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叫阿束。她在近三年的时间里遭遇辱骂、甚至死亡威胁。

原因说来可笑。

因为她的男友是黑人。



“我要杀了你”“媚黑的母狗”“烂裤裆的女人”……

△ 阿束相册里,三年来,网友对她的辱骂信息,截图有上千张

这些脏到无法入眼,带有威胁性的文字,出现在阿束公布恋情的微博里。

这条动态并没有多大的特别之处。照片里,她和黑人男友紧紧相拥,两人有些害羞地笑着。

2018年初,阿束和男友Chris确定恋爱关系。恋爱中的女孩总想分享自己的幸福。恋爱半年后,阿束第一次在微博分享了照片,然而,收获的不是祝福,而是充满恶意的评论。

这让阿束忍不住愤怒、生气到颤抖。

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就连国内的熟人圈也有人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公开自己和黑人男友的恋情没多久,妈妈给自己发来了消息:

“我的朋友阴阳怪气地问我,说你怎么谈了一个黑人男朋友。”

秀恩爱前,阿束和妈妈简单聊到过男友。起初,妈妈的反应很平静,她以为妈妈并不在乎男友的种族身份。

然而,公布恋情后,妈妈也跟着遭到身边亲朋好友的“白眼”,开始不赞同自己和黑人男友的恋爱关系。

因为这些反对的声音,阿束情绪一度陷入了低谷。

此时,自己的男友Chris就在身边,Chris赶忙试着安抚她的情绪,着急地问她发生了什么坏事。

她告诉Chris,自己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国内人对和黑人谈恋爱的女孩恶意有多深。

Chris却一如既往地平静,“不要对这些陌生人生气,他们不过是在找借口发泄自己的情绪,只要你不在乎语言攻击,不要让这些脏话去伤害到你。”

阿束总是会被男友身上的豁达感染,无论外界恶意有多汹涌,Chris似乎可以永远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去面对。

这也是Chris能吸引阿束的一个原因。

恋爱前,她对爱情没有设定任何标准,更没有对对方的国家和肤色有任何预设。

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Chris身上的松弛和思想里的自由,让她对男友一见钟情。

那是她从小到大缺失的东西。

她生活在中国的一个传统家庭里,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就是「鸡娃」。

考试成绩必须要名列前茅,上学也一定要是名校,一切都要做到最好。

阿束确实做到了优秀,但内心却总是被焦虑包裹着。

男友与他相反,他来自美国俄亥俄州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

青春期打架、大学辍学,是大家眼里的「坏孩子」。

但家人却从不吝啬给他认可和鼓励。

Chris打架时,曾被学校要求停课两周。Chris的妈妈没有在第一时间责怪他,而是询问他打架的原因。

Chris告诉妈妈,自己是被同学冤枉,忍无可忍后做出的反击。母亲选择相信Chris,告诉他不去学校上课也没事,要在家好好享受这意外的两周假期。

而当他想辍学时,妈妈也没有惊异于他的选择,而是告诉他,“只要你能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负责,我就会尊重你的选择。”

从小和紧张感为伴的阿束,和在包容家庭教育环境里长大的Chris,就这样相爱了。

Chris也确实是阿束眼里的好男友。

阿束欣赏自己的身体,常常在社交软件上晒自己的健身照,她也喜欢穿性感的衣服。

男友身上没有大多数男孩自带的性别意识,他从不限制阿束的爱好和穿衣自由。

Chris和阿束一样,内心柔软,喜欢小动物和小孩。

他常常给阿束分享自己在路边见到的小动物,也会帮姐姐照顾小孩,孩子们喜欢和他相处。

在和Chris恋爱前,阿束对生孩子的事情是排斥的。

是Chris对孩子的爱和耐心,让她设想如果自己终将面临生育,并不是件没有安全感的事。

Chris的出现,不仅缓解了阿束对生活的惯性焦虑,也改变了阿束父母对家庭教育和亲密关系的反思。

如今,阿束母亲把肤色放在一边,为女儿遇到一个好男孩开心。

尽管这段恋情比阿束以往任何一段感情的阻力都大,两人也终于走到订婚这一步。



阿束遭受完毫无来由的语言暴力后,不再频繁地在社交软件上分享自己的私人生活。

但语言暴力却没有随之停止。

一直到现在,阿束的微博每周至少会收到一个人发来的辱骂信息。

△ 阿束每周都会收到网友恶意私信

这些信息没有任何逻辑性,全是针对她的人身攻击和情绪宣泄。

不止阿束,很多女孩只要和黑人谈恋爱,下一秒都会遭来无端的骂名。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随手做个实验。

