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昂莱的兵变:大缅族主义者的内讧

2021年,缅甸军方发动兵变,软禁了缅甸实际掌舵人昂山素季以及她手下一大批民盟官员。军方对外的“理由”是——昂山素季“选举欺诈”。



▲昂山素季


回想2015年,昂山素季迎来了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在大选中以93.2%的支持率带领民盟接管了这个国家的行政权力。毕竟此前只是在野党、缺乏从政的历练,相比于组织严密、务实老练的军政府,昂山素季政府手腕的不成熟很快被暴露在阳光下。



▲昂山素季、缅甸总统温敏和其他领导人在凌晨被“带走”


五年来,缅甸的GDP增长速度在6.3%左右徘徊,甚至不如军政府时期的7.3%。物价飞涨、财政赤字、失业率节节攀升,昂山素季并没有如当初许诺的一样,让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

除了糟糕的经济,昂山素季还开出了民族和解的空头支票。但在2016年,昂山素季与军政府媾和,对部分少数民族执行种族灭绝行动。此事一经报道,举世哗然,昂山素季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厌弃。

军政府曾乐观地估计:2020年将会是昂山素季的滑铁卢。2019年的信任民调中,昂山素季带领的民盟跌落至52%。根据西方观察组织的调查,军方支持的巩固与发展党的支持率正在显著爬升,敏昂莱为首的缅甸军头对2020年大选格外期待。

2020年大选的结果出乎敏昂莱的意料。尽管昂山素季所在的民盟执政成果不尽人意,但最终还是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大选。

2.昂山将军的挽歌:曾经拥抱过的民族和解

对于突如其来的兵变,最乐见其成的是缅甸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了。不管是军政府的黑暗还是昂山素季的民主,他们都奉行大缅族主义,把宪法中“民族平等、权力共享”的条文束之高阁。



▲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

讽刺的是,“民族平等、权力共享”、民族和解是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戎马一生所追求的,而昂山素季恰恰利用她父亲昔日的威望才掌握了权柄。



▲缅甸币上的昂山将军


昂山将军是缅甸的国父,他把缅甸从英国、日本人手里拯救出来。1947年2月9日,在昂山将军力邀下,缅甸领导人、英国人以及缅甸少数民族代表在掸邦彬龙镇召开协商会议,达成了在“民族平等、权力共享”框架内,少数民族加入缅甸联邦的共识,史称《彬龙会议》。



昂山将军的政见遭到了大缅族主义者的反对。1947年7月18日上午,缅甸右翼势力冲进昂山将军的办公室,昂山将军连同正在开会的部长们惨死在冲锋枪的扫射下。



▲歌颂《彬龙会议》的画作


由于昂山将军的骨干精英尽丧于此,遇刺后的昂山同盟在政治上显得疲软无力。尽管如此,在昂山将军继任者手中,缅甸还是从英国人手里独立,民族和解如愿以偿。少数民族代表纷纷从自己的聚居地来到中央就职,哪怕是弱小的缅甸少数民族,政府都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比如罗兴亚族就在政府中有四个席位,官衔最高者官至部长。

3.奈温的天下布武:野望与穷途然而,昂山将军的继任者独木难支,很快在各方势力的推搡下倒台。1949年,一个野心勃勃的缅甸军头出访英国,得到英国武器弹药和军事训练的支持,这个人就是奈温。1962年3月2日,奈温悍然发动政变,逮捕了国家元首和部分少数民族代表,篡夺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奈温

奈温组织七万三千军人,创立自己的政党,并取缔其他一切党派。从此刻起,缅甸只能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军队的声音;只能有一个意见,那就是军头的意见。

奈温的第一个意见,就是围剿少数民族。烽火点燃了缅甸中部、三角洲地区、克伦邦、克钦邦、若开邦等少数民族地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国家不得不把三分之一的财政投入到内战中,曾经东南亚最富有的缅甸,陷入了外贸萎缩、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黑市猖獗的窘境。



▲缅甸少民武装


“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这是史书评价宋太宗赵光义的一句话。熟读史书的老人家在此句旁批注了三个字:但无能。老人家此言用来形容奈温也恰到好处。

奈温一下子开辟了数十个战场,奈温同时与十几个少数民族、二十余个反政府武装交火。胜利未如奈温幻想的那样唾手可得,政府军可悲的战斗力也沦为世人的笑柄。时至今日,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依然活蹦乱跳,而奈温则尝尽了人民的唾骂。

