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欧盟必须对中国划出红线"为题,呼吁欧盟趁现在中国依然需要欧洲企业技术的有利时机,尽早在对华关系中更加坚决地贯彻自身利益。

"鉴于中国不断增强的民族主义色彩,今后我们在和中国打交道时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台海矛盾具备引发严重军事冲突的潜力,中国国内严重的侵犯人权现象、南海领土争端、甚至被视为合作领域的气候保护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冲突风险。"

"因此,欧盟以及德国必须改变其对华姿态。目前,中国依然需要欧洲,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欧关系。中国需要欧洲企业的技术,北京当局也依然需要外国的认可,来增强在本国民众心中的形象。然而,这个时机将会消逝。如今的中国正日趋封闭,中共当局已经宣布要实现科技自主。欧盟以及德国必须形成坚定的对华立场,不能再浪费太多时间。"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政府起到突出的作用。柏林必须承认一点:以往的'轻声批评、言大于行'对华政策已经失败。在新疆,北京在连续多年打压穆斯林后,已经实现了目标:绝大多数当地民众早已不敢发声抨击政府。香港的情况也类似:曾经在国际上广受赞誉的法治体系,在《国安法》获强推后只剩下一个空壳。北京如今已经彻底控制香港,尽管它早前曾经对国际社会做出过不一样的承诺。"

作者注意到,最近,德国经济界对中国的批评声甚至比德国政界更加响亮。商界人士担心,一个不断试图打破现有规则的中国,将会是一个越发令人头疼的竞争对手;而"人权绝非内政"也必须成为德国在和中国打交道时不容妥协的红线。

"我们应当向中国划定红线,一旦跨越就会遭致欧盟的制裁。对于证据明确的严重侵犯人权行为,欧盟必须予以制裁。同样地,对于中国企业有针对性地让外国企业处于竞争劣势的行为,我们也应当划定红线。其他应当受到制裁的行径还包括:接受了大量政府补贴的企业以低价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破坏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就像北京对待香港那样。只有当欧洲展现出坚定团结的姿态时,才能获得中国当局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