在任意平台搜索“黑人男友”关键词,你就能打开一个满是戾气的新世界。

抖音上,有人分享出一段黑人男友给自己编发的视频。

评论区却是齐刷刷地冷嘲热讽:

“赶紧去非洲。”

“别把煤炭娃生在中国。”



小红书上,一则思念黑人男友的帖子,引来了6534条评论,恶意评论根本翻不到头。

这些文字都在千篇一律地讽刺,暗指女孩之所以对男友的思念深,是因为她性欲强。

知乎上,有人仅仅是分享了一段和黑人已经结束的感情,评论区里的人似乎恨不得要把女孩带去浸猪笼。



黑人在不少人眼里,都和「犯罪」、「素质低」挂钩。

这些现象确实存在。

底特律是美国黑人最多的城市,也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黑人是资源分配不均,得不到平等机会的群体。

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没有足够的物质,人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犯罪率自然会更高。

但这些负面词绝不能简单地和黑人群体划等号,更不能成为辱骂和像阿束这样中国女孩的依据。

任何世界,都不是非黑即白。

黑人群体和其他人种一样,有罪犯,自然也有像Chris这样受欢迎的人。

而大家有所不知,中国女孩和黑人恋爱后污名化之所以如此严重,还和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谣言有极大关系。

去年,一篇关键词为某大学生被黑人男友传染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在网络上风行。

文章关键词又是艾滋,又是黑人神秘失踪,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文章里的配图,还是一个容貌姣好的中国女孩和一位黑人。



听闻染病后被抛弃的悲剧,没人替女孩惋惜,只顾着骂她自作自受。

而真相是什么?

这篇文章出现没多久,文章照片里的黑人就自动在微博「现身说法」:

自己明明是一个优秀的CBA球员,怎么就成了营销号嘴里素质低下,抛弃女友的坏黑人?

由于这篇文章对他和女友的名誉造成非常坏的影响,他甚至不得不在微博维权。



他要花大力气向公众解释自己的身份,被逼着公开和女友的恋爱过程。

更讽刺的是,他虽然有一身黑皮肤,却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中国人。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女孩的恋爱困境有多大,她们仅仅是谈一场恋爱,都可能遭来无端骂名。

然而,谣言远不止这一件事。

2018年,有人单用一张截图,就认定了成都发生了一起「女大学生被黑人强奸」的案件。

而这起谣言详细到什么地步?

被强奸的女孩是“大二外语系”、犯下强奸罪的黑人也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非洲的“军二代”。

细节描述地绘声绘色,很难让人起疑心这是一则假消息。



而警方最后处理的是这个黑人吗?

不,根本没有黑人犯事。

真正需要抓捕的,是造谣的人。



同样的谣言套路,也曾在温州医科大学上演过。

由于谣言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名誉,学校最终不得不报警处理。



更可笑的是,「被强奸后的女大学生」,甚至成了固定的造谣套路。

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地区名,换一个女孩身份,轮番掀起新的舆论。



尽管造谣者会受到行政处罚,但谣言飞出去的速度,总是比制止它的速度更快。

黑人在越来越多人的眼里和性病、犯罪挂钩。

国内人对黑人的厌恶,也转移到和他们恋爱的无辜女孩身上。

就这样,伤害和黑人恋爱的女孩们,成了跟风的「政治正确」。



我们再看看这群因为和黑人恋爱,就要被「网络警察」们定罪的女孩们。

她们此刻的遭遇,难道不是我们大都经历过的身份污名化吗?

去酒吧就是骚。

和外国人恋爱就是easy girl。

大龄单身是没人要。

想要污名化一个女孩太容易了。

可谁会知道自己在随便给人扣帽子的时候,下一个遭遇语言暴力的,不会是我们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