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思想钢印(ID:sxgy9999),作者:人神共奋,原文标题:《股东数变化暗藏玄机,散户的四个致命操作习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股东数与股价变化


2015年的股灾时,流行过一个段子:


政府:3000点。

券商:3500点。

基金:4000点。

散户憋不住了:5000点!

机构落槌:Duang!归你了!

散户觉得被忽悠了,要求重拍。

机构同意了,这回让散户先拍。

散户:3000点。

机构:Duang!归你了!


段子之所以好笑,因为它常常切入内心最深处的悲剧。散户之所以赔钱,因为散户有一些容易赔钱的固定行为模式,可以通过“股东人数”与股价对应关系中发现一些明显的规律。


以前的庄股时代,股东数是至关重要的数据,代表庄家还在不在;现在庄家模式日渐式微,这个数据常被我用于观察机构票的机构与散户的博弈状态,因为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散户,同时,机构的账户资金通常比较大,所以它的判断方法很简单,只有两条:


  • 股东户数上升的过程,是机构减仓,散户加仓的过程;


  • 股东户数下降的过程,是机构加仓,散户减仓的过程。


这里要强调的是,本文分析的标的都是机构票,即基金、险资和外资有一定比例持仓的公司,通常都是绩优公司。这一类标的的介入者,可以明显的分为机构和散户,而与“机构票”对应的游资票、散户票,则无法区分,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内。


股东户数与股价的变化,可以总结为两种经典关系与两种反常关系。


二、两种经典关系


经典关系一:股东数上升(机构卖散户买),股价下跌


比如,去年9月~12月的浙江美大,股价从8月底的24元跌到12月底的15元,同期,股东人数从2.7万户上升到4.7万户,增长了74%,是一个明显的机构把筹码卖给散户的过程。




为什么在机构卖散户买的模式下,股价容易下跌呢?因为机构如果下达了卖出指令后,交易员为了顺利完成卖单,倾向于采用主动性抛盘,打压式出货,而且为了防止交易拥挤,会选择在开盘后的一个小时内完成大部分卖单。


而散户的交易习惯比较多样化,在下跌中买入,常常习惯于在下方埋单,其交易心理是“便宜才买,买不到拉倒”。所以在持续一段时间的“机构卖散户买股东数上升”的模式下,股价容易出现连续缓缓阴跌的走势。


散户当“接盘侠”最极致的例子是亿纬锂能,股东人数显示2月10号到19号上升了16%,而期间只有18、19这两个交易日,从K线图和分时图中,可以明显看到,机构不计成本的狂卖,散户开足马力奋勇接盘。




经典关系二:股东数上升(机构卖散户买),股价下跌


比如分众传媒,去年股东人数从3月底的20万户,下降到9月底的14万户,而这两个季度,股价涨了整整一倍,而且是分众传媒的历史大底,也是最安全的区域。



散户很容易在底部上涨后,把筹码卖给机构,即为“解套单”,这个交易心态我在上一篇《6000字深入分析10年投资格力的8大难点》一文中分析过:


散户对公司的理解不透彻,对利空心理准备不足,在漫长的套牢中,面对各种利空的发酵,从坚定的长线持股者到怀疑论者,最后变成“再也不相信什么价值投资,只要回到成本就卖”,这种心态,导致在机构买入时,散户喜欢在上涨中提前埋单,造成了散户一路卖,股价一路涨。


当然,如果没有散户的解套单,机构可能少量买入就会导致股价短期内暴涨,从而买不到足够的仓位。以前庄家在做庄前,一定会计算历史上套牢盘的价格区间,判断是否在底部收集到足够的便宜筹码。


很多炒股秘籍告诉你,股东数下降代表后市看好,上升代表后市看淡,这种方法其实没有道理。美年健康从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10日,由于几个知名公募基金的买入,股东数下降了35%,股价一路大涨。



但其后,股价见顶并一路下跌,到3月底为止,股东数并没有大幅上升(易方达中小盘的一季报也显示还在),虽然4月的股东数没有公布,但从美年两个跌停的4月6、7号这两天该基金的净值表现看,应该没来得及跑。


