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卷快递箱里的防震气泡袋,只要 5 毛钱。
而它被时装设计师借鉴后,设计出的马甲,一件被卖到人民币 26700 元。
Louis Vuitton(以下简称 LV)的一件新款马甲,就因为这巨大的差价火出了圈。

图片来自 Louis Vuitton 官网
时装界权威媒体《女装日报》报道了这件气泡马甲在国内社交网络上爆火的消息。
许多人晒出自己用快递气泡袋自制的“LV 空气马甲”,手巧的还画上 Logo,调侃自己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配货,才拿到这件珍贵单品。

截图来自 WWD
翻翻社交网络上这些自制 LV 空气马甲下面的评论,除了赞扬脑洞大开的创意,更多人感到不解。
“贫穷颠覆了我的认知,这种衣服被设计出来,到底是不是给人穿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奢侈大牌总要出一些贵而无用的东西”这件事。
这些单品被生产出来,还真不是完全为了让买的人炫富。
01
两万多块的马甲
只能当“救生衣”?
LV 的这件马甲是今年春夏季的高级成衣新品之一,有透明 Monogram 和印花帆布 Monogram 两个款式。
同系列还有一件形似羽绒服的束腰夹克,售价比马甲还夸张,要 31000 元。

这两件单品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去年 LV 在上海举办大秀时,用来装点秀场和模特的大型充气玩偶。

想买到它不容易:你必须是 LV 的 VIP 客户,还得和柜姐搞好关系。
抛开价格,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讲,这件马甲的实用性几乎是零。
从美观角度来说,穿上以后上半身立马变成缩头缩脑的小乌龟状态,本来就不太长的脖子更是又短了一截。

从实用角度来说,它不像羽绒服那样可以充绒保暖,而且表面的塑料极易磨损,挤一趟魔都早高峰的地铁就会报废。

唯一的实用场景大概是:因为看起来太像救生衣,有人亲自测试了是否能穿着它漂浮在游泳池里,结果真的成功了一小会儿。
02
当奢侈大牌
开始爱上“接地气”
LV 这次玩的“超高冷和超接地气”结合套路,其他大牌这几年也屡试不爽。
今年春夏 Bottega Veneta 的最新首饰里,就有一个“电话线圈”系列特别瞩目。
手镯要卖 8850 元,耳环要卖 6000 元,最便宜的戒指也要 3650 元,和它的“原版”,几毛钱一米的电话线形成了巨大反差。
虽然形似电话线圈,但它其实是银质的,做出了以“假”乱真的不规则电话线造型。

曾经风靡一时的 Celine 塑料袋包,就是一个印着 Logo 的厚实塑料袋子里,装着一个他家的经典手包。
也是因为这巨大的反差,这个塑料包成为 2018 年春夏季最火的单品,一度被炒到 6000 多元。

Tiffany 也曾经推出过折合人民币近万元的 18 K金别针,8 万 7 千元一卷的纯银毛线球。

Balenciaga 玩得更溜,从春运蛇皮袋到宜家购物袋,把几块钱的袋子赋予再设计,卖出上万高价。

接地气到近乎荒诞的大牌们,越来越会博眼球了。
03
奢侈品,没有性价比
这件 LV 透明充气背心在社交网络上爆火,恰恰说明了“为什么奢侈大牌总要出一些贵而无用的东西”的问题。
买下奢侈品时
也在买下它的 Logo
你可以把奢侈品视作“价格远超过其使用价值”的商品。
生产它们的大牌,往往有自己的标志性 Logo,并且喜欢谈论品牌的历史、工艺,也会把店铺开设在城中好地段的高级商场里。
除了卖东西,还卖服务和理念,本质上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

时装品牌 Maison Margiela的“留白”店铺陈列
比如 Tiffany 在上海、伦敦等城市推出的 Blue Box Cafe,让许多人就算消费不起店里动辄上万的项链,也能用一杯百元以内带有 Tiffany Logo 的咖啡体验品牌的文化,同时用 Logo 展示自己的好品位。
当我们有能力为这样一件附有品牌附加值的商品买单时,上面的 Logo 也让购买它的人有了区分身份地位的标签。

Tiffany Blue Box Cafe
奢侈大牌
也需要社交网络的营销
这一点其实很好解释。
想想 Balenciaga、Gucci 这些最近几年换了帅的老牌奢侈时装屋,今天你出一个宜家编织袋,明天他出一个哆啦A梦联名,变着法地用“超高冷和超接地气”元素的结合,刷屏年轻人的社交网络。

Gucci 的哆啦A梦联名
LV 的这件马甲之所以能火,就是因为它价格高冷,但材料和理念无限接地气,还有一定的“低价值可复制性”。
当我们赶时髦用家里快递的包装自制马甲,po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时,不光博了眼球,无形中也吸引观看的人去了解一下“一件 2 万 6 的马甲为什么这么贵”,为品牌作了宣传。
这样开心轻松又省钱的宣传手法,大牌们怎么会不开心呢!

许多单品
并不是为了实用而生
当代艺术家方力钧曾说过:艺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奢侈时装大牌诞生了那么多年,每年至少两季的创意和工艺也基本等同于艺术创作了。
从每一年的秀场布置,购物时的店铺体验,社交网络上的视觉冲击,再到如今我们去各种博物馆里看到的时装收藏,本质上,它们都属于时装艺术的一部分。

LV在韩国首尔江南区的新店,由知名建筑艺术家Frank Gehry设计,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而奢侈品时装的价值,也是不能用成本来衡量的。
我们常常吐槽艺术品的昂贵,这是因为它被艺术家们创作出来时,附加了创意在其中,对于时装的创作来说,这就是隐形的文化价值。
和大部分艺术品的属性一样,除了少数可以日常穿高定的人群之外,高级时装的收藏和流通价值大于使用。
就比如那些如今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高级定制华服,它在诞生之初可能真的被买下它的富婆穿过一两次,之后会被当作慈善捐赠或是收藏,变为能记录时代的展品。

Dior 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
话说回来,一件售价 26700 元的充气马甲,除了被穿之外,在这个时代它还有更多的意义。
依靠“超高冷和超接地气”的组合引爆社交热点,品牌获取了热度和曝光,模仿它的人也有了流量,对此好奇的人前去店里看热闹,一次成功的宣传就完成了。
又或许它在多年后会像那些高定礼服一样,被收藏它的人捐赠到博物馆中。
带着 2021 年开年的一段时尚小插曲,成为一段有关人类创意的有趣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