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ID:openyouthology001),作者:Lydiaaa,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家到超市的几百米路上,我接连收到了三份传单,分别来自附近的健身房、游泳馆、瑜伽馆:“小姐姐,夏天到了,你还不动起来吗?”


的确,“减肥”和“健身”,是很多女孩的间歇性口头禅,在夏天的出现频率最高。运动的flag可以从冬天立到夏天,永远没有完成时,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身材满意过。


尽管有越来越多女性意识到“身体羞辱”(body shaming)的存在,开始反思对“白瘦幼”的追求。然而现实中女性的“身材焦虑”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消失,每到夏天,对于减肥健身的紧迫感或许就是一个侧面的映照。


女性群体如今也已经成为健身行业中的主力军。在健身软件 Keep 和线下实体店 Keepland 中,女性用户都远远多于男性。传统印象中属于男性的场域——健身房,事实上女性用户的比例已经占到约70%。在线上,B站健身区的播放量较高的热门视频,大多数都以女性为目标观众。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健身?健身和身材焦虑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道理我都懂”,却仍难以跳脱“身材焦虑”?


女性是如何走进健身房的?


在美国历史上,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女性都与健身无缘。那时候女性在公共空间大汗淋漓是“不够淑女”的,更别提在大庭广众下进行运动了。而且“锻炼健身是男性气概”的一部分,女性锻炼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不安全的,还会损害生育能力,女性们最多在家里穿着睡衣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


《女性百年健身方式演变史》视频


而且,那时候“瘦”是女性气质最重要的部分,中产女性们使用着各种现在看来十分荒谬的器械,致力于消除赘肉。


©网络


后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也开始重新定义身材的审美。80年代,知名影星简·方达(Jane·Fond)的健身操视频风靡一时,成为女性健身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带动起女性运动的风潮,并且展现出肌肉和线条的力量美。


简·方达健身操专辑封面 ©flicker


女性进入健身领域有着解放性的一面。健身本来是增强男性气概的活动,而在传统男性凝视中“文静”“瘦小”“脆弱”才是女性特质。当女性开始健身,一定程度上就突破了这些束缚,通过健身锻炼,女性可以主动把握和塑造自己的身体,这本身是一种赋权。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富有力量感的女性身材呈现在大众视野中,被人们推崇和认可。社交媒体上许多女性健身博主/kol,她们热爱运动、汗水和黝黑的肤色,这样的形象也被很多人喜爱和追随。大家对于“白瘦幼”的审美已经不再买账,相关的身材营销频频翻车,比如前段时间杨幂发起的“漫画腰”挑战——为了突显女性腰软而细,做出的一种有害身体的动作,就引起了很大争议。


©网络


当代女性在健身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主体性。从健身小组和社交媒体的帖子中可以看到,女性更多是将“身体健康”、“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激励自己健身的理由。



©网络 


越健身,越“身材焦虑”?


然而,摆脱他人的凝视之后,女性就可以不再为身材焦虑、自由地健身了吗?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现实情境总是矛盾的,一方面,我们能意识到“瘦”不该成为唯一的标准,有些极端的减肥方式甚至会带来对身体的伤害,也会警惕对胖女孩的身材羞辱(body shaming);但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向自己身上的赘肉时仍然难以自处,尽管各项指数正常,可还是把“减肥”挂在嘴边,想要瘦一点、再瘦一点。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与美国运动医学院 ACSM 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显示,减重运动高居趋势榜单之首,减肥仍然是健身市场的刚需。而在社交媒体上,“xx天瘦xx斤”、“瘦身挑战”等内容层出不穷,各个健身博主、运动平台和线下健身房也都会大量推出“燃脂训练”、“瘦身训练营”等项目。


除了减脂,“塑形”是健身者的另一大诉求。许多女性未必在意身体指标,而是希望通过健身获得更好的体态、更有“气质”,这也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好身材”标准。随着一批健身博主、小红书健身kol的涌现,好身材的标准越来越高,健身也变得“内卷”。


社交媒体时代的好身材,也不再是笼统的瘦或苗条,而是由无数的“完美局部”组合而成:包括而不限于天鹅颈、直角肩、蝴蝶背、马甲线、蜜桃臀、女团腿……从头到脚,每一个身体部位、甚至每一块肌肉都有一个完美的标准,并被赋予上一个形象且易于传播的名字。在越来越多的名词传播下,我们越来越焦虑。


©DT财经


同时,尽管女性健身是为了突破“白瘦幼”的刻板印象,让女性也可以拥有肌肉与力量的美感,但在一些流行的健身教学视频中,我们还是能看出其中的性别差异。


比如“斜方肌”这个部位,对男性而言,拥有斜方肌、宽厚的背部是优势,要努力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女性来说,因为看起来会显得“虎背熊腰”,“斜方肌”是需要通过训练被消除的对象。还有“女团腿”这一说法,不仅是指腿细,还不能有大块明显的肌肉,许多瘦腿运动视频中,都要强调做一些动作避免肌肉腿。更夸张的是,为了纤细的小腿,有人甚至在非健康需要的情况下做了“小腿肌肉阻断术”这种可能危害健康的整形手术。