现在不是庄股时代,股价的涨跌并不取决于有没有机构,而是基本面的边际变化。


同样,“机构卖散户买”不一定看空,期间股价甚至也可能上涨,这就是下面的两种反常关系。


三、两种不常见的关系


反常关系一:股东数上升(机构卖散户买),股价上升


散户推动股价上涨的例子也很多,通常是市场形象非常好的,知名度极高的公司,刚好业绩爆发性增长,或者遇到某个题材。


比如比亚迪,股东人数从6月底的最低点10万人,到了今年2月底,暴增至45万人,机构一路卖卖卖,但股价一路从70多暴涨至270多元。



不过这类情况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像比亚迪这种“反常”了一年的公司,可能还有游资的参与,先从散户手中买走筹码,迅速拉高后再卖给散户,不断重复。因为游资短期快进快出,股东数一个季度才公布一次,不一定看得出来。


但这种高度散户化的筹码结构,一旦遇到行情反转,其跌幅将非常惊人,比亚迪在今年2月见顶后,一个月最多下跌43%。


散户推动股价上涨的现象在合适的条件下,还会大规模出现。


去年疫情爆发,春节后短期暴跌后的第一波单边上涨的行情中,大部分白马股都出现了股东人数上升的现象,这是因为疫情突发,导致机构节前仓位太重,开启紧急了减仓模式,却遭遇春节在家无处花钱开启全天炒股模式的散户的疯狂买入,轧空机构,推动行情一路上涨。如果不是后来海外疫情失控的大利空,很可能会造成一波“疯牛”。


在2015年的5月,去年7月初,今年春节前,很多公司也都开启了散户推动股价的“疯牛模式”。


反常关系二:股东数下降(机构买散户卖),股价下跌


这种模式在庄股时代属于打压吸筹,比较常见,但现在监管严查操纵股价行为,机构买入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推升股价,所以这种反常的情况在机构票中,只有特殊时期才会出现。


比如去年一季度,山西汾酒股东人数下降了24%,股价下跌3%,爱尔眼科股东人数下降了17%,股价下跌0.46%,说明期间有散户大量一致性的卖出。


其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市场很恐慌,散户心态是跌下去的舍不得卖,疫情受益标的不愿卖,只能卖那些看起来应该是疫情受损却跌幅不大的公司,汾酒、爱尔都是如此,刚好给勇于逆势建仓的机构送筹码。


一般而言,机构买入总是要把股价买到高位,而这种较为罕见的情况日后往往会开启“送钱模式”,山西汾酒从3月底的90元,一路涨到今年2月最高460多元,爱尔眼科从30最高涨到90元。(这里要再次强调,本文总结的规律都是机构票,不能用于其他标的上)


说完了四种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散户的经典买入与卖出模式了。


四、散户的经典买入与卖出模式


大部分公司一个季度才公布一次股东人数,只有个别公司每10到20天就公布一次股东户数的变化,可以让我们看到颗粒度更精细的股东人数变化。


下图是立讯精密从去年2月到现在(2021年4月23日)的股东人数变化(下)与股价(上)的对应图。期间,股东人数逐波上升,而股价经历了“上升——盘整——下跌”的典型筑顶走势。


从基本面上说,立讯股价的上涨和下跌,一方面与TWS耳机销量预期(不是销量本身、更不是业绩)变化有关,一方面与消费类电子整体估值下降有关。


不过 ,如果从筹码分散与集中的角度,你会看到其中机构与散户博弈更多的细节:



虽然总体上股东人数逐波上升,但其中有几次“向机构集中”的次级趋势,我在图中用蓝色框标出,而黄色框标出的是几次大的“向散户分散”的过程,其余是没有明显趋势的阶段。


由此,我总结了散户的三大经典买入模式和一种经典卖出模式。



去年的第一次“散户分散趋势”出现在春节后到3月底,散户在外部重大利空下,反而越跌越买,这就是散户的第一种经典买入模式——“抄底模式”。


这看上去与传说中散户追涨杀跌的印象不同,其实,在市场形象良好的大白马中,“抄底买入”才是主流。立讯在2019年业绩连续超预期,全年一路大涨小回,抄底100%赚钱的结果固化了散户逢低加仓的行为模式。



接下来,去年的第一次“机构集中趋势”出现在4月和6月初,随着机构加仓买入立讯,股价慢慢上升,散户开始抛售底部筹码。


散户习惯于在底部上涨的初期卖出,用波浪理论,散户的经典卖出区域是一浪上升接近前期套牢区域的时候。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很多散户喜欢给自己一个盈利目标,获利在10%以上,就拿不住筹码了。


