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鹿事件”相比,碱水面中硅酸钠的超标量,是当年三聚氰胺的三倍之多。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ID:story_fm),讲述者:蜜蜂淮泽,制作人&文字整理:周子舒,校对:李梦颖、猫七秒,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打假”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起步,假冒伪劣的产品集中涌现,打假人便应运而生。他们以消费者的身份,知假买假,赚取赔偿。


现在,提到“打假人”,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各有不同。有些人觉得他们非常正义,值得尊敬;有些人却把他们和“敲诈勒索”联系在一起。


今天的讲述者蜜蜂淮泽,是一位兼职的“食品打假人”。他对“打假人”的看法,也经过了 180 度的大转折。就在三年前,他的主要工作,正是专门对付这群“打假人”。


与“苍蝇”斗智斗勇


我是蜜蜂淮泽,今年 32 岁,毕业于南方某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是硕士。2016 年,我进入食品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食品研发工程师,同时也帮厂里应对一些打假人。那时候我对打假人非常厌烦,不堪其扰。


当时,这群打假人被叫做“吃货”或者“苍蝇”。他们通常的操作是,先买下几包完好的产品,故意做点手脚,再投诉到我们商家这里,说你们生产的东西有问题,要求商家赔钱,一般是在几百块左右。他们会从大型商超下手,因为这里小票齐全,可以当作证据使用;而且超市会倒逼厂商尽快解决,“苍蝇”们可以更快地拿到赔款。



刚进公司,我就常常接到“苍蝇”打来的投诉电话。他们人数很多,买了食品之后,先拿针扎上眼儿,投入一根铁丝,或者牙签、钢丝球的丝儿。我遇到过更夸张的,有人竟然不嫌恶心,往里面放活蛆,他还给我拍了一个视频,我仔细看了看,问他“你这个蛆怎么会动?我们是真空预包装、高温 120 度杀菌,要真有蛆也会爆掉的。”


他耍赖说,“那是视频频率问题,你赶紧赔钱吧!”


这些“苍蝇”主要目的,是免费拿东西。他们很多是在校生的大学生、中专生,有的专门打食品,有的打数码产品,还有的打假冒伪劣的服装。他们就想免费吃、免费穿,占小便宜。


我也总结出经验来了,对付他们不能太客气,态度强硬一点,他们那一片的人就不敢再惹你了。


意外的“卧底”经历


给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反打假之后,我对这群“打假人”真的是深恶痛绝。有一次,又一个“打假人”找上门来。但这个人讲话有理有据,我也心平气和地和他讲引法规,他对我挺佩服,问我想不想加入一个叫“蜜蜂”的打假团队。


我当时以为,那个团队里都是“苍蝇”,觉得这是去敌方卧底的好机会,就答应了。但是等我真正进入蜜蜂团队,却发现这群人和之前那些“打假人”很不一样。


我第一次跟着他们打假,打的是减肥产品。很多商家会在减肥药里违规添加“酚酞”,就是遇碱会变红的那个物质,它对肠道有不可逆的损伤。


蜜蜂团队打假的步骤是,先告知店家产品违规,希望他立刻下架。如果店家不听,就会举报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或者直接进行民事起诉。


跟着蜜蜂团队打了几次假,我发现他们都很厉害。有的对法律特别精通,有的在化妆品行业干过好多年,有的通晓食品行业术语,这是“苍蝇”们达不到的高度。


我和团队里的一个湖北小哥聊过,他是司法专业的。我记得当天晚上,我们下了班之后,从 5 : 30 聊到晚上 10 点,越聊越投机。我很疑惑地问他“你们为什么要打假?”


他说的那句话,我到现在都非常难忘。他说“我们想做行业的吹哨人。行业里阴暗的地带,我们给它掀开一个角,吹一下哨子。”


我这才知道,打假人并不只有“苍蝇”,还有其他两个级别的人群,分别是“蚂蚁”和“蜜蜂”。


“蚂蚁”的人数也很多,但他们不像“苍蝇”那样只占小便宜,而是完全靠打假赚钱养家。他们瞄准的是真正的问题产品,会到法院去起诉,来获得上千、上万元的赔偿。因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生产或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需要按照 10 倍金额赔偿给消费者。


“蚂蚁”之上是“蜜蜂”,人数最少。蜜蜂团队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兼职打假,所以比“蚂蚁”多了一点理想主义色彩。我们也以大金额的案子为主,但专门针对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产品,在拿到赔偿后,会坚持让有毒有害的产品从市场上消失。