1987年,山穷水尽的奈温军政府把缅甸整成了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均GDP190美元。

4.英国人的搅屎棍:仇恨的种子

若开邦是缅甸西南的一个富庶的省份,毗邻孟加拉,受印度文化的熏陶,十八世纪以前,独立于缅甸而存在。



昂山将军死后,若开的佛教徒与穆斯林曾携手同缅甸军队作战,试图获得自治的权力。六十年代,双方偃兵息武,昂山的继任者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达成和解。

然而奈温军政府上台后倒行逆施,若开再次陷入了动荡与骚乱。

罗兴亚民族是若开穆斯林的一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1978年,奈温针对罗兴亚人发起了代号“龙王”的行动,表面上号称调查移民,暗地里对罗兴亚人进行迫害。

奈温对罗兴亚的敌意源于历史上英国人的陈年烂账。1885年11月13日,英国人借口缅甸政府迫害英国的柚木商人,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英军从英属印度殖民地集结了一万左右的穆斯林兵力,沿着伊洛瓦底江溯流而上,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



▲英缅战争

仅仅三天,缅甸贡榜王朝的王宫被拿下,英军的损失为3人死亡,23人受伤。末代缅王锡袍和他的王后被流放,开启了缅甸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以少数统治者奴役广大人民,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祖传手艺。为了更好地奴役缅甸人,英国人秉着“以夷制夷”的策略,挑动了当地的三大矛盾。

根据《杨达波条约》,英国人规定印度人可以自由地进入缅甸。英国人带着上万来自吉大港的穆斯林军队驻扎在缅甸,又从印度殖民地迁来六十万人口,把缅甸打造成除了南亚次大陆以外,印度裔人口最多的国家。



英国人把入缅的印度人当作殖民帮手,让他们充当政府、军队、警局、银行的帮手,并赐予他们凌驾于缅族之上的各种特权。这些印度人趁机霸占缅族人的土地,强奸缅族女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缅甸大量农民破产,蜂拥至城市中,迎接他们的是入缅印度人和英国人的沆瀣一气、疯狂压榨。据统计,1938年,入缅印度人把持了缅甸55%的产业与田地。

英国搅屎棍们还离间缅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他们对两者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统治策略。他们直接统治者人口占主体的缅族,榨干他们的每一滴血汗,殚精竭虑地夺走缅族人的土地和口粮。

截至1936年,47.7%的下缅甸耕地被入缅印度人、英国殖民者巧取豪夺;缅甸每年出口314万吨粮食给英国老爷,而缅甸当地人的人均大米消费从每年150公斤跌倒了每年110公斤;七万多缅甸农民破产,沦为炼油厂、碾米厂、铁道部门的农民工。

面对少数民族,英国人则换了一副面孔。他们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各族土司的头人,培植亲英势力。英国人招募少数民族为自己效力,通过这些少数民族的条子、打手,英国人可以在镇压缅族人此起彼伏的叛乱的过程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以夷制夷”的第三个锦囊就是教唆缅甸当地穆斯林与佛教徒的对立。缅甸的佛教青年会一直是英国老爷们的入喉之刺。缅甸的寺庙是培养本地知识分子、启蒙爱国主义的摇篮。

早在1897年,僧侣们就打着“复兴佛教”的旗号,奔走在缅甸的各大城市。1906年,僧人的民族运动就从星星之火进阶到了全国性的组织,佛教青年会应运而生。他们创办报刊——缅文报纸《太阳报》,不断启迪民智,唤醒民族意识。

1920年,佛教青年会进一步壮大,改组成为“缅甸人民团体总会”,旗帜鲜明地跟英国殖民者对着干。在一份1938年的英国殖民当局的调查报告里,英国人忧心忡忡地写道:“许多年轻一代的僧侣转向了政治……在缅甸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每一个政治家的背后都有本地的或者特定的僧侣、僧侣协会支持。”

为了掣肘佛教徒的爱国运动,英国人利用了缅甸境内本土的、移民来的穆斯林。在十八世纪以前,缅甸本土的穆斯林主要在若开邦繁衍生息,当地的穆斯林与佛教徒和谐共处了千年之久。

1931年,一个叫皮瑞的穆斯林出版一本书,言辞间对佛陀不敬。英国人的报纸夸大其词、过激宣传,缅甸地区的佛教徒和穆斯林从此势不两立,荼毒至今。把矛盾转嫁给宗教后,把英国人才得以明哲保身。



