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广灿】

印军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财大气粗买买买,但结合现实新闻,却觉得如此重金打造的军队战力与其先进装备不太匹配。其实,印军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财大气粗。

一、印度军费都去哪儿了?

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报告,2020-21财年,印度国防预算是47137.8亿卢比,约合670亿美元。其中,陆海空三军获得财政拨款是44548.4亿卢比,占了全部国防预算的94.5%,剩余5.5%则用于研发部门、兵工厂、住房,以及海岸警卫队等。



将上面表格进行百分比换算,印军把钱怎么花的便可一目了然。



如果按照军种算,印度陆军一家占了三军预算的2/3,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空军其次,占比约1/5。海军最少,只有13.89%,不到1/7。

这个军费结构与印军的作战思想和兵种结构有关。印度三军总兵力约144万人,其中,陆军123.7万人,占军队总人数的86%。海军6.7万人,空军14万人,叠加仅占14%。虽然印度一直谋求控制印度洋,但当前定位的“主要敌人”是中巴两国,主要军事资源投入在西、北两个方向,作战依旧是以陆战为主。

如果按照具体项目开支算,最多的两项都是人员开支,占比超过60%:军队薪资占比31.9%,养老金开支占比30.04%。其中,陆军开支最多,薪资和福利加总约占三军总预算的50%多,占三军人员总开支的81.3%,这个开支比例就和陆军人数比例(86%)差不了多少。

而在关键的装备建设上,印军三军总预算为8969.8亿卢比,约126亿美元,占三军总预算的20%多一点。这个金额看着很多,但是三军均分后,就不是那么多了。

空军占比最多,约55亿美元,占三军总预算的8.7%,占三军装备预算的43.5%;陆军其次,约37亿美元,占三军总预算的5.85%,三军装备总预算的29.1%;海军最少,约34.5亿美元,三军总预算的5.5%,三军装备预算的27.4%。

可以直观感受到,印军军费分配特点是:集中于陆军,轻视海空军;集中于人员开支,轻视装备建设和训练保障。

二、印军作战水平究竟如何?

近几年,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舆论界普遍存在一种奇怪说法——虽然中国军费多、装备先进,但几十年没打过仗,已没什么战争经验;而印军拥有丰富的边境战斗与反恐维稳经验,这些中国都无法比拟。

但是,若从军队训练开支看,判断印军作战经验丰富很难站住脚,因为印度三军的训练、保障、维修费用只占7.72%。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印军除部分一线战斗人员具有良好的低烈度战争的作战经验外,其余大部分士兵并没有足够的作战经验。

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印军作战经验丰富的军人数量应较为有限。因为印军作战经验较丰富的军队主要是印巴边境附近的一线部队。

其次,印军作战军种局限于陆军,而不是海空军这种超级烧钱的技术兵种。

第三,作战经验较为片面。印军长期在边境执行的小规模冲突、巡逻、反恐、维稳等任务,很多甚至连低烈度都称不上。这种‘参与过一线作战’的部队,相对于印军其他几乎未参与过战斗的部队来说,技战术方面当然经验丰富。但若与其他国家军队相比,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总之,印度三军仅用7.72%的军费进行训练保障,这无法证明印军拥有丰富作战经验。

而中国军队与印军大不相同。长期以来,中国军队的人员开支、训练、装备预算的比例都接近于1:1:1。这几年军改,裁剪了军队中的很多冗余,提高了装备建设和人员福利的开支比例。2015年后,装备建设开支可以占到总预算的40%以上。



对比中印两国军费开支,中国2020年军费为12680亿人民币,约合1950亿美元,是印军的2.9倍。中国军费开支没找到详细数据,不过可以按照2017年比例进行估算:

(1)中国军队人员开支约为600亿美元,印度为390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1.5倍左右;

(2)中国军队的训练开支约为550亿美元,印度约为52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10倍以上;

(3)中国军队的装备开支约为800亿美元,印度约为126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6倍以上。

尽管从表面上看,中国军费是印度的3倍左右,不过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中国军队对印军的实际作战效能比,恐怕要远大于这个数。

三、为什么印军军费倾向于人员开支?

这其实与印军制度有关。

首先,印军是志愿兵役制,和我们国家以义务兵为主体、志愿兵与义务兵相结合的兵役制不一样。施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规定:公民都有参军的义务。既然是义务,自然不会花很多的钱在人员开支上。

其次,国家对退役军人的保障制度不一样。近几年,我国军人在薪资、福利待遇方面提高了很多,例如,退伍军人会获得地方政府给予的相当金额的安置费;一些军人转业后,地方政府也安排进入企事业单位等。也就是说,军人退役后,其社会保障是由地方和社会承担的。

印度并不是这样的。印军既然施行的是志愿兵役制,就要发工资,而且当兵很辛苦,工资低了还不行。目前,印军的基层士兵月薪大概是3000元人民币左右,士官每升一级大概涨薪500块钱。在我们看来,这笔钱并不多,但在印度已属于高工资。

印军的退役军人保障制度也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十分缺乏。

印度对退役士兵的保障手段是发放养老金。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是:退役前拿到的最后一笔工资,或退役前十个月工资的平均值,取50%发放。但是,若想申请养老金,必须服役满20年。所以,很多印军士兵为了获得这笔养老金而选择长期服役,结果导致印军士兵的平均年龄偏高,显得暮气沉沉,与我国军队朝气蓬勃的年轻士兵相比,简直就是中老年人。

由于服役时间越长,薪资就越高,即使养老金取日常薪资的50%,那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目前,印度共有320多万人领取军队养老金,以至于印军养老金开支的规模已接近现役印军的薪资开支。



四、为什么印度施行志愿兵役制?