©网络 


对于一些女性健身者来说,肌肉可以有,但要长在“应该”在的地方:最好有腹肌,紧实的大臂也需要,但背部、小腿的肌肉则避之不及,否则就会看起来太“壮”。其潜台词还是违背了“女性气质”。


其实健身或是对于局部塑形的追求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健身叙事下好身材的标准仍然是单一的,只不过从“白瘦幼”,替换成了看似更“健康”、“健美”的马甲线、天鹅臂。“完美身材”仍然是同质化的:要苗条匀称、有漂亮的肌肉线条、年轻、有活力、健康…… 我们又跳进了另一套新的标准、新的身材规训,反而越健身,越焦虑。


健身当然是一种自主选择,其中也有女性为自我赋权的部分,但我们仍需要警惕这个“自由选择”是否被另一套单一的审美标准、以及消费主义的宣传所束缚,这个束缚是更加不可见的。尤其是当健身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消费方式的彰显:穿最新款的运动衣、吃不便宜的减脂餐、用筋膜枪等减脂神器……像那些博主一样,经济独立、光鲜靓丽、“自律且自由”。


我们可以不焦虑吗?


但是,这样的“自律”真的能带来自由、摆脱“身材焦虑”吗?


尽管有大码超模出现在内衣广告上,倡议美的多元性,但在如今各种明星身材营销频登热搜、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令人羡慕的完美身材仍然十分单一的情况下,“自信就是完美”的宣言总显得有些空泛和难以实践。对于个体来说,想凭借一己之力去对抗单一的审美体系,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对我们身体产生新的理解与关照。


某种意义上,身材焦虑反映出人们当代对身体的片面理解。我们无意间将身体简化为了“身材”,只关心它看起来如何,并不在意它感受到了什么。


这也难怪,因为当代生活中我们以脑力劳动为主,常常会忽略身体的存在。工具性地使用身体,对身体的感受力却十分有限。


冥想训练中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身体扫描”,这是一种有意识地检查身体各个部位感觉的方法,关注身体当下的状态,重新唤醒我们对身体的感知。在身体扫描中,我们需要专注地体会身体的每个部位,从头顶、眉间,到肩膀、手脚、五官……给予身体各个部位足够的注意力,真正地倾听身体的感受。这样的训练之后,我们也会意识到平时有多么忽视自己的身体,对它的感受了解甚少。


“身体扫描”就是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来建立我们和身体的关系与对话,当我们能够给予身体更多的注意力时,身体便不再只是一个满足我们行动的工具,身体更是可感知的。


运动本身也是一种回归身体的方式,但如今的许多健身,与其说是运动,不如说更像一门身材管理学,在健身中人和身体产生了一种非常功利的关系:通过各种训练雕刻每一块身体肌肉,为了达到最好的塑形效果,还要严格控制饮食,细致到要吃多少克食物、在健身前还是健身后吃、几点钟能吃,几点钟不能吃……最后用一张健身房自拍来展现辛苦得来的好身材。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被高度理性化地计算、排演与展示。运动也因此失去了乐趣和游戏性,变成了一场“苦行”。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有更多运动的方式,充分地去调动身体、感受自然。比如徒步,通过双脚去丈量每一寸土地,在还没有被大众点评捕获的人迹罕至之处,拓展感官的边界,理解另一种生活。舞蹈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不只是舞台上的表演,舞动是我们身体的本能,也是用身体表达情感的语言,就像维姆·文德斯拍摄德国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的纪录片《皮娜》,在方寸之间,舞者的身体展示出了一种足以震慑灵魂的神性。


©纪录片《皮娜》


在更多样的运动中,我们或许可以发现身体的其他面向,重建和身体的关系,也在运动的成就感中给予身体认可与肯定。而不是仅仅关心身材这一个维度,陷入追求完美的焦虑,一味否定自己的身体。


拓展对身体与环境的想象力,是解决焦虑的良方。在更加丰富的生命体验前,身材这件事,或许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从媒体和商家渲染的“完美身材”中跳脱出来,我们可以夺回身体的自主权,和自由的感受力。


参考文章:

[1] 《美国女性健身编年史》,精炼GymSquare,2019

[2] 《女性百年健身方式演变史》,油兔不二字幕组译制,2016

[3] 《健身房,一个大型中产抖M现场》,看客inSight,2019

[4] 《女子健身“她”经济》,真数,2019

[5] 《超级猩猩创始人刻奇:我们从没有刻意打造社群化》,界面新闻,2019

[6] 《深度解析Keeplend、超级猩猩、SHAPE塑健身、乐刻运动,揭秘健身行业新趋势》,蓝洞,2019

[7] 《全民健身日当天,CBNData联合Keep发布<国民运动健康趋势报告>》,CBNData,2020

[8] 《完美身材,如何理解它带来的焦虑?》,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

[9] 《2020全球健身趋势发布,中国和全球平均水平差距多大?》,精炼GymSquare,2019

[10] 《2021年,完美身材的标准又变了》,DT财经,2021

[11] 《找回女人味:女性與運動的矛盾情結》,姜穎,20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ID:openyouthology001),作者:Lydi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