▲在英国的挑唆下,佛教徒和罗兴亚人势不两立


5.奈温的宁错杀、不放过:丧失的公民权

风水轮流转。独立后,鉴于僧侣的功绩和政治影响,佛教在缅甸取得了崇高的地位。甚至一代国父,昂山将军,少年时都受教于那卯大法师吴多毕达主持的迪彬格亚寺庙。

受到佛教文化的洗礼,昂山将军选择对少数民族、历史仇恨达成谅解;奈温则与昂山将军政见不合,他从小见证了入缅印度人的地主、资本家以及一些少数民族警察骑在缅族头上作威作福,心中埋下了反攻倒算的种子。

而罗兴亚人一部分是入缅印度人的后裔,剩下的本地罗兴亚人也因为信奉伊斯兰、隶属少数民族,受到了奈温为首的军政府的敌视。1978年,奈温又获悉罗兴亚人与缅甸共产党的往来,他认定罗兴亚人企图分裂国家,下定决心对罗兴亚人痛剿。

早在1948年1月4日和5月3日,缅甸政府颁布了《缅甸联邦入籍法》和《缅甸联邦选择国籍条例》,缅甸的少数民族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册缅甸国籍。罗兴亚人普遍不识字,也没人能看得懂这些佶屈聱牙的法律条文,加上若开邦恶劣的交通环境,大部分的罗兴亚人错过了这次注册。

1982年,包藏祸心的军政府推出了《公民身份法案》,规定公历1823年以前就定居在缅甸的民族,才有资格获得公民的身份。1823年这个特殊的规定的背后,是针对入缅印度人的后裔的清算。因为1823年起,英国人招募了四万印度军队展开了若开争夺战,拉开了第一次英缅战争的序幕。

缅甸独立后,一部分定居若开邦的入缅印度穆斯林移民别国,以避免将来可能的清算,部分有条件、有资产的入缅印度穆斯林只是换了个国家,小日子照过;剩下的穆斯林有相当一部分是公元八世纪起陆续在若开邦定居的穆斯林后裔,他们在殖民时代没有跟着英国人捞着什么好处,自然没有金银财宝相随。

这批穆斯林中有的为了躲避若开分裂分子同政府军的冲突,移居孟加拉国,但是孟加拉毕竟是联合国钦定的最穷国之一,战火结束后,他们又偷偷回到祖地讨生活;其余的罗兴亚人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去理会城头变幻大王旗。

《公民身份法案》推出后,那些祖上是、或者本人就是入缅印度穆斯林的罗兴亚人被奈温理所应当地清算,一些作恶多端的家伙还没去世、因为种种原因出不去,被利索地指认出来,品尝了现世报的滋味。

对于那些八世纪就扎根在若开的罗兴亚人,因为自己、父母、祖父母没有文化,错过了1948年国籍注册,也被殃及池鱼、失去了公民权。

罗兴亚人没有文字,这些本土罗兴亚人既没有族谱证明自己祖上是波斯穆斯林或者阿拉伯穆斯林、而非印度穆斯林,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缅甸和孟加拉国之间迁来迁去——毕竟没有出入境证明的文件。

更无解的是,奈温无论如何也没有手段去分辨他们究竟是武装分子混在平民中间,还是土生土长的守法良民。

没有稳固的基层、也没有建立可靠的情报来源,若开的一切对于奈温来说都是危险的温床。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奈温悍然宣布这些罗兴亚人都是1823年追随英国人,从英属印度殖民地远道而来奴役他们的印度人,从法理上剥夺了他们的公民权。

6.尤努斯的弃医从戎:恐怖分子的诞生

失去公民权的罗兴亚人,自然成了被打击的对象。罗兴亚人的婚姻首先被政府控制。在若开的孟帝洞镇,一个罗兴亚婚姻必须要靡费巨大才能得到结婚许可证。

新郎首先要支付五千基亚特(缅元)给边防安全部队(Nasaka)作为婚姻申请流程的启动费用,当年美元与基亚特的自由汇率是1比1300,一个罗兴亚家庭一年的开销都不到400美元,其中七成是用来购买食物,填饱肚子的。

随后,新娘新郎各自需要准备了一万基亚特,用来贿赂村里的安全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安全部队里的秘书也是需要打点的大人物,他负责起草结婚申请,需要缴纳两千基亚特。结婚申请的文件上需要新婚夫妇的结婚照,摄影师会索取一万基亚特作为酬劳。批准结婚的是边防军司令,又是六万五千基亚特。

