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把事情做对的原则


经常有其他平台没有习惯我的文字风格的读者,这么评论我的文章:不就是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搞的那么复杂?


还有跟我说:大道至简啊,博主,你能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们吗?


不过有些时候,他们又嫌我说的太简单了,比如,有人说:说了一堆道理,具体怎么做呢?1、2、3、4,告诉我不就得了吗?


还有人说: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呢?选择对了就对了,选择错了就错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其实人人都有这种倾向:如果能快速简单地理解一些复杂的事,那该多好啊!如果选错了还能重来,那该多好啊!如果有人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那该多好啊!


这些想法,我也曾有过,也尝试过,但如今终于明白不可能。


想要把事情做对,是包括了“认知,决策和执行”三个阶段的一系列综合活动的结果,这三类活动的要求是相反的,我总结为“彩色认知、黑白决策、灰度执行”,而上面的这些要求则恰恰相反,这才是无法进步的根本原因。


本文就来讲一讲,把事情做对的“彩色认知、黑白决策、灰度执行”原则。


不过这篇文章仍然都是认知层面的,希望大道至简,指望我直接告诉你怎么做的,可以关掉文章、取消关注了。


彩色认知


什么叫做“彩色认知”呢?


一般人描述色彩的词,是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更详细一点无非是大红,湖蓝,嫩黄,草绿,深灰……等等。


但是在设计师眼里,颜色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有很多层次的,能表达不同的情绪、体现不同的功能。从科学的角度,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去描述颜色:


第一个层次是饱和度,就是那种鲜艳的颜色和灰灰的颜色,每一种色彩都可以用一个饱和度的指标去描述;


第二个维度是明度,就是那种亮亮的色彩和很暗的色彩。明度和饱和度不一样,有一些饱和度很高的、很纯的颜色,其实是很暗的,比如红色和紫色。


第三个维度就是色调,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看成三个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色调就是描述该色彩更偏向于哪一个原色。


颜色的维度不止三个,但这三个维度足以描述人眼能分辨到的颜色。设计师对色彩的认知比一般人的维度更多,所以他们可以用色彩去表达各种各样丰富的情绪,达到各种传播的效果。


所谓“彩色认知”,就是说,我们在理解一件事时,一定要从多个维度去了解,维度越多,你的理解就越深刻,后面的决策和执行才能越从容。


在认知这件事情上,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黑白认知”,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常用的方法就是“贴标签”。


还有一种更常见的认知倾向是“灰度认知”,比黑白认知好一点,不是绝对的好坏,而是有一点好或有一点坏,但它只有一个认知维度,仍然不是一个全面的认知态度。


很多人觉得这种哲学思考很无聊,劳动法都写得好好的,合法的,非法的,都按照这个执行,有什么好讨论的?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能从更多的角度理解“工作”这件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你的生活方式会更加从容与自信:


  • 如何定义工作的内涵与外延?


  • 工作中快乐与痛苦之间的关系?


  • 工作的意义与人生的意义之间的冲突与联系?


  • 法律条文上的“劳动”与意识形态上的“劳动”有什么区别?


  • 你认为的工作目的,真的是你的目的吗?


……


投资中的“黑白认知”就更多了:


  • 这个公司是卖贴牌的,没有价值


  • 半导体现在国家大力支持,肯定能涨


  • 基金经理就知道抱团


  • 地产股保险股这个便宜了,还能跌到哪儿去


……


从投资主体看,市场中有散户、机构、游资和外资等多级主体,每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不同,考核方法不同,盈利目标不同,组织架构不同,自然各有各的选择;


从上市公司看,民企控股和国企控股,龙头企业和腰部企业,扩张战略的企业和收缩战略的企业,行业上行周期的企业和下行周期的企业,管理制胜的企业和研发制胜的企业,供给出清前的企业和寡头独大的企业,行业变化快的企业和行业发展稳定的企业,都有不同的分析角度。


两者构成复杂的市场,任何一个投资机会都对应着一个认知,而任何一个认知都有其适用条件。所以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认知越丰富,越容易把握投资机会。


认知与后面的决策与执行的关系,就像写作,你准备了几十万字的素材,最终出来的只是几千字的文章。


其实,“彩色认知”是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要求,但很多人做不到,更多是受“干货思维”之害,觉得理解那么深,太“浪费”了,不如直接来点“干货”。


然而,“大道至简”的前提是“认知至繁”。


黑白决策


“黑白决策”与“彩色认知”完全相反,意思是说你的决策就是一个判断,干还是不干,往哪个方向干,越简单越清晰越好。


不管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有多么的丰富,最后都要落实到一个决策上,而不是空中楼阁的认知。这里的简单、清晰,更多指一个方向,而不是具体的做法,后者属于执行层面。


做方案,选择A方向还是B方向?职业选择上,跳槽还是不跳槽?个人职业发展上,向管理方向转型还是向技术方向升级?


