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我妈聊天,她看到我手里的可乐,感慨说,她年轻的时候,可乐可是奢侈品。3块钱的可乐是奢侈品?我没听错吧!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水市场一座城有一款汽水,什么大白梨、北冰洋、天府可乐、崂山可乐等等,但玻璃瓶装的价格基本都在1毛钱。“洋品牌”可口可乐的入局,0.45元的价格直接被称作是“奢侈品”了,毕竟,那时候的人平均月收入不过百元。
但其实,可口可乐在零售市场的价格一直稳定,九十年代瓶装价格在1.5元-2元,而到今天,一瓶可口可乐的价格也在3元,随着国人收入的增加,趋于平价的快乐水在也不再是“奢侈”的代名词了。
从“天价”到“白菜价”,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成本降低之后,大规模的量产,可能是科技的发展,也可能是人造的入局,平替的诞生,以及信息差的消除。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过去觉得是奢侈品,如今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产品。
电视机、手机
电影《你好,李焕英》里,有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场景,就是大家不惜“吵架拼命”,也要拿着票,去抢购电视机。
确实,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机可是个稀罕物件。那时候,全国人民的每月平均工资在40到50元之间,可一台黑白电视机的价格在五六百元,后来出的彩色电视售价,更是高达2000元,妥妥的“土豪专属”。
在当时,同样象征“富贵”的还有重达两公斤、售价两万块的大哥大,在早期港片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甚至能当成打人的工具。
中国大陆第一个拥有手机的用户叫徐峰,除了2万元的手机费外,还要交6000元的入网费,这价格放在今天也算是高价了,当时却是1987年。
如今,手机入网的门槛几乎为零,曾经高不可攀的各家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高端机型“神仙打架”,比拼最强性能的同时还把价格压到“就为交个朋友”。
手机、电视、数码这类产品,价格之所以能“跳水”,除了技术不断精进外,还跟生产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关系。随着中国产生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能在大工厂流水线上批量且规模化生产的商品,成本越来越低,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自然也越来越亲民。
机票、流量费
我在翻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现在私人飞机的价格竟然只要50万,直接打破了我小时候对霸道总裁的幻想,现在某些电动汽车都不止卖这个价了!别说飞机,小时候的印象里,机票价格就是天文数字,存下来的机票根都能炫耀好几天。
可你知道吗,开航之初,中国民航的飞机少不说运力小,航线也不多,所以只有团级及以上干部才坐得了飞机,购买机票还需要出具单位介绍信等证明。
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国内航线也只有150条。1986年从北京飞到上海的单趟机票就要700元,飞机上甚至还供应茅台,这票钱哪是普通工人能负担得起的,根本就是遥不可及。
如今,只要能在对的时间,找对的航空公司,就能买到很低的机票,例如各种航空公司的“随心飞”、红眼航班的“机票盲盒”。某乎上,有人晒出2017年的航空公司促销,航班均在200元以内,最低的甚至只要8元。
订购机票也越来越方便,手机上一顿操作,到了机场刷下电子二维码登机牌就可以直接登机了。
机票越来越便宜,一方面是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造价变低,另一方面,则是机场越来越多,新的航线不断被开辟出来,一条航线,还有不同航空公司来飞,竞争越来越激烈。
与此同时,不同交通工具,也在争夺飞机的客源。以火车为例,以前从北京到杭州,绿皮车要开一整天,但如今的高铁,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就这样,在科技助力、充分市场竞争下,机票的价格也不再高不可攀。
(图源:浙江新闻)
和机票类似的,还有流量费用。
2000年,市内通话每分钟是2-3毛,长途每分钟1元,长途加漫游就更贵了,谈个异地恋都不敢煲电话粥。信息化时代,人人都习惯用网络电话,谁的流量套餐不是5个G、10个G或是无限量的。
但我找到了一张2013年的话费图,那时还是3G时代,每个月26元,省内流量只有300MB;想要大流量套餐,就要花大价钱,一个月4G流量的套餐价格高达589元,仅仅只是八年前。
钻石、珍珠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偷拿妈妈、外婆柜子里的首饰,把项链在手上绕三圈当做手链,大拇指套着戒指,在镜子前扭来扭去?
把自然形成的东西,通过技术、工艺等方式,变成人造的产物,也是一种把物品价格打下来的方式。
拿钻石来说,由于天然钻石是在10亿多年前在地球表面以下100多英里处形成,因此价格不菲。但钻石终究是碳元素组成,于是早在80多年前就有人在研究人工合成钻石这事。
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20年全球培育钻石产能高达600万到700万克拉,其中近一半产能都来自中国,当中又有80%来自河南。
为了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钻石,河南也拼了,提高技术的同时又扎推做钻石,直接把零售和批发价都打了下来。2016年人造钻石的零售价还是天然钻石的80%,到2018年仅为天然钻石的一半,而批发价更是低至天然钻石的20%。
珍珠也同样依靠天然蚌类产出,古时候不成规模,若是来自海里的蚌,采摘困难,数量就更为稀少,价格则水涨船高。稀有的珍珠当然只能归上层贵族垄断拥有,在中国古代是献给皇帝的贡品,在欧洲中世纪是男性贵族皇冠、宝座上的专属,再到20世纪40年代,珍珠也是好莱坞女神们争相佩戴的饰品。
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工养殖的珍珠占领了市场,高贵典雅的珍珠落入凡间。当越来越多人热衷于看“开蚌”直播,也把珍珠这个曾经一度象征贵族标配的首饰,逐步趋于平民化了,中国淡水珍珠大规模生产的今天更是如此。
浙江诸暨山下湖小镇是如今中国最大的珍珠集散地,有超过3000家企业和作坊日夜运转,成吨的珍珠经过增光、清洗、分拣、加工,再通过交易市场发送出去,供应着全世界近70%的淡水珍珠。
虽然在金字塔塔尖,一些珍珠一颗还能卖到几千,甚至上万,但在这个小镇,一些商家在电商直播间、短视频里卖的珍珠,9.9元就能买到一对珍珠耳环,真正的白菜价。
《甜与权力》一书里,提到了20世纪的欧洲,由于无法大规模生产,糖的价格居高不下,成了上流社会的专属,甚至一度演化成了权力、地位的象征,伊丽莎白女王因为爱吃糖,有一口黑色烂牙,竟成了底层人们竞相模仿的时尚潮流,吃不起糖的普通人,纷纷在牙齿上涂上黑色粉末。
而随后,糖价的下降,也恰恰反映了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欧洲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欧洲,尽管只是这么一小粒不起眼的糖,但没有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而在今天,我们或许也能从那些曾经奢侈品的”跌落“上,品出相同的意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