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近期受到打压,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全面收紧私营企业管制的信号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太多政府、太少市场”为题,刊发社论指出,中国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依靠的是私营企业的活跃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但是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却在大搞“国进民退”、开改革开放的倒车。作者担心,这一趋势将深远地动摇中国经济的根基。
“通过立法、设立党支部等手段,习近平的党国体制正在让私营企业也越来越听命于中共。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地位则得到了加强。国企比私企更容易得到贷款、获得审批。虽然北京近期也承认,许多知名国企没能按时偿还贷款。但是这其实也是强化国企之整体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计划通过企业兼并整合,让那些效益特别差的国有企业消失,打造更大、更有竞争力的大型国企。疫情危机更是可能强化了北京的‘国进民退’路线。毕竟,中国经济至少在纸面上迅速摆脱了危机,这依靠的是国家的强力介入。中国政府通过数以亿计的基建投资来拉动工业产值。但是在光鲜的经济数字背后,人们往往忽视了一点:尽管相比欧美而言,中国社会早已回复正轨,但是市场的需求依然疲软。长远来看,这种生产拉动型、依靠举债刺激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的问题早在疫情危机之前就已出现,经济增长放缓可不是最近一年的事情。北京当局对此十分担心,因此采取了加强经济管控的做法。这种手段对于习近平之前的历届领导人而言,可谓是越过了红线。长期来看,‘国进民退’会伤害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力。国有企业会吸纳、消耗巨量资金,却又缺乏高效利用资金的能力。这是资源的浪费。就业岗位主要是由私营企业创造的,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也是私营企业。”
“而且,由于中国企业的资金构成、产权结构越来越不透明,今后将越来越难以区分中国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难以撇清私营企业与中共之间的关系。这一趋势将在国际层面上造成摩擦,围绕电信设备厂商华为的争议只不过是一个开端。”
“因此,北京最好重回‘更多市场经济、减少国家管控’的道路上来。然而,这不太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