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鳕鱼,大家都不陌生。它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家常可以做成清蒸鳕鱼、香煎鳕鱼、麻辣鳕鱼、红烧鳕鱼等多种菜肴,让人一想起来便食指大动。
▲鳕鱼及其常见烹饪方式
这种上等食材主要有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鳕鱼和格陵兰鳕鱼三类,分布海域分别对应大西洋北部、太平洋北部以及格陵兰岛海岸线。
而冰岛,作为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天然渔场,自然也是鳕鱼的重要产地之一。这里出产的大西洋鳕鱼深受欧洲,特别是英国消费者的喜爱。
▲蓝色部分为盛产大西洋鳕鱼海域
在许多英国人看来,鳕鱼不仅是日常饮食中的必备食材,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9世纪时,鳕鱼肝油被证明能够缓解肺结核、风湿病、营养不良等病痛。因此,英国一直以来都是冰岛鳕鱼的最大出口国。
▲鳕鱼肝油的营养成分
按理说,一个供应商,一个消费者,一个有鱼,一个想吃,英冰之间的合作应该是互利共赢、天衣无缝的才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20世纪50至70年代,为了这些美味的鳕鱼,英国与冰岛之间共爆发了三次战争,史称“鳕鱼战争”。
因为英国人不仅想买来吃,还想捞来吃。
▲常见的鳕鱼品种
1.英国的鱼与渔
一直以来,英国对包括鳕鱼在内的各种鱼类,需求量都非常巨大。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鱼真的非常好吃,虽然就口腹之欲而言,营养美味又不易致胖的优势,已经足以让鱼跻身为英国居民的永久性食谱。但英国人对鱼的偏爱显然不止于此——从精神信仰的角度来看,鱼还拥有着一种特别的意义。
▲耶稣鱼的标志。在希腊语中,鱼这个单词所包含的字母,可以被翻译为“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我们的救主”
圣经与西方的宗教作品中,曾出现过许多与鱼有关的内容,比如“五饼二鱼”的记述等等,这是因为鱼在基督教的文化中,是很重要的象征物——耶稣被称作渔夫,他的信徒则是鱼,因此鱼可以代表门徒信念,预表救恩。
基督教徒们相信,食鱼能够体现对耶稣的效仿和崇敬,也意味着他们将被耶稣及其使徒拯救,于是在基督世界中,食鱼渐渐演变成了带有宗教意味的饮食习惯。
▲在许多版本的画作《最后的晚餐》中,都有鱼这道菜肴
同时,鱼也是基督教斋戒的官方指定合作肉类。它作为一种低脂肪的冷血动物,能够很好地顺应忍耐、克制、自律、反思的需要,在长达数月的斋戒期间,所有可能会刺激“欲”的肉类都不能被食用,只有鱼是受到认可的替代品。
等到公元16世纪,英国议会甚至推出了“食鱼日”,规定四旬斋和每周的周三、周五、周六都不能吃肉,必须吃鱼,否则将会被处罚金3磅或者监禁3个月。
虽然这条法令推出后,贵族和平民多有抗议和违反,但执法者始终刚正不阿,于是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英国总体还是形成了一种全民吃鱼的氛围。
▲关于星期五鱼的宣传图。因为耶稣在星期五受难,所以基督教徒们认为星期五是一个重要的赎罪日,需要斋戒。其实许多国家都有礼拜五晚餐吃鱼的习惯
当然,英国政府如此鼓励食鱼,可不单纯是为了把鱼吃成自己的代表性美食。
1563年推出的关于“食鱼日”的法规中明确写道,之所以命令吃鱼,是为了增加渔民和水手、恢复港口城市和航海政治。也就是说,鱼已经从信仰鱼进化成工具鱼,被用来刺激渔业发展,进而带动航海业进步,最终提升海上军事力量。
事实证明,这类措施是有效的,居高不下的鱼类消费需求,加上人口增长的刺激和自然资源的支持,都不断推动着英国海洋渔业的兴盛,以及海洋经济的繁荣。
▲1555年,渔民们用木船捕鱼的场景
以英国西南部的康沃尔郡,以及大雅茅斯地区为例:
前者拥有“上天恩赐”的优越地理位置,曾是英国最大的鱼类加工处理基地,在渔业贸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后者则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渔业中心之一,那里的渔民每年都会出海两次,前往冰岛附近的海域捕捞鳕鱼,生产的鱼制品遍销欧洲。
▲停泊、吞吐着许多渔船的大雅茅斯港口
大约在中世纪前后,英国便已经成长为西欧著名的渔业强国。
渔业贸易不仅为英国创造了非常可观的商业利润,也带动着整个造船业的水涨船高,据说在都铎时期的英国,想要买到一艘排水量超过80吨的渔船,经常需要等上三年的时间。
而与此同时,造船业的发展又推动了技术的革新,使越来越多的造船厂能够造出优质的战舰,从而为海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看到如此多的好处,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会“冲冠一怒为了鱼”了,只要有人想断它的财路,冲突就是难以避免的,不为了鳕鱼,也会为了扇贝。