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能够施行义务兵役制,是因为我们是现代民族国家。我们国家的形成与几千年积淀的政治文化认同,及几十年的革命战争有关。

无论是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只要动员民众参军,我们都主张均田。为的是让人民意识到,我们要建立的国家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当国家征兵时,民众就会认为,自己保卫自己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

而在长年的革命战争中,我们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人保障制度。平常是农、工、教、学,一旦服役就立马转为军人,退役后,还可以继续回到原来的岗位。比如,老家里的田地,复员后可以继续从事的工作,转业后进入的企事业单位等,都是我们解甲归田中的“田”。

而印度并不是现代民族国家。印度不像我们,新中国的成立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而印度内部缺乏基本的、具有凝聚力的政治认同。印度很难根据战争需要建立起类似我国的军人保障制度,其兵役制度主要继承英殖民时期遗产。在印度,当兵只是一种职业,民众参军并不以保家卫国为根本目的。因此,印度施行志愿兵役制。

但由于印度缺乏基本生活工作保障,军队在吸引年轻人参军时,首先需要解决他们退役后的生活问题,而这个解决方法就是养老金。因此,印度军费一下子就高起来了。

在这种制度下,一旦军费上涨,优先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装备建设问题,而是军人待遇和福利问题,其结果就是薪资、养老金的涨幅太快。2015-16财年时,印军的薪资、养老金、装备建设的份额占比是29.0%、20.5%、25.6%。但是在2020-21财年,三者的占比为30.2%、28.4%、22.7%。五年时间里,薪资占比上涨了1.2%,养老金占比上涨了7.9%,装备建设占比下降了2.9%。

但是上涨的这些养老金解决问题了吗?并没有。

印军已出现一种怪现象,就是军官缺编比士兵缺编还要严重。近几年,印军士兵的缺编率在2.1%-2.4%之间,但军官的缺编率在15%-19%之间,远高于士兵缺编率。这是因为很多印度军官在服役满20年后,便选择直接退役,然后用申请到的养老金去做生意。留不住优秀的军官,便难以打胜仗。

五、结语

最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印军给人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买买买?其实这是印军在无奈下的错误抉择。

印军在扣除人员开支后的费用实在太少,而为保持战斗力,采取了优先保障主力作战装备的方法。

例如,花30亿美元购买30架MQ-9B无人机。无人机重要吗?重要。但是对印军必要吗?这个不见得。

再比如当年声势浩大的126架中型战斗机采购计划,其出发点在于,通过建设一支武器数量与质量高水准的空军,在局部地区取得对敌的相对军事优势。这想法好吗?很好。但难以达到目的。印度花费近80亿欧元购买的36架阵风战斗机,相对于中国更先进、数量更庞大的机群,并不见得有什么数量和质量上的相对优势。

因为装备建设上能够获得的军费、人才、技术等资源相对较少,同时定的目标太高,心态急迫,使得印军倾向于购买一些杀手锏武器维持战力,进而使原本有限的军事资源,更加向明星装备集中。

这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明星装备的先进性超过了印度现有科研制造能力,导致40%左右的装备建设费用于外购,进一步降低了军费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过大的外购花销极大压缩了训练、维修、保障与科研等方面的费用。

号称是世界第四大空军的印度空军,一年的训练、维修与升级费用只有13亿美元不到。也无怪乎,印度相对先进的战机战斗力甚至比不过巴基斯坦技术相对落后的战机;更无怪乎印度空军频繁摔飞机都摔成了国际笑话。



印度空军频繁摔飞机(资料图/印媒)

对印军来说,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其实是立足本国生产的同时,保障已有装备的使用效能,而不是一味谋求先进但十分昂贵的明星装备。装备相对落后不可怕,良好的后勤保障、科学训练,以及稳定的后期升级,同样可以保证战斗力。印度空军的直接敌手——巴基斯坦空军,就是很好的例子。

总而言之,印度军队并没有真正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它构建在非现代民族国家框架下,同时并未建立有效解决军人保障问题的社会制度,这使印度在分配军事资源时,不得不优先保障军人福利待遇,极大压缩了装备建设、军事训练、武器保养、军事科研等方面的资源。

而印度又把战略目标定得太高,脱离实际,导致军队在建设中,不得不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重金外购杀手锏装备以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恶化军事资源的使用效率。

所以,不要看到印度经常重金买装备,就觉得印军财大气粗。这种不切实际的买买买,反而是面对难以解决的制度缺陷时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