在正式的婚礼前,还有最重要的宣誓。誓词并不是关于男孩女孩对感情的忠贞,而是到安全部队的营地,用最恶毒的誓言向政府军保证,这个罗兴亚家庭不会诞下两个以上婴儿。[*]

土地是罗兴亚人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但是2006年7月,罗兴亚人的耕地被非法没收事件被曝光。报道称,政府军情报机构Sarapa的调查员的日常工作就是,撒网式搜索罗兴亚人的土地,一经发现,就上报给阿恰布市的地方管理中心。

缅甸边境安全部队收到情报后,这些耕地就会被宣布非法、被没收,尔后转租给资本家。在孟帝洞以南的印地村,13.22英亩的罗兴亚耕地就是这么没掉的。

失去土地后,大部分罗兴亚人都越境出国打黑工,因为留在本地的男子随时都会被政府军强行摊派劳役——修缮军营、铺设公路,还没有工钱。

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军队的战斗力越渣,军队的纪律就越差。2009年12月29日,缅甸政府军又一次在世界媒体上秀了一波军容军纪——缅甸边防军强奸了孟帝洞的两名罗兴亚女子。

民众如果不能说话,枪炮就会发声。1978年,奈温发动“龙王”行动,逮捕并处决了大批罗兴亚人,很多人被视为叛乱分子和同情叛乱分子,此举直接催生了二十万罗兴亚难民。八十年代,尤努斯·穆罕默德,一个医生,就在这样残酷的时代背景下创立了罗兴亚团结组织。

尤努斯试图将若开从缅甸分裂出去独立建国,最低的目标也是谋取高度的自治。罗兴亚团结组织不仅袭击若开的政府军、佛教徒,就连温和派的罗兴亚组织也是他们攻击的对象。

在罗兴亚武装中,有三个较大的反政府组织,尤努斯创立的罗兴亚团结组织是实力最强大的。根据2010年的文献,他们有3000人的兵力,其兵员不仅仅有当地的难民,还有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志愿者。

火箭筒、轻机枪、卡什尼科夫冲锋枪和地雷,他们的军火是当年柬埔寨和越南打仗时候留下来的,然后被军火商走私到他们手里。

由于极端的宗教立场和残忍、激进的手段,尤努斯一伙人得到了阿富汗、克什米尔、孟加拉、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极端组织的青睐、资助和训练。

根据2002年美国媒体公布的、在阿富汗基地组织破获的视频,罗兴亚武装人员在孟加拉极端组织中接受军事训练。阿富汗的非政府军事人员也报道过100名罗兴亚团结组织成员在阿富汗霍斯特省接受军事培训。

形势比想象得恶劣得多,罗兴亚激进武装不仅接受极端组织的帮助,还为全世界的极端组织输送炮灰。

孟加拉媒体曾报道,在孟加拉最大的激进组织——伊斯兰sheng战运动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罗兴亚人。该组织针对孟加拉平民不断发动恐怖袭击,而罗兴亚炮灰为他们排雷、运炸弹。

美国情报部门也得出了和孟加拉一样的结论。罗兴亚人甘愿当阿富汗基地组织的马前卒,参战的罗兴亚人会从基地组织得到三万塔卡的开拔费,每月工资为一万塔卡,战死的抚恤金则价值十万。人民币对塔卡的汇率是1比12.4,一条人命仅价值几千元人民币。

7.难民营、敌视、偷渡: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活

脑子一热、马革裹尸的罗兴亚人毕竟在少数,明珠暗投、为激进组织效力者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罗兴亚人沦为难民,颠沛在异国。



▲罗兴亚人扶老携幼逃往孟加拉

流亡异国他乡,受尽冷眼在所难免。在孟加拉,罗兴亚人按律是不能离开难民营的,这是2010年才制定的规矩。

此前,57%衣食无着的罗兴亚人,会偷偷去禁猎区的森林里收集木材,胆子大的甚至非法砍伐、修建制砖厂,这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资源。孟加拉的本地人本来就是世界上最贫困的,一衣带水的罗兴亚难民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好心收留他们的孟加拉人。

随着孟加拉边境管理部门对罗兴亚难民态度的转变,罗兴亚人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即使在城镇、公路上行走,一旦被警察发现,罗兴亚人都会被撵回难民营。黄包车夫曾经是罗兴亚人流行的工作,每天能挣到150塔卡,相当于十几元人民币,但如今他们的生计没有了着落。