▲英国渔民船舱中储存大量鳕鱼干,直接到欧洲大陆沿海贩卖
2.冰岛的鱼鱼鱼
对于遥远在大陆之外的冰岛来说,鱼几乎就是它的全部。
冰岛,国如其名,是一个位于北大西洋中部的、非常寒冷的岛国。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充斥着大面积的砾石与砂原,另外还有约12%的面积是冰川,约10%的面积是新生的熔岩,只分别有1%的面积是桦树林区和可耕作的土地。
▲冰岛,拥有着异常美丽的风景,以及难以耕耘的土地
这里的资源很是贫瘠,虽然畜牧业还比较发达,但是粮食完全不能自给,绝大多数工业品也都依赖进口。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冰岛都在温饱线上挣扎。
不过幸运的是,上帝关上了农业的门,又为冰岛打开了另一扇渔业的窗。
▲十九世纪的冰岛渔船
▲十九世纪冰岛渔夫的小屋
冰岛附近的海域,是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的交汇之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海洋浮游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因此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冰岛附近海域的洋流示意图。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密度的差异会使海水发生垂直方向的搅动,从而把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面,实现营养物质→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供应
据20世纪的数据显示,国土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冰岛,拥有着超过75万平方公里的渔场。这些渔场每年都可以提供100多万吨的渔获量,以进行加工和贸易,最终为冰岛换回50%以上的外汇收入以及70%左右的商品出口额。
靠海吃海,当把目光转向海洋后,冰岛很快依靠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生活水平极高的发达国家,甚至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冰岛主要的渔(鱼)业(虾)资(蟹)源(螺)图例
所以,如果说鱼对英国来说是财路,那么对冰岛来说就是生路。不管是谁想动冰岛的鱼、想动冰岛的未来指望,不管对方有多强大,冰岛都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而鳕鱼,正是冰岛最重要的捕捞鱼种之一。
生活在北大西洋大陆架海域的鳕鱼,以其他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食量大、生长快,还喜欢集群性洄游,因此易于捕捞。
▲鳕鱼的产卵地,以及幼、成年鱼的行动轨迹图
与此同时,鳕鱼的市场也十分广阔。一方面,鳕鱼刺少,肉质又细嫩,很适合用来腌制鳕鱼干,在冰箱还没有诞生的年代,不易腐败的特性为鳕鱼的长途贩运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鳕鱼不仅便宜,还拥有着非常高的蛋白质含量,能够为中世纪时处在饥饿和贫困中的欧洲人,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活下去的希望。
另外,像英国那样因为口腹之欲、精神信仰甚至政策规定,而特别偏爱吃鱼的国家,对鳕鱼的需求量也是尤为巨大的,比如英国那道不是国菜,却胜似国菜的著名大众美食炸鱼薯条,就大多是用各类鳕鱼做成的。
▲炸鱼薯条配豌豆泥及塔塔酱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鳕鱼甚至被许多欧洲国家视为战略资源,称作中世纪的石油。当时英文里的“fish”这个词,如果不作特别说明的话,就用来指代鳕鱼;而在冰岛,鳕鱼这个词就代表财富和金钱,鱼的腥气也被描述为“钱的香气”。
▲刚刚背井离乡、港口上岸的各种新鲜鱼类
大约从中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加入到了捕捞鳕鱼的行列中,并逐渐把它发展成了一种产业。但不管是鳕鱼还是别的鱼,蛋糕都只有有限大的一块,其他国家的进入必然会引起对资源和特权的争抢。
到了近代,随着捕捞技术的进步和捕捞能力的提升,数以亿计的鳕鱼、鲱鱼、鲭鱼被做成了鱼干、鱼糜、鱼罐头。虽然盘中餐很好吃,但过度捕捞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更加凸显,各国之间关于渔业资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英国渔民在船上就开始腌制鳕鱼干
3.为了鳕鱼而战
