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悲剧,

不在于美丽之物英年早逝,

而在于他们会变得衰老,

变得卑贱。”

——作家·雷蒙德·钱德勒

「逝于1959年3月26日」

出自作品:《漫长的告别》

……

01.

老实说,我算不上老郭的铁粉。但要按王老师称赞阿城老师的说法,国家下令必须追星的话,我恐怕会把郭德纲排第一。



我听郭德纲有些年头了。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之前作为相声观众,审美都被电视给带偏了。后来听老郭,才知道这叫相声。

不是那种一段10分钟几个梗逗你乐的。相声该有它的路数,怎么铺垫,怎么设置情境,怎么衔接剧情,怎么峰回路转,才能让你老老实实坐在那儿听一个小时。



后几年,在各种场合听老郭的犀利言论,看他以江湖姿态与庙堂对峙,真觉得他有当初王老师的风范。野生、凶猛、颠覆,指哪儿打哪儿,谁来了都不怵。而且他不是乱拳,都说到人心豁里了。语锋之机警,道理之透彻,姿态之挺拔,洞察人性和社会之敏锐,放眼娱乐圈,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更令人欣慰的是,老郭一直对自身定位很清楚,人家也没说我是来当大师的。



每个时代,能够以一己之力瓦解权威话语的人并不多。王老师之后,文艺界好多年都没出这么一个人。老郭把这把火给续上了。



记得最早听郭德纲,还是一个大学同学推荐。那是06年,他刚红没多久,网络上也流传着各种他的经典段子。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西征梦》《我是黑社会》跟《卖吊票》《白事会》。那几段儿我是翻来覆去地听。



听一次乐一次,怎么都听不腻。



那也是刚走红,老郭知道四面八方都盯着自己,说了好多段子都特别卖力气。加之德云社要打江山,指着他一个人卖票,他一直延续之前沉寂期的状态。几乎每个段子都有金句,而且不碎,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说是吊打同行,毫不过分。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许多段子都针砭时弊,但凡网上出个什么事,有个什么热闹,不光是明星八卦,甚至说社会新闻、民生热点,老郭都能、都敢攒到段子里。那时郭德纲出场,完全有王老师“夹枪带棒”的劲头。



所以王自健最红的时候上节目也承认过,跟老郭的天才比起来,自己不算什么。老郭的巅峰,是奔着“小蘑菇”去的。德云社元老邢文昭老爷子也说,他那时是全才,能唱、能说、能写,能把每一段老段子说出新意。



邢老爷子说了很多行话,我不懂。



但大意无非一个意思:

“老郭没有敌手。”



02.



时至今日,我还能想起老郭“我”字头系列的那些作品有多精彩。从《我是黑社会》《我是文学家》到《我要幸福》《我要旅游》《我要反三俗》《我要上春晚》,每一段的结构都是引人入胜,故事整体性极强,也没有那么多屎尿屁,也不是时刻拿于大爷一家子当包袱。

许多段子设定,讽刺对象是他自己,是自黑,而不是于大爷、于大妈和郭小宝。



像《我是文学家》《我要幸福》这种段子,自嘲的同时,其实挺有所谓的“社会意义”,也是会引人深思的。比如说《卖吊票》,不就是强烈讽刺了一堆滥竽充数的人?



放眼如今的娱乐圈,要说敢卖吊票的明星和资本,那可是大有人在。



“我”字头系列里很多段子,老郭都不是卖“坏”,占这个占那个便宜。是把自己抬出来,塑造一个可笑、可怜又滑稽的形象。通过拆解这个形象,来抵达讽刺的内核。后来网上流传了许许多多谦儿大爷现挂“反杀”老郭的片段,几乎都出自这一路老段子。

当时于大爷主要任务,是吐槽于无形。



记忆中,老郭最后一个让我爆笑不止的段子,是《夜行记》,买一堆垃圾回来攒汽车,让侯震给弄个假驾照,非要走二环。



《夜行记》也是一个极其完整的故事,一个包袱粘着一个包袱。你前一个还没笑完,后一个就追上来了。而且每个包袱,环环相扣,节奏极佳。这是老郭早期卖力气写段子时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有段时间,我一无聊就把《夜行记》翻出来看,回回都笑喷。



这个段子,也是老郭“嘲笑”自己。



后来事情就开始变味儿了。



03.