在蜜蜂团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改变了对“打假人”狭隘的认识。我当时觉得,做一个“蜜蜂”这样的打假人,既能赚钱,又能惩戒行业中的不法分子,值得长久做下去。所以,在 2018 年 5 月,我正式加入蜜蜂团队,成为了一名兼职打假人。


行业的背面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导师就说过,“食品行业的阴暗面,都是钱罐子的”。做了打假人之后,我渐渐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比如,为什么某平台上的芝麻油比芝麻还便宜呢?因为它是勾兑的,三分之一的芝麻油,和各种油一勾兑,口感还非常醇和。


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就是有些小饭店会在火锅底料、米线底料里加罂粟壳,它是有成瘾性的。 


再有,就是在产品里加二氧化硫。这个中招的太多了,蜜饯、辣椒、银耳、干果、龙眼、各种菜类……甚至白糖里,都可能加二氧化硫。尤其是小型食品厂商会这么干。

二氧化硫检测试剂<br>
二氧化硫检测试剂


因为买枸杞的时候,赠了一包玫瑰花茶,我们就顺便把玫瑰花茶检测了,才发现,玫瑰花茶的二氧化硫含量比枸杞还高。除了枸杞和花茶,中药材也可能会被二氧化硫熏制。


熏制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是为品相。摘下来晒干的玫瑰花会自然枯败,熏制二氧化硫能保存它鲜艳的颜色。另外,还可以防腐、防虫。


很多厂家去收购花朵时,只看成色好不好。如果你家的颜色好看,就能作为一级品被收购;而如果不熏制二氧化硫,你的花干枯无色,就可能作为二级品被收购。两家花农,一家卖一级品,另一家卖二级品,一年下来,收入可以相差数万块钱,这对花农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就形成了一种风俗,你家熏一小时,我熏两小时;你熏两小时,我熏一晚上。


有些厂家即使知道花农会熏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厂家确实有嚣张的资本。当时检测完枸杞,我们马上起诉了那个品牌。他们的律师团队很厉害,哪怕一点漏洞也会一直追着打,我们都叫他们流氓律师,法院都怕他们。蜜蜂团队的律师确实是斗不过。


最后,枸杞和花茶没有成功下架,但我们一直在跟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买几包,看看是否还有二氧化硫。我建议大家也从网上买点二氧化硫检测试剂,只要 20 分钟,就可以在家里完成检测。如果真的含有二氧化硫,就把产品退回去,或者举报给市场监督管理局。


竹升面事件


除了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还有更胆大的商家,敢直接添加完全不可食用的工业物质。这真的是只有“狠人”才做的出来的。去年,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起重大恶性添加事件。


8 月份,我徒弟的爷爷过生日,要请全村人吃长寿面。当时是买的是碱水面中一个品类,竹升面。碱水面是福建、广东地区比较常吃的一种面。


他们吃了之后,呕吐、腹泻,就来问我。我一看,保质期写着 90 天,这很奇怪,因为即使在冷冻的条件下,面条也不可能 90 天都不发生黏连,所以它肯定加了某种物质。


我想起来,很久之前我导师说过,广东那边有往面条里加“硅酸钠”的案例。为的是延长保质期,增加面条韧性。


硅酸钠是一种工业物质,平时会加到水泥、钢筋混凝土里,它根本就不是能吃的东西。要是吃多了,会损伤肝肾,对小孩的发育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我和徒弟检测了那些面条,果然每包都含有硅酸钠。我们又从不同商家买了碱水面,发现除了极个别以外,竟然都含有硅酸钠——这可能已经成为了行业默认的做法。


我们立刻进行了起诉。但是这次,我们心里也没有底。因为,硅酸钠并没有被纳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全国都要强制执行的一套标准。它明确列出了食品里可以加哪些东西,以及这些东西分别要怎么检测。


某食品的检测结果,每种物质都要使用对应的国标检测方法<br>
某食品的检测结果,每种物质都要使用对应的国标检测方法


而像硅酸钠这种没有被列入的物质,它的官方检测方法是空白的。这意味着,我们自己检测硅酸钠的方法,是不算数的。即使白纸黑字验出来面条里有硅酸钠,法院也没法判定商家违规。


这样的案件不是个例。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名单之外,存在大量无法检测的物质,它们很难被监管,只能等重大的事件曝出。