其实鳕鱼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在很久以前,它也曾是灭火器。
16世纪时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瓦洛阿家族和哈布斯堡家族发生了战争,双方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鳕鱼的渔汛期到了,于是双方一致决定罢战,各自回家捕鱼去了。
那时鱼量还绰绰有余,不像渔业资源渐渐枯竭以后,就算双方愿意停止战争、回家捕鱼,也会在捕鱼过程中为了抢夺更多的渔获而重新开战。
转折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中期。那时欧洲各国的传统渔业已经恢复,集捕鱼、加工、提炼和处理为一体的现代化捕鱼船也开始普及和大量使用,于是捕捞作业越来越密集,鳕鱼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减少。
▲20世纪后半叶的木质拖网渔船模型
▲20世纪的拖网渔船
1950年,为了保卫鳕鱼资源,冰岛宣布将距离海岸线4海里以内的海域为禁渔性领海,所有外国船只不得擅入,英国的渔船也被赶出了传统捕鱼区。
这比较像是一次试探,尽管英国人很快对此表示了不满和抗议,并关闭了冰岛渔产品的进口通道,但由于冰岛政府采取充耳不闻策略,再加上欧洲经合组织的介入,英国人很快偃旗息鼓,被迫接受了作为“开端”的四海里。
而有了4海里,自然就会有12海里、50海里甚至200海里。
▲冰岛逐渐扩大的专属捕鱼区
当焦虑的冰岛人发现4海里的禁渔性领海并没有解决问题,鳕鱼的捕捞量仍然在持续下滑时,他们决定继续扩大这个距离,并拒绝所有的磋商方案。
1958年提出的12海里专属海域对应着第一次鳕鱼战争。当时首先作出反应的是英国的渔业利益集团,他们很快向英国政府施压,督促政府派出37艘战舰以保护本国的渔船,英冰之间的渔业争端自此升级为武装冲突。
▲鳕鱼引发的英冰战争
虽然当时的英国较冰岛强大许多,但由于冰岛目标明确、立场坚定,英国的舰队反而在炮火中落于下风、损失惨重。
▲冰岛雷神海岸警卫队的船只
在冰岛船只的横冲直撞下,几乎无法实现渔船保护的英国政府不得不决定撤军,并申请谈判。最终,英国收回了所有的反对意见,但被允许在三年内分期撤出12海里的专属渔区。
事情到这里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1971年,冰岛再次将专属渔区的范围扩大到了50海里,并为此准备了特殊武器——一种专门用来破坏拖网渔船的拖网的刀具。
他们为所有的海岸警卫队船都配备了这种“尖锐爪子”,只要靠近拖网渔船,就可以通过割断钓线来实现船网分离,打击侵入禁渔区的他国渔船。
▲冰岛在鳕鱼战争中使用的特殊武器
▲特殊武器的工作原理
其实这算是一种无差别攻击,并没有专门针对英国的意思,但在所有面临“失网危机”的渔船中,英国的反应又是最强烈的。据统计,在长达一年的斗争中,冰岛共截获了渔网84张,其中69张都属于英国。
英国人当然咽不下这口气,第二次鳕鱼战争随之爆发。
在这一次冲突中,双方依然尽可能避免出现真正的人员伤亡,于是海域上就出现了有趣的一幕:曾经参与过二战的英国皇家海军护卫舰,以及维京海盗的后人、一切为了命根鱼的冰岛船只开起了“碰碰船”,虽然撞击一直在发生,但总会有空歇的时间让双方的“伤船”回母港接受修理。
▲英国皇家海军护卫舰与冰岛海岸警卫队的奥丁号相撞
而这个如同“玩游戏”的战争过程,也很应景地有一个“耍赖式”的结局——冰岛以与英国断交、退出北约、赶走驻冰岛的美军为威胁,成功使北约和美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并向英国施加压力。
在两位惹不起的大佬的注视下,英国只好又一次退让,承认了50海里的渔区,冰岛则又一次得到了它想要的结果。
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鳕鱼战争发生在1974年,冰岛又双扩大专属捕鱼区至200海里,都快被气到麻木的英国渔业利益相关者们也又双表示了强烈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急得跳脚的利益相关者,英国政府可以说是比较冷静了,在三次鳕鱼战争中,不管出于顺应时局还是息事宁人的目的,英国政府的态度都相对被动而消极,不然也不会在斗争中一再谈判,又在谈判中一再妥协。
1976年,在北约和美国的又一次共同施压下,英国最终还是向200海里低了头让了步。
▲如今的、英国附近海域的捕鱼范围划分
自此,英国这个传统的渔业大国,彻底丧失了拥有570年捕鱼历史的传统渔区,而视鱼如命的冰岛,则享有了200海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继续快乐地捕捞、加工、出口各式各样的海洋鱼类,并不断积累着财富。
▲冰岛的渔业及其可持续性发展报表
不过仁义不成买卖在,虽然仗也败了、权也没了,但鱼还是要吃的。鳕鱼战争结束后,英国又重新成为冰岛鳕鱼的重要消费者。一直到2015年,西班牙才取代了英国,成为冰岛鳕鱼的最大出口市场,但就出口额来说,英国依然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