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盼盼,监制:猫爷,题图来自:《俗女养成记》
若问近两年最喜爱的华语剧,《俗女养成记》毫无疑问是很多人的首选。《俗女养成记》第一季评分高达9.2,第二季10月初大结局,热度居高不下,许多主流媒体纷纷发长文报道。而同名原著《俗女养成记》受欢迎程度亦出乎预料。
这本书的编辑盼盼始终觉得,《俗女养成记》简体版能够在理想国出版,和读者见面,像一个意外的礼物。
导演严艺文在《俗女养成记》开播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俗女养成记》这个孩子就要跟大家见面了,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但其实说穿了又可以简化成一个字:爱。我‘爱’江鹅的原著散文,那些书里的文字让我这个同是六年级(70后)的女生心有戚戚焉,嘴角笑着,眼睛却泛着泪,那是一种被人了解,被人牢牢接住的感觉。也是这本书开启了这段奇幻旅程。虽然我至今仍有些不敢置信,这段旅程怎么会一下子就来到了最后一里路。”
《俗女养成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记录的是一个女孩的成长旅程,同时也开启了许多美妙的或未知的旅程:它开启了一段愉快的阅读之旅,它开启了同名剧集主创和演员们的拍摄之旅,它开启了无数观众每周追剧的治愈之旅,而且,它也开启和陪伴了无数女孩与自我和解的成长之旅。
它带领着我们所有人,一路跟着陈嘉玲,哭哭笑笑地走到了这里。
以下是《俗女养成记》编辑盼盼的手记。
《俗女养成记》:一个现代女孩的养成
1. 一本幸运之书的诞生
2019年年末,主编拿给我一本台版的《俗女养成记》,说由这本书改编的同名剧集非常受欢迎,可以看看书写得怎么样。然后很快就是春节假期,我把这本书带上火车。
那次春节,家人一起去了汕头,身为桥梁工程师的姐夫在那里负责某项目工程。汕头好吃又好玩,本想着假期可以逛逛吃吃,会很开心。然而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2020年春节假期成为所有人记忆中最不堪回望的假期。所以我们哪里也去不了,整天宅在工地宿舍,内心被一种巨大的不真实感和恐惧感抓牢,生活变得摇晃起来。
假期末尾,我坐在宿舍门前的椅子上,在又热又暖和的阳光里,一页一页读着《俗女养成记》。书中热热闹闹的台南大家庭日常生活,那温和的小世界,让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暗影暂时退却了一点点。
在《你为什么那么平静?》一篇中,江鹅写疼爱她的阿公阿嬷的老衰与离去,写她在长大后对死亡的思考,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刻,猛然抓住我的心。
每个人面对生命的尽头,有他自己最终极最私密的寂寞。死亡对任何活人来说,从来不是一翻两瞪眼的已知,而是隐身在黝黯之中的未知,要独自走上这样一条陌生道路,没有人能不寂寞。
即使有信仰,有心理预备,有旁人陪伴,那份寂寞一样挟带在血液当中,循环在七窍六腑。不得不拥抱这份寂寞,大概是我所见过,阿公和阿嬷的人生中最困难的一课。
在这本书中,有伴着面香的热气腾腾的生活,亦有隐身在黝黯之中最终极也最寂寞的死亡。平凡日常中的温暖和隐痛、发见与感喟,有情亦有刺,温暖也犀利,牵动我内心的某根弦。
它不仅是一个台南女生的成长故事,也映射出每一个普通女孩的生活与内心跋涉:女孩应当如何生活?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与自我、社会期待与内心愿望之间,该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左支右绌?