有两年,我没怎么关注老郭,那也正巧是老郭打下来江山了,跟徐德亮、李菁、何云伟、曹云金闹出走风波的那些紧张日子。

不知道这些事对老郭造成了何种影响。



后来再听老郭的段子,以往犀利的、有抨击色彩的部分剔除了,开始拿谦儿大爷一家说事。于谦爸爸正式建立人物形象,一代蒙古海军司令、老北京绿帽子王轰轰烈烈登上了德云社历史舞台。在剧场里,老郭煽动着粉丝们,三番五次地齐声大喊“抽烟、喝酒、烫头!”,谦儿大爷坐牢了正宫娘娘的位置。



不是不可乐,乐还是可乐的。



起初也不排斥,反而觉得新鲜。



毕竟“我”字头里拿自己当包袱的套路,老郭已经玩儿到顶了。突然高频率拿于谦抖包袱,配上当时的网络环境,弄一堆伦理梗和屎尿屁,还真有点“耳目一新”。妈的原来尺度还能这么大呢,都快赶上周星驰了。自那个时候起,老郭段子里就多了例如“谦儿哥尝马尿”“出门和高峰打赌吃屎”的桥段。



那也是老郭段子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剧场买了,别墅买了,富豪榜也入了。江山的根基已经稳了,接下来是怎么守城的问题。有很长一段时间,老郭照顾商演同时,频繁出现在主持人舞台上、烂片电影里和各大综艺节目中。毕竟是做艺人,不是做艺术家,这都可以理解。没有曝光哪儿来流量。

没有流量,哪儿来收入?



但至少,2010年之前,老郭就算常做电视,商演段子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不说跟05年比,至少没全拿日后的“三板斧”吃饭。



三板斧,就是伦理梗、屎尿屁和谦儿大爷。



具体时间是闹不清楚了,反正我一找老郭的新段子,找来找去,节目名字换了无数个,都是一个系统里拆来拆去的故事。

长得都跟孪生兄弟一样。



大概剧情就是讲于大爷的人生,要么是家里趁钱,要么是学艺挨骂,要么是谈恋爱遇上一个什么姑娘,主要从亲情、友情、爱情三个方面描述于大爷和于大爷他父亲光辉灿烂而又充满了坎坷苦痛的一生。其中穿插听起来略有不同、细思量也差不多的屎尿屁,加上时不时老郭和于大妈乱入的伦理梗。



听一两回好笑,听多了确实没劲。



关键在于,郭德纲本是个节奏大师。一个反复使用的剧情,里面镶嵌一堆反复使用过的包袱,以老郭把控段子的能力,时不时见缝插针占于大妈的便宜。这一类活在他面前,恐怕是信口拈来的事。

怪不得他和于大爷接受采访,都跟外界统一口径,说两人上台之前从来不对活,找个纸条写几个关键词就能现演了。



我心说这种段子,你是不用对词啊。



创作力有没有衰退咱不知道,反正这两年,老郭无心创作肯定是真的。而且看得出来,老郭现在重心都倾向布局了,倾向抬新人登场了。自己商演,就是带带流量而已。所以每次商演的段子,都很糊弄,不是《爱情传奇》就是《艺术的技术》这种“三板斧”套路的孪生兄弟,演来演去都差不多。



尤其近两年,德云社显然开始搞营销了。



到底怎么赚钱,老郭心里门儿清。



04.



近几个月以来,我刷抖音,回回能刷到德云社的视频。越刷种类越多。



内容之纷杂,可谓姹紫嫣红。

包括并不仅限于《老郭经典语录》《老郭世说新语》《老郭醒世名言》《谦儿大爷反杀老郭锦集1》《谦儿大爷反杀老郭锦集2》《德云社观众现场砸挂合集》《德云社被观众调戏合集》《老郭各种综艺机智片段》《谦儿大爷捧万物合集》《德云社各分队小剧场高光合集》《老郭是如何被徒弟们嫌弃的》…



几乎是360度无死角呈现德云社师父、徒弟、师兄弟们的各种形象和人设,以方便吸引更多的人了解社团,吸引更多流量。



后来,刷到同类视频越多,我就越有一种“德云社”都快成为“樊登读书会”的幻觉。



早期刷抖音,樊登老师的出场率那叫一个铺天盖地,不隔五分钟,就可以看到樊老师坐在书桌边或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把一本书吹得玄之又玄。



当然我一点也没有瞧不上樊登老师。人家做读书会,做得那么优秀,轮不到我瞧不上。虽然老师说过一些“你在月球上向前开枪会把自己打死”的经典段子,我仍旧觉得樊登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创业者。在抖音上,有海量的樊登老师出镜的账号,均不是老师自己创建的,而是全国各地的樊登读书会创建的。樊老师个人IP营销上,早已远超业内其他人。



当我刷到德云社无数账号时,也有一种类似的感觉。我不知道那么多德云社账号是谁建立的,反正建立起来,对德云社肯定有利。



近来年,老郭在做个人IP上,也早把对手甩远了。又是抖音招生,又是搞男团综艺。当然这不奇怪,郭德纲早年就吃了互联网视频蛮荒时代的红利,通过大量野生自制视频上传,建立起一支“老和部队”。所以再次将这一手段运用到对德云社的队伍建设上,聪明如老郭,非常之合理。时代如此,也是正确的经营选择。