投资还是如此,不管你对一家公司的研究有多复杂,最终就是“买还是不买”的选择。


在决策的问题上,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灰度决策”,特点就是犹豫,当断不断,到了最后关头只能胡乱选择一个,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反复纠结,草率决定,迅速后悔。


造成“灰度决策”的,有两类原因:


第一类源于灰度认知或黑白认知。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性格比较优柔寡断,不够自信,总是想改变自己的性格,但实际上我觉得更大的问题是你的认知,你自己知道自己的认知层次不够深刻,所以决策时才没有什么信心。


所以灰色认知、黑白认知必然导致灰色决策,当你的认知足够深刻之后,你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当然也有一些认知是“黑白认知”,决策也是“黑白决策”的人,俗称“盲人骑瞎马”。


另一类“灰度决策”同样也源于“彩色认知”,但是他们的认知系统完全是出于好奇,缺乏“目标导向”这个重要的维度。


这种情况只是决策经验不够丰富,比如基层员工理解商业知识往往只是纯粹的好奇,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要知道,自然无法支持自己在商业上的决策。但这不是问题,决策是一项可训练的能力,一旦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一次在认知中就会很自然地有意识地增加“目标导向”这个维度。


总结成一句话:复杂的认知不一定能导致明确的决策,但明确的决策一定是从复杂的认知中来。


灰度执行


最后说一说“灰度执行”。


灰色是基于黑与白之间的颜色,深灰就是70%的黑,浅灰就是30%的黑。黑白决策定一个大方向,“灰度执行”就是在实际的执行中,需要考虑当时的各种情况,在这个决策定下的大方向上,有一定的弹性执行空间。


除非是军队的环境,对于上级的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没有任何弹性的余地,而一般的商业决策,生活中的决策,本身就应该给执行留下一定的弹性。


比如我决定投某家公司的股票,这是决策,但买多少一定是取决于出现了什么价格,什么时候买取决于该价格何时出现,同时还受我后期的新的研究标的的约束。


在执行上容易犯的两个错误的极端就是“黑白执行”和“彩色执行”。


黑白执行在职场上非常常见,领导让干啥我就干啥,明知道不对,反正是领导让干的。所以工作中的“黑白执行”,本质上是因为管理授权不够,员工缺乏积极性,或者管理层过于强势,下属不敢做决定。


不过,如果认知足够深刻,“黑白执行”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彩色执行”的问题就太大了,意味着你前面的认知,你的决策,哪怕都是正确的,在最终执行的时候也会走样。


喜欢“彩色执行”的人,往往性格上比较天马行空,比较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在投资理财上,“彩色执行”几乎是所有新手都会犯的错误,明明事先想好的计划,遇到了市场暴涨暴跌,就开始自我怀疑,因为恐惧或贪婪而放弃执行原计划。


工作中,“彩色执行”很容易让你陷入某一个细节,而偏离整体大方向,比如在合作中,很多人因为对方性格上的一些原因,而放弃之前的整体合作框架。


三者的关系


总结一下,“彩色认知,黑白决策,灰度执行”,是指事情做对的一般过程,要求我们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多收集信息,多研究,多多与别人讨论,不要轻易下结论;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果断,不要模糊,但要留给执行一定的弹性空间;执行的时候既不能过于僵化,也不能过于随意。


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知是“势”的层面,决策是“道”的层面,“执行”是术的层面。


最核心的是“彩色认知”,只要认知足够深刻,后两者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决策是一种可培训的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其实,“彩色执行”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本文前面涉及到的都是基于理性和经验系统的决策,但是如果是艺术创作或者研究创新,执行环节经常出现把之前的所有想法全部推翻掉了重来的情况,比如我写公众号文章,常常写着写着突然有了灵感,渐渐偏离了之前的方向——这就是创新性工作的特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