它不是寻常的忆旧思亲散文,而是指向一种自我的更新与建造。珍视过去,念恋其中暖与亮的部分,也直指其中不合理之事与不易察觉的伤,赏罚分明,将在绝大多数人心里一团混沌的家庭生活与亲情羁绊,梳理得分寸正好,清爽利落。
这会是一本每个女孩都会有共鸣的书。
然而繁忙的编辑工作使得这本书在我们书桌上放置了很久,再次拾起和这本书的联系,已到2021年7月。
当时某个机缘下我们谈到这本书,依然觉得没有简体版太可惜了,于是我们给台湾的出版社和江鹅老师写了一封信,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以及最关心的问题:版权还在吗?信发出后便忐忑地静静地等待。
几小时后收到回复:版权还在。这个好消息让我们振奋不已,仿佛沙滩上寻宝的孩子,幸运拾到被人遗漏的那颗大宝石。没想到还有一个惊喜等在后头,我们发现《俗女养成记》竟然还有第二季,即将在台湾播出。
经过编辑部的努力以及其他部门同事的密切配合,这本书从签约到下厂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也成为编辑部有史以来做得最快的一本书。小江鹅或者说小嘉玲,终于和大陆的读者在文字中相见了。
2. 一个现代女孩的养成
生于一九七〇年代的江鹅是典型的台南女儿,接受传统的教育长大,和大部分人一样,大学毕业后从事一份在别人眼中体面且高薪的工作。然而活到某个人生阶段,人会渴望过真正想要的生活。
剧中的陈嘉玲是这样,江鹅本人也是如此,按江鹅自己的说法,这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有些人拥有强大的抗压力,能够跟命运“直球对决”,但她知道老天爷给她的配备不属于那一种。于是,她离开看似光鲜却让自己身心疲惫不堪的职场,勇敢地做一个“普通女人”,一个快乐自在的俗女。
成为作家,是江鹅人生中场休息期间的美好意外。
她养了两只猫,最初在博客上写猫咪的萌态趣事,后来猫咪老了,素材渐少,她便开始写自己生活中的大小事,记录少时回忆,没想到获得出版社编辑瞩目并邀约书稿《俗女养成记》,更没想到会被改编为如此大受欢迎的剧作。
《俗女养成记》是一本轻盈可爱的故事集,记录江鹅在台南乡下大家庭度过的童年时光,将女孩的成长写得清透可感,同时也以今日的目光看昨日的世界,说出不一样的观点。
阅读过程中,仿佛看到小江鹅和大江鹅在彼此对话,是非常有趣且独特的阅读体验。江鹅用她清新灵动的文字,把散落在时间里的人事物编织起来,展示一个普通女孩是怎么被养成的,就像看到了自己一样。
她记录下成长过程中的那些青春物事:流行的卡带、追听的歌手、流行小说、学校教材、漫画卡通、零食……无不具有极强的年代特色,是一波波回忆杀。
她笔下的阿嬷,让我们想到身边随处可见的长辈,召唤出成长中的记忆。
比如阿嬷对她的教育:“不要嫁惦(安静)的”。
比如阿嬷信奉的朴素(却并不科学)的生活智慧:食物放进冰箱就不会坏。
比如阿嬷喜欢在背地里对“我”(小江鹅)不乏刻薄地吐槽家人,包括“我”的妈妈,却想不到这会伤害“我”的感情。
还有一个不认识的邻居阿姨跟“我”说:幸福的婚姻需要贞操。
《俗女养成记》通过一个六年级女孩的成长故事写出一个时代的景深,以及新与旧两种价值观与生活模式的冲撞。这也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性的共同图谱。她们被寄望养成的样子都差不多:
要聪明伶俐却听从爸妈和老师说的话,照顾好自己的功课并且主动帮忙家务,待人温文可亲自己却坚毅果敢,从事一份稳当的工作并且经营一个齐备的婚姻,最好玲珑剔透却又福厚德润,懂得追赶新时代的先进也能体贴旧观念的彷徨。
作为一个同样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八零后女生,读到这些简直心有戚戚焉。
江鹅这样区分“自然乖”和“用力乖”:
小孩子在忙碌的大家庭活几年,就会知道“乖”分成两种,“自然乖”和“用力乖”。大人喂我吃东西的时候,我正好肚子饿,所以打开嘴巴吞下食物,那是自然乖;明明不想吃,却还是顺应大人的要求迅速吞下食物,会需要一点服从意志或忍耐的力气,叫作用力乖。我身为家里的投机鬼马屁精,很清楚“自然乖”在长辈眼里只能算及格,做人要想拿高分,全靠“用力乖”。
从“用力乖”到“自然乖”,甚至到“不用乖”,对绝大多数的女生来说,每一步都是需要动用巨大心力,经过无数次的内心缠斗之后,才有可能跨过去的。
她这样写那些动辄劝别人结婚过“正常”生活的人:
结婚被视为正常,不结婚的人于是必须解释自己的不正常,接受亲友的关怀怜悯和鼓励,被迫接受尽快归化正常的祝福。婚礼经常有个通俗桥段,把在场的单身女性拱上台抽捧花,看着有些被硬推上台的单身女人,碍在大喜之日不得不卖新人面子,隐忍尴尬之余还要欢笑作态配合演出,我觉得挺折损新人福分的。好像火锅店里吃牛肉的人,硬是把那些吃猪肉的人叫出来抽签,抽中的人就恭喜他,下一餐能够吃到牛肉,人要吃猪吃牛吃恐龙都有自己的缘由,与其质疑别人吃什么,还不如多看看自己吃下去的东西消化得如何。
在最后一篇《六年级女人,你好吗?》中,她写了她的三个好朋友:S,A,和J。
S善于陪伴,体贴细心,总是柔软慷慨地为朋友奉献时间和心意。这样的人很珍贵。然而对于自己的单身,她觉得难以向父母与这个世界交代。
A的人生按主流标准无疑完美人生的典范:事业家庭皆美满,有两个聪明活泼的小孩。但她也不知道家人会赞许她哪一点,而且还记着,自己选择的伴侣在父母眼中非最理想版本。
J则勇于尝试生命选项,有着勇猛的生命力,然而,她却很怕有人问起:她开的发廊到底赚不赚钱。
她们在彼此眼里都是人生各自有成的女人,然而看自己却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正是江鹅在《俗女养成记》中着力表达的:货真价实地花了半辈子,才活成如今这样一个和大家一样,既成材又不成材的普通女人,我需要对自己、对这个社会感到抱歉吗?