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2008 年,三鹿奶粉在收购牛奶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奶农为了增加牛奶的粘稠度,在牛奶中添加了工业原料“三聚氰胺”,导致很多喝了三鹿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三聚氰胺”和“硅酸钠”一样,在当时也没有官方的检测方法。但幸运的是,由于媒体曝光力度大,国家临时出台了一个实验室检测方法,才在法律上补上了这一环,完成了对三鹿的追责。


和“三鹿事件”相比,碱水面中硅酸钠的超标量,是当年三聚氰胺的三倍之多。


困局


为了在法庭上扳倒对方,我们团队谨慎地设计了检测方法。既然没法直接检测硅酸钠,那就绕个弯,先检测有国标检测方法的“硅”元素,然后通过各种化学式,推导出面条里含有硅酸钠。我们拿着这个严密的证明,去了法庭。


在法庭上,我们仔仔细细讲解了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式是怎么推导的,还举了三聚氰胺的例子。结果发现,法官跟书记员在那瞪着眼睛。


我就问“你们都明白吧?”法官说“你说的这个太复杂了,我们实在是听不懂。你们还是直接司法鉴定吧。”


随后,法院发出公告,开始招检测公司,费用是 5000 多块钱。这钱不少了,但是没有检测公司来接。因为他们都明白,没有检测国标,实验室方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没办法,这个案子就僵持在这里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商家一般按 10 : 1 的比例加硅酸钠,也就是 10 斤面加一斤硅酸钠,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可就算他把比例提高到 1 : 1,也就是这一半面、一半硅酸钠,你能肉眼看到蓝色的东西,因为硅酸钠是蓝色的;他就说自己做的是蓝色的面,你也没有办法。因为法庭只认证据的。


我们最后一条路,是找食品领域的专家质证。我先找了我导师,他不愿意,我后来也不怎么和他来往了;联系了几个大学教授,但他们要价太高。有一个教授还和我说“你即使证明了又能怎样呢?你们也还是改变不了这个行业。”


但我就咬住不放。我们团队的目的很简单,官司输了就输了,但一定要曝光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大家提高警惕。


危机四伏


除了法律上的磕磕绊绊,我更多面对的是来自人的威胁。我和各种各样的商家都打过交道,有些人能及时迷途知返,但更多的人却是一意孤行。


有时候,我给那些商家苦口婆心地讲法规、讲道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还会骂我,说“你懂什么?天下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更有的,还要报复我。


第一次有人威胁我,是在 2018 年下半年,是东北那边的一个中年妇女。我告了她之后,她用东北话威胁我“你这家伙找削呢吧?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吗?小心我找人办你!” 她要我撤诉,还要给她赔礼道歉。


我直接把这个人举报到检察院去了,那边对她批捕之后,她来找我和解,态度完全变了,开始和我套近乎,说好话。我不吃那一套,还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在法庭遇到的威胁是最多的。因为那是被告和原告见面的地方。一开完庭,有些人就会主动靠过来。我就遇到过一次。


当时是在被告所在地起诉的,开完庭,我打了个出租车,被告开着车跟上了我。我这个人不怕事,就在路边等他。他把车停下,摇下车窗跟我说“小子,敢告我们,你挺横啊!你可小心,说不定哪天,就有人在背后捅你几刀!”他还要把我扣在那里,不让我走,骂骂咧咧指着我。我立刻打了车,没回旅馆,直接开到火车站。到了售票大厅,我才放下心来,因为他不可能在这对付我。


其实我们最怕的,是潮汕那边的商家。他们胆子大,你去开个庭真可能被人捅上两刀。我们只要看到是潮汕地区的,就直接退款。干这行,得先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继续前行


面对食品行业的参差,我还是想在“打假”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我建议大家,作为消费者,还是尽量购买大企业生产的产品。因为相对来说,大企业的违规成本更高,而且,充足的资金让他们能够负担起先进的管理体系,保证每个批次的产品都有同等的质量。在网上购物时,也一定要认准官方旗舰店,不要图小便宜。


对于未来,我是这么想的:等我们把蜜蜂团队壮大了,有基本稳定的收入了,我们就从兼职转成全职,增加公益性质,可以免费帮助别人。我们也希望更多行业,像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等行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蜜蜂团队来。


我收了很多徒弟,现在有二十多个,都是挑选过的。他们在我的影响下,都很有正义感,有些以前是做“蚂蚁”“苍蝇”的,现在都向我们“蜜蜂”靠拢了。


我也和他们说,食品的“食”是“人”加“良”,只有这个人有良心,才能去干食品。如果没有良心,他就不配做一个食品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ID:story_fm),讲述者:蜜蜂淮泽,制作人&文字整理:周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