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高中一夜之间就“火”了,“火”上了热搜,成为舆论批评和热议的焦点。“火”了之后,鹤壁高中又迅速“怂”了,一天后就发声明“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批评”。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1月27日,鹤壁高三年级的公众号发布了“1月18日—1月24日违纪情况通报”,其中的通报截图迅速引爆舆论,引起校方“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调查。“经查,年级在此事上存在方法不当、组织管理不规范问题”,责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年级主任“作出深刻检讨”,并对所涉及的学生及家长公开道歉;班主任及心理教师对所涉及学生逐个谈话,“消除对学生心理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开展师生讨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违纪通报引起舆论关注和热议后,校方迅速表态,至少表明校方清楚而明白地知道,他们对学生所采取的严密监视以及曝光是见不得光的。但语焉不详的校方所谓“严肃批评”、“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不知道是针对用严密监视的方式管教学生,还是针对“不慎泄漏”学校用这样的方式管教学生。

如果是前者,尚可对校方知错能改谨慎地点一个赞;如果是后者,只能给校方一声“呵呵”了。另外,校方澄清说学校没有用监控设备,事无巨细的通报批评中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各种小动作,是“老师去了解学生情况时发现的”,并不是监控得来的。看来,鹤壁高中也知道,舆论的怒火指向的,正是被滥用的各种监控,尤其是在校园里。

说起来,学校对学生进行严密监视甚至监控的新闻并不是第一次上热搜。早在两年多以前,杭州第十一中学引进安装所谓“智慧校园项目”,教室里的摄像头可直接捕捉学生上课的表情和动作,然后进行一系列大数据分析,最终计算出学生在课堂实时上课的数据,对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专注、以及课堂上的任何小动作甚至课堂表情,都一一作出数据汇总反馈。此举当时已遭到舆论的热议和批评,鹤壁高中此次的“通报批评”泄漏,不过让舆论在两年后旧火重燃。



无处不在的监控


搜索网络,可知当年被舆论热议和批评的“智慧校园项目”,这几年堂而皇之不知道进入多少间中学的校园、课室了,事实上,在不少学校,“监控”已俨然成为日常教学和纪律管理的一部分。对倒霉的鹤壁高中来说,可能只是一时麻痹了,把事无巨细、监视学生的“违纪数据”不慎通过公众号发布了出来。

那么,真正值得警醒和令人担忧的是:全国到底有多少间学校,正在像杭州第十一中学一样用对待监狱犯人一样的方式监控学生?同时,有多少父母,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家的青春期孩子正在学校里像监狱囚犯一样,受到“智慧校园”的大数据监控?或者即使没有用监控,而是像鹤壁高中自称的一样,用教师的“火眼金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学生?

在鹤壁高中高三年级的通报中,学生被通报批评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上课睡觉”、“抹护手霜”、“带零食进学校”、“看课外书”、“坐姿不端”、“不记笔记”、“哈欠不断”、“闭目养神”、“腿上放棉袄”等等。琐碎和细微的令人发指。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样的监控或监视,事无巨细地对青春期学生上课期间的行为、表情、专注程度,全方位地收集数据,并且分析反馈,将对青春期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带来窒息性的戕害。

相比于课业学习,青春期是一个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用通俗的话来讲,青春期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各项能力,都像是放进窑内烧烤的瓷器,一点点地被塑形、固化着。如果这个过程学生的人格塑形被压抑、扭曲和误导,学生成人后的人格就会出现各种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人格障碍。

被学校严密监控或监视的学生,在初、高中这样的青春期,正处于从他律道德发展为自律道德的重要阶段。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被严密而琐细地监控着,学生将无法发展到自律道德的水平。而无法达到自律道德水平的人,成人后大概率就是俗称的“巨婴”,生理上是成人,心智和人格仍停留在未成年状态。

严密而琐细的监控,抑制和戕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自律道德发展,同时损害的是学生的自尊水平。不论学校还是家长,对学生的监控,反映的其实是对学生的严重不信任。在这样的不信任之下,原本高自尊的学生无可避免地会削弱他们的自尊感;自尊本来就不稳定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会更加倾向低自尊。或许校方自认为是出于好意,这样严密监控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助于学生课业成绩的提高和稳定,但成绩提高的代价,则是学生在走出校园后,普遍的低自尊、不自信和缺乏掌控感。

当严密而琐细的监视甚至监控成为学生学校课堂学习的日常和习惯,这些学生就会逐渐变得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被长期监狱生活格式化后的老布,他习惯了在狱卒监控下撒尿,出狱后背后没有人盯着,甚至都撒不出尿来。试想一下,这样的高中生即便考取了985、211的高校,也会大概率厌学、厌世,浑浑噩噩挥霍和虚度大学生涯。

这样的结果其实不难预测。北京大学的徐凯文博士曾经发表调查研究数据,北大新生超过三成的学生厌学,同时有超过四成的学生厌世。当下,如果“智慧校园项目”在越来越多的高中普及和运用,北大的新生数据,未来也大概率会有更多比例的学生厌学、厌世,在监控带来的无形影响中沦为废柴。

更可怖的是,不仅高中的“智慧校园项目”成为校方严密而琐细地监督和控制学生的高科技手段,类似的产品甚至进入普通家庭,以便父母严密而琐细地监督和控制儿童的学习和作业。根据报道,某平台推出的一款 智能台灯 ,能够实时地摄录儿童的作业行为,以便父母能随时查看和监控孩子。

这是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也会成为一个监控无处不在,漫长而烦恼的青春期也要在监控器下度过的时代;儿童书桌上的台灯也成为父母监视的眼睛的时代。装置这些监控的,不管是学校,或者是家长,如果打着教育的名义,让孩子打一个哈欠、伸一个懒腰,都要在监控下历历在目。那就必须要反思:这不是教育,而是在培养机器人,或者说是奴才。只知道服从、干活,没有丝毫权利,也不能有任何痛苦与喜悦情绪的机器人奴仆。

救救孩子吧!我作为一名孩子的父亲,在此刻喊出这句话时,感受到了窒息一般的艰难。更别说每一个无奈、被动地接受着这一切的孩子了。

(作者为高校心理教师,心理学科普作家。本文为个人评论,不代表全现在立场)