罗兴亚的难民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联合国难民署、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进驻难民营,一系列对罗兴亚人的扶助计划有条不紊地落实下去。



▲罗兴亚难民营的房屋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个在东方大国妇孺皆知的道理,对罗兴亚穆斯林来说似乎得不到认可。

大多数难民儿童愿意在难民营学校上学的理由是,学校里有国际组织用来给在读儿童补营养的额外口粮。89%的罗兴亚学生读到小学高年级就辍学,男孩去打工,女孩发生童婚,然后产下更多营养不良的宝宝。

罗兴亚人的婴儿潮引起了孟加拉的深切关注,他们取消了学校里的孟加拉语课程,加紧对罗兴亚人的甄别,惟恐罗兴亚难民扎根孟加拉,难民营的规模一发不可收拾,为孟加拉贫困、动乱雪上加霜。



▲罗兴亚难民营学校的操场

举步维艰的罗兴亚人也对曾经伸出援手的孟加拉有所怨言,很多人准备向西去投奔同样信奉伊斯兰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即使很多人反而觉得孟加拉已经做的够好了,反倒是罗兴亚人伤害了孟加拉。

2009年初,驾船出海的罗兴亚人,行船至泰国海域的时候,泰国的海军截下了他们,拆下了船上的引擎,让罗兴亚偷渡客在海上自生自灭。绝望的小船顺着赤道洋流向西漂泊,当印尼的渔民发现并搭救的时候,大多数难民已经没了呼吸。

2016年秋,罗兴亚人的激进组织袭击了若开邦的警察营地,敏昂莱和昂山素季并肩发动报复行动,战事再次升级。报复的对象不仅限于恐怖组织,罗兴亚平民也被无差别逮捕、处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六十万罗兴亚人扶老携幼,踏上流亡的险途。

8.油气、龙虾、地缘:若开邦与富边计划

军政府对罗兴亚人的行动恐怕还与若开邦得天独厚的地缘关系和战略资源息息相关。

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国家财政,1994年6月23日,缅甸军政府启动了斥资127亿缅元的“富边计划”,着力开发边疆地区。若开邦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绝佳,被敲定为“富边计划”关键的一环。罗兴亚恐怖分子引起的动荡就成了军政府振兴经济的绊脚石。

2006年1月起,韩国大宇国际公司在若开邦的海域内发现了大型天然气田;印度人接踵而至,他们想斥资13亿美元开发若开邦的海上油田。

若开邦有东亚人喜欢的龙虾。缅甸政府洋洋得意地在“富边计划”的成果宣传上指出,若开邦每月的龙虾出口超过200吨。



▲东方大国人们在高级生鲜超市买到的龙虾,可能产自缅甸


若开邦的实兑港还是个天然良港,缅甸政府达成印缅泰公路的合作,又和印度签署铁路修建的备忘录,要把这里发展成四通八达的“黄金海岸”。

9.阿拉伯、波斯、卡曼齐、孟加拉:罗兴亚人的由来

虽然缅甸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在国际上宣称罗兴亚人是入缅印度人的后裔,但是遭到了历史学家的反驳。由于罗兴亚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学家们只能从其他民族的史册和出土文物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罗兴亚民族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千年以来,三个民族源流同若开邦本土血脉结合的产物。

在遥远的古代,若开邦被称之为阿拉干(Arakan),阿拉干得名于一个文明古国。公元四世纪,阿拉干王国诞生,巅峰时,阿拉干王国不仅囊括了若开地区,还把现今孟加拉的吉大港、印度的加尔各答的12个市镇吞并了。阿拉干人的后代,就是现在缅甸的若开族。

阿拉干人有自己的语言、民俗,隶属于汉藏语系藏缅文化。阿拉干文化独立于缅甸文化,由于王国的西半边人文荟萃,阿拉干人深受印度文化的洗礼。如今的罗兴亚族和若开族至今还保持着古代阿拉干人的风俗习惯,可谓是一脉相承。



▲由于若开山脉的阻挡,阿拉干王国更倾向于和西方印度邦国交流


根据若开邦的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早在公元788年,就有大批穆斯林渡海而来。他们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以传教士和商人的身份,定居在阿拉干王国。他们远道而来为的是传播伊斯兰的福音,经商只是谋生的传统艺能。

很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受到阿拉干文化的吸引,和阿拉干王国的女子通婚,罗兴亚民族开始有了雏形。当代罗兴亚人主要来源于这支先祖。

