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一百年前,或是在非洲某处原始部落是不会让人感到惊奇。可就是没想到,它竟发生在当下,而且还是在号称现代化文明的美国。
2020年,美国犹他州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将“一夫多妻制”在自愿的成年人当中不算重罪——基本和违章停车差不多,最高处罚750美元罚款,或者社区服务。
这基本相当于,一夫多妻,在这个州算是得到承认了。
为何这里的男人们可以如此“逍遥”?带着这样的好奇,我来到了犹他州的盐湖城。
多妻,为了更加接近神
在美国,保守估计,有大概6万人践行着“一夫多妻制”的生活。
他们有一些是苗裔,有一些是穆斯林,更大的群体是摩门教教徒。
犹他州则是这种现象发生的重点区域。
这个州人口约有250万,八成左右居民都生活在首府盐湖城,居民大部分是摩门教(正式称呼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信众的后代,而摩门教与“一夫多妻制”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盐湖城面积并不大,城市主要建筑大多集中在摩门教会广场附近,那里有摩门教圣殿、办公楼、大会堂、名人故居等,城内几乎每条街道都会通向这里。
在广场中心位置,每隔一小时,就有志愿者举着不同国家语言的牌子,吸引着前来的游客。他们都是摩门教徒,免费为游客讲解摩门教的历史及相关建筑。
中文解说员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女孩,她在美国工作,假期来这里当义务解说员。
“这里的男人真的可以一夫多妻吗?”这是我最想问的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是有的,不过应该都在偏远地区,在盐湖城里很少会有。”她笑着说道,似乎面对这样的好奇她早已习以为常。
不过,在盐湖城内,我曾参加了一场小型的草地演唱会,不远处就有三个女人围着一个男人,场面和谐,明显是一家子。
有当地人告诉我,这些仍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摩门教徒,大多属于摩门教一些教会的分支,并不代表主流。
但在外人看来,很少有人能将教会的主流与分支梳理得清楚,而在历史上,即便是主流,摩门教也确实有过一段时期的“一夫多妻制”。
在摩门教早期发展过程中,教会认可成员一夫多妻,甚至是鼓励一夫多妻,曾经担任过教会领袖的约瑟夫·史密斯、杨百翰等人都曾同时拥有多位妻子。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婚姻制度,既有宗教原因,也有现实需求。
根据教义,该教教徒若想获得更多荣耀,更加接近神,方法之一便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妻子与子女。
而现实需求则是多妻和多子可以增加早期摩门教家族人口,扩大信众数量。
姐妹妻子
游览途中,一项重要的参观便是杨百翰的住所——蜂巢屋,杨百翰在摩门教会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去世后,便担任教会首领一职,同时也担任犹他州州长,蜂巢屋是杨百翰在犹他州担任州长和教长时与一位妻子和家人的主要居所。
不过游客们更加关心的是蜂巢屋旁边的另一栋小房子——狮屋,屋子里面陈设相当讲究,能感受到当年的生活非常富足。
据介绍,杨百翰与19名妻子及56个儿女曾在这几栋房子里生活过,想象一下这一家人共进晚餐的场景,就足够让人惊叹。
19世纪末,美国联邦政府因摩门教“一夫多妻制”曾监禁过教会会友,没收教会财产。1890年,摩门教在巨大的压力下宣布放弃“一夫多妻制”。
6年之后,作为加入美国联邦的条件,犹他州通过立法禁止“一夫多妻制”,且从1904年开始摩门教将实行一夫多妻制的会友开除教籍或禁止他们加入教会。
但还是有部分独立的分支教派认为“一夫多妻”是神圣的教旨。
在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边界的希尔代尔及科罗拉多城中,约7000名居民中,相当一部分仍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摩门教基本教义派信徒。
在犹他州的南部地区,也仍能找到不少“一夫多妻”的痕迹。
面对既存的事实,又由于犹他州大部分人信奉摩门教,因此多年来州政府对“一夫多妻”的做法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这样的婚姻制度,这些多妻的丈夫们也从来不遮遮掩掩,有的甚至上了电视。美国真人秀节目《姐妹妻子》记录了科迪·布朗和他的四个妻子的生活。
而且,在美国其他地方,“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也正遭到冲击。
前不久,《纽约客》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探讨“一夫多妻”背后,家庭文化的变化。
这篇文章中提到,就在犹他州将“一夫多妻”轻罪化四个月后,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通过一项法令,承认那些“认为自己是一家人”的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团体为家庭伴侣。今年三月,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也效仿,通过了一项更广泛的法令,承认多伙伴关系。
同时,一些LGBT运动的支持者,也在呼吁多元关系,和其他亲密关系实验。比如耶鲁大学女性、性别和性研究副教授约瑟夫·J·菲舍尔就认为,亲密关系应该自主判定,而不用考虑“性别、数量或情感依恋”。
当然,反对的声音更大。毕竟“一夫一妻”制才是当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即便在犹他州,也仍有不少民间组织,不断提出抗议。
现实中,通过“一夫多妻”的形式曾有过女性甚至幼女被性侵案件发生。
另据媒体报道,一名摩门教徒娶了5个妻子,育有24个孩子。2000年后,他慢慢地离开了摩门教,但其依然信奉“一夫多妻制”,恐怕这就与宗教信仰无关了。
她们为何愿意共侍一夫
听到这些时,像大多数人一样,我曾有过不解——那些“妻子们”真的会心甘情愿地共侍一夫吗?
当地一名摩门教教徒告诉我,这些一夫多妻家庭里的妻子,大多数小时候也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于这种婚姻形式早已认同,并且这些妻子们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夫多妻常会出现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
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不少人在质疑这种因宗教原因而遗留下来的婚姻制度时,盐湖城却成了美国离婚率、犯罪率双低的城市。
摩门教的教友告诉我,教会强调以家庭为核心,而不是领袖,认为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家庭的失败。
恐怕正是源于宗教对于家庭的重视,强调亲人关系的紧密,才得以让这里的婚姻显得更加稳固,也让一夫多妻的婚姻形式看上去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