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巴以冲突中,一位巴勒斯坦父亲曾做出一个令人心酸的决定。
巴勒斯坦知名博主Khaled Safi近日在推特上透露,加沙地区一男子跟兄弟达成一项协议,为保护家族血统,他跟兄弟交换了孩子。
“我今天做了一件最奇怪的事——我把我的孩子跟我兄弟的孩子做了交换。”这个男人说。
“我带走他的两个孩子,也把我家的两个孩子给他。万一我家被轰炸了,我其中一些孩子会活下来;如果他家被炸,他的两个孩子也会活下来。”
巴勒斯坦的知名博主发推说,加沙地区的一对兄弟,互相交换了孩子。图片:网络
最早发推特讲述交换孩子故事的博主Khaled Safi,是当地著名活动人士。这位拥有近14万粉丝的大V,还把一张当地男子因悲伤而哭泣的特写图像配在文字之下。
图文并茂的感性内容,很快引发网友共鸣。推特最早是用阿拉伯语发出的,不久之后,便被许多网友翻译成多国文字进行转发。
这轮开始于5月10日的巴以冲突,以色列对人口密集的加沙等飞地进行轰炸,造成24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有66个儿童;受伤人数近1400人,至少包括315名儿童。哈马斯的几千枚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也造成2名儿童在内的12个以色列人死亡。
周期性巴以冲突大背景,让交换孩子的逻辑显得自洽:A家庭把孩子给B家庭,B家庭把孩子换给A家庭。如此一来,就算A家庭的人全部死亡,被交换的孩子还能在B家庭存活。同样的,如果B家庭人都死亡,一些孩子也可能在A家庭护佑下存活。
在推特上,许多网友称交换孩子的故事“令人震惊,难以理解”。
“我读了两遍才明白这个安排的含义……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这是我听过的最伤人的话,作为一个父亲,我简直无法想象这一切。”
当然,也有巴勒斯坦人反对交换孩子。有网友说,“如果我们都死去,还是一起死的好,在加沙这样的城市,唯一能给我们希望的,就是家人了”。
还有网友要求删除这条推特。他们声称,巴勒斯坦人不能表现出软弱,这会削弱民族的反抗战线。但博主Khaled Safi拒绝了,他解释说,“我们更应该把悲伤转化为力量,传达给世界”。
巴勒斯坦兄弟交换孩子的故事,被网友翻译成英文。图片:网络
“Wehda街大屠杀”
交换孩子,不过是这轮巴以冲突中众多令人痛心的故事之一。
就在推特引发争议的当天凌晨,以色列对空袭加沙持续约70分钟,这是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加沙遭到的最致命袭击之一。
袭击造成4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10名儿童、12名妇女,另有50人受伤。袭击目标是加沙市中心Al-Wehda街,三幢邻近居民楼全部倒塌,它们属于Al-Kolak、Abu Al-Ouf和Eshkuntana家族。
这场空袭没有任何预警,巴勒斯坦人将这次袭击称为“Wehda街大屠杀”。
30岁的Riham Al-Kolak来自Al-Kolak家族。5月15日,她还在脸书上期待冲突结束,她说“真主,给我们和平吧!”然而几个小时后,她跟16名家庭成员全部死在轰炸中。
比起被“灭门”的Al-Kolak家族,Eshkuntana家族稍微幸运些。6岁的Suzy Eshkuntana是三栋建筑中5个幸存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活下来的儿童。她在废墟下困了大约7个小时后获救,然而母亲和四个弟弟妹妹都去世了。
Suzy被送达医院时,稍早前获救的父亲已躺在旁边的病床上。这个中年男人在医院挣扎着回忆说:“我感觉房子要塌了,我的孩子们从他们的房间里尖叫着要我帮忙,但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帮助他们。”
阿拉伯电视台在脸书上发出一段Suzy父亲在妻儿葬礼前向他们告别的视频。头上和双手都还缠着纱布的男子坐在轮椅上,旁边的人把孩子的遗体——裹着白布的遗体递给他,男子揭开白布,只看了一眼,便把受伤的头深埋到死者身体间,嚎啕大哭起来。
在加沙,除了幸存者的哭泣声,再沒有任何声音能超过轰炸声。
Abu Al-Ouf家族也在“Wehda街大屠杀”的轰炸声中失去了15名家庭成员。最令人遗憾的是,死去的Shaima Abu Al-Ouf,还是一位本月底出嫁的准新娘。
Shaima的未婚夫告诉Al-Monitor网站,“以色列开始轰炸前,我正通过WhatsApp跟Shaima聊天。她告诉我很害怕。我让她躲在安全的地方。袭击开始不久之后,Shaima突然就停止回复我的信息。”
未婚夫第一时间赶到Shaima家。面对眼前的废墟,他一边喊着Shaima的名字,一边寻找她的下落。17个小时过去,大家只找到Shaima跟家人遗体。
未婚夫请求Shaima家人,允许他参加未婚妻的葬礼。
葬礼让两位年轻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梦想破灭,也埋葬Shaima家中的另一成员——30岁的Rajaa Abu Al-Auf。事发前,Rajaa把丈夫留在家中,将4个孩子带到Al-Wehda街的娘家来,她原以为这里会更安全,空袭却炸死了她和所有的孩子。
三个家族的故事,像破旧的留声机那样发出嘶哑的苦涩声。在这场巴以冲突中,所谓的拥有最先进武器的精确打击,带来的却可能是一个家族“灭门式悲剧”。