这是散户的经典卖出模式——解套卖出和达到盈利目标卖出,结果导致机构在相对低位,反而容易买到足够的仓位。



接下来,第二次“散户分散趋势”出现在去年6月中旬到8月上旬,股东数上升了139%,这里包含了散户的第二种经典买入模式“追高模式”和第三种“回档模式”。


7月中旬以前的“追高模式”是在前期高点附近震荡后突破新高后一路买入,用波浪理论,散户的经典买入区域是主升浪上涨后期(6月中下旬)或者整个市场的疯牛阶段(7月初)


“追高模式”的散户和“抄底模式”的散户不同,后者是标准的价值投资者,逢低买入,逢高卖出,只是对公司价值的理解不到位,或者盈利模式就是做波段;而前者是标准的跟风买入,大部分都是抄作业的。


7月中旬以后的第三种“回档模式”是在暴跌初期逢“低”买入,这种散户是标准看图操作,策略是自选几十支大牛股,选择回档的标的买入。这种操作看似安全,实际上几乎肯定会在暴跌初期在半山腰套牢。


散户的经典买入和卖出模式,本身并没错,但前提是对公司的买入逻辑有清醒的认识,有相应的投资体系配套,否则很容易赚小钱亏大钱。


事实上,机构的买入也未必都能赚钱,立讯去年的第二波“机构集中趋势”事后证明是买在头部——包括我。(手动狗头)


五、机构与散户买入行为的差异


去年立讯精密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波“机构集中趋势”出现在8月下旬到10月中旬,股东人数从37万下降到27万,虽然期间股价上涨了15%,但事后看,却是标准的头部区域的右半侧。



这一段时间机构买入的理由是海外疫情缓解导致的三季报和年报继续高增长的预期。但到了10月份,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第一、疫情再次严重,苹果的销量预期下降;


第二、安卓系的TWS耳机技术上出现了飞跃,爆款频现;


第三、最重要的,市场对消费电子周期性的担心重现,立讯60倍的估值很容易被质疑。


所以,不能简单的说,机构买入后股价就不会跌了,高估值的机构票对业绩的边际变化更敏感,还有一些机构不一定看长线价值,只是基于景气度而持有,景气度一旦下降,就会卖出。


但机构出错的类型与散户不同,机构的错误往往是对公司业绩、对市场偏好的判断失误,其买入卖出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散户的很多行为是一种重复出现的、有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固定模式。


以立讯的第三次和第四次“散户分散趋势”为例:



第三次是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下跌中散户启动了第一种“抄底模式”大量买入。


第四次是今年一季度,股东数上升了51%,期间分为两段,第一段是1月上旬,启动的是第二种“追涨模式”,后面的两个半月,2月份是第三种“回档模式”,3月份又回到了第一种“抄底模式”。


这种本能驱使下的“买买买”,把股价从56元短暂地买到62元后,一路抄底至腰斩的32元。


六、为什么对股价的变化反应过度?


先总结一下散户的三种买入模式和一种卖出模式:


  • 买入模式一“抄底模式”:下跌中抄底,越跌越买


  • 买入模式二“追涨模式”:在主升浪的后段或在大牛市的氛围中追高买入


  • 买入模式三“回挡模式”:在牛股在回档到一定阶段后买入


经典卖出模式:解套或达到目标涨幅后卖出。


其中“抄底模式”和卖出模式基于价值投资和均值回归买入,“追涨模式”和“回挡模式”是基于趋势交易理论买入。


散户的这四个行为模式对应着一个巨大的缺陷:对股价的变化反应过度,对基本面的变化反应不足。


非常明显,散户的买入和卖出都是基于股价的反应。当然,“抄底模式”和“回挡模式”对公司基本面是有所研究的,但非常遗憾的是,研究只是帮他们选择了标的,而买入卖出的行为并不是由基本面逻辑驱动,而是由股价变化驱动。


为什么散户会对股价变化反应过度呢?因为基本面需要深度研究,其变化需要密切跟踪,而对股价的反应是一种人人都有的直觉,股价的剧烈变化,总能在短期内淹没人的理性思考。


当我们放弃难度大的研究,而追求简单直接的股价反应,错误便在所难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思想钢印(ID:sxgy9999),作者:人神共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