这一点,在缅甸的史学界已经得到了承认。缅甸曼德勒大学知名历史系教授ThanTun指出,从出土的皎栖石碑上破译的文字来看,十五世纪若开历届国王均有穆斯林的称号,他们在1202年以前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当代罗兴亚人最主要的来源。

1430年到1638年,孟加拉国王征服了部分若开地区,五万来自孟加拉的蒙古穆斯林士兵就在此扎根。1660年,若开地区又收留了逃难至此的蒙古王子夏苏加,追随他的穆斯林总算有了立锥之地。这些蒙古穆斯林被史学家称之为卡曼齐穆斯林,是罗兴亚民族的第二股来源。

1785年,缅族人崛起,一口气征服了若开、泰族、掸族。优良的港口、富庶的土地,缅族人称霸东南亚,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被渡海而来的英国人视为盘中餐。从1824年起,英国人厉兵秣马,从印度吉大港招募数目惊人的穆斯林雇佣军。1825年,取若开;1885年,克缅甸,英国人夺走了缅族人的一切,并把印度的穆斯林迁到这里。



▲十八世纪以前,掸族、缅族(阿瓦王朝)、孟族(勃固王朝)、罗兴亚人的祖先(阿拉干王朝)共存于缅甸大地上

满打满算,在缅甸独立以前,缅族人对若开的有效统治不到五十年。国家认同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难怪包括罗兴亚人在内的若开分裂势力如此猖獗了。

10.少民、东盟博弈:罗兴亚民族问题的深远影响

罗兴亚问题牵动的不只是缅甸政府的神经。在这个民族矛盾尖锐的国家,十几个少民武装星星点点陈列在缅甸的边境。不少少民武装的军事装备、组织能力与单兵素养远在政府军之上。

1988年,倒行逆施的奈温倒台,新的政府试图与少数民族达成民族和解,佤邦等少数民族先后与政府化干戈为玉帛,在保持“不分裂国家”的前提下达成停火协议。然而,2010年,缅甸政府再次提出少数民族武装接受中央整编的提议,却遭到了各个少数民族武装的一致反对。

鉴于罗兴亚民族的悲惨境遇,兔死狐悲,大多数少数民族武装的领导人无法冒着巨大风险,去信任政府“缴枪换和平”的提议。以佤邦为例,2010年初,佤邦联合军主席鲍有祥同缅甸国防军事安全部部长耶敏展开会谈。

谈判陷入僵局,9月,军政府陈兵包围佤邦。佤邦在军事孤立、经济封锁的绝境下也绝不愿意轻信政府,毕竟罗兴亚人殷鉴不远。

罗兴亚问题同样掣肘东盟。鉴于罗兴亚人与周边国家的恐怖分子合作,各国都担心罗兴亚激进分子与本国分裂势力相互媾和。以泰国为例,泰国专家就指出一旦泰南的北大年府的分离主义运动与罗兴亚组织眉来眼去,那泰国将陷入动荡不安。

罗兴亚问题让缅甸入东盟的进程曾遭到巨大的阻力。马来西亚爆发了多次关于支持罗兴亚问题的游行示威。在对缅多次沟通无果后,马来西亚政府在缅甸加入东盟的提议上投了反对票。

2007年,东盟国家签订了《东盟宪章》。但《东盟宪章中》第十四章《东盟人权组织》的规定也因为各国对罗兴亚问题的争吵不休,迟迟没有落实。

11.尾声


种族清洗、恐怖袭击、难民如潮、分裂势力抬头,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独立所产生的问题一样,罗兴亚问题也是大英帝国遗留下来荼毒地方的敌敌畏。

仇恨的种子既然是西方殖民者留下的,自然也不可能靠他们的人权组织得以化解。历史的是是非非,也只能靠缅甸自身来消弭。伟大的国家大多是多民族的,考量一个国家的器量的一个指标就是是否能够处理好民族的历史遗留问题。



▲约旦王后拉尼亚慰问孟加拉国考克斯巴扎尔地区难民营中的罗兴亚人

类似罗兴亚的考题,许多大国、小国都给出了满分的回答。卢旺达已经从种族屠杀的硝烟中走出,成为非洲的新星(卢旺达:大屠杀阴影之后,如何强势崛起? );斯里兰卡的枪声也逐渐平息(在斯里兰卡遇上了恐怖分子的我,告诉你这个国度到底怎么了 );菲律宾的南部岛屿也达成谅解。下一个,会不会就是若开邦的八十年烽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