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易生舟,头图来自:《三傻大闹宝莱坞》


“人生不易,憨憨叹气。”随着这句话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代人的社交账号和表情包里,你应该已经感觉到,这届年轻人最喜欢的社交人设,已经从相对古早的萌系、傻白甜、大明白,变成了有点微妙的“憨憨”。


©️ 《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br>
©️ 《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


“憨”字来源于方言,原本用来形容对方外表看起来憨厚或者不机灵,进入互联网之后迅速出圈。只要你这人看起来够笨,能引人发笑,就能喜得“憨憨”称号。


别小看这个听起来有点蠢的称号,行走于当今复杂如洪湖猛兽的江湖,它却在聪明与傻之间,另辟蹊径出了一种更圈粉的形象——人间清醒、大智若愚,还有点可爱而不自知。


我没那么聪明,但我自己知道


古有傻傻惹人爱,今有憨憨走天下。不管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还是《憨豆先生》里的Mr. Bean,我们似乎总是喜欢看到大智若愚的没头脑赢过聪明绝顶的不高兴的故事。毕竟现实实在太严酷,靠聪明并不能一劳永逸,那些难得糊涂、甚至装疯卖傻的人,有时反而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 《我的舅舅》,1958<br>
©️ 《我的舅舅》,1958


这道理放在当今来说也是如此。放眼现在的KOL和明星网红圈,立学霸知识分子人设的容易崩,立精明干练、高冷霸总人设的出圈很难,立吃货干饭人的容易垮,反倒是那些立憨憨人设的,圈粉快,路人盘也够稳,比起单纯的可爱和故作深沉的幽默来说更带喜感,更有反差效果。



©️ 《憨豆特工》,2003<br>
©️ 《憨豆特工》,2003


同理可得,“憨憨”在当今的社交圈也是红人。就像emoji里最受欢迎的表情总是“笑cry”一样,当你在微信里打出“哈哈哈哈哈哈,我感觉自己就是个憨憨”时,俨然是一种最高级的自嘲和无奈。哪怕之前真的犯了什么错误,“憨憨”这个标签仿佛也可以化身为救赎的遮羞布,言下之意也很明确,既然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憨憨了,诸位还有什么可以埋汰的呢?


这股反传统式聪明的风潮当然也席卷到了表情包界,第一个天选憨憨当然首选杰尼龟。当代年轻人惯用的表情包里,有谁没有被这只蓝色大眼睛的宝可梦占据过表情包内存呢?谁也没想到,《精灵宝可梦》御三家里原本实力外貌人气都不是第一、总是陷入龟の历史难题、翻身乏术但永远眼神坚毅的杰尼龟,竟然在这个时代悍然走出了一条谐星之路,只要它在我们的对话框里登场,都是消解紧张气氛的存在。


©️《银河护卫队》,2014
©️《银河护卫队》,2014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2015<br>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2015


能和杰尼龟一比憨憨高下的,还有那只著名的“Mur猫”,那充满智慧(障)的眼神,头顶上写着“奇怪的知识增加了”的字样,随时透露出“大脑已然停止思考”的呆滞气质,简直就是当代年轻人内心状态的投射:发生了什么?我累了。


自嘲怎么就成了当代刚需


“憨憨”流行的风潮,像是一场人类聚众共同自我嘲笑的狂欢:“小丑竟是我自己”,我们都承认自己是愚蠢的。这跟美式幽默的“开怀大笑”有点不同,反而更接近英式幽默:不假装乐观,不讳言消极、压抑和焦虑,也不介意自嘲窘境。


©️ 《波普先生的企鹅》,2011<br>
©️ 《波普先生的企鹅》,2011


确实,人类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聪明。行为经济学已经告诉我们,每个愚蠢的人类都是不可错过的商机,反过来,每个商机背后都是一排排愚蠢的人类——我们的社会,本就是围绕愚蠢而非智慧运行的。


英国作家汤姆·菲利普斯曾经在《愚蠢的人类》一书中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始于愚蠢,在每一项让身为人类的你感到自豪的成就(艺术、科学、酒吧)之外,总有另一项让你感到困惑和绝望的败笔(战争、污染、机场的酒吧)。就像某个时刻,你一定也曾经想过:“天哪,我们都做了什么?”


意大利作家奥迪弗雷迪,更是直接把人类社会中268个自欺欺人的愚蠢现象,按英文字母表A-Z编排,编成了一部《人类愚蠢辞典》,比如汽车、空调、广告、股票、资本主义、星座、选举和迷信等,还幽默辛辣批判了各种我们闻所未闻的奇葩伪科学。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当代人终于开始直视和承认,憨憨就是一种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日常状态。非但如此,有些人甚至还将它作为了一种对“你们应该知道/应该如此”的反叛。就像哲学家卡尔·波普说的:“无知并非单纯和被动地缺乏知识,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是拒绝接受知识,不愿意走进拥有知识的大门,就是对知识的拒绝。一句话:无知就是反知识。”


相比积极钻研和社会规则进而混得四通八达的“知道分子”,那些自称憨憨的人就成了反内卷先锋。说了不行就是不行,我们就是做不到变成无懈可击、十全十美、情绪稳定的人类,那么自然就会转而倒向那些有bug但也更“真实”的人。


这就像是麦兜系列里问出的那个灵魂之问,“如果生下来就是一坨屎,那么还要不要努力?”我们绝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智商平庸、外表普通的二流人生,如何在知道最终答案的情况下依然坚强地活下去,这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难题。



©️ 《阿甘正传》,1994<br>
©️ 《阿甘正传》,1994


渡边淳一所说的“钝感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作为憨憨这种喜感审美的回应:当聪明、精灵、敏感已经成了当下最常见甚至过剩的性格属性,憨憨和钝感反而成了弥足珍贵的稀缺品和应付琐碎生活的丧系盾牌,也成了现代人活在当下最需要的保护膜。


©️ 《城市之光》,1931<br>
©️ 《城市之光》,1931


某种程度上说,憨憨这种气质确实是应时而生的,它刚好站在了一个可自嘲可吐槽,但又不会过于冒犯的平衡点上,完美契合了互联网时代幽默的要素——有预期、有反转、还有讨喜的反差。在跑得越来越快的世界和越来越扁平而无聊的日常的共同挤压下,连笑点都成了“次抛型”。我们无力改变现状,迫切需要搞笑沙雕和娱乐来续命,于是“憨憨”这种稀缺的喜感审美,就成为当代人解压的刚需。


©️ 《三傻大闹宝莱坞》
©️ 《三傻大闹宝莱坞》


不管是真“憨憨”到底是一种简化的人设,还是当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喜感”这件事,从原本带着居高临下的“看你犯傻”的审丑,终于走向了“好玩也可以很高级”的审美。从沙雕到真香再到憨憨和躺平学,当代人自嘲的艺术越来越微妙,只要生活不停止,人类就不会停止犯傻和苦中作乐。


所以,就算我们真的选择活得像个憨憨,又有何不可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易生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