答案自然是:不需要。
所谓的社会标准,让绝大多数的女人必须疲于奔命,才能勉强及格,倒是明显叫人发现标准并不合理。要是大家都耸耸肩说“好了啦可以了吧”,理直气壮为自己撑腰,肯定自己每一个决定,都是当时当下的最好,相信此刻的我就是最好的我,不再紧盯着做不到的事情烦恼,其实,天也不会塌下来,但是我们会安乐自在许多。
我们在时代的新与旧之间左冲右突,像捏面人一样,艰难地把自己捏合得有头有脸,完整自洽。
等到某个阶段,在自我被压制得逃无可逃,发现所谓的社会标准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的时候,才会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江鹅所说:我们有时候是S,有时候是A,有时候是J,当年的宝贝女儿们,如今的自我感觉并不宝贝,认真长了三四十年,到现在仍要一边寻求疗愈,一边思图长进。
这种疗愈,我们在江鹅的《俗女养成记》中得到了,也经由同名剧作中“陈嘉玲”这一角色让无数女生获得极大的共鸣与安慰。
我们都爱陈嘉玲。因为她做的每一个决定都遵从自己的内心,不媚俗也不避俗,不讨好也不评判,连普通也普通得理直气壮。这也正是同名剧作如此受欢迎的最根本原因,它极其真实地体现了原著的核心精神,或可称为“俗女精神”:接纳自己,遵从内心,勇敢活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江鹅有言:“人如果接纳了自己,看世界就会顺眼。”
《俗女养成记》也可叫作“现代女性养成记”。这里的“现代女性”并非指媒体上渲染的“女权主义者”或所谓“大女主”,而是指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女孩。她们如何挣脱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在做真实的自己这条路上,多走一步,再多走一步?她们如何让自己不委屈,对世界不抱歉?
3. 致闪闪发亮的“俗女”们
《俗女养成记》剧中很多故事令人泪目。第一季第九集,阿嬷参加歌唱比赛,参赛曲目是潘越云的《纯情青春梦》。她在台上唱得很认真,台下的爸爸妈妈和阿公听得泪光盈盈。
把一辈子奉献给家庭的阿嬷,在这一刻,是属于她自己的。她把这首歌送给自己,因为“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愿望”。“查某人”也就是闽南语的“女人”。这个故事在原著《俗女养成记》中,篇名即为《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愿望》。
看到这一刻,除了感动,我感受到的最多的情感,却是委屈。为阿嬷委屈,为很多像阿嬷一样的女性委屈。
就在十一假期回家的前一晚,我收到妈妈微信:这次回家不要带书哦,妈妈希望你多陪南南(我的小外甥)玩,我要好好练钢琴。
看到这条微信,我先是惊讶,然后是笑,妈妈竟然开始练钢琴了!原来妈妈在育孙重负稍减后,就报名老年大学,一口气选了七八门课,包括钢琴、舞蹈等等。
惊喜过后,发现常为妈妈的人生感到委屈的我,心里竟然有点释怀了。看,无论什么年龄的女性,她们最终想要成为的,永远是自己,那些被时代、被现实所压制的内心小火苗,总会找到机会探出头来。
愿每一位“俗女”都活得闪闪发亮。
阿嬷有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盼盼,监制: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