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会降临,对加沙人而言,交换孩子也不过是延续家族生存的无奈之举。
各自叙事
交换孩子的故事一经公开便引发争议,不过如今还不清楚这名加沙男子的具体身份。
另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推特上证实,他和家人也在做类似事情。为了“试图避免一场大屠杀”,他们一家曾分散在三个不同地点的房子里。
全现在向男子求证相关信息,但没得到回复。
这名男子还在推特上谴责说,骨肉分离不过是加沙地区的“一种传统”。
早在2014年,上次巴以冲突大规模爆发之时,最大特点之一便是以色列空袭很容易就摧毁了一个家庭。联合国数据显示,大约50天的冲突导致742人死亡,涉及142个家庭,近半家庭遭到“灭门之灾”。
对在2014年被完全摧毁的70个巴勒斯坦家庭进行分析后,人权组织B'Tselem认为,造成毁灭性打击有三个解释。其中之一是,以色列军队没向房主或他们的租户发出先警告,或者警告被送错地址、延迟送达,甚至根本没被送达过。
在这次巴以冲突中,一些人的命运似乎被有所不同。5月15日,以色列空军摧毁加沙一栋驻扎有多国媒体的15层大楼,这栋大楼驻扎有美联社和半岛电视台等国际媒体。袭击前一个小时,以色列向大楼中的人发送轰炸警告,楼中的媒体人员等在惊恐中撤离。
5月20日,巴沙居民Omar Shurabji的居住的房子遭到炮击。这栋两层楼的建筑中,住着两户人家,总共七口人。袭击前大约20分钟前,以色列军方打电话给Omar侄子,让他告诉Omar,马上离开房子。不久后,大家匆忙逃走,建筑被摧毁,但没有人员伤亡。
以色列军打电话,并下令疏散居民的事实表明,他们可能知道居住在每座居民楼里的儿童、妇女和老人的人数和名字。根据1993年巴以达成《奥斯陆协定》,巴勒斯坦需定期向以色列提供有关新生儿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姓名、年龄、亲属和地址等。
然而并非所有的轰炸都得到提前预警。比如袭击Wehda街之前,就没有发送空袭预警。
在Wehda大街遭到轰炸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凌晨一点半在推特上解释说,这是“前所未有的特别行动”,他们彻底摧毁了哈马斯的隧道网络。
拥有2万正式成员的哈马斯组织,武装人员约5600人,他们在遍布于加沙地带的地道隧道中行动。当以色列战机投掷炸弹以摧毁该网络时,遭受最大的灾难性损失的,却是被卷入的普通巴勒斯坦人。
这也是巴以问题症结所在,双方都在自己的语境中叙事。 以色列宣称哈马斯利用平民作为“盾牌”,巴勒斯坦人指责以色列人在“种族屠杀”。
正义遥遥无期
谁该为交换孩子带来的惨痛记忆负责呢?
追寻根的答案,对这个以火药桶著称的地方而言,那真是千头万绪。
巴以冲突周期性的暴力爆发以来,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发射火箭弹淹没以色列,以色列战机对加沙的目标进行反击。其结果是双方都有平民伤亡——尽管和往常一样,巴勒斯坦人的伤亡要远远多于受到更好武器保护的以色列人。
巴勒斯坦平民的大量死亡,以及大量民用设施被炸毁,令人们质疑以色列是否遵循国家战争法。该法律禁止以纯粹的民用场所为目标,并将可接受的附带损害,限制在与军事优势相称的比例。
但是《纽约时报》日前指出,国际法学教授、调查以色列战争犯罪指控的联合国加沙冲突问题调查委员会前主席威廉·沙巴斯(William Schabas)表示,“比例是一个主观的概念。”
另一边,哈马斯也向以色列城镇发射了3000多枚火箭弹。打击以色列平民显然也是犯下战争罪,尽管其武器的效力和杀伤力远低于以色列。
在以色列南部,哈马斯火箭弹射击范围内的学校已经关闭,许多家庭离开边界地区。不断响起的警报声和火箭弹,打断以色列特别是在南部的日常生活,使以色列人屡次奔赴避难所。
但是这与巴勒斯坦遭受的破坏无法相提并论。
这波巴以冲突以来,以色列似乎遭遇了更多的国际压力。美国总统拜登早前对以色列表达过支持,随即被国内媒体猛烈批评。同时,全球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的反以色列游行。
随着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深,国际社会要求停火的呼声越来越高。
5月21日,以色列和哈马斯签订了停火协议。
巴以冲突11天之后,在轰炸恐惧下生活着的巴勒斯坦人,开始涌向加沙的街道,他们在被炸毁的建筑废墟前、在被废墟覆盖的街道上,他们互相拥抱庆祝。
狂喜中带有忧伤。加沙一家商店老板阿什拉夫·阿布·穆罕默德说,“生活会回来的,因为这不是第一场战争,也不会是最后一场战争。”
自2007年以来,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了三场大冲突,另外还有几次小规模冲突。每一次都会导致加沙的基础设施成为废墟,每次都会出现人员伤亡。
杀戮带来的痛苦还可能引发巴勒斯坦人的新一轮报复。如今以色列国内的气氛同样严峻,总理内塔尼亚胡面临右翼阵营的愤怒反扑,称他过早停止战争。
巴以和解的道路仍然遥遥无期。加沙店主穆罕默德说,我们还需要等待。“很多家庭从民事登记中被抹去,这让我们感到悲伤,但这就是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命运,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