反正这年头,营销做得好,人设立得好,IP搞得大,流量自然就来了。



流量来了,才有饭吃嘛。



不信你看秦霄贤,老郭都说他红早了。



有一说一,以老郭现在的江湖地位和收入,你要让他像当初北京相声大会时期那么沉下心来搞创作,绝对是不可能的。毕竟德云社家大业大了,一睁眼好几百口人等着吃饭,更多心思都得用来盘算经营、稳定队伍。

作为班主,事务自然是越来越繁杂,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嘛。你要是埋头在家搞创作,再闹出个什么风波就不好了。现在老郭不能只喂自己,得宏观调控。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样说不过去。



近年来,我上优酷看老郭的专场,全部都是《爱情传奇》《艺术的技术》《我这一辈子》这种调侃谦儿大爷一家轶事的段子,无非就是情结颠倒一下,屎尿屁嫁接一下,伦理梗翻新一下,再没有别的了。

最近,要不是有了孔云龙版的《扒马褂》出圈,优酷上老郭出场的段子,真是一条都看不下去。老郭口口声声称台下是“衣食父母”,回回这么炒冷饭,有点糊弄父母啊。



你不写新段子了,可以理解;忙着在别处赚钱,也可以理解。但早年你自己翻新写了那么多漂亮老段子,怎么也不说了?



咋了?好久没跟于谦对词,记不住了?



以前,老有粉丝抱怨德云社没出新段子了。

记得老郭当年的回复非常鸡贼,说德云社这十年来翻新、创作的段子,比老祖宗一百多年传下来的还多,你们还要我们怎么做?



多,没有不承认啊。



你翻了那么多,你倒是说啊。



宋丹丹老师说的好啊:



“你不能光逮着一只羊薅羊毛。”



谦儿大爷如此有故事的一家子,也经不住每场商演都薅同样版本的一个故事吧。



搞营销、搞流量、搞IP,允许。



但商演节目,老这样是不是不合适?



说好的衣食父母呢?



哪有光给吃隔夜饭的?



老郭以前还老爱强词夺理,说:



“是我说相声是你说相声?你就是个观众,你说完了,看完这场再不来了。我要听你的我就死了。我还有好几百号人养活呢。”



郭老师打嘴炮天下第一,但这话我是不信的。来几场商演,也不求你现写,把以前您自己个儿翻新过的老段子再拎出来让衣食父母开开眼,我觉得这死不了人。这要是能死人,那当初北京相声大会它就活不了了。



当然,不说也没事,大家一起糊弄糊弄也过得下去。反正现如今啊,一届又一届的观众比以前好骗多了,怎么糊弄都可以的。你看现在整个中国的文艺创作多糊弄。电影糊弄,小说糊弄,综艺糊弄,晚会糊弄,没本事的人,卖流量,有实力的,家里蹲。

以前德云社拯救相声,现在也可以跟风嘛。



你看你看,德云社不还没抠图呢。

说明还是有行业底线的。



05.



1999年编著民俗读物《话说北京》,老郭在前言里不无深情地写道:



幼时,疯魔般的酷爱各种民间艺术,终于在八岁那年投身艺坛,学评书、学相声,历经寒暑,洒尽汗水,尝尽个中滋味。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檀板丝竹声中,又知道了汗浸胖袄的滋味。难啊!演员的难处是行外人难以理解的。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也逐渐地理解了前辈艺人的教诲:“成角儿?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盼着吧!”长夜闷坐,细品此语。对?错?经验之谈?牢骚之语?不知道。只是觉得这一辈子能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足矣!



那时他虎落平原,龙搁浅滩,一无所成,只有对相声的热爱。觉得没啥别的贪念了,就想说好相声,一辈子干好相声。也因为爱相声,他写了那段著名的《论相声五十年之怪现状》,抨击行业丑恶,藿香民间正气。



那时他就说了,自己特别厌恶那么一号人,进了相声这一行,其实就会一两段,一辈子就指着这一两段骗吃骗喝,到了山东,就把梗改成山东,到了河南,就把梗改成河南。



多年以后,老郭历经沧桑,翻新出无数经典,创作了无数包袱,可惜都不说了。偏偏指着那“三板斧”演专场。不知道老郭再回头看当初他厌恶的那些一辈子指着一两段相声全国骗吃骗喝、抹着红嘴巴的演员们,心头作何感想。



要不,趁热。

在《怪现状》后面,再加上一段?



反正怪现状还得往下续嘛。



你们这些练口的,真不如人家大张伟。



17岁那年,大老师去湖南台搞歌迷会。



一上台就冲台下的观众来了句:



“很多人老了以后回头看,会发现你年轻时讨厌的那种人,就是你老了以后那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