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由于吃得多其实一直在放屁,每头每天约3400升屁(图片来源:本文作者拍摄)
据科学家估算,每头大象每天放的屁(主要是甲烷),如果换算成汽车高效利用的话,可以开出去30公里远,和它一天行走的距离差不多。因此把大象称之为屁神或屁精,丝毫没有任何夸张或贬低大象的含义。
除了放屁多,大象还屎多,尿多,吃的多喝的多。大象可谓是食神,屎仙、屁精!
那么,大象为何放那么多屁呢?
这和大象独特的消化系统有关系。大象高大威猛,体格浑圆,但大象的消化能力其实非常弱,令人颇为不解。
大象是典型的素食主义者,喜欢芭蕉芯,嫩芽、草、水果、树皮或者草根等植物。由于消化能力很差,大象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吃东西(16-17小时,80%的时间),一天大约可以吃掉150公斤左右的食物,每天还需要喝六七十公斤水。大象可谓是,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典型。
吃得多,拉得也多,一头大象一天差不多要拉12-15泡屎,一头大象一年差不多要拉40吨屎;一天尿三四十公斤,一天放3400升屁(相比之下,一个人每天约放屁1升左右)。
奇怪的是,大象吃这么多,拉这么多,但它的消化能力却极差,差不多一大半的食物吃进去又拉了出来,完全没有被消化。我们在野外发现,大象如果吃了玉米粒,那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拉出来,一点消化的痕迹也没有。如果它的消化能力提升一点的话,它可能会胖死。动物园圈养大象更厉害,体重可达野外大象的两倍或者更多。
大象吃进去的玉米粒又拉了出来,消化能力很弱(图片来源:本文作者拍摄)
大象身体巨大,但嘴巴却相对较小,一直吃个不停。与牛、马、羊、鹿等反刍动物不同,大象是个典型的直肠子,非反刍类动物。大象的胃结构相对其他反刍动物较为简单,不具备反刍的能力。
讲到这里,你是否会质问:大象既然需要这么多食物,那么它为什么不提升一下自己的消化效率呢?像野牛一样,把自己消化能力提升一点,让自己少点时间去找吃的,岂不更好?
几种动物的后肠消化系统(a 野猪、 b猪、 c斑马、 d貘、 e非洲象、 f亚洲象、 g犀牛。图片来源:参考资料)
秘密就藏在大象独特的消化系统中。大象属于后肠消化系统动物,它的肠胃和牛兔子等胃更复杂的前肠消化系统不一样。由于体格庞大,群聚护犊、战斗力强等因素,大象在森林中少有天敌,因此可以肆无忌惮的一直吃喝,无忧无虑地生活;而鹿、兔等需要时刻警惕天敌杀出,需要快速吃下食物,等安全了再慢慢反刍出来,细嚼慢咽。
超大体格的动物,如大象、犀牛、貘等都进化出来了直肠子,即后肠消化系统,慢悠悠的吃东西,一直吃东西,消化能力很弱,很快又拉了出来。特别是生活在非洲的非洲象,由于是霸主,肠子更短,只有亚洲象的一半长(亚洲象肠子为30米,非洲象为15米)。由于体格和战斗力的保护,大象等“直肠子”动物(后肠消化)进化了出“一直吃东西“的奇怪行为。
然而,一直吃东西其实也有不便之处。这导致大象需要不停的寻找食物,取食食物,甚至需要牺牲休息时间去找吃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大象演化出“一直吃”的行为呢?
雨林植物塑造了大象的一直吃的行为,大象也塑造了热带雨林(图片来源:本文作者拍摄)
为何大象要不停的吃东西?生态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因为植物或植物种子与大象相互演化的塑造。 在热带雨林中,大象、犀牛和貘等被称之为“大型动物” (megafauna) ,对于很多植物的种子散布具有重要作用,如我们熟悉的榴莲、菠萝蜜、芒果、大花五桠果等等大型果实和种子的植物,都需要大型食草动物为它们散布种子。二者形成大动物与大果子协同进化的 巨型动植物关系 。
大象直肠子,一直吃一直拉,边吃边拉的行为,为植物提供了最优的 “种子扩散方案”。 植物种子在消化能力很弱的直肠子中受到的破坏最小,然后最大限度地分散到不同泡的屎中,并被一直在路上的大象散布到了不同的地方。大象边跑边吃边拉的行为,对于大型植物果实和种子散步来说可谓神来之比,二者配合得天衣无缝。
五桠果大果实被认为是与大象散布种子协同进化的案例 (图片来源:本文作者拍摄)
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 植物为了最小程度减少对种子的破坏,首先致使大象的嘴巴变得很小,牙齿也不怎么锋利;其次,胃几乎没有消化能力,只有储存功能,减少胃酸腐蚀;最后,只有肠子是主要的消化器官,肠中大量的细菌发酵,帮助大象消化食物,而减少对种子的破坏。 细菌在肠子中的无氧气发酵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甲烷,最终被大象以屁的形式放出来,活脱脱被“植物的神秘之手”整成了一个屁精。
大象或许并不喜欢,但也别无选择。大象疯狂放屁的“屁精”现象最终只是大果子植物与大象相互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罢了。
换言之,大象之所以会不断扩张,长距离奔徙。从动植物演化的关系看,其实是植物让它这么干的,不仅要快,而且必须“马不停蹄”地边吃边拉,一刻也不能停息。作为雨林霸主,“最高领导”(保护神),大象只有如此这般努力,整个热带生态系统才能健康、有效、永续运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