫灌不同,这是定向对碳减排领域的降息,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释放出的资金以万亿计。
今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逻辑,将从区域逻辑变为产业逻辑,从房地产、金融拉动转为新能源拉动。
全社会的核心资产也将实现大规模转移,从房地产转向工业、科技企业。如果说以前房地产是印钞机,那么未来是低碳资产。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国际上放出“豪言”: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诞生无数新兴职业。
有专家就预测,未来5-10年,双碳人才缺口巨大,或将创造百万级就业新空间。
这不,最近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都密集推出了面向双碳人才的培训课程。照这么趋势发展下去,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班热度,就快赶上深圳卤鹅了。
与此同时,国家正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孕育一批大国的“隐形冠军”,未来人工智能专家、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岗位,也会越来越走俏。
在今天这个时代,请牢牢记住这下面两句话:
一切不利于生娃养娃的产业都会遭殃。
一切不利于共同富裕的事情都很危险。
反过来讲,只要有利于上述这两个事情的赛道,无疑会隐藏着更多的财富密码,更大的时代风口,等待人们去挖掘。
一场剧烈的就业结构重组运动拉开了!
有人下有人上。有人痛哭,也有人欢笑。
其实,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这已经是第四次就业重组了。
1978年后,国企改革大幕拉开,一大批国企员工的“铁饭碗”被打破,民营经济萌芽并渐成燎原之势,去民企就业成为80%城镇劳动力的选择。这是国营部门向私营部门的就业大转移。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全方位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所有人都渴望跟世界接轨,学英语的人如过江之鲫,外资企业一度成为中国大学生最向往的去处。就业从内资企业向外资公司转移。
2008年后,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推出“四万亿”计划,大放水催肥了房地产和金融,以及后来迎头赶上的互联网,这些行业吸纳了中国最聪明的一批精英前赴后继。金融白领、大厂程序员、房地产从业人员,是过去十余年“含金量”最高的职业。这是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就业转移。
因为大国崛起,互联网、房地产、金融在关键时刻都靠不住。唯有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教育部今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名单可一窥大国的转向。新增专业中工科类是最大赢家,比如量子信息科学、增材制造工程、智能交互设计、能源互联网工程等。
而过去5年教育部撤销的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都是重灾区。互联网行业相关专业,加起来比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多。
风向标已经变了。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身。我们要和旧时代告别了。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每次剧烈的就业结构重组都孕育着新的机会。
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潮中,国家鼓励大家下海创业做生意,一批胆大的靠卖瓜子、卖录像带、卖小家电,白手起家把小生意做成大企业。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贸行业如霜打的茄子,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抓住了电商兴起的苗头,吃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波红利,之后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冒出来,赚得盆满钵满。
……
这一次同样不例外。关键是站好队!
认清形势,紧跟风向标,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然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智联招聘发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期待就业的行业,排在前两位的仍然是互联网和房地产。
似乎什么都无法阻挡,年轻人对old money的向往!
这说明,科创致富的路径改革还任重道远。它涉及到实体经济的薪酬体系改革、直接上市融资渠道的拓宽等等。
但总归还是那句话,千万别站错队。你身上的一点痛,不过是时代的一粒灰罢了。
想想我们这些可爱的外卖小哥,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奋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